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31

第31章 、五星飘扬(4)

1994年1月占旭刚进入国家队,杨汉雄教练对他的技术动作进行了认真分析,改进了他的握杠动作,使他的抓举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使他在抓举、挺举两项上都具有了世界一流的实力。举重训练是单调枯燥的,每天都要从一根秃杠 铃杠练起,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但是占旭刚和他的队友们心怀一个目标,在国际赛场上,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1994年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他又获70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1995年4月在 中日韩三国举重邀请赛上,占旭刚以188公斤打破了70公斤级亚洲挺举记录,7月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创造了70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亚洲记录。11月世界举重锦标赛上,中国队团结奋斗,共夺得了5枚金牌,5枚银牌和6枚铜牌 ,团体总分跃居第一,从而拿下了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的全部10张“入场券”。1996年占旭刚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又打破了70公斤级抓举世界记录,刷新了三项亚洲记录,夺得三枚金牌,并再次参加1996年奥运会。占旭刚有实力有信心, 但是遇到的困难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一是战胜伤痛,二是减体重。1992年就发现了骶骨骨裂,这时已增加到两处骨裂,还有腰伤和腰椎间盘突出,在训练和比赛中,他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他必须超越自己,奥运会他报的是70公斤级举 重,可赴会前他的体重是74公斤,在较短的时间要减到4公斤谈何容易。在亚特兰大临比赛最后几天,他只能不吃不喝,直到前一天,还不得不去蒸汽浴室蒸掉体内水分,终于在赛前减到69.98公斤。

比赛开始后,占旭刚的主要对手是朝鲜选手金明南,这是一场斗力斗勇又斗智的比赛。金明南抓举一下就要了160公斤,想打乱占旭刚的战术,占旭刚不为所动,仍按预订战术先举起155公斤,再举起160公斤,而金明南前两次失败, 第三次才举起160公斤,再也没有机会了。占旭刚却还有一次打破世界记录的机会,结果他成功了。挺举是占旭刚的优势,第一次他就要了190公斤,并顺利举起,金明南第一次只要了180公斤,向192.5公斤冲击的第二、三次均失败,而 占旭刚则还有两次机会,最后以195公斤的成绩又打破了挺举世界纪录,总成绩也破了世界纪录。1999年9月在第31届亚洲锦标赛上占旭刚以206公斤的成绩打破77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2000年悉尼奥运会占旭刚举起从未举起过的重量夺冠 ,实现了又一次超越。勇于超越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15.圆梦征程多艰辛:熊倪跳水运动员熊倪连续参加了第24届到第27届四届奥运会,前两届虽然都获得奖牌,但夺取金牌才是他的梦。从高台跳水到跳板跳水,经历了8年的艰辛拼搏,终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了三米跳板 金牌,4年后再次复出,又一次获得了三米板冠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是他成功的轨迹。

熊倪197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市,1982年8岁时进入湖北省队,走上了跳水之路,1985年被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选入国家队。在教练的培养和队友的带动下,他进步很快。1987年赴民主德国首次参加国际跳水比赛,便夺得罗斯托克 国际跳水赛冠军。同年在加拿大、墨西哥系列国际跳水比赛中连连夺冠。1988年获瑞典杯国际跳水赛跳板、跳台2项冠军。汉城奥运会前,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同当时队内名将一起参加了预选赛,没料想竟以第一名入选奥运会主 力阵容。在汉城奥运会上,年仅14岁的熊倪站在10米跳台上,十分引人注目,预赛中一路领先,名列第一,决赛中发挥也十分出色,在观众的眼中冠军非他莫属,但裁判把第一名判给了前苏联选手洛加尼斯,熊倪获得了银牌。从此,“ 一定要把金牌夺回来”,成了他的梦想。

从汉城回国以后,熊倪每天都按计划找出两个难点动作,反复练习,一一攻克,使他整体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先后夺取了3个世界杯冠军和3个国内青、少年跳水冠军。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熊倪在预赛中排名第一,似乎 冠军非他莫属,但决赛中他急于求成,影响了水平的发挥,最终只获得了铜牌,成绩还不如汉城。

巴塞罗那的失利,对熊倪打击很大,很长时间无心投入训练,甚至有过退役的念头。在教练和领导的帮助下,他认识到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挫折是弱者的终结,也是强者的起点。他重新振作起来,带伤坚持训练。在1993年世界 杯赛上,他以老队员的身份带领队友夺得团体、混合、个人3项冠军。他实现了一次超越,大大增强了信心,也更走向成熟。正在他跳台成绩走向顶峰的时候,队里从战略需要考虑,要将他调整到他从未参加过大赛的跳板项目,面临痛苦 与冒险的选择,他服从了需要。1995年世界杯赛,他第一次参加跳板比赛,以0.48分的微弱差距输给俄罗斯名将萨乌丁。在萨乌丁漂亮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熊倪站在跳板附近向他鼓掌祝贺,显示了一个真正优秀运动员的风范。

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熊倪又不幸在跳台训练中受伤,加上1994年的腰横突骨折摔伤,本来可以板、台兼项的他,只能忍痛割舍两度在奥运会洒下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并已在其他大赛中获取过冠军的跳台项目。他从大局出发选择了 跳板。奥运会比赛中,熊倪“以100%的发挥加30%的希望去冲击冠军”。他良好的心态,使他预赛中名列首位。复赛也一路领先,决赛中以最高分夺取冠军。他赢了,8年他终于圆了奥运冠军之梦。

2000年悉尼奥运会熊倪再度复出,再夺一枚金牌,而后光荣退役。

1999年熊倪跳水学校挂牌,从2001年开始,熊倪担任一些行政工作,一番锻炼之后,任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

16.羽坛双秀好搭档:顾俊、葛菲羽毛球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被正式列为奥运项目之后,作为世界强队的中国羽毛球队只获得了1枚银牌和4枚铜牌。直到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由顾俊、葛菲组成的女子双打,才首 次夺冠,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4年后在悉尼奥运会上葛菲、顾俊再次蝉联羽毛球女双冠军。她俩成为羽坛双打金搭配。

顾俊、葛菲同是来自江苏,同是1974年生,顾俊7岁生日时向爸爸所要的生日礼物是一副羽毛球拍。葛菲6岁时爸爸送给她的也是一副羽毛球拍。此后俩人都喜欢上羽毛球运动。1984年俩人先后相差半年都被选入江苏省体校。10岁的 小小年纪离开了家,在体校里学习训练,过集体生活,常常思念爸爸妈妈,躲在被窝里痛哭。但体校生活磨炼了她们,她们坚持了下来。

1987年为了参加全国业余体校比赛,省体校教练让顾俊、葛菲在练单打的同时,兼打双打。没料想她俩之间竟存在着某种默契,第一次配合,在全国性比赛中就拿了第五名。从此每次比赛总由她俩配合打双打。1987年她们一起进入 江苏省队,1993年又一同被选进了国家队,到国家队以后,葛菲、顾俊在李永波、田秉义教练指导下,主攻双打。她俩性格迥然不同,顾俊直爽火爆,葛菲相对好静,但比赛中互补互帮,配合默契,恰似一人,具有进攻凶猛,接发球速 度快,威胁力大的特点。在教练指导下,特别加强了防守技术训练,加强多拍能力,功守转换能力,力求达到攻守兼备,打法全面。1994年全英赛,她俩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第二轮就遭遇韩国最强的李永雅、郑素英,虽然以1∶2输 了,却使她们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信心倍增。当年尤伯杯赛,她俩又作为第二双打参加了大赛,拿下了关键的几场比赛。心理素质和技术都得到了锻炼,然后她们又相继夺得马来西亚、新加坡公开赛冠军。世界排名一下子跃升到前两位 。1995年的世锦赛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她们俩在1/4决赛中输给了韩国队。赛后,她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是“想赢怕输,情绪急躁,动作变形,失误增多”。在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她俩一直保持着平常心态,目标一致,思想融合。训 练上竭尽全力,全队也为她们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在奥运赛场上,她俩一路正常发挥,顺利进入决赛。这次又遇到了老队手韩国的李永雅、张惠玉。决战前夜,李永波、田秉义教练研究了对手的战术特点,一直到深夜,拿出了以快速 进攻打乱对手节奏的战术方案。决赛中,她俩面对以坚韧顽强著称的老对手,一上手便以一种高昂的士气压倒对方,不给她们喘息的机会,结果仅用了35分钟就以两个15∶5结束了战斗。她俩打出了水平,赛后,她们总结时说:“虽然金 牌是由我们摘取的,但它凝聚着中国羽毛球队所有教练员、运动员的希望和泪水,它记录了中国羽毛球队全体教练与队员的功劳与血汗。”

1997年,在第5届苏迪曼杯比赛中,顾俊、葛菲是团体冠军中国女子双打队员,同时还获取世界锦标赛,世界羽毛球大奖赛女子双打冠军。2000年奥运会,葛菲、顾俊再次夺金。顾俊、葛菲二人均是国际级运动健将,都曾荣获国家体 育运动荣誉奖章。

17.三届摘四金:伏明霞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游泳馆里,十米跳台上跳水比赛紧张地进行,一个年仅14岁的中国小姑娘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夺得10米台跳水冠军,全场观众为之欢呼。世界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 面上赫然出现伏明霞的形象,并写着“奥林匹克高度--中国金牌获取者伏明霞”。72年前,在奥运会首次举行跳板跳水比赛的第7届奥运会上,13岁的美国小姑娘里金获得冠军,曾经享誉体坛。如今,中国小姑娘伏明霞又一次震惊体坛。4 年以后,在1996年的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伏明霞又夺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和3米跳板跳水两项冠军。在奥运会历史上同时获得女子跳台跳板两项冠军的只有第15届奥运会美国的麦考密克、第17届奥运会德国的雷默尔和这一届的伏明 霞。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伏明霞又夺取3米跳板跳水金牌。伏明霞是国际级运动健将,曾两次当选为世界十佳运动员。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伏明霞,1978年出生在湖北武汉市一个工人家庭,五岁时父母带着她和7岁的姐姐在江汉大道上漫步时,偶然看到业余体校的招生广告,便让姐姐去试试。姐姐被选入了体操队,明霞便常常跟着姐姐到体操队去玩--在海绵坑里起劲地 跳,体操教练看到玩耍中的伏明霞弹跳力和爆发力都不错,便找到明霞的父亲,说她有搞体育的天赋,劝他让明霞到跳水队去试训练,父亲同意了,明霞也很高兴。从学游泳开始到学跳水,明霞再次表现出她体育苗子的优势。在一次全 国少年儿童跳水比赛中,教练称赞她一点都不慌,简直像一个老队员。1988年,国家跳水队教练于芬在选材过程中,看中了她,把她带到济南集训一年多。在此期间没有让她参加任何比赛。于教练曾对伏明霞的父母说:“我要让她一鸣 惊人。”

1990年5月在美国佛罗里达举行的国际跳水公开赛上,只有12岁的伏明霞以436.98的成绩获跳台跳水冠军,成为国际跳水运动史上夺得金牌最年轻的选手。1991年在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国跳水锦标赛上均夺得冠军。1992年再获奥运冠 军。此后,伏明霞的训练和比赛成绩一度下滑,总是输给队友,曾得到“伏老二”的称号。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的选拔赛中,最后一站在济南比赛,两场赛下来,她又得了两个第二,两个第三。按成绩她不一定能获准参加奥运会,但于 教练和有关领导综合分析后,认为伏明霞有实力,并大胆地提出参加奥运会跳水跳板两个项目的意见。伏明霞抓住这一个难得的机会,认真训练,终于又一次拿到两块金牌,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伏明霞还在1993年第8届世界杯跳水比赛中获跳板第3名,是男女混合团体和女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成员。1994年,在第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再夺跳台跳水冠军。1995年,在第9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3米板跳水冠军。

第26届奥运会后,伏明霞到北京大学去读书。4年后又一次出征悉尼奥运会,再收获一金。

伏明霞退役后,2002年与香港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结婚,迁居香港。

18.榻榻米上的竞技:孙福明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把柔道引进奥运赛坛,直到1992年女子柔道才走进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女子柔道大级别中只设72公斤级,72公斤以上便不论体重差别,这使各国的许多好手都集中于这一级别。 强手林立,竞争异常激烈。我国运动员孙福明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恶战群雄,夺取了女子72公斤以上级的柔道冠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这届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八年以后孙福明再次披挂上了阵,在雅典奥运会上再拿一枚铜 牌。她曾因参加重大比赛三次推迟婚期,显示了柔道运动内在的坚忍不拔的“义气”,体现了为国争光的精神。

孙福明,1974年出生在辽宁省西丰县乐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下来就有5公斤重,13岁身高就长到1.75米、体重70多公斤。她进了体校,先练铅球、举重,后被选去学柔道。教练手把手地教,她认认真真地学,9个月以后就被省 队教练刘永福带进省队。1994年她在全国女子柔道冠军赛上首次获得冠军。1995年举行全国柔道锦标赛之后,她同刘永福教练一起进了国家集训队备战奥运会。这时,上届奥运会的女子柔道冠军庄晓岩面临退役,孙福明肩负重任,刻苦 训练。集训队团结奋战,发挥集体力量,队里有十几名男队员陪女队员训练,每天要被摔倒上百次,还经常被摔砸成伤。孙福明说:“我在柔道队这一年里,深深感到每一个成功柔道手背后都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无名英雄, 他们每天都在为我们忙碌奔波,付出的汗水一点也不比我少。我是站在他们的肩上向上攀登的。”“我时时都感到有许多双手在推着我往前走。”孙福明1995年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无级别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