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07

第7章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值得今天的管理者借鉴的,在用人问题上,既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抱有成见,要全面地考察和鉴别人才。

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动听就提拔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就拒绝他的正确意见。”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孔子最初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有些管理者常常被别人的言辞迷惑而轻率地用人,历史上这样“以言举人”的例子很多。

上林苑为秦始皇所建,是专供皇帝射猎、巡守的地方。汉文帝一日到上林苑游玩,不觉来到一处,听见虎啸之声,随行的官员告诉他,是来到了养虎的虎圈,文帝就问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说:“这上林苑中的禽兽每种有多少呀?”

上林尉措手不及,无言以对。文帝心中不高兴,故意一口气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万分尴尬,左右张望,一个问题也答不上来。

这时,有个管虎圈的啬夫(就是管理虎圈的小吏),从旁代为应对,回答得头头是道,文帝来了兴趣,有意问了许多问题,以考察此人的能耐。啬夫看来了机会,有意卖弄,有问必答,滔滔不绝。文帝很是高兴:“作为一个官吏,难道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吗?上林尉太不称职,难以信赖。”

于是,文帝就对身旁跟随的廷尉张释之说:“这小子不错,很有才能,就破格提拔他做上林尉吧。”啬夫闻言心中大喜,暗自高兴。

张释之考虑了很久,决定要出面反对这个人事任命。他问汉文帝:“皇上觉得,辅佐高祖定天下的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

文帝说:“都是厚德自尊的长者。”

张释之说:“这两人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可他们都不善言辞,出言迟钝。难道当初他们都要像啬夫这样喋喋不休,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

看到文帝心有所动,张释之继续说:“秦国重用刀笔之吏,官员们争相用各种办法谋取升官,结果弊病丛生,国家很快土崩瓦解。今天如果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破格提拔他,只恐天下人追随此风,纷纷效仿,争做那能言善辩而不务实际之人,这样就会造成不务实的坏风气呀!”

听了张释之的话,文帝感觉非常有理,于是打消了提拔啬夫的念头。

在用人的问题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慎重的,不能以片言之语而论事,文帝从谏听权,避免了以言任人,维护了朝中良好的风气。

有的人能干但是口才不好,有的人口若悬河,但是不能真正地做什么事。所以,决定对一个人的任用,不能只看他会不会说话,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事。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鉴别人才时,就做到了“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他不像时下某些领导喜听好听话、奉承话,对阿谀奉承者视如亲腹,遇到诸如晋级、升职、评先进等均先考虑这些人;而对提出相反意见或说不顺耳话的人反感,并对他们疏远,甚至排挤。相反,松下幸之助喜欢重用唱反调的人才。

松下幸之助白手起家,把一个资产不足百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企业之一,他的部下山下俊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熟知松下企业的人都知道,山下俊彦在松下幸之助眼中是个经常唱反调、具有“反叛”性格的优秀人才。山下俊彦心直口快,多次为公司与松下幸之助顶嘴,是松下公司中时常与松下幸之助意见对立的主管。按照一般管理者的习惯,反正身边可以任用的人成千上万,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只要他是唱反调的,就不会给他晋升机会。而松下幸之助视人才为公司的重要资产,明知对方是个意见多多的问题人物,也照样给他与别人同等的表现机会,让一个有用的人才在公司发挥自己的才干。

1977年1月,松下幸之助以松下集团最高顾问兼创业者的身份,宣布让山下俊彦出任松下企业总裁,这个消息令松下董事局及企业界颇感意外,很多人认为,山下俊彦是个经常不遵守公司决策的人物,论资历,他在董事局内的地位只排名第25位,除了最高顾问松下幸之助与即将退任的松下正治两人,至少还有22位高级董事可以出任总裁要职,为什么要选第25位的山下来俊彦领导松下企业呢?

松下幸之助没有理会多数人的反对,坚决任用山下俊彦。这项决策使山下俊彦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自己发展超大型企业的梦想,现在,日本企业界都承认,松下企业在山下俊彦的领导下,成为21世纪超巨型又稳健的跨国集团。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明白,松下任用唱反调的人是有原则的,是建立在对一个人正确的评估基础之上的。像山下俊彦这样的人,虽然总与松下幸之助唱反调,可是他崇尚松下的经营理念,是个既精于技术又具管理和经营才干的企业家。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值得今天的管理者借鉴的,在处理问题时,既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抱有成见,要全面地考察和鉴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