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甚至即使对方说得名不副实,被夸奖的人心里依然沾沾自喜。有时我们在恭维别人,赞誉之词难免会不符合事实,难免会有夸大、失真等,但是,奇怪的是,效果却很好。
比如,你夸奖一个智障儿童:多聪明的孩子啊!这话显然不符合事实,但这孩子听了会加倍努力地矫正自己。相反,你见面就说一句符合实际的话:你这个傻孩子!也许是事实,但是,对方会因此而记恨你。
据说,楚楚动人的德文希尔女公爵有一次从马上跳下来时,附近刚好站着一个马路清洁工,正在点一支烟斗。清洁工看见了女公爵,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您的眼睛可真亮,能点燃烟斗!”女公爵听后心旷神怡,对清洁工报以甜甜的一笑。眼睛能点烟吗?明显夸张,但是听着就是受用。
虽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是,现实中,人们就是爱听一些超乎理性的恭维话,尽管它们听上去是那么不可信,但就是很舒服。因此,恭维的话可以不合理,只要“合情”就好。
“指鹿为马”,只要说起来通畅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酒家、舞厅的服务生对待上门捧场的客人,一贯采用的称呼是“老板”,这个称呼虽是不合事实的奉承(哪可能每个人都是老板嘛),但是听着仍会飘飘欲仙,浑身舒坦,有如真当了老板一般。
人是感性左右理性的动物,被恭维者听到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自然会心情愉快,为对方的话所带动,这种时候,虽然明知阿谀奉承的人大都言非心声,甚至可能别有用心,却仍然愿意或乐意姑妄听之,自我陶醉。这叫做“一个要补锅,一个有锅补”,这种时候,恭维的语言“指鹿为马”,脱离真实,又如何呢?
“老婆,你新买的这件风衣很合体,身材显得苗条多了!”过年时,老婆买了一件新风衣,小李立马滔滔不绝地大夸特夸。其实,老婆生过孩子后,就与苗条的身材永远拜拜了,她买衣服很难买到合身的,为了买一件衣服,她能把所有的女装店铺都看一遍,最后买回家的往往也不能掩盖她粗腰肥臀的身体缺陷,可是,小李仍旧乐此不疲地“睁着眼睛说瞎话”。“听完我的夸奖,老婆笑眯眯地站在镜子前左照右照,看我的眼神也变得温柔了许多,老婆这一天的情绪都好得不得了。”小李给朋友透露,赞美老婆是自己经营家庭的独门秘诀,“指鹿为马”的赞誉之词是他们家庭和谐、夫妻幸福的催化剂。
其实,小李的老婆也知道自己的身材缺陷,她也明白小李的夸奖不太符合事实,但是,小李的夸奖是自己身边人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是一种爱的传递,虚假又有什么关系。
善用恭维的人,指鹿为马,还能借用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知识一二三地证明“鹿就是马”,这种恭维能在对方不知不觉或轻松愉快中入耳入脑,让对方感到通体舒畅。
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他经苏小姐介绍认识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唐晓芙说自己是学政治的,这让方鸿渐了解到了一个自己还算内行的信息,因此对唐晓芙夸赞道:“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来就全有。女人学政治,那正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曾有一种说法,说男人有思想创造力,女人有社会活动力。所以男人在社会上做的事该让给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里从容思想,发明新科学,产生新艺术。我看此话甚有道理,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想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老话说,要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请问有多少男人会管理家务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说大丈夫要治国平天下。把国家社会全部交给女人有多少好处。”方鸿渐的一席好话说得唐晓芙是心花怒放,喜不自禁。
人,总是喜欢被赞美的,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在善用恭维时,“指鹿为马”的结果很可能是鹿直接进化成马。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这个可怜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拣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不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一句礼貌的好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恭维的话虽说虚假,不符合事实,却治愈了别人的心,“指鹿为马”又如何。
适度夸张,只要听起来悦耳
一位普通的员工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他,说道:“老张,平时你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你作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身边,就感觉工作没有了头绪,慌了手脚,这才发现你是最重要的,你一定要安心把病养好,然后尽快回到岗位上来啊。”
“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漂亮的”“你是最成功的”,这种添加了膨化剂的赞美之词,很多人会觉得肉麻、恶心,太夸张了。可事实上,人们在别人赞美自己时,虽然都会含笑回答,但心里一定是舒心与快乐的,即使感到赞美有些“过”时,也依然会照单全收,心里还是会相信自己拥有对方所说的那些优点。
“我这人最是听不了这句话,整个人欢天喜地起来,恨不得请他们吃饭。其实对于溢美之词我是有免疫力的,我的标准从来不在别人口中,但唯独这句是从前难得一听的,所以防火墙彻底失效了,得意忘形的病毒迅速蔓延,要带着花痴的表情彻底呆掉几秒钟才能重启。”这段文字来自一个很理性的白领的博客,她在听到“你是最漂亮的”这句夸奖之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在博客上倾诉了一番。
夸张的赞美就有这种功效,虽然我们心中知道“这话说得太夸张”,但心中仍会认可这句“太夸张”的赞美。以下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在恭维别人时,夸张的动人之处。
布吉斯向人们介绍过这样一件关于美国前总统麦金利的趣事。在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之前,布吉斯碰到了一位著名的国会议员。那位议员刚从白宫出来,迈着大步,帽子稍微向左边斜了一点。议员冲着布吉斯很欢快地挥着手杖,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
布吉斯对议员说:“今天你似乎很高兴。”议员神采飞扬地说:“不错,朋友,确实如此。刚才,总统用手臂勾着我的肩膀对我说道:‘老兄,这次要打胜仗,全得靠你的帮忙了。’你看,总统还要仰仗我呢!虽然,我从前曾经在许多事情上反对过他,但是现在,他那么宽宏大度,依然器重我,我准备拥护他了。”
布吉斯说:“和他聊了几句后我们就分手了。我心里对麦金利总统结交朋友的本领真是无比佩服。我知道总统同样还‘仰仗’着别人,也取得了同样的效果,这使得大家一起帮助他获得了很多的胜利。”
“全得靠你的帮忙了”,包括布吉斯和故事中的议员,他们从中听到的不是不实的夸奖,而是感受到麦金利总统尊重别人的心。
或是鼓励,或是赞许,或是肯定,或是感叹的溢美之词,只要听起来悦耳,一定要从从容容地讲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双赢。
在社交场合,新老朋友聚到一起,不免介绍寒暄一番,如果你能借此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作一种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这可使朋友们感到自己深深地为你所了解,所倾慕。谁也不会去计较内容的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又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会立即使整个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在职场,如果领导者能给予稍夸大一点的赞美,下属会更加卖力地工作。比如,当下属由于非能力因素借口公务繁忙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领导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热情去从事该项工作时,可以这样说:“当然我知道你很忙,抽不开身,但这种事情非你去解决不行,我对其他人没有把握,思前想后,觉得你才是最佳人选。”这样一来就使对方无法拒绝,巧妙地使对方的“不”变成“是”,对方还会尽职尽责地工作,坐实“最佳人选”的提法。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一定的赞美。当你心头涌现了并非出自功利目的、自然亲切、朴素厚实的好话时,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不要退却,不要扭曲,要很快地把好话说出口!只要你确实由衷而发,确实不求回报,确实充满善意,确实问心无愧,夸张一点会更受欢迎。
“全世界的人都是7岁”
有句话这么说:“全世界的人都是7岁,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这样一个注重形象管理的时代,人们都喜欢听对方夸自己年轻、尤其是女性。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把自己说得年轻一点。成年人普遍存在“怕老”心理,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因此,“逢人减龄”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就是说,在夸人的时候,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了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年轻,养生有术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初次见面,和人聊天,猜测别人的年龄,你要尽量往小了说,尤其是女人。女人比男人更怕老。如果她已经年近不惑,你猜她也就是30出头,她表面上推托,心里肯定要偷着乐好几天,可能还要照着镜子反复欣赏:“确实,确实是不像四十的人,多年轻啊。”那心情比中了彩票还要高兴,见了谁都乐。甚至对老公颐指气使起来:“我可比你显年轻,配你绰绰有余。”
“逢人减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长命”(年龄往大了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长的心理。
看见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你可以这样去搭讪:“你家孩子得有9个月了吧?”
“没有,我们才6个月。”
“哇,6个月都这么大个,养得真好啊!”
夸小孩,你要往大了说,这样才表明孩子长得快,营养充足,发育得好,家长脸上也有光。
夸真实的年龄如此,夸心理的年龄也是如此,要尽量往年轻态夸。切记:无论是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无论是乡下人、城市人,中国人、外国人,地球人、太空人等,他们都只有一个心理年龄,那就是7岁。人都有一种成熟后返璞归真的习惯,这从被孙子当木马骑的爷爷那舒展的皱纹里可以明白。
如果看到一位上岁数的人在玩视频和网络游戏,如果看到一个文化水平有限的老年人时不时聊英语,如果看到自己的中年上司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不要犹豫,抓住时机赶紧夸他吧:“您心态好年轻啊!”这种喜欢捣鼓新事物的人,一定爱听这句恭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