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10926500000007

第7章

1一般及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戴口罩,多饮水。高热时酌情服用APC等解热镇痛药,小儿可用退热灵1支射肛。有脱水者可适当补液。合并细菌感染时酌情选用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甲型流感早期用金刚烷胺。

3中药治疗:清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抗病毒自服液等均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也可口服黄水煎服。

对于流感,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一般情况应避免大医院门诊,以免传播。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公共场所可用1%黑白粉澄清液或3%过氧乙酸喷洒,也可用食酷熏蒸。病人的用物可曝晒2小时或煮沸消毒。

流感还可用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用鼻腔喷雾法,用于健康者。灭活疫苗1ml.皮下注射,间隔6~8周,以后每年秋天加强免疫1次。用于老年、孕妇、婴幼、体弱多病者。

5.预防手段

1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药物预防

已有流行趋势单位,对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0.1g,每次(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减量),连服10~14日;或病毒唑滴鼻,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亦可采用中草药预防。

4应用流感疫苗

常用的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但因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对流行株作有效预防。减毒疫苗采用鼻腔接种,使之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每人每次0.5ml,在流行季节前1~3月喷施双侧鼻腔。老人、孕妇、婴幼儿、患有慢性心、肺、肾等疾患及过敏体质者,不予接种。灭活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副作用小,因大量制备较困难,仅用于减毒活疫苗禁忌症者;每次剂量:成人1ml,掌龄前儿童,0.2ml,学龄儿童0.5ml。

第十章

四、恐怖的天花

恶魔之花

除了黑死病以外,天花是自然界中另外一种最致命的传染病。

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在埃及木乃伊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从三个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的病征,是目前所知感染天花的最早例证,其巾最有名的是拉姆西斯五世术乃伊。拉姆西斯在公元前1157年他四十岁时因急症而病逝。当他的木乃伊在公元1898年被发现时,从他的脸部及颈部可发现非常明显类似天花的痂疤。文字记载第1例天花病毒流行的时间是公元前1350年。公元前1100多年前,印度或埃及就出现过急性传染病天花。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印度和中国流行天花。

其他历史上记载的瘟疫中,被认为是天花造成的有:公元前1346年的西泰族(Hittites)、公元前595年的西拉鸠(Syracuse)、公元前490年在雅典(Athens)。

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天花大流行,1/4的人死亡。6世纪,欧洲天花流行,10%的人口死亡。公元418年的中国、公元583年的朝鲜半岛、公元585年的日本都曾爆发过天花瘟疫。

公元570年,一支来自依索比亚的军队,为了摧毁卡巴圣堂并征服当地的居民,攻击阿拉伯的首都麦加。卡巴圣堂是阿拉伯人的圣地,当时阿拉伯人还不是回教徒。根据《可兰经》的记载,上帝送来成群结队的鸟,对入侵的士兵投掷石块,被砸中的部位就会产生水泡及脓状物,如同瘟疫一般。因此那些依索比亚军队很快就溃败,他们的领袖阿布拉哈也因此病身亡。很巧合地,公元570年也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Mohammed)的出生年。公元622年,有一位居住在亚历山大的基督教牧师阿琅曾形容痘疤的形状;伊斯兰教徒在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时,越过北非入侵欧洲的伊比利半岛,同时促使天花由非洲散播至欧洲。这个迁移行动包括穆尔人,在公元647年占领了黎巴嫩北部的的黎波里;公元710年入侵西班牙;公元731年更越过比利牛斯山入侵法国;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爆发天花,诺曼人杀死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公元910年,一位阿拉伯医师阿尔拉尼(Al-Razi)曾描述天花或麻疹在皮肤上形成之红疹的不同。

到了公元1000年,从日本到西班牙,甚至地中海南边的非洲国家都有天花传染的记载。公元11~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291年间)时人群的迁移,以及非洲的骆驼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港口间往来,天花随着货物被运送至其他地区。

当欧洲殖民者在15世纪末登上新大陆的时候,欧洲殖民者给新大陆原住居民带去了多种从未遇到过、因而不具有任何免疫力的传染病,其中最致命的一种就是天花。科尔特斯之所以能率领300名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有2,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现墨西哥),靠的秘密武器就是天花:阿兹台克人俘虏的一名西班牙士兵不幸染上了天花。10年内,超过300万人不治而亡,阿兹台克人口减少到650万人,生存者也丧失了斗志,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此消亡。另一个强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现秘鲁及周边国家)也因为天花流行而被皮萨罗带着180名西班牙殖民者轻而易举地征服。北美的殖民者则有意将天花传给印第安人,给他们送去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在天花的肆虐下,几个原先有数百万人口的主要印第安部落减少到只剩数千人或完全灭绝。在与殖民者接触之前,美洲原住民大约有两三千万人口,而到16世纪末,只剩下100万人。

17、18世纪,天花是欧洲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人数高达1.5亿。18世纪天花在欧洲流行的时候,一年时间,就夺去了40万人的生命。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发生时,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及探险家带来的天花病毒、疫情在军营、监狱及探险家身上爆发。虽然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乔治。华盛顿以让士兵预防接种的方式控制了北方的天花疫情,然而病毒却在南方迅速扩展。直至战争结束,天花与人的战争仍未喊停,天花病毒继续流窜至墨西哥及西北太平洋地区。此次天花大流行估计夺走了北美洲125,000人的性命,约是因战争死亡人数的5倍。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白人以病菌轻易地控制了北美原住民族。

19世纪中叶.中国福建等地天花流行,病死率超过1/2。1900~I909年,俄国因天花死亡50万人。1947年,美国纽约的一位旅游者被发现感染上天花,结果600万纽约市民排着长队接种牛痘,当时的总统杜鲁门也不例外。最后只有8人被感染,2人死亡。

1972年,天花在南斯拉夫绝迹40年之后,再次出现了一例。控制天花传染有两种方式:疫苗和隔离。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同时使用了两种方法。他在全国实行了检疫和隔离,然后为全国2,000万人口注射疫苗,疫苗由国际卫生组织(WHO)提供。

20世纪60年代末发天花的高峰期,全球每年约发生1000~1500万宗传染上天花的个案,造成每年200万人死亡。

1979年10月26日,是值得人类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因为在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来自“非洲之角”索马里的牧民——阿里·毛·马林,在1977年被治愈了。从此,地球上,再也没有发现天花病了。

现在,只有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几个实验室仍保存着天花病毒。

但令人惊异的是,2002年10月刚果(金)赤道省的贝法尔地区出现另一种天花——猴子天花病,并且传染给人类,30名患者中有10人死亡。

报道说,这种猴子天花病可以由猴子传给人的,也可以通过血液或简单接触由患病者传给他人。国际和当地卫生机构目前正在上述地区进行研究,以了解猴子天花病的流行范围和传染情况。同时,这些机构还在居民中进行广泛宣传,以遏止该病继续蔓延。

早在1996年,贝法尔地区曾流行过猴子天花,500余人患病。

这是不是天花的死灰复燃呢?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疑问。

天花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高到40%。不死者也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我国民间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天花危害之严重。

天花病毒并没有牲畜宿主,它的感染对象仅限于人类而已,医学上并没有临床症状可侦测它的发生。一般而言,天花的典型病征都是一些急性症状,会产生严重的皮肤病变,病人口腔、鼻腔或皮肤的分泌物,在空气中形成很小的颗粒,凡是跟病人有接触的人,都很容易经由呼吸将病毒吸人粘膜中。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10~12天,就会令人发生不舒服的症状,像感冒似地发烧、流涕,但是再过2~4天之后,脸上会长出特殊的小红疹,接着身体其他部位像手臂、腿和躯干等处都会接着长出小丘疹,病人会感到疲倦,尤其脸部的疹子长得多而密,这些小红疹子又会在短短3到4天内长成水泡的样子,疹子变大了许多,水泡经过5天左右,里面的水会变成脓疱。尤其在蘑型天花病例身上,脓疱既多又密,多半集中在脸部和眼皮上,因此整个脸会肿大起来,从脸上很容易让人知道他得了天花。这些脓还要经过10天左右才会结痂,然后脱落,在皮肤上留下浅红色的痂瘢,不少人因此失明,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整个病程大约20~30天。根据估计,在亚洲地区流行的重型天花患者当中,大约有20%~40%死亡.而在依索比亚流行的轻型天花亦有1%的死亡率。天花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在得病之后无法医治,而且天花病毒耐旱,毒力可保持数年不减,所以只要天花病毒遗留在空气、尘埃,或者病人的床褥、衣服、用具上,不必亲密的接触,依然会经由呼吸传染上天花,再加上患天花之后,除了皮肤上可以看得见的病变外,病人常合并发皮肤病、毒血症;有些病人往往在得天花后一周内,就因为心脏衰竭、肺炎或者其他细菌感染而死亡。死亡往往在得病后的2~3周中发生。在厉害脓疹期,病人除皮肤会出血外,结膜、口粘膜、肠道、子宫,甚至连阴道也会因为病毒侵犯淋巴进入血液而造成出血情形,因此孕妇会合并发生早产、流产,甚至胎儿也会因病毒透过脐带而变成天花儿。

轻型的天花,丘疹较少,症状较轻,所以死亡的人较少,这也是经由空气传染得病。所以,得了天花虽然留下麻脸不好看,但却是一个浩劫余生的幸运者呢!

天花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候,也就是病人皮肤开始产生病变之际——由小丘疹开始,直到结了痂脱落为止。在这段时间里,凡是跟病人接触的人,若没有免疫力,或者未预先种过牛痘预防,都很容易染上天花,因为人不能不呼吸,而天花病毒就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难怪要想扑灭天花,必需要隔离病人,限制他的活动,否则病毒就要传播开来了。

天花病毒大多是自黏膜上的伤口经由空气扩散出去,经由皮肤接触传染反而是比较次要的途径。在小而封闭的社群内可以避免接触到天花病毒,但是一旦天花入侵。整个社群就会惨遭蹂躏。

这种病毒繁殖之快,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假设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内病毒就会扩散到美国各地,殃及数以百万人。

我国古代典籍上没有见到有关天花的确切记载。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342年)第一次描写了天花的症状及流行情况。书中这样写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近人据此认为此病大约是在公元一世纪传人我国,因战争中由俘虏带来,故名“虏疮”。

第十一章

从此,我国历代典籍累有天花记载,虽然各书所称病名不一,但从所描述的症状,显属天花无疑。唐宋以来,此病逐渐增多,15世纪以后,由于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在我国广泛流行,甚至漫延到深宫禁闱。在清代,天花却是清官王室的大敌。到中土的满族人,由于对天花缺乏免疫力,许多人丧命于天花的魔爪之下,真是谈“痘”色变。例如当年清太宗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奉命入关征战时,心中不无余悸地对大臣何洛会说:“我未经出痘,此番出征,令我同往,岂非特欲我死乎?”在清代的皇帝中,据史所载,顺治、同治就死于天花。而康熙、咸丰虽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了性命,却在脸上留下了点点印记,他们之所以被授以王位,与受过天花的“洗礼”也不无关系。宫中的王子公主,也有不少幼年就被天花夺去生命的,仅道光皇帝的膝下至少就有两位公主因天花肆虐而夭折。

宫内皇后出疹,顺治吓得躲往南海子,有的王公大臣也惧而避于京城西北的巩华城,清廷上下惶惶不可终日。更可笑的是,有一次顺治躲在南海子,时值隆冬,他由于害怕被传染,下令供给柴薪的司员将周围五十丈内所有面部光滑没有麻点(即未出过痘)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赶走。可见清帝对天花异常恐惧。幼年的康熙也曾因惧怕天花的传染而被送到官外避痘。避痘,虽在一定程度可减少天花的传染,但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由于天花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因此,古代人很早就在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在西方,中世纪时,天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几乎有10%的居民死于天花,五个人中即有一个人面上有麻点,无论贫富贵贱都不能幸免。法皇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在18世纪,英国住在教区的居民中,有20%死于天花,流行率非常高,可靠的文献还说,冰岛在1707年时有57,000人口,而死于天花者,竟有18,000之多,占总人口的113,实在非常可怕。在流行区域其死亡率高达50%左右,令人“谈花变色”,只有部分幸运的患者,在得了天花以后,获得终身免疫。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人数达1亿5千万以上。在俄国,从1900年到1909年的10年中,死于天花者达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