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25

第25章 经验七:以人为本,收住人心等于挖得金矿(1)

在胡雪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商人,不仅仅要经营生意,而且还要经营人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才才是生意的根本,只有千方百计地收拢人才,你的生意才会进行得有声有色。胡雪岩曾经劝告自己的伙计,做生意不要只做生意,还要做人,拉拢人、收住人心。只要你收住了别人的心,那么这生意还愁不是你的?

予人所需,趁机拉拢人才

胡雪岩深知中国封建社会“人”对于商业的重要意义,为了获得越来越多的人,他不仅竭尽全力地做善事,以便保持城市的人口数量,而且还“多管闲事”,给予身边的人所需要的,让他们都得到好处,从而牢牢地抓住人心。熟悉洋务的古应春之所以愿意胡雪岩做事,就是因为胡雪岩的“多管闲事”,促成了他的一段良缘。

了解一下

古应春是上海洋行场里的“通事”,即外语翻译。虽然他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但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从一开始进入洋行,就立志要维护中国人的利益,也对中国人内部矛盾的互相争斗、让洋人捡便宜的现象非常看不惯。在十里洋场中,古应春敢说敢做,也算是个人尽皆知的人物。

胡雪岩在生丝行业也经常和洋人打交道,也经常遭到洋人价格方面的欺压,为此,对洋人的行为也感到非常愤懑。一次无意中和古应春聊天中,两人决定联合上海丝业,一致对抗洋人商行,为中国商人争一口气。就是这一次,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此后回到住处怡情院时,非常巧合地遇着了七姑娘。当时,古应春事先掀开门帘,与七姑娘撞个正着。二人对视良久,心中都是怦然一动,这种错愕情迷的状态,加上二人又是初见,不知如何招呼,一时之间,半晌无语。胡雪岩随后而来,一眼就看出了苗头,事后七姑娘的种种表现更使这种隐情一览无余。

七姑娘是尤五的妹妹,平素胆大,特立独行,做事爽快,人称“女张飞”。见到古应春后,说话行事竟然变得斯文十二分,而且双眼玲珑左顾右盼、脸颊绯红,很有那种成熟女性之美。古应春鳏居了十多年,见到这一姿色如此动人的女子更是心池荡漾。而七姑娘也由于丈夫过世,孀居已久,一直住在娘家。这餐饭吃完,古应春就拉着胡雪岩要他做媒。胡雪岩熟悉二人的脾气,而他们二人又未必熟悉,就准备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先相互了解。

谁知七姑娘对古应春越看越中意,生怕古应春缩手缩脚,会突然变卦。于是趁一次机会将古应春请到家中,将他灌得大醉,留宿家中。第二天一早,古应春见自己躺于女人香榻之中,七姑娘只穿件小夹袄独坐在灯下,泪光盈盈,又听得七姑娘对他说什么都给他了,要他挑灯起誓,永不变心……

最终,古应春受道德和责任心的驱使,就不得不娶她过门了,何况他们早已有了相互倾慕之情。谁知事与愿违,这件事风传之后,名义上七姑娘与古应春是夫妻关系了,但却无任何嫁娶仪式,让人家说了闲话,不仅她自己无脸回松江,连尤五走出去提到这件事都觉得脸上无光,自感家门不幸。

胡雪岩听说此事之后,便觉得自己一定要帮忙促成此事。倘若事情一旦处理得好,从长远看,这不仅是帮古应春的忙,而且又帮了尤五及七姑娘的忙,一举三得。且不说尤五在江湖上的影响和地位,这位七姑娘也并非等闲之辈,在女人中能力之强已超乎想象。事后证明,这三人的确都对胡雪岩以后做事帮助极大。

这件事最大的困难不在于风言风语,而在于弄成了骑虎难下的僵局。原因起于当时适逢古应春家门的老族长,一个七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到上海来看孙子。古应春是个守道之人,就跟他禀告了这件事情。哪知道不讲还好,一讲,老头子大为反对,说他们古氏家门里无再醮之妇。无论古应春怎么央求,就是不准。托了人去说情,回过一句话:要娶可以,先要将他逐出家族。这下,古应春纵使脑筋再好使,也似无头苍蝇急得团团转。

胡雪岩不愧为见多识广,转眼就有了办法。这个白胡子老头深居乡下,大可用瞒天过海之计,即使他日后发现,也是无计可施。他让七姑娘改姓,认王有龄做义兄,两头说媒,嫁娶婚宴等相关事宜皆由王有龄出面打理。古家出面求婚,以王有龄知府大老爷的身份,王家应允亲事并付庚帖,谁也不知道这位大老爷的妹子就是以前那位七姑娘。日后一旦发现,难道还能驳回吗?这一招足以应付乡下老族长了,郁郁寡欢的古应春顿时一扫忧急神情,真是一块石头落地了。七姑娘也笑得合不拢嘴,乐得急下厨房弄吃的来款待这位大恩人。尤五自是很感激,胡雪岩又帮了他一个大忙。

古应春和七姑娘的这件事情,如果不是胡雪岩帮忙迅速解决,古应春、尤五在洋行和江湖上的名声都将会受到影响,生意自然也会受到波及。更严重的是,这样更毁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甚至会造成彼此敌视与仇怨。

思考一下

在企业运转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挽留、拉拢人才的事情,如何提高事情的成功率?胡雪岩的事情告诉我们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就能乘机拉拢人才,让对方死心塌地地为自己付出。就以胡雪岩帮助古应春为例,他给了古应春与七姑娘名正言顺地夫妻关系,不仅圆了他们的梦,而且还让他们和王有龄攀上关系,光耀门楣。

或许很多人都在思考一问题,胡雪岩给了古应春所需要的,对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好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一、古应春是什么人

古应春是洋场上知名人物,不仅通晓洋文,还通晓洋人的行为习惯,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胡雪岩要想在洋行中立稳脚跟,就不能缺少古应春这样的人物的帮忙。找到古应春,并获得古应春的帮忙,胡雪岩的生意立刻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实在企业运营当中,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自己的“古应春”,关键就要看这个企业主是不是这个行业的“胡雪岩”。这也就是说,要想企业运行顺畅,企业主必须找到像古应春这样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行家里手。

二、胡雪岩为什么要替古应春做媒

胡雪岩之所以要替古应春做媒,其一是因为古应春和七姑娘确实相爱,胡雪岩就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其二是因为胡雪岩想通过此事来拉拢古应春,让对方死心塌地地为自己付出。毕竟像古应春这样在十里洋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谁都想拉拢,这时的胡雪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下手,将古应春牢牢地“栓”在自己身边。

很多企业主都在埋怨,自己的员工没有一心一意地为企业付出,甚至这些员工一旦有了一点点能力,就千方百计地想着跳槽,或者做死活,做有损于企业的事情。或许这些企业主并没有想过这些员工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很简单,这些员工在这些企业里面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说资历、比如说薪酬、比如说前途、发展机会等。既然没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么在一定时候,比如说有一定能力的时候,这些员工必定会想着跳槽,离开这个企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企业主可以搞清楚这些员工到底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安定他们失落的心。

三、帮了七姑娘,就等于帮了尤五

在这场婚姻闹剧中,胡雪岩不仅帮助了古应春,其实也帮助了七姑娘。那么七姑娘又是何人呢?尤五的妹妹,尤五又是什么人呢?也是上海十里洋场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也是胡雪岩所需要的人物之一。试想,十里洋场上有古应春和尤五这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为胡雪岩做事,对于胡雪岩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放心不下的呢?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胡雪岩想要拉拢尤五,并不是从尤五身上下手,而是通过他妹妹七姑娘身上下手,虽然方向不同,但是效果却是一样的。这一点现代企业主同样可以学习,要想拉拢一个员工,并不一定要从该员工身上下手,可以从他身边的亲人,比如说父母、妻子、孩子身上下手,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博个好名声

当时的十里洋场对于胡雪岩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上海不比杭州,只要一说胡雪岩、胡大善人,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胡雪岩要想把生意做到上海,并且把它做大,就必须要扬名,而通过古应春和七姑娘的婚事,胡雪岩的名声自然而然得到了外扬,效果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

国内曾经有个企业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扬名。比如这个企业想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开办一个子公司,他们就会先在这个城市做一些公益事业,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力量给自己扬名,等公益事业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子公司就宣布开始营业。这样,人们纷纷过来捧场。据说这个公司的销售情况一直很好。

学习一下

很多企业主已经习惯了用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员工的需要。其实,员工在企业工作得是否安心或卖力,取决于企业能否或怎样地在满足员工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物质待遇、事业理想、归属感、边际利益。

一、物质待遇

一个人愿不愿意在一个企业工作,企业给予他物质待遇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很显然,不仅员工希望在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前提下有所积累,而且员工需要获得一种社会文化认同感。所以,金钱是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方面。

在明白这一点之后,企业主就可以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给员工足够高的物质待遇,以此来赢得员工的信赖,从而留住人才。

二、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想在他喜欢的领域做出一种令他人羡慕、令自己满意或自豪的成绩的愿望,哪怕这种愿望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职业理想比较强烈的人到一个企业工作,这个企业吸引他的可能并不是较高的工资待遇,而仅仅是这个企业提供给了他学习锻炼的机会、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这样的员工来说,只要能给他实现他个人抱负的平台他就可能会心满意足,其他方面的追求不是无可无不可,而是暂时可以退居第二位、第三位。

三、归属感

归属感是员工对自身所工作的企业一种综合感觉,如在该企业工作有无安全感、值不值得全身心地投入、有无荣誉感、是否被尊重、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企业是否善待员工、企业能否长期发展、有无安全保障、可否长期保有工作等等。

从本质上讲,每一位员工都希望在有归属感的企业工作。当一个人感到他在一个企业工作没有归属感时,他必然会不安心、不投入;如果他感到完全没有归属感,而外面的诱因又足够强大时,他就可能辞职不干。

四、边际利益

有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纯粹是把这个企业当跳板,即为他获取新的工作机会而积累资本、建立条件、打发时间。这种情况在一部分“跳槽专业户”身上较为常见,员工的这一追求可称为“边际追求”。如果这些人确实是人才,那么不妨满足他们的边际利益,从而吸引住他们、留住他们。

以上员工的四种需要,也是企业可能用以“捆绑”员工的四根“绳索”。通常情况下,绳索越多,捆绑得越牢。

敬重人才,让人才自投门下

胡雪岩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身边并没有很多能够帮助他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胡雪岩的生意。为了打破这一禁制,胡雪岩开始多方面地延揽人才。如何才能让人才自投于门下呢?通过和稽鹤龄的聊天,胡雪岩找到了一个方法——敬重现有人才,才能让其他人才自投自己门下。胡雪岩想到做到,效果自然不错。

了解一下

胡雪岩的湖州丝行在很多人的帮助下顺利开办了起来,湖州的刘不才、黄仪听到此事之后主动投奔到胡雪岩门下。这原本是件好事,可是胡雪岩竟然不知道怎么去利用他们。

刘不才是芙蓉的叔叔,虽然懂药店的生意,胡雪岩也准备开药店,但让他为自己管药店,胡雪岩实在不能放心:一是他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二是还怕他旧病复发“拆烂污”。好在他还有一项“长处”,即花花公子的那一套赌玩吃喝的板眼都会。对于胡雪岩来说,虽然也有究竟将他放在哪个位置上的问题,但比较而言,对他还好办一点——可以让他替自己去应酬那些富家子弟。

对于黄仪,则更麻烦一些。黄仪是胡雪岩在湖州丝行开办时聘请的“档手”。由于当时间很紧,来不及细致考察,直接就用了他。这个人眼光手腕其实都差了点,用胡雪岩的评价,本事实在有限,且心胸狭窄、办事专横,和在湖州料理丝行生意的老张、陈世龙都相处不好。胡雪岩一向不主张人一不好用就请他走路,他只是想另请一个丝行档手,而将黄仪带出来跟着自己。但终究用他干什么实在很有些费踌躇。

胡雪岩在苏州巧遇稽鹤龄,便向稽鹤龄请教——胡雪岩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对读书人一向心存敬意,因而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这稽鹤龄就是一个书读得很不错的书生,很有一些见识,但屡试不第;得了个候补知县的头衔,却由于很有些读书人不奉上的“拗”脾气,因而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督抚的赏识和实缺。胡雪岩在帮王有龄解决平定新城县饥民暴乱的危机时结识了稽鹤龄,两人也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面对胡雪岩的请教,稽鹤龄对胡雪岩说:“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尊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稽鹤龄的话,涉及生意场上延揽人才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

第一,要在内心明确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这也就是“有钱没有用,要有人。”

第二,自己不会做生意不要紧,要懂得敬重人。有哪些懂行的人诚心诚意帮助自己,即使自己不是一个商人,也能做出大生意。这也就是“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的人。”

第三,不怕用人没有本事,关键要能博得一个肯用人的名声,有了这一个名声,就不愁揽不到有本事的人。这也就是“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有本事的好人,投到门下来”。

稽鹤龄虽不是生意人,但凭他读书人对于世道人心的明达,确实说到了延揽人才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则。

胡雪岩对稽鹤龄提出的这三点,也是心领神会,他甚至立即有了自己的打算: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如此去做,不就把肯用人的名声扬出去了吗?胡雪岩自然更有生意人的眼光,在他看来,这帮闲人也不会白养,除了为自己扬名之外,他们毕竟还可以帮自己做事。而用胡雪岩的话说则是:“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