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11309300000013

第13章 祁奚请免叔向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本文叙述叔向受弟弟的牵连,突然被捕,但他临危不惧,且有知人之明。祁奚为国家爱惜人才,事成则“不见而归”,根本不希望别人报答。叔向获救,也“不告免而朝”,因为他深知祁奚的品德。由此,反衬了乐王鲋的虚伪和卑鄙。

栾盈出奔楚①。宣子杀羊舌虎②,囚叔向③。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④,其为不知乎⑤?”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fù)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⑥。”室老闻之曰⑦:“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rì)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gǔn)殛(jí)而禹兴⑧,伊尹放大(tài)甲而相之⑨,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注释

①栾盈:晋国大夫,因与范宣子(即范鞅)争权,而设计谋害范宣子,后事情败露,逃奔楚国。

②羊舌虎:晋国大夫,栾盈的同党。

③叔向:名羊舌肸(xī),晋国大夫,羊舌虎的哥哥。

④离:通“罹”。

⑤知:通“智”。

⑥祁大夫:即祁奚,字黄羊,晋国大夫,以公正廉明闻名。祁奚告老还乡时,晋悼公问谁可以代替他的职位,祁奚举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不久,解狐去世,祁奚又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人们称赞说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⑦室老:先秦时期,卿士大夫都有家臣,在家臣中为首的称室老。

⑧鲧:传说中舜统治时期的部落首领,禹的父亲。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没有成功,被舜杀死在羽山。鲧死后,舜命禹继续治水,最终消除了洪涝灾害。

⑨伊尹:商朝大臣,曾辅佐商汤消灭夏桀。大甲:即太甲,商汤的嫡长孙。他即位之后,昏乱残暴,为所欲为,破坏商汤以来的既定法规。伊尹百般规劝无效,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反省。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继续辅佐他治理朝政。

⑩管蔡:即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兄弟。因叛乱,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

译文

栾盈逃往楚国。范宣子杀了羊舌虎,囚禁了叔向。有人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不是不明智吗?”叔向说:“和那些死了的、逃亡的相比怎么样呢?《诗经》里说:‘清闲洒脱啊,就这样度过一生。’这是明智啊。”

大夫乐王鲋探访叔向说:“我去为你求情。”叔向没有应声,乐王鲋离开时,叔向也不拜谢。旁人都责怪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能够救我。”他家的室老听到这话说:“乐王鲋说给国君的话,没有行不通的。他请求赦免您,您却不应声。这是祁大夫不能办到的事,您却说只有由他来做。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国君的人,怎么能办到?祁大夫举荐外人时不回避仇人,举荐自己人时不回避亲人,他难道单单会遗弃我吗?《诗经》里说:‘有正直光明的道德和品行,天下人都会顺从他。’祁老夫子,是正直光明的人啊。”

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责,乐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人,恐怕还是有牵涉吧。”

这个时候,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他听到这件事,便乘坐驿站专用车驾来见范宣子,说:“《诗经》里说:‘你们给予了我无边的恩惠,子孙后代将享受无穷。’《尚书》里说:‘圣贤而有谋略和功勋,应该明确看待他的功业并加以保护。’谋划事情少有过失,给人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才能和品质。他是国家的柱石啊。就算他的子孙后代有了过失也应该宽容对待,以勉励那些有才能的人。如今因为他弟弟这一件事便让他牵连获罪,而抛弃社稷之臣,不是很糊涂吗?鲧被诛杀,禹却被重用;伊尹起初将太甲放逐,后来又去辅佐,太甲对伊尹始终没有怨恨;管叔、蔡叔被杀,周公却来辅佐成王。您又为什么因为一个羊舌虎就丢弃社稷之臣呢?您若施善行,谁敢不勉励自己,何必要多杀人呢?”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和他一起乘车去见晋平公,阐述了他们的看法,叔向获得了赦免。祁奚没有和叔向见面就回去了,叔向也没有向祁奚道谢,直接上朝去了。

一文一语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