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的天花,是16世纪时由西班牙人带人的。1872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市就有2,585人死亡。西班牙入侵墨西哥时,土著人有3,000万,但由于天花的侵袭,40年后只剩下300万,一个世纪后只剩160万。
在整个20世纪有将近30亿人死于天花,超过因战争死亡人数的3倍。
可见天花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传染病。
天花终结者——牛痘
1.中国的“人痘”
古人发现一个人如果得了某种传染病,可以长期或终身不再得这种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较轻微而不致死亡。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种这有毒的致病物质,使人体对这些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这种思想包吉有近代医学的免疫萌芽了。
花而生存下来,体内就有了对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不容易再得天花。这一点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到,在古代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有人尝试利用这个特点预防天花:从天花病人的伤采疫苗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我国早期的“人痘”就是这样产生的。
清代朱纯嘏《痘疹定论》(1713年)一书中记载:宋真宗时(11世纪)的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儿子遭受天花的危害,于是招集了许多医师来商议,请他们提供防治痘疮的方法。当时有人提议,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丞相王旦立即派人去请,一月后,那位医师赶到了汴京。医生对王素作了一番检查后,摸着他的头顶说,这个孩子可以种痘,次日即为他种:『,第七天小孩身上发热,12天后种的痘已经结痂。据载这次种痘效果很好,后来王素活了67岁。这是我国典籍上有关种痘的最早记载。由于缺乏旁证,尚不足以确证我国11世纪已发明种痘术了。
稍后,清初俞茂鲲《科金镜赋集解》(公元1727年)一中,记载了种痘的确切年代:“种痘起于明朝隆庆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从此以后,我国典籍累见有种痘的记载。明末喻昌的《寓意草》(公元1643年)记载有顾口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种痘的医案。十年后,董含的《三冈识略》中又记载安庆的一位姓张的医师,传习种痘术已有三代,其法取患儿的稀痘浆贮于小瓷瓶内埋在土内待用,使用时将所贮浆染衣,使小孩穿着,“三日萌芽,五日痘长,十日痖萎”。这是清初人记录种痘的最早文献。公元1681年,清政府曾专差迎请江西医师张琰,为清朝王子和旗人(贵族)种痘。据张琰《种痖新书》(公元1741年)说:“经余种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记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可见当时种痘术已有相当水准了。张璐的《医通》(公元1695年)中记有痘浆、早苗、痘衣等法,并记述种痘法“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由此可见,我国在16世纪下半叶发明种痘术后,到了17世纪已推广到全国,而且技术也相当完善了。
我国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有人用种“人痘”的方法,将痊愈以后的天花病人身上的痂皮,研成粉末,吹进健康儿童的鼻子里,用来预防天花。
中国的人工种痘法,即吹鼻种痘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旱苗法,即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细粉,加上樟脑或冰片吹人儿童鼻孔;另一种就是水苗法,用人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棉花浸之,塞人被种者一侧鼻孔。这种种痘法据传最初是宋真宗时,四川峨眉山一医僧发明的,以后逐渐在民间流传下来,造福百姓,拯救黎民。这种种痘法在明清时不仅藏医已能掌握,且传到高丽等国,俄罗斯也派人来中国学痖医,以后还传至土耳其、英国等。
后来,清朝皇帝知道这种痘法的先进性,于是从避痘转而种痘。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都很重视种痘的作用,要太医为八旗子弟种痘。但真正形成制度,还是到乾隆中兴时期。当时,乾隆还下旨要太医院的院使刘裕铎等御医详阅一本博采群书、集各类简易方的《痘疹不求人》,希望他们学习并充实自己以作“幼科之助”。由于清代皇帝的重视及防治天花医术的不断提高,天花再也不似以前那么猖狂可怕了。
2.“牛痘”的诞生
在西方,1718年,蒙塔古夫人从君士坦丁堡传人天花病的接种法。18世纪末,杰斯提根据一般人的信念,认为患过轻微牛痘的挤奶姑娘不会感染天花。英国柏克利乡间医生爱德华·琴纳用科学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发明了种痘的方法。他在行医过程中,从挤牛乳的妇女知道: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生天花了。琴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于是在1796年5月14日琴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8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种部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6周后琴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琴纳又为22个人做了同样的试验,也没有一个人感染上天花。后来,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后确能预防天花。于是,琴纳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写了一篇题为“接种牛痘的理由和效果探讨”的论文。这一发现开创免疫学的研究。但到1801年,接种牛痘的技术才在欧洲国家推广开来。
3.从“人痘”到“牛痘”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18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蒙塔吉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效果很好,颇为感动。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决定给她的儿子接种人痘。1717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为她的儿子种了人痘,事后,她把成功的消息写信回国告诉了她的朋友。
1718年6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后,又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起来。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8世纪初叶,非洲北部突尼斯也推行此法。
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江元道两人。1752年,《医宗金鉴》传人日本,于是种痘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
中国的种痘法传人欧洲后,遭到顽固保守分子的反对,他们责骂种痘是“狂人”的逻辑,一些基督教牧师胡说“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有些国家竟出令禁止种痘。当时,法国肩蒙思想家伏尔泰却倍加赞扬。他在《谈种痘》的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公元1805年(清嘉庆十年),种牛痘法由澳门葡萄牙商人传人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为安全,我国民间也因此用牛痘。这说明我国不仅善于发明创造,同时也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
4.天花扑灭运动
扑灭天花的想法由来已久。
在1926年时,美国卫生署公报中已经指出:天花是一种需要呈报的病,由于这种想法对当时美国的立场不利,所以未被采用,直等到在国际卫生研讨会中,日本代表也作上述反应,而且瑞士代表也一再强调天花的重要之后,才成立了天花病例呈报的系统。原因是因为大会一再强调:天花不仅是一个疫病的专有名称,事实上,它已经是遍存各地的病,不可能有一个国家,从来没有过天花。于是当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并在1948年成为联合国的一部分后,天花就是第一个在逐步小心处理的问题,扑灭天花委员会早在1946年就已成立,只是碍于牛痘疫苗尚未标准化,以致加强扑灭天花的工作~直无法实地执行。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扑灭天花的想法,已遍植人心,而且各方也愿意赞助,其中索普的想法最令人折服。他当时任职于美国卫生总署,也就是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美洲地区总署。他特别指出:欧洲、南美和其他地区一样,也遭遇到必须扑灭天花的问题,这些地区也像中美、菲律宾等地,必须接受医药援助,所以在1950年左右,欧洲地区已经得到泛美卫生总署技术上的支持,而且他们扑灭天花的成效,令人振奋不已。因为在短短9年之间,美洲各国,除了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之外,天花都已经绝迹了。是年苏俄也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助。当时认为经由全民种痘来扑灭天花,是全球性的活动,这种作法对于有天花病例的地区尤为必要。所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助各个有需要的国家成立了种痘中心,并且捐赠痘苗。但很不幸,许多地区由T医药人才缺乏,再加上同时受到疟疾侵犯,工作推展得不顺利,而且新成立的疫苗制造所造出来的品质不一,使得种痘预防天花宣告失败,所以在1950年前后,无法达成扑灭天花的目的。
第十二章
在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各国的讨论研究之下,筹足经费,在1967年再度开始进行全球性的扑灭天花运动,这笔专款约有25,000万美金,并预汁在10年内完成。
起初,他们先在33个流行天花的国家和11个申报天花病例的地区,开始从事扑灭天花运动。在美洲,巴西是惟一的流行疫区,而世界上还有3个主要疫病区,一在亚洲:由孟加拉国到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第二个传染区是可怕的非洲撒哈拉沙漠;第三个大的流行区就是印度尼西亚群岛。
扑灭运动一开始,就需要大批冷冻而效果好的疫苗,当时在疫区也有许多国家制造痘苗,但由于产品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也谈不上有检验疫苗的设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只好委托荷兰皇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和加拿大多伦多的Connaught实验室制造,因为估计每年在疫区所用的疫苗,就得用上25,000万剂,所以当初想用购买方式取得疫苗的希望,由于经费不足而落空,后来只好改用捐赠方式,要求各界提供设备和技术上的指导,来协助疫区国家生产合格疫苗。
在第一年,疫苗大部分由美国和苏俄提供,苏联约给了14,000万剂,而美国也有4,000万剂,其余部分则分别由20多个国家捐赠,直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制造技术才逐渐合乎国际标准,而且种痘技术也简化了。
从1967年开始的4年当中,扑灭天花效果很不错,到了1971年,全世界只有16个国家,尚有天花呈报,在美国传染病防治中心援助下的中、西非国家约有20多个,都完成了最后病例的呈报工作。1970年6月是阿尔及利亚最后一名病人登记的时间,而在非洲地区进行的扑灭工作,只有依索比亚直到1971年尚未展开;而苏丹南部也因为内乱,以及波扎那(B0tswana)也因南非再度传人病毒而复发天花。其他国家,像巴西的最后一位病人是在1971年4月发现的,印度尼西亚的则在1972年1月。当时全世界天花的大本营只剩下亚洲一地了。
从1973年10月开始,印度全面展开扑灭天花的工作,到1975年5月24日发现了最后一名灭花病人之后,印度的天花才告绝迹。阿富汗的天花是在1972年扑灭的,而巴基斯坦则延至1974年10月,尼泊尔的天花系由印度传人,绝迹较迟,在1975年5月才成为无疫区。而天花扑灭运动最难推展的是孟加拉国。本来在1974年已稍微乐观,当时染病村只有91个,但由于邻近地区是天花古国,在十年一次的大水灾后,疫区的人因粮食不足而相继迁徙,所以天花蔓延开来。在短短的两天当中,只因市场上有位乞丐未经处理,就使18个村子中的52人受到牵连。尤其在1975年1月,一场大风暴又吹倒了首都达卡(Dacca)附近贫民区的无数房屋,近50万人被迫迁居,所以使得天花扑灭工作更加复杂,在3个月过后,盂加拉国已有1,208个染病村了。于是孟国总统下令,成立了全国性的急救中心,才使疫情稳定下来。在1975年10月3日,一个3岁的女孩,患了重型天花,这是全世界最后一位重型天花患者,不过此后两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和该国1,200名卫生工作人员,还得继续再挨家挨户地访视,以期确定天花永远绝迹。
从1967年开始已经动用了国际捐款8,3010万美元,疫病区域的国家也付出了将近两倍的经费,而且有不少国家超出了他们当初的预算。虽然美援仅为国际捐款总数的一小部分,但是也快达到1968年美国该年控制天花经费的一半。而全球每年消耗在牛痘疫苗制造和质量管理的经费,大约有10到20亿美元,如今只要宣布扑灭天花,免疫种痘已经不需要,“黄皮书(国际预防接种证书)”中也不用要求这项检疫了。人类的痛苦自然会减轻不少,而各国每年的预算也可以节余下来,其获利远超过扑灭工作的支出。
扑灭天花是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碎,也是世界性合作计划会有伟大成就的明证。这次扑灭天花工作的成功,也是国际间促进人类公共卫生迈向健康美好结果的第一步。
人类对天花的总结性认识
天花曾经是甲类传染病,由于已经消灭,日前甲类传染病中只有鼠疫和霍乱了。
天花传染最易扩散,自发热起至痂盖脱落止都有传染性。任何年龄均有易感性。孕妇在临产前感染,可致先天性天花,或产死胎,婴儿也可于出生后发痘。患过一次天花后可获终身免疫。
1.病因
本病的病原为天花病毒,它的大小和形态都同痘苗病毒相似,都能用鸡胚培养,两者的抗原和抗体也相似。
2.感染症状
除皮疹及其继发感染外,口鼻、咽喉也有损害,甚或侵及食道、气管、直肠、阴道、肝、肺、骨髓、睾丸等。心肌变性与支气管肺炎都常见。
1潜伏期天花的潜伏期一般为12日(8~16日)。
2发病初期此病发病急,患者体温会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后背与四肢酸疼、咽痛、寒战、出汗、呕吐、便稀等症状,神志清楚,偶尔发生谮妄、惊厥及极度衰竭等。
中毒症状轻重不一,经2~4天才出皮疹。在皮疹出现前,偶见暂时性麻疹样前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