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25

第25章 柴荣继位(2)

然而好景不长,正月十四半夜,柴荣被郭威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烈咳嗽吵醒,立即来到榻前,郭威两颊发白,肺子里已经咳嗽不出鲜血了,只有发乌发绿的血块胆汁混合着流淌出来,每次喘息,肺部响声巨大,身体也剧烈的颤动,柴荣心里着急万分,立即传唤来了御医,并轻轻扶住父皇,使郭威有个舒服的姿势半躺着。一会,一群御医前来,自是一番检查给药,郭威陷入了半昏迷状态。柴荣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见御医抖抖嗦嗦的样子,于是将首席御医叫至前厅,严肃的问道:“照实说吧,皇上病情如何?”

“恕在下无能,皇上恐怕......”御医不敢再说下去了。

“那,依你经验,还有多少时间?”柴荣看御医欲言又止的样子,自然已经明白了。

“老臣不敢多言呀......”御医自然还是不敢胡说。

“无论如何,你们尽力去救治皇上,快去呀!......”由于着急,柴荣语气不免叱责,这位御医领命立即回身与其他御医商谈起治疗方案来。

柴荣复回到父皇榻前,此时郭威已经陷入昏迷,柴荣看见父皇黄瘦发白的脸庞、深陷的眼窝、几乎无色的嘴唇,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子,既惜疼又担心也慌乱,宫内也仿佛乱作一团,来探情况的、来伺候左右的、生火点烛熬药的,还有赶来问安的大臣何妃嫔等等,人杂而手乱,柴荣明白不能这么乱下去,遂将宦官宫女御医大臣妃嫔各做安排,宫内才渐渐井然有序,不知不觉一夜就这样过了,天已经发白,经过一夜的抢救,郭威在黎明清醒过来,也复下了一剂汤药。柴荣一夜未眠,看到父皇神智清醒,心里的石头放了下来,哪知这就是回光返照。郭威打手势将柴荣叫至榻前,慢慢说道:“我昨天已经看见皇后在呼唤我了,我想时日也不多了,这几天你日夜在这里,大小事情服侍周到,很令我欣慰啊,”

“父皇快别这么说,孩儿看到你经受如此之痛苦,恨不得替你去病啊。”柴荣说道这里,眼里滴下几滴泪水,郭威又是几声低沉的喘息:“生死轮回各有天命,我这一生也是戎马天下,才创下了基业,想当面西征李守贞时,看到前唐皇帝诸多陵寝因为陪葬着倾国之财富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盗窃掠夺,死后都不得安生啊,人生来就光溜溜的,我死后,修建一个简单的陵寝即可,切不可劳役百姓,也不要过多工匠,一切一切都从简,我也不要用那些金银玉器陪葬,给我一身简单的布衣,一个普通的瓦棺装遗骨足矣。选一处深山,陵前也不需要什么石羊石虎守着,也不要守陵的宫人,招募些就近的农户看着就行了。只有一事,给我刻一块碑,上面只刻几句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主不敢违命,如此就可以了;每年寒食,可差人前去祭扫,如没人差去,遥祭也可。在河府、魏府间,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平天冠衮龙袍,”说道这里,郭威又是一阵咳嗽,柴荣不敢枉自菲薄不敢有应声,郭威厉声道:“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做,若有违背,我怎福佑子孙啊,千万牢记勿望啊!”柴荣连忙应声点头行礼,由于气来得急,郭威复又几乎昏迷过去,好在勉强支撑起身体,命柴荣传唤几位大臣。开封此时开始刮起了几年不遇的雪风,风夹着雪呼啸这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无不异常寒冷。滋德殿内烛台灭了好几次,宫女们窃窃私语说这不是好兆头。

被传唤的几位大臣悉数来到,冯道、范质、李穀领头齐齐跪在榻前,所到各位臣工无不是开国之重臣、建国之功臣,其实大家已经早在外殿候着了。郭威勉强坐起来,用眼睛扫过大家,目光里透着威严,对诸位一一对话;于宰臣冯道,加封太师;于范质加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于李穀加右仆射,兼集贤殿大学士,升端明殿学士;于尚书王溥同平章事宣徽北院使郑仁诲为枢密使;于枢密承旨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于司徒窦贞固进封汧国公;于司空苏禹珪进封莒国公,授龙捷左厢指挥;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虎捷左厢指挥;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且加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典禁军。又讲到国事之重,为民之切,诸人无不感恩动容一一谢恩,有的老臣已经偷偷抹泪了。

这其中一人李重进,其母亲为郭威的胞姊,此时大限将到,郭威念及甥舅之情谊与重进之才,特给予重任,并谆谆叮嘱。稍作停顿后又将柴荣唤至跟前,让李重进与柴荣以君臣之礼互拜,重进一一遵旨。做完安排,郭威虚弱得歇息了好一阵,又说道:“朕观当世文才,无过范质、王溥,今两人并相,我死无遗恨了!你等须将尽力辅佐新王,开创我朝之新业啊......”随后又对柴荣诸多嘱咐。该夜,郭威似清醒非清醒,似好非好,终于在正月十五日的半夜,随着阵阵强劲的雪风刮过,郭威病逝于滋德殿内,享年五十一岁。

柴荣令人立即在殿内设灵堂,并不立即发丧。停尸三日后,方才择吉时大殓。此时,宫内白旌翻动素衣如海,哭声震天,锣磬齐鸣,吉时中灵柩被迁至万岁殿。在万岁殿前,文武百官均素衣致奠,柴荣站在殿外也是一身素装,满脸哀愁,面对阶下文武百官宣布遗诏内容,遗诏乃令晋王柴荣即皇帝位于灵柩前,百官奉敕。说起来也是奇怪,至郭威病重刮起的大雪风,在柴荣宣读遗诏的时候突然停了,久不见的太阳也从云层后探出了头,天空如拨云见日一般清亮无比,对此情此景,柴荣内心也感到震撼,阶下文武百官均面面相觑,此时城内外百姓无不称奇而议论纷纷,看来新朝更替老天开眼啊......

柴荣宣布遗诏后并未立即登殿继位,而是回到府内对父皇祭拜,百姓无不对之啧啧称赞,真是个大孝子呀!之后由宰臣冯道等表请临朝听政,于是柴荣才又在万岁殿东庑下复见了群臣,正式接受了百官的君臣跪拜之礼,继承大统,史称周世宗皇帝。郭威被尊为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柴荣在坐上龙椅的一刻,在心里暗暗许下三十年的帝王鸿图心愿: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郭威死了?柴荣登基!”,北汉主刘崇听得前来禀告的话后大笑:“总算等到这一天了!”,这个与郭威有杀子之仇的人总算看到了仇人的下场。但是仅是这个讯息并未熄灭刘崇心中的怒火,他经过一番痛失爱子屈辱称帝,已经对形势有所了解,如今各朝代更替频繁,目前形势也不容乐观,北方的契丹族日益强大时不时侵犯中原,民生疾苦,各地藩镇势力日盛,分势而立。本国连年转乱,国力并不强大,若不是有叔皇所在之契丹的支撑,自己实在无法直接独自去打仗吞并其余地方。刘崇也是知道柴荣的,虽年轻有为略有建树,但非郭氏直系后代,恐难服众,且周国虽经过郭威一代国力稍有稳定,也还不至于能争霸四方,此时真是天赐良机,复仇的时刻到了!经过一番思索,刘崇决定马上派人出使契丹,表明自己的心意并请求大辽皇帝出兵支援他伐周。尽管以前也曾在契丹的帮助下出兵,但是那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想必这也是契丹主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所以刘崇有把握这次还能请到援兵。

此时,柴荣新主登基,大赦天下,四方百姓奔走相告,都城内外一派拥戴之生气,开封城内外张灯结彩,宫内也是一派新气。柴荣之妻符氏即由卫国夫人升为皇后,携带幼子与柴荣入住宫内。这位符氏原是后晋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之女,她也是个奇女子。她曾嫁给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来李守贞在河中反叛,失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奉命讨伐,李氏父子畏罪自杀,临死前,李崇训要先杀死全家人,符氏不得已藏匿于帷幔后面,李崇训找不到妻子,遂自杀身亡。当时围剿官兵已经冲入屋内,符氏慢慢从帷幔中走出来,满屋子都是死去的血淋淋的亲属,而符氏衣衫整齐神情稳定自若,对冲进来的军士说:“我是魏王之女,郭将军与我父交往甚厚,请速报!”郭威闻讯,立即前来相认,并把她带回符彦卿的魏王府,让她与父母团圆。郭威非常欣赏符氏的沉稳勇敢,符氏也拜郭威为义父。后来柴荣镇守澶渊,他的夫人刘氏死后,郭威为柴荣提亲,于是符氏成为柴荣的继室。如今柴荣即位,符氏册封为皇后。

身份和地位的改变让符氏内心多少有些高兴,感慨自己命运的变化,同时,了解丈夫脾气性格的符氏也知道丈夫正处而立之年不免有焦躁气盛之时,所以时时处处无不从旁提醒劝说,辅佐丈夫。

那日刘崇去到契丹求兵,蒙契丹王答应,果然乞得契丹骑兵一万余,于是立马回都城太原备战。待一切准备妥当,刘崇率领汉兵轻骑三万余,及契丹骑兵一万余,自太原取道团柏谷准备进攻潞州。不出十日,刘崇的先头军队已经抵达距离潞不足百余里的地界。潞州节度使李筠获知刘崇的部队进攻的消息后万分惊恐,李筠自知潞州驻军数量和物质条件不能支撑太久,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一面立刻着手组织潞州军民准备联合抗敌的方案,一面马上命人快马传书给朝廷。潞州虽地域不大,却是后周的咽喉之地,军事位置很显赫。李筠深知此次刘崇来势凶猛,凭一洲之力根本无法击退敌军,更何况根据情报还有那一万余骁勇善战的契丹军,若不能守住城池,唯有以死报国了。

还未接到战情的都城一派从容,宫内虽三个月的国丧服丧期未满仍是白肃之气,此时冬天已快过完,大地回暖,河水解冻,树木抽新枝,春暖花开的时节不远了。

一日早朝,柴荣正在与臣工商议国事,只听得外面有潞州紧急军情汇报,柴荣立即中止会议查问详情。“哼,我就知道刘崇不会善罢甘休,迟早是要来的!”闻得消息的柴荣心里多少有些惊讶,只是自己没有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来了。于是立即与武将文臣来到沙盘前观察形势,建国至今并无大战,因各地外藩军情不断,所以沙盘总是最新的割据形式。

“你们看,”柴荣指着沙盘上潞州这接连平川和山地的地形说道:“潞州地势重要,城墙坚固易守不易攻,目前潞州有守军有多少人?”

“禀皇上,守军不足一万。”将领们在旁边回答道。

“区区一万,怎能对抗对方三万余人,若刘崇的军队围困城池,断绝城内粮草供应,实在不能支撑多久,且潞州为要塞,敌军若取此要塞,我都城将受被攻之困扰。朕以为,将速速调兵前去支援!”柴荣斩钉截铁的说道。

“皇上所言及时,臣愿领命前去援潞州军民,攻打刘贼等。”有个将领站出来说道。

柴荣一摆手:“且慢,朕决定此次御驾亲征。”旁边众臣互相看看,未敢接言,老臣冯道立即上言:“皇上啊,不可如此便下决定啊!皇上试想,此次刘崇来犯必为报仇之心切,且窥探我朝也已长久,实为虎狼之心。如今未战就接到李筠之书,实不能判定其中是否有不实之处,恐怕李筠未战先怯也未可知啊。”,旁边范质接过话道:“皇上请三思啊,先帝丧期未完,且先帝山陵启工不久,更何况陛下刚承大统,人心思定,实不宜现在亲征啊。刘崇虽有军三万余,皇上还未考虑到潞州城的百姓,潞州也有百姓六万余,也能从旁支持守军,现在帐下诸位大将身经百战,个个都能替皇上去支援潞州守住潞州啊!”

柴荣没有马上言语,背手思索了两位的话,他何尝不知道这些情况,但是新立之君若不有辉煌政绩战绩,怕四海都会小看我后周。柴荣毕竟年轻气盛,还是继续说道:“刘崇乃是老奸巨猾之人,知道我朝正服国丧,知道我乃新立之君,以为目前是他能拿下我朝入伺中原的良机,朕岂是好惹之人?我们一定得先声夺人,速战速决,扬我朝之威武!”殿下几位武将有一次纷纷表示愿带兵前去,见此情景,老臣冯道还想继续劝说柴荣放弃亲征的想法,柴荣向他摆摆手继续说道:“以前唐太宗打天下,屡次亲征,才创建那大唐基业,朕难道还怕河东的刘崇之辈吗?刘崇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遇我王师,必败无疑!”冯道再次说道:“还望皇上三思,我朝实力何比初唐啊?若后有契丹援兵,如何全胜......”,柴荣此时主意已定不容动摇,不待冯道说完,已气呼呼的拂袖离座,剩下诸位臣工面面相觑,冯道叹道:“新朝刚立不足几个月,又是兵戎相见啊。”

柴荣走到内廷,符氏与小儿正在嬉戏,小儿不足三岁,见父亲过来欢喜得不得了,奔过去要父亲抱。哪知柴荣刚才在朝堂上的气未消完,不顾直愣愣跌跌撞撞跑过来的小儿撇下进屋去了,小孩子不知何故父亲不理,哇哇大哭起来,符氏见状连忙抱起孩子小心安抚。符氏见柴荣闷头喝茶,知是心中有郁结,问明缘由,符氏说道:“依臣妾看来,冯道的话也不无道理,皇上刚刚登基就亲征外出,这万一......”,聪明的符氏看着柴荣,果然柴荣被这一击,连忙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意,你也不知道吗?不帮我想想怎么出兵,还打起退堂鼓来?”,符氏笑到:“皇上如果亲征,臣妾知是皇上必赢,首先这气度就比刘崇等强过万倍,不过,依目前国之兵力来看,若主要兵力出外迎战,那守城之军力略显薄弱啊。”柴荣也深知这般情况,目前唯有向各洲县征集兵勇了。符氏见柴荣心已平和,遂从旁告诫柴荣要听取各方意见,不得随意发脾气,现在毕竟不是普通将领或储君的时期了,做为一国之君,得具备宽大的胸怀。符氏的循循善诱,柴荣听后无比接受,真可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好女人。世界上的事情大抵如此,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第二日,柴荣下旨,命各道节度使在本地招募勇士,十五日内送至都城集体操练。于是,各路将领领命办差,不多日,各地兵勇陆续到来。按照事先筹划好的方式,将各路庄丁分队编入禁卫军,分发战炮兵器,由左右路大将军亲自指挥操练,与此同时,城内其余官员也在积极准备粮草军饷,为保卫家园,城内外百姓也纷纷响应,送粮送物者很多。与此同时,潞州那边,刘崇的军队已经在外城十五里扎下营寨,李筠率部镇守太平驿,与前方驻扎的刘崇军队对峙,当日,两军各持山头而望,刘崇见来军比自己的军队人数,不由暗自高兴,心想,早知道这边军队只有这么少,当初都不用那么早求契丹的骑兵来。

两军相持不多时日,忽一日,李筠听得一阵战鼓敲响,明白是对方下了战书,于是下令部将穆令均前往迎击,穆将遂带两千人马,出阵前往迎击,刘崇这边人马由张元徽率领,一阵前方小范围厮杀,张元徽佯装弃逃,穆将连忙带兵追赶,潞州周围有平原和高地,又有峡谷,穆将倍张军带至峡谷腹地,才发现中计了,此时退路已被张军截断,不得已两相厮杀,毕竟穆将带兵有限,最后丧亡逾千,剩下有一两百个突围出来仓惶逃回本营,穆将也在这场埋伏中身亡。李筠得知第一回合就中计且伤亡如此惨重不免非常担心,当日夜里,对面山上的刘军击盆高歌挑衅,李筠和部下都未曾合眼,第二天,战鼓声又起,远远望见刘崇军队整合准备出击,李筠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赶紧在营寨里发紧急军书给朝廷,讲明这边的情况,并请皇上速速支援,自己讲带兵死守城池,不到万不得已,将以死殉国。同时,吩咐各路士兵拔营回城,决定死守潞州城,同时留出时间等待王师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