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牛活接触传播。
④经媒介昆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健康人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
3.发病症状
大多数霍乱患者的潜伏期为1~2天。潜伏期后,典型病人起病急骤,少数有头昏、倦怠、腹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为以下三期:即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
4.诊断
凡有下列一项者为疑似病例:
1、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周刚循环衰竭和肌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之前,都被视为疑似病例。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对疑似病例,每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血清学检查二次阴性者,可否定“疑似病例”的诊断。
5.治疗方法
1补液疗法
①静脉补液及时、正确的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其中静脉补液对巾型和重型霍乱患者尤其重要。
②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
2病原治疗药物
①网环素作为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四环素具有缩短排菌时间、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②强力霉素强力霉素常用于对四环素耐药的霍乱弧菌。
③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
6.预防和控制
1控制传染源
①发现传染源确诊的霍乱患者是肯定的传染源。此外,对下列情况应确定其是否可作为传染源:与霍乱患者的接触者;有疑似症状和疑似病史的腹泻患者;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其周围居民中使用生水的人群;食物型霍乱爆发中,共同进餐者。
②对传染源的隔离霍乱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进行火化;对确诊的霍乱病人应作为传染源隔离和治疗;若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a.妥善安置患者用专用的房屋或隔离病房安置患者,禁止非有关人员出入。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应用生石灰覆盖并及时处理。
b.安全处理粪便患者的粪便用专用器具盛放,加入2%漂白粉混合半小时或用生石灰完全覆盖粪便。
c.保护水源对病人的衣裤、泻吐物等应进行有效的消毒,严禁在各种地面水源(江河、井、塘)洗涤。对可疑受。亏染的水源,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d、食具用具消毒应对患者用过的食具用具用0.5%漂白粉浸泡洗涤;对剩余食品于煮沸消毒后方可食用。
第二十三章
2保护易感者
由于人类对霍乱普遍易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霍乱菌苗,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保护易感者。
①制定规划,解决好城乡安全卫生供水。
②因地制宜,做好粪便无害化和污水处理。
③严格执法,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④讲求实效,提高卫生宣传效果。
九、超级瘟疫:病毒性肝炎
肝炎杀手肆虐人间
早在2000多年以前,肝炎家族中的甲型肝炎杀手就曾在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记述中。这种被称作流行性黄疸症的肝炎,给雅典造成恐惧与灾难,有不少人死于它的魔掌之下。此后,甲型肝炎在历史上横行上千年。
1858年,肝炎家族中的另一位杀手乙型肝炎出现。1858年,因为在牧羊人中种牛痘,引起了肝炎的流行,科学家们怀疑这是与甲型肝炎不同的另一种肝炎杀手,从而发现了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与古老的甲型肝炎相比,传播途径显然不同,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口腔等传播,而乙型肝炎则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
1947年,科学家们正式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两大类。此后,这两杀手并行,掀起阵阵风浪。
1955年11月至1956年1月间,印度新德里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污染,曾引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170万人口中仅黄疸病例就有29,300人。自那以后,印度每隔若千年就发生一次肝炎大流行,至今已十余起。1991年1~4月印度北部城市又发生了一起大流行,发生黄疸病人数达7,900人,发病率高达33%。
20世纪末期,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丙型、丁型、戊型等病毒性肝炎杀手。科学家们还在1992年和:1995年发现了可疑的F型和G型病毒性肝炎杀手。由于F型和C型肝炎杀手致病的确切实证还未找到,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杀手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大兵团。5种病毒性肝炎杀手能引起各种症状相似的肝炎,主要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等。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肝炎爆发性流行在2000年。2000年12月,蒙古肝炎大流行,1/4的人患病。据《世纪新闻报》的报道,蒙古全国240多万人口中肝炎病患者达60多万,每6名孕妇当中就有一名肝炎病毒携带者,0~3岁的婴幼儿童60%被传染上肝炎病毒。这种病毒已对蒙古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蒙古的肝炎的免疫接种工作势在必行。
到目前为止,曾发生过肝炎爆发流行或报道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有数十个,全世界仅乙肝患者便有3亿多。包括亚洲的印度等10个国家,俄罗斯的中亚地区、非洲索马里等10个国家及南美的墨西哥。英、美、法、日、南非等国家曾报道过旅游者发病或局部小流行。其中我国有1亿2千万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肝炎大国”。作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五型病毒性盯炎在我国国内均有发生和流行。据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有6亿多人感染过乙型肝炎,大约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000万人为阳性,200多万人为急性肝炎患者,每年死于肝炎者35万多人。
1983年上海地区居民曾因食用泥蚶引起2万人发生甲肝流行;1983年又因食用毛蚶引起31万人的甲肝大流行,死亡47人,引起人群恐慌。1986~1988年间新疆南部曾发生戊型肝炎爆发流行,发病人数超过12万。
据卫生防疫部门的疫情报告,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为950/10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仅次于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感冒。而根据1988年美国的疫情报告,其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仅为23.1110万,我国的发病率为美国的41倍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甲型肝炎的感染常因年龄与地区的不同而异,年龄愈大,感染率愈高。此外,卫生条件及生活水平差的地区感染率亦高,如农村高于城市,一般为50%~80%。据此推算,我国约有7~8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根据对黑龙江、河北、河南及湖南4省10,484人的调查发现为58%。据此推算,约有6~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在一般人群中感染率为3.1%。我国尚无确切的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在输血后的肝炎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国外统计为90%以上,国内约为60%~80%。
丁型肝炎几乎都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根据对全国17个地区1,764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肝组织开展的检查发现,丁型肝炎抗原(HDAg)阳性者有167例,检出率为9.47%。
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传播的肠胃道传染病,人人易感。我国北京、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湖北、山东和新疆等地巳报道有戊型肝炎存在。其流行多与水源被粪便污染有关,少数是通过污染食物而传播的。国内成肝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新疆的南部,波及3个地州23个城镇,曾持续流行20个月,发病人数达12万多。
据国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占36%~47%,乙肝占36%~41%,丙肝占10%~25%,戊肝占10%~20%。
肝炎杀手怎样传播
肝炎传染性强,中毒性药物、酒精等均能引起肝炎,但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是病毒性肝炎。
在肝炎杀手群中,一类是从饮食肠道攻人人体的,另一类则是从血液中入侵。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就是从饮食肠道攻人的。这两种肝炎病毒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主要在肝细胞内繁殖,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除。因此,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病人的粪便污染水,水污染食物或被饮用,是导致甲型和戊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此外,水生贝类,如蚝蚶,也可导致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爆发流行。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持续18个月,使近12万人患病的戊型肝炎大流行就是因为水污染造成的。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则是由于人们食用被粪污染的毛蚶而造成。
由于和食物有关,因此日常生活的接触都容易引起这两种肝炎的散发。集体生活单位,如托幼机构、建筑工地、学校、军队,甲型和戊型肝炎发病率均特别高。只要有人群,有接触的机会,甲型和戊型肝炎均很容易传染他人。据1992年~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0.9%,全国约有9.7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18%以上,全国至少有2.1亿人已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
在这两种肝炎病毒之间,戊型病毒比甲型病毒更为可怕。甲型肝炎除少数转为重型肝炎外,患者大多数能在3个月内恢复健康,但戊型肝炎杀手则使1%~12%的人死亡。孕妇患戊型肝炎特别危险,病死率可达10%~39%。
正是由于甲肝后果不大,能及时治愈,所以没有得到普通百姓的足够重视。但专家告诉我们:甲肝,越不明显越危险。事实上,甲肝普遍易感,总感染率高达80.5%。
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说,患者一旦感染甲肝后,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都可能含有甲肝病毒,这些排泄物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和健康人群,被甲肝病毒污染过的食物、水源、各种物品也是传染的媒介。急性甲肝患者潜伏期平均为30天,从潜伏期开始到发病期,排毒期长达3周,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几日传染性最强,黄疸消退后,病情好转,传染性随之减弱。因此,对于甲肝患者,自发病之日起30天内,一定要隔离。而且,甲肝最危险的传染源不是明确的发病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而是无黄疸型、隐性感染者,他们真正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常被忽视,这些人群约占甲肝的50%~90%,尤其是儿童几乎都是无黄疸型肝炎,隐蔽性极强,不知不觉向外界排毒,因此对于甲肝流行区域,应对所有人群及时检查甲肝抗体,如果为阳性,也应隔离消毒。
刘博士说,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居住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容易发生甲肝局限性流行;水源污染也可引起爆发流行。甲肝一旦流行发生,将严重影响到民众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带来极大的恐慌。甲肝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秋季、冬季以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秋冬大量上市的水产品有关。如今,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去甲肝高发的地区和国家,容易感染甲肝,尤其是到沿海地区,多食、过食海鲜,更加大了感染机会。
刘博士还说,甲肝病毒在水产品中能存活3个月左右,而在一般环境中,它只能存活1个月。不少居民爱吃生猛海鲜,如蛤类、牡蛎、毛蚶、泥蚶和蟹类,这些生物借滤水进行呼吸,可将水中的各类颗粒物截留在消化腺中,积聚在肝脏中,滤过的甲肝病毒进入海鲜肝脏,可以浓缩5~15倍,长期蓄积于体内,仅用开水冲烫,不能杀死甲肝病毒,所以生食这些海鲜,极易引起甲肝发生。
而戊型肝炎的传播则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常是由于水源被带有戊型肝炎病患者的粪便污染而出现流行。如果水源只是偶然受到污染,可造成持续数周的短期流行;如果水源反复连续被粪便污染,就可造成较长时期的流行,甚至形成地区性高发,且有周期性发病率升高的特点。
戊型肝炎潜伏期稍长,多为2~9周之间,平均为6周。患者发病年龄稍大,以20岁以上的青壮年发病较多。在儿童中可能多为亚临床感染。因此,戊型肝炎可以在甲型肝炎抗体率很高的地区或人群中出现流行。戊型肝炎的多数病例临床较轻,黄疸也为自限性,一般重症病例少见,爆发型肝炎罕见,无慢性病例。但孕妇患者可致流产和死产。孕妇尤其是晚期孕妇的发病率高,病死率最高。
肝炎杀手中的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杀手则是从血液渠道攻人人体的。它们钻人体皮肤有破损和口腔粘膜吸收的两个空子进入人体的血液。当你在输血给别人,或输入别人的血液,使用血液制品,进行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毒品注射和针刺的时候,一不留神,肝炎杀手就会钻进你的身体。患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母亲,会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目前,我国有1/3的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渠道传播的。乙型、丙型肝炎杀手还可通过唾液、精液、阴道液,在男女甜蜜蜜地亲吻和做爱过程中,悄悄溜进健康人的身体,使健康人患病。
第二十四章
乙型肝炎病毒与甲型肝炎病毒的显著区别是,甲型肝炎病毒是RNA病毒,而乙型肝炎病毒则是DNA病毒。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可怕。在你的周围,10个人中就有1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虽然乙型肝炎是通过体液和血液传染的,但是乙肝带菌者却并不可怕。研究证明,食物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的,只有深吻、性交等亲密接触,才有传染的可能。即便是亲密接触,也不是那么容易染上病的。实际统计资料显示,乙肝患者的性伙伴,乙肝感染率在1%以下。因此,与乙肝患者或乙型肝炎健康带菌者进行一般性的交往,比如握手过偶尔进餐,是不会传染的。
肝炎疫苗取得“战果”
20世纪印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无意中在人类的血清中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与肝炎有关,随后的研究证明,澳抗就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质,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这种抗原,揭开了这种抗原及在这种抗原包裹下的乙肝病毒的全部秘密。然而,肝炎疫苗的制造却困难重重,经过数十年努力也收效甚微。生物工程师们决心用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来生产肝炎疫苗。这个构想在20世纪80~90年代取得突破。科学家们首先在对付乙型肝炎病毒上取得成功。他们发现,教会机体免疫系统对付乙肝病毒,不是对付病毒本身,而是对付包裹在病毒外面的一层蛋白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只要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相对应的基因搞清楚,并合成这种基因,把这种基因插入细菌体内的遗传基因中,就能让细菌大量生产价廉质高无副作用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