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24

第24章 柴荣继位(1)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秋分刚过,开封的天气里已经开始早晚透着点凉意,大街小巷的树也纷纷落落的掉下点或绿或黄的叶子,透着一点肃刹,不过天气归天气,丝毫不影响人的心情。城门还未开,城外已经三三两两的聚着人了,城内也开始了一天的繁忙。鸡刚鸣一遍,市子街东口的一门三进的院子里已经掌灯,掌柜的和几个店伙计已经扫地开铺插菊筹备桌椅在准备着迎接宾客了。这个一门三进的院子前院是店铺,后两进给店伙计和掌柜的住家用,掌柜的姓王,是城内菊花酒酿造世家,手艺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三代了。这会儿,掌柜的站在店铺外,望望城东的天际,乍蓝乍灰的天边白云翻肚,清透中带着一丝暖意,天边已经有丝丝红光了。“六子,去看看巷口的花门少花没有,缺的把家里现成的轧进去,”,“好勒!”,话音刚落,一个矫健的身影已经出得门去。王掌柜心里盘算着这几日的进帐,嘴角浮现一丝几年来难得的笑意。

开封的菊花远近闻名,每年重阳节前后都有接连好几天热热闹闹的花市,只是前些年兵荒马乱,老百姓都逃的逃散的散,余下的也都勉强度日,逢年过节了了为之,哪有好心情赏菊喝酒啊。如今新朝已立,日子安生了,逢个年节的,开封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繁荣。

近几日的生意确实好,进城赏菊的人接踵而至,出城登爬山的人也是车辕相接,出城的,总要带菊花酒配茱萸戴菊花,舒舒服服的登高喝酒赏玩;进城的,逛菊花市喝菊花酒赏菊花灯赛菊花美。满城满院的菊花,黄的紫的红的橙的白的,姹紫嫣红形态各异,霎是好看!大家小户的凡是有闲的都赏菊过节去了,今天已是九月九,又是一年重阳节啊,接连几日的热闹今天必到高潮... ...

“爹爹,昨日还未开的绿牡丹今天都开了呢!你去看看吧”王掌柜的听得是小女惊喜的声音,收了思维,自家后花园不大,却种着不少好品种的菊花,这几日秋高气爽,菊花竞相开放,艳丽的红菊花正红似火,素雅的白菊如银似雪,紫菊好似晚霞浓郁,黄菊似流金闪耀,绿菊似碧浪翻卷,美不胜收,家里人每日都在庭院中赏菊,唯独几株绿牡丹还未开苞,不想今日也都全绽放开了。

又一次看了满院的菊花出得店门口,又将刚摘下的几株新菊插在花瓶里,街市上已经有车马行人了。此时,天快大亮,城中的大宁宫内也在忙碌得筹备着重阳节的种种。

今天是重阳,宫内宫外都是一样的赏菊品菊登高,周主郭威在内廷复将起身,却觉得胸口郁闷,呼吸尚喘,只得慢慢动弹,宫女早已伺候帷外,随着幔帐拉起,廷外一股清香的鲜菊香氛伴着清晨的露气扑鼻而来,郭威深吸一口气,顿觉身心具爽,还有什么比自然的清香来得更舒服呢。穿戴好衣衫,出得内廷,宫墙下、厅台边、花园里,各色菊花盈盈挺立,郭威想到自己早逝的父母和发妻,内心涌起一股思念,想到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情况,似有一些焦虑的神色。不过终究是坐了龙椅的人,自然懂得掩饰心机掩盖思维;之前连年内战已经耗国耗民,目前新朝初立,正是百废待新的良好时机,需举业开市,任用贤能,终使百姓安居乐业,才是长久之计。目前,边患仍在,都城仍外敌窥视的不安处境之中,兵马之事守将之责需得调配...正在思绪中,爱妃杨氏以及一班妃嫔、内官款款前来...

“臣妾向皇上道贺重阳佳节,近日四方百姓前来都城内踏秋赏菊度重阳,民心思定,是我朝的祥瑞之兆! 今日重阳更是天阔气爽,内外城里被菊花装点得非常美丽,臣妾已备好菊花酒、菊花灯,望晚上和诸位妃嫔一起能与皇上共饮!”杨氏字字圆润,说完顺势将刚摘下的一朵黄色稚菊想插在郭威的帽檐上,郭威婉而一笑,接过菊花在掌心,说道:“你们都退下吧!”众妃嫔告退后,郭威细细看着手里的黄菊,叶瓣上还有清晨的露珠,这颜色鲜亮饱满,这形状初开如玉,一切都这么美好,不过这剪切的痕迹却深深的刺着自己的眼睛,长叹一声道:“花之无根将死,人之无国将灭啊。”不觉低声自言自语了一番。

殿外宦官这时候高声喊道:“晋王荣觐见!”一个英武的身影已经走入内殿,这位魁梧的年青人就是郭威发妻圣穆皇后的侄子柴荣。柴荣从小聪慧,喜读诗书,也精于骑射,性格上沉稳不张扬,早年未入宫廷时习走江湖,做买卖,是个有胆识有心计之人。

“父皇龙体今日可舒服些?前日里孩儿从新疆购置的雪莲,不知父皇食后如何感觉?若喜欢孩儿自当多多孝敬的。”

“不妨事,目前国内百业待兴,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要挥霍了,用在实处。”

“孩儿自当紧尊父命!对了,父皇,父皇日前已命孩儿掌管内外兵马事,孩儿近日里暗暗观察了各地形式和统兵的抚慰并做了一些分析,觉得尚有可调的余地,更何况目前国境还不稳定,各郡所辖之地有轻重之分,孩儿有一些想法。”

“说说看!”

“可以改邺都为天雄军,则可以调天平节度使符彦卿前往驻守,官阶可以酌情加封;另外,天平军也是我国目前的重兵,镇守着要地,须有经验和勇气之士才可担当,孩儿看目前各地统兵将领,推荐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此人功勋卓著又忠心稳重;那么,镇州一缺,可以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出任,而澶州一缺,则可以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出任,这样一来,四面容易被侵犯之地都有重兵重将,若无强敌入犯,国家定能安稳,其余各地均属内腹,且易于农桑,只需鼓励和发展耕种即可。父皇一直强调的要给百姓安居乐业之所,则可以实现了。孩儿目前只思索至此,鲁莽之处,还望父皇指点。”

在柴荣说话之极,郭威温和而威严的目光没有离开过柴荣,仔细的审视了他的话语,他心里清楚,这番话跟自己刚才正在思索的调兵之策是一致的,他心里也很清楚,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和试探,这个皇子若照此下去是能够担负起治国之大任的。想到这里,郭威心里不由得一丝放松。只是胸口的喘症又一次让他咳嗽起来。

“父皇,不要紧吧,来人呀,快扶皇上进去休息。” 柴荣着急的嘱咐着左右,并随着来到内榻。

服过药,郭威平复许多。柴荣亦放心。

“容儿,刚才你谈的调兵之法,父皇认为是可行的,你去拟旨吧。”,“是,父皇!” 柴荣起身复命而去。

不日后,几州兵将调换,各地兵务布置开展皆很顺利,不再细述。

当日入夜,月光皎洁,内宫房檐屋后挂着古朴典雅的菊花灯,灯火明亮如白昼,盆盆朵朵菊花绽放、杯杯盏盏美酒飘香,本因身体不适酒量有所减的郭威来了兴致,与柴荣、杨氏以及诸位妃嫔做起了游戏、打起了灯谜,更是畅饮了不少菊花佳酿,玩至半夜才睡。

不想复日,受了点风寒,身体越发虚弱了。好在诸妃嫔和太医日夜伺候,身体虽有反复总算并无幽关之大碍。太医也曾会意柴荣,若郭威平安度过冬天,身体应该会有好转,但是彻底痊愈得看冬天的身体情况。

转眼初冬到来,城内外树木叶子已经基本上掉光了,开封虽地处北方,却没有北国的万里冰冻也没有南方的温暖湿润,有的是每早几乎都有的浓浓的雾气。街巷上已经没有了节日里的热闹,行人过街都缩进脖跟快步行走,挑夫走卒都能进屋檐的进屋檐,能靠墙的靠墙,为的是保存体温。

这日,生意已经转为清淡的王掌柜的正在铺面上算帐,一个伙计跑前跑后的招呼着为数不多的客人,一个伙计在后屋存储室里搬动着陈年的菊花酒。在冬腊月间还能卖出菊花酒的铺子在开封是不多的,王掌柜的是其中的一家店。这时,店门口进来一位穿官衣戴官帽的人,店伙计一看知道来头不小离马蝴蝶一般扑了过去,笑嘻嘻的说道:“这位大官人,请里面坐!”店伙计准备将来客引至靠里的一张桃木方桌,来客说道:“不必了,请掌柜的面谈。”,听得此话,王掌柜的连忙迎了上去,吩咐伙计好茶伺候,等来客将此行之意讲完,王掌柜的几处深皱纹都笑开了。原来当日重阳节,宫内畅饮菊花酒,那酒清凉甜美无比,令当今皇上甚是喜欢,病稍有缓和就着急着想一饮菊花酒了。了解皇上心意的柴荣于是差人去寻目前最好最有年份的菊花酒。王掌柜的连忙招呼伙计将自己尘封五年的上品菊花醉酒向舀些出来,请来人品尝。这菊花酒选料、摘取、埋填、配料、加糟、选瓶、密封,各个程序都是王家祖上传下的秘密,且这些五年陈酿用的花是特选的精品中的精品,因此,还未入口,酒香已经溢得满屋满院了。

来人细尝后惊叹不已,翌日,王掌柜的八坛老酒悉数被搬运上了前来取酒的宫车。柴荣特地请教太医关于饮酒的事宜,遂紧尊太医的吩咐,每日适量的与郭威饮用。柴荣虽不是郭威亲生子嗣,但柴荣的孝顺弥补了关系上的缺憾。且数月的国事锻炼,柴荣越发精明干练了。

自九月里太常理院奏请圜丘尺寸、社稷坛规制、祝版、珪壁等等系列事情至今,太庙等处已经修缮装饰完毕,柴荣每日勤勉督办自不必说。转眼年底,前往太庙祭祀活动的所需器物、祭品、礼数也陆续筹备完毕,唯有郭威的身体情况却没有任何好转,反而一日沉似一日了。

开封铺天盖地的下起了一场入冬以来的大雪,大雪自下午开始飘飘洒洒而下,不到三个时辰天地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宫殿顶、树枝头、院落内仿佛一夜之间盖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被,大宁宫内早已升起了炭火,和着沉蕴的檀香气,宫内升腾着温润的气息。日出前,按照司理官的礼记时辰,郭威更衣后与文武百官乘礼辇出宫至西郊迎接四庙神主,亲迎仪式后将神主供奉至太庙内。翌日,正式的太庙祭祀仪式开始。郭威须换乘金辇自斋宫前往太庙,大雪虽无前日里那般大,还是淅沥的飘洒舞动着身姿,郭威身着常服入辇前抬头四看,大地银妆素裹清透万里,新年下瑞雪是个好兆头啊,郭威心里念叨着愿老天保佑我朝顺平,只是一阵剧烈咳嗽打算了自己的思绪。在一旁的柴荣准备召御医前来视探,被郭威摇手制止,意示仪式队列开拔。

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行进至太庙廷下,将扶郭威出辇,不料痰淤喘急,已经没有办法自己行走出辇,两位近臣连忙上前搀扶,从太庙阶下步步上行,郭威早已浑身无力呼吸急促痰喘交作,见此情景,廷下诸位大臣无不担心备至,郭威自知无法完成祭祀之礼,遂命柴荣上前代为行礼,于是柴荣忙上前将郭威安置回辇,命随行御医与几位近臣护送郭威回斋宫,自己返身主持这一套繁琐的礼仪,上祝文、上祭品、奏祭乐、献祭舞、上香、跪拜、读圭、出圭、等等。祭祀进行了几个时辰,最后一项礼仪完成后,柴荣急忙去斋宫看望郭威,见郭威身心略有回复放才放心,哪知夜里,郭威突然开始了比白天更厉害的咳嗽甚至吐血,柴荣与御医一夜未眠伺候床前,斋宫毕竟不比皇宫内,条件有限,后半夜,郭威渐渐入睡,大家略松一口气。天大亮,郭威经过一夜病痛折磨渐醒,身体忽觉有力许多,呼吸也感顺畅许多,回想昨夜的折腾,感觉已是久远之事,原来,今日是广顺四年的元旦,是新一年的第一日。新年新日定要有新气象,郭威自觉身体比昨日略好,于是亲至南郊,准备大祀圜丘。圜丘内的祭祀也早已经按照太常理早些时候奏请的礼仪规章布置完毕,旌旗翻动、人马肃静,万事具备。一路车马劳顿颠簸受冷,郭威人虽到达圜丘,可身体仍虚弱万分无法完成叩拜等系列程序,最后改为仰瞻申敬,礼数也减半。行礼完毕后,按照前朝俗礼将受百官朝贺并大赦天下。于是,当车辕御行至明德楼时,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内外文武百官,加恩优赉。

此番祭祀,乃是后周准备最为充分行礼最为完善的一次郊祭行动,除了郭威的身体状况不佳以外。

郭威回到皇宫内廷,身体已无法正常起居,痰喘之疾似有加重,为不致国事被耽误,遂招了几位心腹老臣商议,最后决定暂停了官员进奏等每日朝事,由晋王柴荣主持每日国事,遇有大事,再由柴荣入内宫禀报商榷即可。

经过静养,郭威疾病反复的机率小了许多。数日以来,柴荣眼见着当今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心知目前为非常时期,遂做事待人十分有分寸,虽掌握着内外兵权,仍每日与诸位大臣商议并择大事上报郭威定夺,因此,即便目前由储君主持朝岗,且往来官员众多,事情繁杂,但柴荣尊仕重礼,轻重缓急都能分得头头是道,处理起内外事物来条理清晰、赏罚分明,一时间除了皇帝目前得身体状况堪忧外,国内诸多事务开展得井井有条,各色人等并无过多微词。

进入正月以来,冬天的寒冷加重了,河流几乎全部冰冻,枝头早已是光秃秃的一片,早晚雾气虽消散不少,但一旦刮起风来还是寒流四溢纵横呼啸直入人衣襟,柴荣依旧忙于政务,每日出入府内的谋士不少。

这一日,处理完手头几个公文之后,柴荣起身活动几下,看见院落里被白雪覆盖的新梅开出了花瓣,胭脂红、黄金灿,一下子给冬日带来了生气,阵阵香气铺面而来,柴荣不甚欢喜,正在树下仔细观赏,下人来报说:“禀晋王,澶州曹翰求见!”这个曹翰乃柴荣原来在邺都的部下,也算是心腹之人,这几日并无对其传唤也并无澶州要事,曹翰突然求见会有什么事呢?柴荣心里纳闷,遂让下人去请曹翰至里间书房。柴荣素喜腊梅,剪了几枝准备插入书房的花瓶,曹翰此时已进屋,双方见过礼后分宾主坐下,柴荣吩咐侍女将梅花插好,曹翰笑道:“前唐蒋维翰有诗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殿下心系梅花,如殿下的情操,傲世而芳菲,梅花开在院内,却不为院外之人所见啊,可惜了。” 柴荣见曹翰欲言又止,于是屏去左右人等,问起缘由,曹翰说道:“恕在下直言了,殿下如今坐镇都城,处理大小事务,实为黎民之大福,不过目前的情景,依在下看来,还不是殿下施展大志的时候。”柴荣心升疑虑,略皱眉头,曹翰见状继续说道:“殿下细想,如今皇上龙体欠佳,而寒冬快过,龙体也一直未见康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殿下是皇嗣,虽日日于府中操劳国务,然此时若不入大内侍奉,可以慰天下臣民之心?”曹翰言毕拿眼看柴荣,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柴荣不禁恍然大悟说道:“幸亏有你说出来,否则有大误呀!”入夜以后,柴荣备上好酒好肉与曹翰共饮,畅谈一番,给了打赏,并留曹翰住上一段时间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次日一早,柴荣与诸位大臣交代好事情后,立即进宫。

郭威榻前日夜有宫女宦官侍奉,白日里汤药进得很少,进食量也在减少,身形已经大为消瘦,柴荣来到郭威榻前,表达了自己愿日夜侍奉尽儿孙之孝的心愿,郭威大为感动,果然,柴荣将自己的卧具搭在郭威榻后,日夜为其侍奉汤药、擦拭身体、陪着聊天解闷,有了柴荣的陪伴,郭威身心有所依托每日里渐渐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