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11309300000050

第50章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本文是一篇书序。从作诗的缘由到作诗时的情景的描写,再到作诗的意义的叙写,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彭:指彭祖。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

译文

永和九年,暮春初至时节,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洗濯、祈祷仪式。贤德之人都来到这里,老少欢聚一堂。这里山岭高大峻峭,林木繁茂,秀竹挺拔。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像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来溪水作为漂流酒杯的环绕水流,大家在水边依序而坐。即使没有丝竹管弦合奏的盛况,仅是饮酒赋诗,亦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日,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徐徐吹来,舒畅至极。抬头可见天地之广,低头可视物类繁多,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致,都足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确实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人们彼此交往,俯仰之间便是一生。有人喜欢反躬自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人则寄情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的取舍千差万别,喜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会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满足,竟会忘记就要老了。等到对这些事情厌倦的时候,心情也随着变化,又不免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开心快乐的事情,瞬时就成为旧事,依然不能不因此感怀。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是有穷尽的!古人说:“生死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没有不在他们的文章面前嗟叹感伤的,不过内心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唐谬误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真是可悲呢!因此我要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发生的事情也不同,但触发人们感怀的原因,大抵是一样的。阅读这些诗篇的后人,也会因之产生一些感慨吧。

一文一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