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51

第51章 要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没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只一心想维持现状的企业,那么现状也维持不了多久,飞速前进的列车终将把你抛在后面。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狂者是进取的人,狷者是有所不为的人。孔子说的“狂”即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之意,有较高的志向,富于进取心。

孔子如此欣赏“狂者”,因为这与“进取”、“上进”相连。人最可贵的就是进取心、上进心。没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可能进步,不可能很好地成长、成功。

现实中很多人满足于现状,不想向未来挑战。现实是残酷的,人生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功学大师罗伯逊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他就会停滞不前。”一家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满足于现状,不去积极进取,也会被时代所淘汰。

历史上最成功的汽车是诞生于1908年的福特公司的T型车。在T型车之前,汽车只是富贵人家的专利,每辆汽车售价约4700美元。而亨利·福特首创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单一产品策略,只生产绝对单一型号的T型车,不要说款式变化,就连颜色都只有单一的黑色。由于生产流程和零部件完全标准化,生产成本极大地下降。在1914年,每辆T型车的售价是360美元,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厂工人五六个月的工资。这种策略使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T型车也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汽车,美国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一大半原因是因为T型车把汽车变成了人人买得起的产品。

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几年中,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公路四通八达,路面大大改善,崎岖、泥泞的路面已经消失,消费者又开始追求时髦。简陋的T型车,虽然价格价廉,但已不能吸引顾客,顾客宁可多付一点钱也要买辆具有个性的汽车,因此T型车销售量开始下降。然而,亨利·福特仍然坚守其“因为简单,所以便宜”的经营理念,拒绝对T型车做任何改进,也拒绝把产品多样化。例如,T型车一直沿用四缸发动机,亨利·福特的儿子爱德赛研制出了更先进的六缸发动机,但亨利·福特连试车都不看,就当着儿子的面,把六缸发动机扔进了废料堆。其他诸如自动档、液压刹车等新技术在福特公司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就在享利·福特顽固地坚持“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车”的观念,固守他那种已经过时的、面向大众市场的陈旧战略的时候,通用汽车公司时时刻刻注意着汽车市场上的动向。通用汽车公司适应当时的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增加了一些新颜色、新式样的汽车。于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兰车乘虚而入迅速排挤了福特公司的T型车,占据了福特公司原来的市场。

福特公司面临极大的生存威胁。后业福特公司不得不停产T型车,改产A型车,但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并且失去了宝贵的市场机会。

福特公司“为大众造汽车”,并以独创的“流水线作业”纵横天下。然而,“汽车王国”的桂冠使福特公司安于现状,津津乐道于往日的成功,致使通用汽车后来居上。

市场是企业激烈竞争的战场,不进则退,安于现状意味着衰败。成功企业为何由盛转衰,有管理专家指出了其中的两个因素:安于现状和刚愎自用。其中,安于现状更具危害性。

没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只一心想维持现状的企业,那么现状也维持不了多久,飞速前进的列车终将把你抛在后面。

绝不安于现状,几乎是成功企业的最大共同点,现已成为所有成功企业的基本理念。这种理念早已融入了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和执行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都令人感受到一种不断追求进取和创新的氛围。

海尔公司曾经是面临破产的冰箱厂,张瑞敏走马上任后,便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于是带头亲自砸烂了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张瑞敏的进取精神——“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才造就了今天国内外皆知的跨国大集团——海尔集团。

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企业,它们经营理念和营销战略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扬弃过去。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企业要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胜谁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进取精神。有了进取精神,一个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永远处于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