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网上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引发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认为正常但需要引导的。但令我意外的却是支持者竟占了大多数,理由是此事说明当今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比较充分,与我们当年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相比,这无疑是进步的表现。一位网友语出惊人:“我觉得挺好的啊,说明你不用对她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了,你还是个爸爸,女儿跟你过,你也不好给她讲这些,她瞳得安全的性生活不是挺好吗,你也省心了!”
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比我们当年要充分,的确是进步,可难道懂这些知识就意味着可以很洒脱地给父亲送这东西吗?难道性就仅仅是知识的问题?
除了性知识以外,人类的爱情、婚姻也必定与性密切相连,伦理也必基于此。所以,性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更应当是观念问题、伦理问题。再进步也不至于到了女儿送这东西给父亲的地步吧?再开放恐怕也得分个场合、分个对象吧?再怎么着女儿送这东西给父亲也多少应该有些难为情吧?从这件事情上我们看不出一丝丝孩子的难为情,反倒是很洒脱、很轻松、很自然。
透过这件事情,除了看到孩子眭知识的增长外,我们还应看到孩子性观念的转变:性在孩子看来已经似乎成了很随意的事情,缺乏应有的神秘感和严肃感。
面对孩子的这一转变,孩子的性教育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又当如何应对呢?
从“谈性色变”到“谈性风生”
我们曾经历过“谈性色变”的年代。回想起那个对性遮遮掩掩、难以启齿,提了都会脸红的年代,的确充满了太多的可笑与无奈:谈恋爱要像做贼似地偷偷摸摸,结婚还要领导审批通过才行,人们对性知识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更多的是婚后慢慢在实践中探索。
甚至不乏这样的笑话:两个知识分子结婚好几年以后,一直没有孩子。夫妻俩就很好奇,怎么跟他们同时结婚的都有了孩子就我们没有,于是,就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也是双方都很正常。后来,医生在跟他们谈话过程中才搞清楚,原来他们一直以为只要两人睡在一张床上就会有孩子。在“谈性色变”的年代,性一直被压抑着。
然而,任何被压抑久的东西,一旦有出场的机会,就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更何况是触及人们最隐秘但又最无法抗拒的东西?以至于,随着社会环境的渐渐宽松,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然过去。
现在的时代已经到了“谈性风生”的时代。“性”已成为成人们茶余饭后闲侃的热门话题,乐此不疲,兴致高昂。有的人甚至到了不谈“性”思维就短路、讲话就讲不顺畅之地步。“网络”、“短信”黄段子横飞;街头小报打开一看,内容最多的就是性广告,好像新闻才是配料,这些广告才是办报的主流。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想不受污染都难,现阶段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已远远超乎家长的想象,不但不无知,反倒是该知不该知的都无所不知。
有个家长曾这样感慨道:“我们以前一直觉得与孩子谈性是个很尴尬的事情,所以,与孩子的谈话基本都不会涉及此类问题。直到听了一个教育讲座后,我们才认识到与孩子谈性的重要性,可当我总算鼓足勇气,找孩子来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要跟孩子讲的,孩子全都知道。
孩子最后还多不耐烦地跟我说:‘我以为要说什么稀奇的呢。’搞得我相当的尴尬。”
懂性知识就懂自我保护吗
对性知识的了解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可仅仅有对性知识的了解就能自我保护吗?恐怕更多的还是让孩子反倒不懂自我保护。就像懂得避孕套的功能也可能会使得性泛滥一样,如果缺乏正确的性观念的引导,那么过多性知识的接触反倒会对孩子的性冲动起到刺激作用,使得孩子更容易出问题。近年来,青少年性犯罪比例的上升与此不无关系。
很多事情走一步是进步,可跨多了或许就是另外一种退步。本来,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是时代的进步,但如果缺乏正确“性观念”的引导就会带来“性开放”的恶果。就这一点而言,西方性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实际上,在国内此类问题也正以快速发展的趋势警示着我们。
2009年浙江慈溪某职业学校爆出“摸胸门”事件,令人惊讶的是,摸胸者与被摸胸者竟是“相互配合”,被摸胸的女生并没有表现过多的反对和抵制情绪,而是羞怯中带着兴奋和笑容。
而没过几天,又在北京顺义五中爆出“脱裤门”事件。大白天,在一间教室,几名身穿校服的初中二年级男生猥亵一名女生,脱下了她的衣服,扒掉了她的裤子,甚至连内裤也给脱掉了。这段“脱裤门”
事件视频一度被迅速传播。
从“摸胸门”到“脱裤门”,无论是相互配合还是侮辱别人都折射出性开放带来的恶果:性知识的掌握如果缺乏正确的性观念作为引导,就会使得青少年为了追求刺激,而以“性”为手段,丧失最本质的羞耻之心,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
据调查: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平均5%~10%的男孩、3%~8%的女孩有过性经历。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超过了30%,性犯罪案件占18%~25%。
所以,就两性教育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孩子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的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性观念”的引导而造成的交往问题。教会孩子具备正确的“性观念”才应该是两性教育的重点!
与其谈“性知识”,不如谈“性观念”
教子成功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两性教育的时候,总会把重心放在对孩子正确的性观念的灌输上。他们的秘诀是:
1.从小教会孩子在异性交往中懂得分寸和相互尊重
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男女不同是正常的,这是自然规律,有男有女的世界才是完整的世界。但男的毕竟就是男的,女的毕竟就是女的。异性之间的交往肯定不能像同性之间的交往一样,必须教会孩子保持分寸,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还要懂得相互尊重。
比如:
(1)从小教育孩子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意让异性观看和触及的,这样孩子才能形成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羞耻心。
(2)从小教育孩子与异性伙伴相处时,不能随便触及别人的身体,要保持距离。
(3)教会男孩子懂得承担保护女孩子的责任,不能欺负女孩子。
(4)从小灌输孩子对异性的尊重意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家长决不能又走另一个极端:不让孩子与异性交往。如果从小被限制,就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出现与异性的交往障碍,无所适从,这样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2.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才是异性之间真正的爱
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的早恋问题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本来这种问题一开始不是多严重的问题,后来之所以变严重,往往是因为家长处理不当而使得孩子愈加逆反造成的。我们往往过激地处理此类事情,甚至把这种事情看得太严重。
事实上,是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早恋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早,小学生早恋都已经是很流行的事情了。我们来听听在一些小学里孩子们编的打油诗:“一年级是小偷,二年级是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队,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所以,家长对这类事件完全没必要太神经过敏,更何况孩子现在的恋爱也并非如你所想的这么深刻,充其量就是对对方的一种好感罢了,只能叫做“纸条恋爱”。
其实,家长回头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这种事情靠堵是堵得住的吗?家长堵得越厉害,两个孩子就粘得越紧,反而给孩子创造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机会,拆都拆不开。其实也没必要拆,只要讲清楚道理让孩子去悟是可以起到效果的。不是孩子不懂道理,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怎么去思考这种问题,去明白道理。之所以孩子会出现这种问题,也与家长没有懂得预防有关,出了问题又解决不了也与父母不懂得如何让孩子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
(1)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异性之间的爱,究竟意味着什么?
让孩子知道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但真正的爱是要能够对对方承担得起责任的,要让对方幸福的,爱意味着责任。
在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吗?
现阶段,谈恋爱不但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的更多的是麻烦,造成的是一种拖累。如果你真去做这个事情,这是真正爱对方的表现吗?
(2)引导孩子去思考一些我们成年人所思考的问题。比如:两个人最终能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需要一些什么条件?
排除你现阶段有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讲,也还必须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要在一起,时机成熟了吗?
就算两个人都已工作了,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能坚持住吗?
未来的路还很长,当两个人的发展渐渐拉开差距以后,你们还能在一起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确信当比你更适合对方的人出现的时候,对方还会坚持与你在一起吗?
既然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性因素,就不如在上学的时候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只有自己强大了未来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也才有资格去爱对方、给对方幸福,即使未来对方不爱自己了,你也完全会遇到比对方优秀很多的另一半。现在就不要去打扰对方,心里面默默地支持对方就行了。
如果教会了孩子思考这些问题,孩子也不至于把事情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在教会孩子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去欣赏异性,什么样的异性才是优秀的,你可以学会欣赏,但不要轻易做出选择,外面的世界或许更精彩,未来你会遇到更优秀的,如果未来他(她)还是你认为最优秀的,那时就可以做出选择了。
3.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失恋问题
早恋是个大问题,孩子失恋却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很多家长会产生一种心理:“拆不开你们,现在你们自己分开了,太好了。”其实,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失恋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还伴随着极大的挫败感,还会在同学面前觉得很没面子,还可能产生自我封闭和打击报复的心理,当然,走向极端而自残、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孩子失恋绝不是值得家长庆幸的事情。
对于这类事情,家长一定要谨慎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1)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采用“缓兵之计”
下面是一位家长写的关于自己如何解决孩子失恋问题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妈妈,我失恋了!
扬扬是我今生的最爱,冒着高龄生产的危险把他生下来,让我每天都满溢着幸福,可是幸福之余,他每一步的成长也牵动着我的心。
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偶尔感冒生病外,庆幸一切发展得都很好,看着他身体棒棒,学习也不错,我沉浸在做妈妈的成就之中。可是,有一天,我却遇见了一件我做梦也难以想像到的事情。
这天,一向爱眯眼笑的小家伙耷拉脑袋回来了,看着他的小嘴撅着,眼睛红红的,我心疼地问:“扬扬,这是怎么啦?是不是挨批评了?”他抬起脑袋,委屈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妈妈,我失恋了。”
关于“早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听过某某和某某谈恋爱了,老师家长如何禁止反对,那时恋爱只是一个遥远而懵懂的东西,过后就忘记了。到了中学,老师明令禁止男女同学密切交往,否则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一生的幸福。于是,恋爱便成了雷池,不敢越一步。却没想到,我才4岁的儿子竟然恋爱了,而且还失恋了。我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告诉他“大丈夫何患无妻!”“天涯何处无芳草!”吧。也不能立刻发火,批评指责他,骂他小小年龄不学好吧。毕竞,恋爱为何物,他一点都不懂啊。
没办法,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拼命控制自己的惊慌失色,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平静地说:“都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要哭嘛。有什么事情告诉妈妈,好不好?”扬扬擦着眼睛,点点头。原来,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月月,喜欢和她单独玩,还送月月巧克力和玩具,今天更好笑,竞自编了首情诗给月月,结果月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伤了小家伙的心,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失恋了。
记得以前有位妈妈说过,她才5岁的儿子曾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他要结婚了。当时她并没有惊讶或责备儿子,而是耐心地询问儿子婚礼打算怎么办,需不需要她帮忙。一场看似很严肃的话题就这样被轻松地转移了。
我何不也学着这位妈妈,换一种方式来安慰宝宝呢?“扬扬,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不喜欢妈妈。”听到我说这话,扬扬抬起小脑袋惊异地看着我。
“你看妈妈现在是不是很快乐?其实啊,喜欢妈妈的朋友有好多,妈妈和他们在一起照样玩得特别高兴。你也一样,兰兰、欣欣不都是你的好朋友吗,和他们在一起玩,不是也很好吗?”
从此,我那宝贝扬扬再也没有提起他那小小的恋爱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了吧。而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明白了:作为一位妈妈,不仅要关注宝宝生理的健康,更要细心观察他的心理发展,而且要学会采取和缓的方式来应对宝宝让你措手不及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中,我们也在成长。
像这种情况,孩子还小,其实对爱情的认识是无知的,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男孩和女孩之间交往得比较亲密一些罢了,本质就是一种朋友关系。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听风就是雨”的,把这事看得有多严重。只要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让孩子解开心里的疙瘩就行了。材料中的母亲巧妙地采用缓兵之计,给孩子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孩子自然就好了。
(2)对于青春期以后的孩子,家长要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来疏导孩子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做的。
一位母亲发现孩子失恋了以后,她是这样对孩子说的:“他看不上你,是他没眼光。我的女儿是最漂亮、最懂事、最好的女孩,还怕找不到更好的男朋友吗?如果现在自暴自弃,岂不是让他更觉得你不行,看你的笑话。如果妈妈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活得更快乐、更开心,让这个没眼光的人自己去惭愧。你完全犯不着为这种人去难过,既然他能做出这种决定,就意味着你以后跟他在一起也不会幸福。现在跟你分开,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他以后伤害不了你。我相信我的女儿会找到更好的。”
与小孩子不一样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对爱情没有准确的认识,但毕竟已经很在乎,同时,还会觉得在同学们面前很丢脸。所以,如果再采用“缓兵之计”就不起作用了。而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劝导,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同时,告诉孩子将来不愁找到更好的,是那个男孩没眼光。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丢脸,也更容易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3)让孩子的好朋友来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