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1328800000016

第16章 斗牛与狩猎(1)

小说《永别了,武器》发表的时候,海明威和波琳还在欧洲。转眼之间又到了1929年的岁末,他们决定回基韦斯特岛去,那里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幽静环境吸引着海明威。他们于1930年1月回到基韦斯特岛,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了他们的基地,在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去周游以后,他们总要回到这里歇息。开始他们还满足于租房住,后来在1931年春天,慷慨的格斯叔叔赠送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波琳在怀特海街907号看上的一幢二层楼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大房子。它是1851年由当时一个富有的建筑师和航运业大王建造的,是岛上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房间里的天花板很高,拱形的窗户是法国式的,阳台很宽敞,草木茂盛的热带花园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法国式的无花果树和菩提树。房子里的装饰都显得古色古香。但是房子已很旧了,许多地方还需要装修一下。到岛上来看望波琳的格斯叔叔花了8000美元把它买下来,送给侄女。

1931年12月19日,他们正式迁入这幢房子。这时候,波琳刚生下第二个儿子格里高利不久,这回还是剖腹产。为了把这幢老房子改造得舒适些、漂亮些,海明威亲自动手,整天都同房子的装修工、木匠、电工、管工等打交道,着实忙活了一阵,把房子装饰一新。他们把停车房的二层和仆人房间改建成一间书房,用狭窄的过道把它和主屋连接起来,还配备了浴室和简单的家具。书房里有百叶窗、红砖地、书架、藤椅、西班牙式圆形写字台等等。海明威还用在各地打猎的战利品装饰他的书房。他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创作场所。

海明威搬进房子以后不久,完成了他的另一本书《午后之死》。这是英语世界中一本关于斗牛的研究经典,它对以后有关这一主题的作品和著作都有影响。

海明威从1923年头一次见到斗牛到《午后之死》出版为止,已有七次去西班牙观看斗牛的经验。

从第一次海明威带哈德莉去西班牙看斗牛起,他就迷上了看斗牛表演。他到斗牛场去就是为了再次获得生与死的体会。

在他看来,斗牛不是运动而是艺术,精彩的斗牛就像芭蕾舞一样优美。场地的布置有规定,三个阶段的行动有规定,斗篷的用法也有规定,而且像芭蕾舞的五个标准姿势一样严格,不过动作更富于变化,死亡就掌握在勇敢的公牛的威力或者斗牛士细巧灵活的手腕威力之中。

精彩的斗牛不是运动而是一出悲剧。其中所有的角色,包括骑马斗牛士、短扎枪手斗牛士以及头号主角公牛,都必须有技巧、有美感、有勇气扮演各自的角色。

谁都不会否认,安东尼奥·奥东尼兹的确是个很不错的斗牛士,尽管称不上独一无二,也算得上斗牛场中的佼佼者。

拙劣的斗牛士也是有的。

一次斗牛时,张皇失措的公牛兜着圈子狂奔,把斗牛士严重抵伤了。

一个游客说:“为公牛欢呼吧。它终于胜利了!”

然而看台上的斗牛迷们却怒不可遏,纷纷发出嘘声。他们认为那是一场同拙劣的公牛表演的拙劣的斗牛,那种公牛杀了来吃肉也不好吃。

还有一场是新手与小公牛的表演。

斗牛士身穿租来的绚丽服装,显得倒还英俊。他们呆板地走到主持人的包厢前,请求宣布开始。

阵势已经摆开,看台上的观众各个激动不已。

小公牛仿佛意识到对手缺乏经验,神情有些紧张。它一次又一次地发起猛攻,但不是冲向斗牛士手上的红绒旗,也不是冲向斗牛士披的棉布斗篷,而是扑向了斗牛士本人。观众哗然。这头小公牛没有表现出斗牛的英雄气概,饲养它、调教它的人应该受到责难。

紧接着,小公牛把它那颗巨头猛地朝上一甩,便将斗牛士从地上高高举起,还不停地把他从右角抛到左角,再从左角抛到右角。

被牛角戳伤的斗牛士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人事不省。

助手们赶忙奔过来把公牛引开,医护人员把鲜血淋淋的斗牛士抬出场外。他身上的黑色紧身裤从腹部一直撕到大腿,露出了一条长长的乌紫烂红的伤口,鲜血直往外冒。

观众责骂不休,不但公牛没有训练好,斗牛士的技艺也很拙劣。

这样的斗牛实在令人扫兴。

海明威不但喜欢看斗牛,他还在潘普洛纳亲自上过阵,斗过牛。不过他勇敢有余,灵活不足。他膀大腰圆,与其说是像个斗牛士,不如说是像部推土机。

“那头混蛋的公牛简直像是用钢筋水泥铸就的。”他说。

毫无疑问,斗牛的时间不长,而且是以他受伤告终的。但是海明威从中得到了感性知识,看到了重达一吨的公牛猛扑过来的凶相,看到了牛嘴和鼻孔滴出的黏液,还听到了公牛野蛮地用蹄子刨沙子的声音以及牛受伤后发出的哞哞叫声。

海明威针对一般人认为斗牛太残酷的想法,首先提出什么叫“道德”的问题。他说:“所谓道德,我只知道你事后感觉好的事情就是道德的,而你事后感觉不好的事情才是不道德。根据这个标准(我并不坚持去捍卫),斗牛对我来说是道德的,因为在斗牛的过程中,我感觉非常好,感觉处于生与死之间,处于难免一死与人生无限之间,斗牛结束之后,我感觉非常地难受,又感觉非常好。”所以,海明威再三说明这项已经有千百年历史的古老的民间活动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悲剧,总之,海明威对于斗牛活动始终是用赞美的笔调加以颂扬的。

《午后之死》出版后,被誉为是关于斗牛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西班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为海明威对于历代和当时的各类斗牛士有所褒贬,有的与当地批评家意见不一,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问题出在一些英美批评家对西班牙斗牛的看法与海明威根本不同,于是这本书遭到一大堆批评。其中用语最尖刻的是美国批评家麦克斯·伊斯特曼。这个批评家早年相信共产主义,支持过十月革命,后因政见不同,脱离美国左翼阵营,但作为社会批评家还是有影响的。他于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认识了海明威,作为老记者还帮助过海明威。应该说他们两人是朋友。但是在斗牛问题上,他的看法与海明威不同,在1933年6月号的《新共和》上发表《午后之牛》一文批评海明威的《午后之死》。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引起美国文坛一场有名的武斗。

伊斯特曼认为,斗牛是一种“屠杀”,许多人骑在马上刺一头公牛,公牛无缘无故受折磨,最后死于斗牛士手下,何来“艺术”?

伊斯特曼的批评态度似乎有点尖刻,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往胸脯上粘假毛的文学风格。”

本来海明威并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也是他的朋友麦克利什爱管闲事。他看了伊斯特曼的文章之后,便给《新共和》写了一篇反批评的文章,陈述他的朋友如何勇敢,不是胆小鬼,还指出伊斯特曼“往胸脯上粘假毛”这种说法是暗指海明威没有性功能。《新共和》编辑部认为伊斯特曼没有攻击海明威性能力的意思,不予发表。麦克利什便把伊斯特曼的《午后之牛》和自己的退稿一并寄给海明威过目。海明威果然大怒,他给《新共和》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伊斯特曼充分评价“我海明威的性能力问题”,还写信给自己的责编潘金斯,大骂伊斯特曼是一头“猪”,见了女人“动手动脚”,“政治上朝三暮四”,说自己有朝一日要狠揍他一顿。

伊斯特曼见事不好,先给麦克利什写信,说根本没有批评海明威性能力的意思,又在《新共和》发表公开信,说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海明威的男子气概、勇敢等等方面”,还列举海明威勇敢的行径。海明威认为伊斯特曼是事后“拍马屁”,不予搭理。

四年之后,两人在潘金斯的办公室相遇,发生了武斗。据事后各方说的情况来看,基本事实大概是这样的:那年8月海明威去欧洲路过纽约时,顺便去探望一下出版公司的潘金斯。进了潘金斯的办公室,见伊斯特曼也在里面坐着。两人寒暄几句之后,海明威就解开自己的衬衣,让他们两人看看他满胸脯的毛,两人哈哈大笑,接着海明威上去扯开伊斯特曼的上衣,露出他的胸脯光滑无毛,用潘金斯的话说,“像秃顶的葫芦瓢”,三人又哈哈大笑。突然之间,海明威火气上来,责问伊斯特曼为什么说他性功能欠缺。伊斯特曼否认,见潘金斯桌上有一本《艺术与行为生活》(1934),其中收有他评论《午后之死》一文,便拿起来递给海明威,说你自己看,我有没有这样说过。海明威翻了一翻,就将书扔到伊斯特曼脸上。伊斯特曼也不示弱,立马冲了上去,两人倒在地上扭打起来。潘金斯吓坏了,他知道海明威身强力壮,又比伊斯特曼小16岁,生怕伤了伊斯特曼,急忙起身,绕过办公桌,去拉压在上面的人。潘金斯是近视眼,俯下身去,才见到被压在下面的竟是海明威,因为他正仰着脸。

这件事轰动了纽约文坛。三天后消息传出,纽约各报纷纷报道,但版本不同。《先驱论坛报》引用伊斯特曼的话说,他同海明威在潘金斯的办公室摔跤,把海明威扔过潘金斯的办公桌,死死地压着他,要不是潘金斯求情他才不放手呢。海明威赴欧洲前向《时代》报记者发表了声明,他说只打了伊斯特曼一记耳光,因为看他年龄大了,饶了他,真要动起手来,他能把伊斯特曼从窗口扔出去,扔到第五大道上去。“他像女人一样,伸出手来抓我,我挡着他”,“我一直在笑,跟他说,‘麦克斯啊,你要年轻十岁,我能把你揍死’”。

纽约报刊对此兴趣很大。据专栏作家达蒙·鲁宁报道,仅威切斯特一个县就有六位姑娘因未婚夫胸脯没有毛而解除了婚约。《纽约佬》发表一幅漫画,画一个男人正在检查身体,胸脯上都是毛,旁边坐着一位大夫,题目是:“作家吗?”

这件事反映了海明威的自我感觉极好。他自认为是大作家、名气大,于是脾气更大,谁也不能碰他,他听不得批评意见。他的好朋友菲茨杰拉尔德、多斯·帕索斯乃至麦克利什都觉得他变了,与他交往中,他言语之间随意伤人,毫无顾忌。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创作不顺,心情不快,于1936年写了一篇自白《崩溃》。海明威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他表示怜悯。但深知海明威为人的菲茨杰拉尔德说:“他的内心像我内心一样,也是神经上垮了,只是表现不同。我是忧郁,他是妄想、自大。”这一次,潘金斯写信告知海明威同伊斯特曼打架的消息后,菲茨杰拉尔德说“这正是海明威会干的蠢事”,因为“他现在完完全全封闭在他自己的世界之中,我同他再亲近也不可能帮上忙”。

基韦斯特虽说是个小渔村,人们生活懒散,但是也有很多活动。这里有海军,有巡逻的船只,还有帆船,捕虾船。在海关官员和移民局工作人员中,在领事、作家、议员和其他名流中都有海明威的朋友。

他很忙,他什么事都要过问。他是一个追求乐趣和写下乐趣的人。

因此,对于海明威这样的人来说,妻子和儿子都拴不住他。世界何其大,世界上还有多少事物有待去探索!而且作为作家,仅靠出版几本书是不成的。

海明威又动心了。

这一次他想去非洲。

他写信给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的主编潘金斯,提出了他的想法。

潘金斯已是他的老搭档了,他已经为他出了好几本书,他了解海明威。麦克利什很快给海明威回了信,鼓励他去作这次非洲之行,希望他根据此行写出一部从中可以闻到、可以尝到、可以感觉到真实的原始生活的作品,还随信给他寄来一笔预付稿酬。

波琳对这次旅行不很热心。这一去要离开两个儿子四五个月之久,当母亲的实在放心不下。另外,关闭住宅的繁重任务也势必会压在她的肩上。

海明威仍一如既往,喝酒、捕鱼,捕鱼、喝酒,对于出行的准备工作他不但帮不上一点忙,还时不时给波琳添点乱。

眼看第二天就要动身了,波琳忙着收拾行装。她已经安置好两个孩子。

他们先去了法国。

1933年11月,他们离开马赛,到达非洲。圣诞节前夕,他们组织好了汽车旅行队,从蒙巴萨出发,朝穆通博挺进。

这时正碰上大群野兽迁徙,遍地都是,起码有三万多头。有羚羊、大羚羊、红羚羊、瞪羚、豹子、猎豹、鬣狗,还有被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仅仅在第一个星期,他们就发现了48头狮子,还打死了四头。至于羚羊之类的野兽,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捕了不少,光海明威一人就打死了35只鬣狗。

海明威总喜欢把写书比做打狮子,打着了一头就瞄着下一头。现在他是真在过打狮瘾了。

他们在塞伦尼亚河畔安下营寨。

这个旅行队里有黑皮肤的土著人做向导,还有经验丰富的白人猎手当助手。穆科拉和查德就是其中的两个。

砰!砰!两声枪响,一头大雄狮倒在地上死了。它撞在了海明威的枪口上。还没等海明威表达出胜利的喜悦,另一头狮子威武雄壮地猛冲过来。海明威浑身直冒冷汗,心想这下完了。可是那家伙猛一转身,大踏步往其他地方走去。穆科拉的枪口一直对着那头黄褐色的野兽。

“伙计,你太不够交情了。”海明威用汗水湿透的手帕擦了把脸,松了口气,说道,“要是那家伙真的上来一口咬住我的喉咙,你也不肯帮个忙开一枪?”

穆科拉咧嘴笑了起来,露出了满口整齐的白牙。他说:“海明威先生,狮子是不扑人的,它跟豹子不一样。”

海明威反唇相讥说:“好一个聪明的猎人!也许你知道这是事实,难道狮子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