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水
11037800000007

第7章 王之涣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字季凌,排行第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15年。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全唐诗》存绝句6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原文

登鹳雀楼①

白日依②山尽,黄河入海流③。

欲穷千里目④,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②白日:太阳。依:依傍。

③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入大海。

④欲穷:想要用尽,含有假设的意思。千里目:能看到很远很远地方的视力。

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10个字中。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引入更高的境界,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出新意,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绝妙佳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原文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①畎:田间小沟。

②棹:船桨。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宴席上的诗,主题是“离愁”。读后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长堤春水绿悠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澄清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接着,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畎入漳河一道流”。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与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升。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出现一个“愁”字,读者却可充分领略诗人的离愁别绪了。

绝妙佳句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