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大全集
11193600000055

第55章 成功谈判的戒律(4)

以色列于1967年6月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1978年,以埃双方在戴维营谈判。当时双方立场尖锐对立,以色列坚持要占领西奈的某些部分,埃及则坚持西奈的每寸土地都要重归埃及。然而,当透过尖锐对立的立场探讨双方各自的利益时,问题以互利的方式解决了。

以色列的利益在于它的国家安全,认为埃及的坦克配置在自己的边界,随时可以发动进攻,威胁自己的安全。埃及的利益则在于它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最后,在美国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了协议:西奈半岛完全归埃及,但大部分地区要非军事化,以确保以色列的安全。这样,谈判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在谈判中奉行互利的原则,要善于在对立与冲突的后面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的发现能使双方受到鼓舞,并促使谈判的成功。共同利益还可以弥合双方的分歧,使双方达成一项明智的协议。

在谈判中奉行互利原则,还要善于向对方指出对方的利益所在。有时,谈判者坚持某一立场,僵持不下,或者只看到了利益的一方面,而忽视了更主要的方面。假如你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并诚挚地为对方指出,就会达成一项既有利于你方又有利于对方的协议。

因此,无论哪个领域内的谈判,只要谈判双方都抱着合作的态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想击败对方,谈判就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的谈判总是会给各方都带来想要的利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高水平的谈判者总是以非常合作的态度投入谈判,并试图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谈判利益。

一个日本客商急需加工一批新款式的流行套装,他来到中国一家著名的羽绒服生产厂进行业务谈判,要求定做一批符合他的样品要求的羽绒服套装。本来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润的商业合作,但是中方厂家从谈判中了解到,由于日本客商需求的产品数量不多,难以进行批量加工生产,加工的难度又很高,造成加工方成本上的核算相当的高。除此之外,日本方要求的交货期又非常的短,他跑了中国的许多地方,都遭到了厂家的婉言拒绝,没有一个羽绒服厂家采取合作的态度。这个日本客商一次次地碰壁归去。

这次,中方的厂家通过仔细核实和察看货品来样,确认日本客商要求的加工难度的确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厂接受了这批订单,不仅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图,而且还极有可能亏本经营。但是如果不接受这批生意,损失的可能就是双方今后的合作前景。中方谈判代表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本着合作的原则急人所急,当场拍板,同日本客商签订了加工合同,并且保证一定按质按量按时交货。中方的合作与豁达爽快的谈判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日本客商的心。对方感到中方既能够替客户着想,又具备相当的实力,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了强烈的信心。后来经过双方进一步的沟通,日本客商随即决定增加货品的数量,由开始签订的5000件增加到10万件。这样一来,中方厂家由于产生了批量生产的效益,不仅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利润也相当可观,一举与对方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中方羽绒服生产厂家以诚恳换取了对方的信任,使得对方主动提出改变需求量,最终取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如果羽绒服生产厂家不是本着诚恳合作的态度来与日本客商合作,而是从眼前利益出发,结果很可能就与日本厂商先前的数次遭遇一样,双方不但达不成任何协议,而且彼此还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可见,合作性在谈判中能够给谈判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和收益。

在谈判中从合作性出发的观点对于谈判的成功至关重要。谈判者在无利可图,甚至要面临亏本经营的情况下,以诚恳的态度同对方合作,促成谈判成功,并不是其放弃谈判利益,而是以舍弃暂时的小利来谋取长久的合作和更大的利益。这一切并不是依靠欺骗的手段取得的,而是凭借着谈判中的诚恳与合作,让对方充分感受到己方的态度和实力,先将双方合作的基调和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与对方进行具体的合作事宜的沟通,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不经意间落入谈判技巧陷阱

在业务谈判中,在使用谈判技巧方面,比较容易落入以下几种常见的陷阱,一定要引以为戒!

1.透露情况过多

有些谈判者,特别是新手,与对手一坐下来,就显得十分热情,不等对方设圈套,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一点“底子”和盘托给了人家,使谈判一开始就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因此,谈判者要记住,不能透露过多的情况。比如说,要推销库存商品,在价格、交货期、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没有谈成之前,绝对不能抖出数量、原价多少等敏感的数据,也不能流露出“资金占用多少”、“将影响后面的业务”、“仓库紧张”等有关的真相;否则,就等于把绳圈交给对方,让他往自己的脖子上套。对方一旦掌握你急于脱手成交的心理,势必要杀价,这就会使你亏得很惨。

在谈判桌上,只有利益的分配之争,无“帮忙”可言,谁肯自己赔上几万、几十万元“帮”你“忙”呢?当然无偿的经济援助那是另一回事。推销库存商品是如此,其他方面也一样,当讲则讲,不当讲就免开尊口。有时,看起来是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如某位主管领导今天是否外出、最近国家是否会对某个商品的价格有新规定等,讲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可能会成为对方后面反击的把柄。

2.轻易接受

“让我们寻求一个妥协办法。”这里把“妥协”作为一种策略,这只是讲有这么一个策略可以使用。在谈判实战中,有的人不经努力,或不经仔细计算思考就脱口而出,接受对方的所谓妥协方案,继而想想不太妥当,再改口就被动了。轻易地接受对方看似为你着想的提议,很容易中对方的圈套。当对方提议“让我们寻求一个妥协方法吧!”你不应急于对提议的本身表态,而应以反问形式,搞清对方的“妥协方法”的实际内容究竟是什么,对己方是否有利,然后再作决定。要注意,轻易地接受空洞的条约,往往是掉入“陷阱”的开始!

3.愿意被人拥戴

说好话“不蚀本”,但愿意被人拥戴的谈判手,在谈判桌上是很危险的。一旦对方掌握了你这个弱点,就会用“蜜糖”把你灌得迷迷糊糊的,使你失去应有的戒备心理,做出不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4.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

既然谈判双方都是为了做生意,寻求共同的利益而谈判,所以应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但同时,也不可忘记,谈判既是双方利益之争,不可能没有冲突和对抗,放弃必要的冲突和对抗,有时恰恰是放弃你应得的权利。对方要求你什么价,要你让步,你就一声不吭地同意什么价,同意让步,这样的谈判当然不会有什么冲突和对抗,但己方的利益怎么维护呢?一个好的谈判手应该设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但也决不畏惧对抗和冲突。在该争的利益上,不会轻易后退半步的人,反而会受到对手的尊敬。

5.过早地以撤出谈判相威胁

撤出谈判是万不得已的事。撤出谈判就意味双方这笔交易的结束,又得从头开始选择新的交易伙伴。更重要的是很可能由此而失去销售的最佳时机。因此,一个好的谈判手要学会有耐力,就是要磨出个结果来。一看自己的目标有可能达不到,就沉不住气了,并以撤出谈判来威胁对方,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不但起不到逼迫对方就范的目的,反而容易刺激对方的不妥协心理。

6.走进死胡同

一个生意人的头脑应当是相当灵活的。这条路不通,就走那条路,谈判过程中,认死理是很糟糕的。下述情形最容易钻死胡同:

(1)急于求成,表态轻率。

(2)对方激将,火上加油。

(3)自己面子下不来,情面大于利益。

(4)思想方法僵化,不肯退一步想一想,坐失转机。

(5)找不到自如撤出的技巧。

对照一下,自己如有钻死胡同的习惯,属于哪一类,应当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与自己过不去,才有可能提高谈判技巧。

7.寻求共同利益及新的解决办法

为了寻求共同的利益而进行谈判,这一宗旨是每个谈判者运用技巧的基本出发点。立足于这一基本点,才有可能在谈判受挫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促成谈判僵局的转化。有的谈判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或者只考虑自己一方利益的得失,或者只是意气用事,这样就很难想出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