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30

第30章 、五星飘扬(3)

1996年乔红退役后,乒乓球协会派她代表松下电器公司俱乐部在日本打联赛,后又兼教练。2000年回国后曾代表山东“鲁能”参加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赛。2001年入华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教育系攻读学士学位。乔红有一颗平常心,当 记者问她拿了多少世界冠军时,她只是笑笑回答不上来。而且她对朋友的关怀却无微不至。2003年1月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乔红出任王楠的教练,她听到召唤,拎个包就到国家队报到。王楠自2002年釜山亚运会失利后,进入低谷。乔红来到 王楠身边,扶持王楠从釜山阴影中走出来,直到在巴黎举行的世乒赛上,王楠连夺三枚金牌,并实现了乒乓球大赛的“大满贯”、“全满贯”。王楠说:“我非常非常感谢乔红,没有她我不会拿到冠军。”乔红说:“我真的有付出,但真 的没有那么多,我只是陪着王楠走过最困难的日子,努力让她有个好心情,主要还是靠她自己。”她和王楠这对亦师亦友的好姐妹,在乒坛传为佳话。

11.泳坛金花:庄泳、钱红、林莉等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的游泳馆里,一池碧水掀起了波澜。中国女子游泳选手们像一阵强劲的旋风,在赛场上一下子卷走了4金1银。一向默默无闻的中国游泳队令世人震惊。中国夺 得4个冠军1个亚军的运动员是已经被称为泳坛“五朵金花”的庄泳、钱红、林莉、杨文意和王晓红。

其实中国女子游泳刮起的旋风,从1991年春就开始了。那是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第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林莉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击败了匈牙利艾盖尔塞吉和美国的刘易斯等强将,夺得了冠军,成为中国游泳第一个世界冠军。 几天后林莉又在200米个人混合泳中再夺一金。在她的鼓舞下,“水蝴蝶”钱红夺得100米蝶泳金牌,庄永夺得50米自由泳冠军。王晓红,杨文意也取得佳绩。4枚金牌冲击世界强队,她们5个人从这时起就赢得了“五朵金花”的美誉。

在巴塞罗那,7月26日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中国小将庄泳参加100米自由泳决赛。排在第二泳道,她的强劲对手是第四道的美国人汤普森,汤普森在美国选拔赛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本届比赛又是以预赛第一名进入决赛的。庄泳 放手一搏,终于战胜了汤普森,获得本届奥运会上第一枚金牌。这也是中国游泳队有史以来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

庄泳夺魁三天以后,100米蝶泳决赛开始,预赛中取得前两名的我国选手钱红和王晓红,构成了决赛中的“双保险”。下水后钱红前半程虽然居第三、四位,但她控制情绪积蓄力量,50米返程后,奋力前冲,到剩25米时就改成了五下 (划水)一换气。王晓红紧紧跟上,最终钱红获第一,王晓红获得第二。在林莉参加的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教练对她说:你如果想要拿冠军已经不够了,你要在冠军头上再加一个光环,那你必须破世界纪录。教练针对对手仔细部署 了每种游泳姿态应把握的节奏。林莉基本贯彻了教练的意图,到最后50米全力冲刺,第一个触壁。她不仅夺得了冠军,还打破了沉睡11年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的运动员。随后来自上海的“美人鱼” 杨文意,又夺得了50米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从此,泳坛“五朵金花”美誉更加声名远扬。此后比她小些的选手都被称为“小花”或“小金花”。“五朵金花”的贡献,使中国游泳队在这届奥运会的成绩达到“4 金5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匈牙利,进入了“四强”,为世人瞩目。

在罗马举行的第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中国女子游泳实现了全面丰收--一举夺得16个女子项目中的12个冠军,并打破了5项世界记录。上演这一奇迹的是以乐靖宜领衔的贺慈红等十朵“小金花”。她们的出色发挥,使中国游泳代表队 以16枚金牌(包括跳水4枚)的成绩高居金牌榜首。国际泳联将唯一的“最佳运动员”称号授予乐靖宜。外国有媒体曾做了这样的一个标题“中国龙将罗马搅得翻天覆地,全世界在罗马陪中国人游泳”。

1996年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上,“小金花”乐靖宜夺取了100米自由泳金牌、50米自由泳银牌,并与队友一起获得4×1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刘黎敏获100米蝶泳银牌,林莉获个人混合泳铜牌。这届奥运会女子游泳领军人是 乐靖宜。她来自上海,12岁入上海游泳队,16岁入国家队,21岁拿下奥运金牌,23岁退役。

金花们退役后各有所为。钱红在保定开办了一所游泳学校,目前已有学生600多名,并培养出4名少年冠军。杨文意在上海创办了“金意”体育传播有限公司。庄泳曾定居香港,在香港参拍了几部电影,1998年回到上海与当年队友沈 坚强结婚,成为上海某广告公司的负责人。王晓红在美国作IT工程师。林莉应王晓红之邀去美国,在圣何塞一家游泳俱乐部工作。乐靖宜在上海开了家综合健身俱乐部。她说:“我的目标就是为中国培养出色的苗子。”

12.飞腾中的“东方神鹿”: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00米决赛场上,一个中国姑娘领先对手约30米第一个撞开终点线,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八方,她面带微笑,挥舞着五星红旗,以轻盈的步伐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随后 通过终点的其他选手,有的弯着腰大口喘气,有的则瘫软地爬到地上。这就是我国女子长跑选手王军霞在奥运会上夺冠的一幕。她以14分59秒88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也把某些偏见与傲慢踩在脚下,她用微笑向全世界宣告:田径场 上中国人长跑项目有最强者。在紧接的万米决赛中,王军霞又以连续奋战的精神夺取了亚军,成绩也超过了奥运会记录。在她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背后,有着难以想像的艰辛和付出。

这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的安排是在3天内进行5,000米和10,000米两项预赛,还要进行一项5,000米的决赛。这种高体能消耗的项目集中安排,使许多长跑选手望而生畏,不敢兼项。女子5,000米1996年世界最好成绩创造者、世锦赛冠 军爱尔兰选手奥沙利文放弃10,000米比赛,专攻5,000米。万米选手上届奥运会冠军肯尼亚的图鲁只选10,000米,不选5,000米。而王军霞则报了5,000米和10,000米兼项,就是说在3天内要连续在长距离赛跑中与世界强手激烈竞争。连续 两天参加5,000米和10,000米预赛后,王军霞的体力消耗很大,又是在高温潮湿的气候下,她感到气闷无力,但赛前,她对领导说:“尽管两项都很难,都有强手堵着我,但我决心与她们拼了。”5,000米决赛中,王军霞采取“影子战术 ”,拖垮了爱尔兰选手奥沙利文,超越了肯尼亚选手孔焦。获得金牌后,日本田协主席敬佩地说:“王军霞拿的这块金牌,为亚洲人争了光。”在万米决赛中,虽有前几日连续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还有对手的围追堵截、手推脚挡,但她还 是奋力拼搏,沉着应对,最后离冠军只有微弱差距,取得了银牌。为了备战这届奥运会她付出了千辛万苦,才从低谷中走出来。

王军霞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最初在大连女子长跑训练队训练,在马俊仁教练认真严格调教下,成绩提高很快。在1992年第4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女子10,000米冠军。1993年4月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出当年2小时24分7秒的世界最 好成绩。8月在斯图加特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勇夺10,000米金牌,9月又在第7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3,000米跑冠军,并分别在预赛和决赛中两次创世界记录,在10,000米决赛中夺冠并创世界记录。同时获得1,500米亚军,成绩也超过世 界记录。10月于第5届世界杯马拉松赛上获个人冠军,并与队友同获女子团体冠军。1994年进入辽宁省田径队。

1994年底,她曾一度思想波动,训练不系统,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失去信心,想早点结束运动生涯。舆论界也在纷纷议论“东方神鹿”能否再度辉煌。毛德慎教练接收了处于低谷中的王军霞。她开始了新的艰难的训练探索, 从间断中起步,要比连续训练困难得多,不仅技术上找不到感觉,而且体能下降适应不了应有的运动量。王军霞以坚强的毅力,咬紧牙关,面对新的挑战,她在自己宿舍写了一条标语:“面对过去,面对未来,无怨无悔,天塌下来顶得 住,用一双腿,用实力,回答所有问题。”她战胜腿部神经痛的毛病,接受高原集训,按照科研人员制订的训练计划严格训练、科学训练,终于使她的运动成绩逐步提升。为在奥运会再创辉煌做好了准备。

王军霞的夺冠成为中华民族在奥运田径赛场中长跑项目上的一项突破。

王军霞1993年11月被国际田联授予最佳运动员称号。1994年又被国际田联授予欧文斯奖。曾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是国际级运动健将。

王军霞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勇于奋斗、勇于进取的伟大民族,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要做生活的强者。”王军霞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她从体坛高峰又走向大学校园,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法律,充实新知识,获 得新技能,开始她新的征程。2002年导演宁敬武邀她出演电影《夺子》中的妈妈一角,结果她朴实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好评,影片在英国上演竟出现“爆棚”。不过,她表示她不会就此踏入影视圈。

13.“永远争第一”:李小双在第25届巴塞罗纳奥运会上,我国体操选手李小双获自由体操冠军,吊环季军。在自由体操比赛中,李小双以世界上从没有人做过的高难度动作“团三周”(空翻三周)征服了裁判和观众,显示了中国运 动员敢攀高峰的气势。1996年在亚特兰大的第26届奥运会上,李小双又夺得了男子体操全能冠军,填补了中国体操史上无奥运会全能金牌的空白。同时,还获得个人自由体操银牌,并带队友获得男子团体银牌,从而成为一名耀眼的体操 明星。

1973年,一对孪生兄弟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哥哥叫李大双,弟弟叫李小双,他俩还有一个姐姐,全家靠父亲做搬运工维持生活。兄弟俩从小就参加了体操训练,到9岁那年,他俩一起被送到湖北省体操队去集训。离家时全家去送, 哥俩的全部行装是自家的一个小木箱,内装几件换洗的衣服,两床薄被,哥俩合着一铺一盖,还有一个旧脸盆。刚到省队没有床铺,就挤着睡在乒乓球台上,虽然艰苦,一想到从此生活再不必让父母操心,还是很高兴。李小双虽然在技 术上进步较快,但先天体形不是太好,加之小时候营养不良,身材瘦矮,两次送到国家队试训,先后被退回省队。1988年,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李小双获体操全能冠军。1989年省体委主任认为他有坚强的意志,有艰苦训练的承受力, 便大力推荐,他有了第三次进入国家队试训的机会,并从师于黄玉斌教练。在训练过程中,李小双表现出一种特殊气质,不仅动作有力,而且有一股“拼第一”的狠劲。1990年在北京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上夺得自由体操金牌,并是男子团 体金牌获得者的主力队员。1995年在第31届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全能冠军和自由体操亚军,并与队友合作使中国队蝉联男团冠军。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前,李小双,李大双都参加了预选,大双因伤落选,他鼓励小双要好好带领全队去争夺好成绩。

体操个人全能被称为体操的“王中之王”,能获得体操个人全能金牌,是体操运动员的最高荣誉。团体比赛以1.239分输给俄罗斯队之后,李小双夺取全能金牌的压力更大了,比赛前夜,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明天的比赛,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相信自己;克服困难,去拼第一,去搏金牌,成功属于我。”他就是这样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挑战。

在强手如林、情况复杂的体操赛场,比赛是十分残酷的。第一项自由体操由于小双中间的一串跟头不够斩钉截铁,一个小错误,就使他掉到了第六名。他奋起直追到比赛吊环时已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但就在这时,倒数第二项双 杠比赛中由于落地时小双的脚稍有移动,又被对手超了0.038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李小双要获胜就只有在最后一项单杠比赛中做得更好。黄教练对他说:“小双,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顶住向前冲,过去的一切都没有必要去想。” 小双镇静下来进入场地,在最惊险最容易失误的单杠中完成了包括高难度动作在内的全部动作,落地像钉子一样稳稳地站住。完美的动作博得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波涛汹涌。李小双成功了。

李小双是国际级运动健将,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他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比赛浓缩人生精华,十年多体操生涯,不仅留下一枚枚金牌,更磨炼了他坚强意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小双说,我的人生信条就是:“永远争第一”。

14.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占旭刚占旭刚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举重70公斤级金牌,打破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又夺得了男子77公斤级举重金牌,他的超常发挥,使他举起了自己 从未举起过的重量,实现了他“为祖国夺金牌”的誓言。2004年,他再次参加雅典奥运会比赛,因伤病影响,未能取得成绩,他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公众的称赞。

1974年,占旭刚出生在浙江开化市,10岁的时候,县少年体校的教练朱云儿把他选进了举重班。当时的训练条件很差,用铁棍做杠铃,用生铁作杠铃片,但朱教练要求严格,执教认真,并借给他一本名为《闪光的金牌》的书,鼓励 他将来争当世界冠军。1987年占旭刚在全国少年举重比赛中以144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全国少年举重记录。1988年14岁的占旭刚进入省举重队,在陈继未教练指导下,用各种方式进行基本力量的训练,重视打基础,到90年代终于开始收获。 1993年3月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他在70公斤级挺举比赛中打破了亚洲记录,5月份他参加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80公斤和总成绩325公斤的成绩取得三项冠军,在国际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