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08

第8章 通过考察,发现和重用真正的人才

现在的企业选择人才、考察人才,是全面细致地考察,不仅从能力、才华上考察,还要从德行、修养上考察。经再三考察,再因人因才任用。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大家都讨厌的人,一定要考察他,弄清楚大家为什么厌恶他;大家都喜欢的人,也一定要考察他,弄清楚大家为何都喜爱他。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又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说:“注意他怎样做事,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行为,就能全面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了。”

如何考察人才,庄子在《庄子·列御寇》中曾借孔子之口讲了九种知人、识人之法:“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翻译成现代文,这九种之法就是:第一条,让他到远的地方去,观察他是否忠诚;第二条,让他在近处,观察他是否庄重谨慎;第三条,是让他干繁杂的事,观察他是否有才能;第四条,突然发问,观察他是否有知识;第五条,给他一个紧急的期限,观察他是否讲信用;第六条,委托他看管财物,观察他是否仁义;第七条,告诉他危险的事情,观察他是否有节操;第八条,在他喝醉酒时,观察他是否不忘准则;第九条,让他在混乱的环境中,观察他是否失态。用这九条法则去观察,不好的人就被考察、区别出来了,当然贤者也就能分辨出来了。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也是怎样考察和鉴别人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可行的。考察后,才能发现和重用真正的人才。

从前我们国家用人,主要是靠个人档案。自从出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后,传统的靠档案用人的制度被彻底打破,企业用人不再只重视档案,改为重视本人的实际能力和表现,用“面试”和“试用期”取代了过去的个人档案。

现在企业选择人才、考察人才,是全面细致地考察,不仅从能力、才华上考察,还要从德行、修养上考察。

据说有些企业提拔干部,首先考察其家庭是否和睦,夫妻是否恩爱,对父母是否孝敬,对子女是否善于教育,这的确是高明之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谁若能断清家务事,谁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管理人才。如果连一个几口之家都管不了,怎么能去管理一个大集体、大家庭呢?

考察人,是为了用好人。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总经理,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位三十来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三点去自己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八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后,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第二天,董事长宣布这个年轻人通过了考试。他的解释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的聪明程度与学问一定不是问题,所以我考其他更难的。”他接着说:“首先,我考他的牺牲精神,我要他牺牲睡眠,半夜三点钟来参加公司的应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力,要他空等五个小时,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气,看他是否能够不发飙,他也做到了;最后,我考他的谦虚程度,我只考一个五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肯写。一个人已有了博士学位,又有牺牲的精神、忍耐力、好脾气、谦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所以我决定任用他!”

管理者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对身边的人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留心被考察者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言谈举止,看其觉悟高低,作风好坏,能力大小;(2)根据同类相聚的原理,通过观察他结交什么人,敬仰什么人,鄙弃什么人,看其思想状况和品格高低;(3)通过被考察者在关键问题上和关键场合中的表现辨其良莠,有的人平时看不出上下,一到关键时刻就看得非常清楚;(4)在相互比较中观察,同是人才,在同一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可能大不相同,优劣、高下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要做一名善于用人的管理者,必须学会考察人才,这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管理者若不能掌握考察人的本领,就无从辨别贤愚优劣,也就无法对人才进行奖惩和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