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0945100000021

第21章 二十年代世界各国的局势(1)

1.二十年代中国的态势

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成立于日本,这是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成立时与领导成员的合影。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组成的伟大国家,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频频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总是与封建统治的压迫相结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给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自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斗争开始,中国人民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寻求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的道路,尤其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采取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清王朝近300年统治的覆灭和中国数千年封建君主制的结束。

从1920年起,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共产国际派出的代表协助下,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的组织。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俞秀松、罗亦农等8人在上海法租界《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有刘少奇、罗亦农、任湘时等。此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各地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租界开幕,31日下午闭幕。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

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和旅日的周佛海。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也参加了大会。他们代表着50多名党员。马林和尼可尔斯基出席了大会。大会进行到7月30日,因会场突然遭租界暗探的干扰,被迫中断。最后一天的会议是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的。

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建立了中央领导机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以崭新的姿态投入革命斗争。

1925年1月,孙中山病情加重,26日,德俄两国医生为他施行手术,确诊为晚期肝癌。2月24日开始,病情恶化。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11号。他在遗嘱中指出,要达到中国之自由平等,“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强调“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噩耗传出,举国哀痛。19日,移灵中央公园。24日起,举行公祭。公祭期间,前往吊唁的民众达74.6万余人次。4月2日,灵枢移往西山碧云寺。

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分别任外交、军事、财政部长,聘请鲍罗廷为高等顾问。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措施来加强政权建设。

1925年8月26日,广州国民政府为消除军令不统一的状态,取消了地方军名称,设立军事委员会,并将驻广东的各支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黄埔军校学生和一部分粤军编为第一军,蒋介石为军长;谭延闿所部湘军为第二军;朱培德所部滇军为第三军;李济深率领的粤军为第四军;李福林所部为第五军;程潜所部湘军和其他一些零星部队编为第六军。

1926年11月8日,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为“适应革命时势之要求”决定迁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于武汉。11月26日,国民政府派出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司法部长徐谦和苏联顾问鲍罗庭以及随行人员共60余人,到武汉进行迁都筹备工作。12月13日,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1927年1月1日在武汉正式办公。

1929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此次会议,蒋介石得以独揽党政军大权。图为出席全会委员的合影。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等12人为国民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队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下令“通缉共产党首要”,实行“清党”。

在外交上,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屈从于帝国主义。1928年3月,国民政府与英美帝国主义谈判1927年3月24日炮击南京的事件,帝国主义对南京人民的野蛮暴行未受任何谴责,国民政府反倒表示歉意,愿赔偿“损失”,“惩办凶手”,下令通缉在南京领导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共产党员林伯渠。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阻止国民党军“北伐”占领济南,悍然出兵济南,制造了“济南惨案”,屠杀中国和平军民7823人,财产损失2957多元。日本侵略军还惨杀了当时前往交涉此事的中国外交代表蔡公时及其下属17人。对蔡横施暴行,先割去其耳鼻舌头,挖掉双眼,再加以残杀,1929年2月,国民政府与日本当局就此案谈判,在达成的协议中,竟将日军大屠杀罪行及所造成的巨额财产损失一笔勾销,宣称中日两国所受损害,由中日联合实地调查决定;中国政府承诺负责保护“在中国之日本国臣民之生命及财产安全”;双方共同声明,“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国交益臻敦厚”。

虽然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济南惨案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帝要求,从1928年7月起,向帝国主义列强开展了某些软弱的外交斗争,发起了以收回关税自主权、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改订新约运动”,但收效甚微。在关税问题上,南京政府陆续与美、德、挪、荷、比、意、葡、西、英、法、日等十几个国家,重订了通商或关税新约。这些新约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双方对等,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由于中国产业落后,出口商品少,不可能获得与帝国主义同等的利益;更何况有些新约,并未放弃对中国征税的约制,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总税务司继续由英国人担任,各地海关要职也多为外国人据有。所谓“关税自主”并未取得多少成效。

在废除领事裁判权方面,帝国主义列强连形式上的让步也没有。1928年至1929年间,南京政府就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向有关国家分别发出照会,但各国以种种借口一拖再拖,不予允诺。直至1929年底,各国才勉强表示愿酌情改善领事裁判权制度。据此,南京政府急忙宣称,自1930年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国民,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美英法政府对此毫不含糊,立即发表声明作出解释,指出,1930年1月1日仅仅是逐渐取消治外法权日期的开始而已。1931年5月,南京政府又公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并规定于1932年元旦起施行。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南京政府只得通令暂缓实行,取消领事裁判权一事不了了之。

1928年2月初,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的决议》。2月28日,国民党政府将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西北国民军和北方革命军改编为第l、2、3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任总司令。4月8日,又将桂系部队编为第4集团军,由李宗仁任总司令。

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打出“完成统一大业”的旗号,发动对张作霖的“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分别从京汉、津浦、正太等铁路线同时进攻。5月1日,第1集团军攻占济南。日本公然出兵山东,进占济南。5月1日,“北伐军”绕道北上,逼近京津。奉军退往山海关。

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告成”。20日,张作霖的长子、奉军第三方面军团长张学良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宣布停止内战,睦邻外交。12月29日,张学良力排日本的武力威胁和奉系内部的干扰,通电“易帜”,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30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总司令官。在此以前,西南各省已先后通电拥蒋,新疆、热河也宣布“易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1928年4月底,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河南起义的农民军,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月4日,召开军民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两军胜利会师,使红军的力量大大增强。

在此前后,红军连续粉碎江西军阀朱培德部的四次“进剿”,井冈山根据地迅速扩大,进入全盛时期。5月,湘赣边界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军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至1930年8月,随着赣南、闽西、闽北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再加上湘赣、湘鄂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连结赣、湘、闽、鄂的中央根据在,并创建了红一方面军(辖红1、3军),总兵力近4万人。

在鄂豫皖边区,由黄麻起义点燃的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统一领导鄂豫边、豫东南、皖西3块革命根据地,并将红11军改编为红军第1军,辖3个师。5月,红军乘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之机,大举出击,3个地区联成一片,形成鄂豫皖根据地。

在湘鄂西地区,由周逸群、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经两年斗争,到1932年,建立了湘鄂西洪湖根据地,创建了红2军团(辖第2、6军)。

在闽浙赣地区,1930年春,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形势,打下了景德镇,建立闽浙赣根据地,创建红10军。

1930年8月27日,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奉蒋介石命令,在武汉召集湘鄂赣三省党、政、军高级官员举行“绥靖会议”,策划合力对红军和红色根据地进行“围剿”。会议通过了《湘鄂赣三省剿匪实施大纲案》,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个苏区红军的总方针。接着,陆续向各革命根据地周围调动军队。

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起草决议和报告。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以鲁涤平为总指挥,进攻赣南。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至1931年1月3日,连获两胜,歼敌一个半师,其余诸敌纷纷撤退,第一次“围剿”遂被粉碎。

1931年4月,蒋介石以何应钦为总指挥,率国民党军20万对赣南区和闽西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至5月31日,五战五捷,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7月初,蒋介石又调动兵力30万人,自任总司令,对赣南区和闽西区实行第三次“围剿”。从7月1日至9月15日,红军先后溃敌7个师,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与此同时,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5月,鄂豫皖区的红军接连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围剿”,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取得反击敌军多次“围剿”的胜利。全国红军又恢复发展到10万人,赤卫队也发展到10余万人。

1931年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随着红军战争的胜利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鄂豫皖、洪湖湘鄂西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也得到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的省、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先后建立。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的叶坪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红军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等重要的法律和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25日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改瑞金为瑞京,定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在工农民主政权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政权、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总之,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大小15块根据地,主力红军发展到15万人,并接连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围剿”。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形成了与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根本对立的局面。

2.二十年代的苏联

苏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前,苏联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1813年,俄国工业产值仅为世界全部工业产值的2.6%。本已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一直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孤岛。

德国投降后,协约国利用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向苏俄增派了大量干涉军,很快就在俄国南部集结了13万军队,并同俄国的白匪军一起向北推进。但是,干涉军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影响下发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绝作战。1919年4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法国舰队水兵举行起义,反对武装干涉苏俄。协约国看到自己军队内部不稳,被迫撤走大部分干涉军。

1919年11月,前沙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军事政变,解散执政内阁,逮捕社会革命党领导人阿夫克森齐也夫。之后,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影响急剧下降。广大农民佃户离开社会革命党,转而在苏维埃领导下,同地主资产阶级复辟势力展开生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