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水
11037800000013

第13章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审言之孙。安史乱前困顿长安10年,求仕无门。安史乱中往凤翔投肃宗,任左拾遗。后因触怒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辗转入蜀。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出三峡,病死于湘水舟中。诗人一生潦倒,但忧国忧民之志却穷而益坚。其诗被尊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影响深远。今存诗1400余首。

原文

宿江边阁

暝色延①山径,高斋②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③。

鹳④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①暝色:苍茫的暮色。延:这里有接引的意思。

②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意。

③“薄云”二句: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自己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

④鹳:形似鹤的水鸟。

赏析

杜甫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寓前宿西阁之作。诗人通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对起。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连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予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

颔联写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薄薄的云层漂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独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

颈联写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鹤等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上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不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吗?

尾联对结,点出“不眠”的原委。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次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今漂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绝妙佳句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原文

夔州①歌十绝句(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②,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③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注释

①夔州:今四川奉节。

②中巴: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③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初年,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三、四两句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城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60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

绝妙佳句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原文

江亭

坦腹①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②,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③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释

①坦腹:敞开胸怀。

②竞:竞争。

③欣欣:百花斗妍,欣欣向荣。

赏析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安定,有时也到郊外走走。

从“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句看,诗人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却并非如此。

“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此时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没什么两样。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两句进一步揭示出诗人的本色。“寂寂”句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句透露了众荣独瘁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此时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妍斗奇,欣欣向荣,然而都与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正好说明诗人此时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是说诗人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诗人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他虽然避乱在四川,却忘不了国家安危。

绝妙佳句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原文

佳人

绝代①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②。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③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①绝代:绝世,指其美貌举世无匹。

②转烛:烛光随风转动摇曳,喻世态反复无常。

③合昏:植物名,又名合欢、夜合。

赏析

描写战乱中弃妇的痛苦,慨叹人情势利,世态炎凉。此诗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杜甫弃官西行入秦州(州治在今甘肃天水)时。诗中佳人之无辜被逐、浪迹天涯的遭遇,坚守高节、不随时俯仰的意志,实际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全诗寓情于事,继承发扬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

绝妙佳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原文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①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②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③。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释

①已:止。

②瘴疠(zhànɡ lì):南方山林间的湿热之气称瘴气,古人认为它会致病。疠,指瘟疫。

③颜色:容貌。

赏析

永王李璘因受肃宗猜忌,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长江中下游与官军发生军事冲突,兵败被杀;李白因入李璘幕受牵连下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行至巫山遇赦,还江陵。杜甫此诗写于这年秋天,因不知李白遇赦,故积想成梦,深为其蒙冤流放而不平。这首诗以抒发忆念的深情开始,转入迷离恍惚的梦境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白命运的关切,情调格外深沉。

绝妙佳句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原文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①,危樯独夜舟②。

星垂③平野阔,月涌大江④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⑥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岸:指江岸边。

②危樯:高树的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夜泊江边。

③星垂:星光下照。

④月涌:月亮倒映,随小流涌。大江:指长江。

⑤“名岂”二句:采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

⑥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一个范例。

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下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开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簸无依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五、六句采用反话来表意。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则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极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最后两句是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绝妙佳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原文

哀 江 头

少陵野老①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②。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③,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④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

①少陵野老:杜甫自称。

②曲江曲:曲江幽僻的角落。

③第一人:本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此借指杨贵妃。

④游魂:当时杨贵妃已缢死马嵬驿。

赏析

此为诗人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拘禁于长安时所作。江头,指曲江边,这是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之地。而今诗人偷偷来到这里,所见只有荒烟蔓草,昔日胜景已荡然无存。于是唱出了“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哀歌。诗中作者写到了李、杨的今昔盛衰,但未加评断而只是哀其不幸,这种哀实在是哀国家之不幸耳。全诗以“哀”字为题,也以“哀”字为核心,笼罩全篇。篇首第一句就创造出强烈的哀氛,接着,写春日潜行曲江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更是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最后,不辨南北,也暗示着:那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从盛世走向衰微的挽歌。

诗的结构跌宕波折,正如魏庆之《诗人玉屑》中所说:“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驀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视角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不断转换,给人造成一种纡曲有致,波澜起伏的感觉,读之令人感到凄切哀悯,肝肠寸断。

绝妙佳句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