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水
11037800000014

第14章 刘长卿

刘长卿(?—约公元786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朝天宝进士,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田园山水及隐逸情趣,也有部分反映安史之乱的作品。长于五律,“尝自以为五言长城”,但思锐才窄,已失去盛唐气象。

原文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②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

①吴公台:在今江苏江都县,原为南朝刘宋时期沈庆之所筑弩台,后为陈朝吴明彻增筑。题下原注:“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②惆怅:失意,心情不畅快。

赏析

此为吊古思乡之作。前四句写古台、野寺的破败荒凉,已点出登台思归的寂寞情绪;后四句就此处原是战场而联想到南朝旧事,慨叹古人古事已成过眼烟云,徒令人茫然感伤。全篇吊古伤今而不著议论,诗人对仕途厌倦而思归的抑郁心情从画面中流露出来,生动而形象。

绝妙佳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原文

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①痕。

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③。

注释

①屐:木头鞋,此指足迹。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赏析

此为山水诗,写一路所见山野景象。虽然“芳草闭闲门”,道士没有寻到;但水洲的白云、雨后的松色、山间的清泉,则使人饱览了秀色。而溪花与诗人相对静观,却颇具禅机,似乎万虑俱寂,俗念全消,何必再诉之于言传。以自然来阐述禅机妙悟,这本是魏晋以来已有的普遍现象,并不新奇,但能一洗玄言、佛理的空洞推理,于生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之中寄寓某种理趣,则是此诗值得重视的经验。

绝妙佳句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①,万古惟留楚客②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③,湘水④无情吊岂知。

寂寂⑤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⑥。

注释

①三年谪宦: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住了3年。栖迟:居住。

②楚客:这里指贾谊,也指自己和客游于楚的人。

③汉文:汉文帝。恩犹薄:是指不能重用贾谊。

④湘水:屈原自投汨罗,江通湘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

⑤寂寂:落寞。

⑥君:指贾谊,也用来自况。天涯:偏僻边远的地方。“涯”字有两个读音,这里读作yī。

赏析

此为诗人羁留长沙时寻访贾谊故宅而写的咏古伤怀之作。首联写贾谊贬逐的遭遇,表现出浓重的悲凉之感;二联化用贾谊赋作的句子描写萧条的秋色;三联直抒感慨,为汉帝不能重用贾谊而深感悲愤,也暗叹诗人之宦海沉浮;尾联于凋残的秋景中表达对贾谊际遇的悲悯,有同病相怜之意。全诗含蓄蕴藉,寄慨遥深,意境孤寂凄楚,用词委婉动人,用典对仗也很精警,颇能代表中唐诗风。

绝妙佳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原文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汀洲②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③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④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①夏口:在今湖北武汉。鹦鹉洲:水洲名,在汉阳西南长江中。中丞:御史中丞,官名。

②汀洲:指鹦鹉洲。

③孤城:指汉阳。背岭:汉阳背靠龟山。

④上书:指向汉文帝上奏的《治安策》。

赏析

此为怀念友人之作。首联写从夏口至鹦鹉洲所见景象及其对友人的“渺然”相思之情;二联写由夕望而联想到寓居洞庭的友人,抒发出一种迷茫之感;三联复写眼前景象,传达出孤寂的情怀;尾联以贾谊忠而遭贬比况友人,也暗喻自己,寄寓宦游生活中的无限悲哀。

绝妙佳句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原文

弹琴

泠泠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本指水声,此用以形容琴声。

②松风寒:以寒风入松林喻声凄清,也指琴曲《风入松》。

赏析

音乐在唐代已有明显的变化,琴瑟不再独霸乐坛,从西域传入的琵琶成为时尚。此诗借听琴抒发感慨,前两句描写美妙的琴声,后两句为议论性的抒情,感叹知音稀少。全篇寄托了诗人孤芳自赏的情怀,流露出落落寡合的孤独感。

绝妙佳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