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长寿之城
10911900000005

第5章

尽管是乱世,刘家的生意仍然做得红红火火。他们的中草药市场、码头运输、盐铺、酒厂、百货,占据了玫瑰镇三分之二市场。但这么好的消息,刘老先生并不想听,他只说,玫瑰镇已经与我无关,我是沱巴人,我的魂在这大山里。每天他看看古书,下下象棋,写写毛笔字,在村里走走,进山逛逛,悠哉悠哉。他学到了沱巴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就是连腔调也学得十分到位。

攻城部队的炮弹炸掉了玫瑰白酒厂后,刘太能就想退休了。两个儿子很能干,完全可以继承家业。那天,他召开了家庭会议,两个儿子非常支持,说你进沱巴去和爷爷过清静日子吧。到了那里,就不用担心枪炮了,不用和军痞子们周旋打哈哈了。

准备一天后,刘太能带着家丁上路。他坐在轿子上,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心情格外的好,还唱起了小曲。两个孙子分别在另外的轿子里,听到爷爷唱曲,就格格大笑。孙子应该留在玫瑰镇上学的,可是,两支部队打得太厉害,到处乱乱的,很危险。刘太能要让孙子进山里躲一躲。家丁听说要去沱巴生活,都很高兴,他们早就厌恶了玫瑰镇的动荡。那些没有被挑选上的家丁,只有抹泪羡慕以及嫉妒的份。

刘太能没有经得刘老先生同意就擅自来沱巴新村定居,刘老先生很有意见,但想到来者是自己的儿子,就无话可说了。能够见到重孙,刘老先生心情就更好起来。他教重孙俩识字,给重孙俩讲古人。他自己拥有的故事,加上三年多前在火堂边从家丁那里听来的故事,让他成了故事大王。三年过去了,他对家丁们讲的故事还记得牢牢的。他因此很佩服自己,更感谢沱巴山水对他的滋养。

在沱巴新村,首先要遵守的就是不能吸烟。刘太能是个烟鬼,他带来了许多烟叶烟丝以及纸烟。当他口头说不吸了,私下偷吸被刘老先生发现后,所有的烟被付之一炬。经过三四个月难耐的时光,刘太能的烟瘾终于戒掉。渐渐地他也适应了山里的生活。

刘老先生父子带来的两批家丁驻扎下来后,沱巴新村有了更多的人气,建筑也在逐渐增多。刘太能做了一辈子生意,闲下来不久后就感到了寂寞。有一天他私自带着几个家丁在离村子一里路的地方,建了两座临时房子,做了货贺,又派出家丁回到玫瑰镇运来大米油盐媒油香皂等生活用品。货自然是没人买的,因为家丁一切消费都由刘家统一配给。货不能老是摆在架上,得让它们流通出去。刘太能突发奇想,他用草纸制作货币,发放给家丁,让他们模拟着购买。如果买去的货家丁不小心丢失损坏,或者消费了,就得用别的东西来偿还,比如山薯葛根百合鲜花等等。家丁和刘太能都感到很有情趣。刘老先生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想干涉,又觉得没必要,就由刘太能他们折腾。

沱巴老村人历来是不用煤油的,凡是要花钱的东西他们都不愿意接受。他们晚上用松糕油灯,或者细小的干木柴照明。一次村里的孟火炎到新村玩,刘太能送了他一盏煤油灯、一瓶煤油和一盒火柴。村里人对孟火炎的煤油灯感到很新鲜,许多人来参观议论,心想有这么一盏灯也是很方便的。第二次又有年轻人从新村换来了香皂,洗完澡那人全身香香的。不多久,去新村换东西的年轻人多起来。

沱巴老村人多,物产也丰富,他们愿意把多余的东西拿到新村去换新鲜物品,或者卖掉。刘太能给他们钞票。拿了全国流通的钞票,他们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购买所需物品。玫瑰镇是刘太能的坚强后盾,缺了什么,就派家丁去进货。家丁带来了城里的物品,也给城里带去沱巴的特产和信息。经过口口相传,沱巴更多地为玫瑰镇人所知,他们特别知道了沱巴人的长寿。因此,来自沱巴山区的干货特产非常受玫瑰镇人的欢迎。刘家是生意人,当然知道对特产进行深加工包装,价钱就几倍十几倍地往上翻。

玫瑰白酒厂的被炸是刘太能的一块大心病,当年他花在酒厂上的时间和心血比任何一桩生意都大。那天他去到沱巴跟长寿老人们喝着野果酒时,来了灵感。一个酿造果酒的计划突然就在他的脑海里形成。简易酒厂在两个月后建成,他请来沱巴老村的酿酒行家当师傅,招来沱巴老村的年轻人当工人。刘太能以酿造白酒的经验很快就生产出果酒。马车队便驼着一缸缸果酒走向玫瑰镇。沱巴山区宽广无边,在这个雨水丰沛的南方山区,一年四季都盛产野果,以前沱巴人再怎么努力也取之不尽,现在就是有了酒厂也能大量供应。

刘太能在沱巴新村生产果酒,他在玫瑰镇上的儿子们负责销售,果酒不只是在玫瑰镇上销售,他们还推广到白宝镇、锦荣镇、栗树脚镇。果酒的热销,靠的是“长寿”的招牌,靠的是超凡脱俗的口感和良好的口碑。刘太能的儿子们总是给他带来埋怨,你们的生产量太少啦!刘太能分析了,产量少,原因在于规模小。现在,扩大生产规模迫在眉睫。刘太能向刘老先生请示汇报,刘老先生说,刘家发家靠的就是生意,你既然开始了就按自己的想法办吧。只是你不要来扰我,我早已退出江湖。

刘太能的到来使得新老沱巴村充满活力,年轻人不再像前辈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出而没,他们能按时上下班,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娱乐。因此他们对刘太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刘太能想过了,扩大生产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只建木板房,必须建成砖瓦结构,必须把果酒分成系列。比如野李子酒、野桃子酒、野葡萄酒、野葛根酒,或者混合野果酒等等。这样,就必须要有数个不同的酿造车间。砖瓦自然不能只从山外进货,应该更多地要就地取材建造。于是砖瓦制造的土专家被请了来,他们经过探寻,找到了适合制造砖瓦的泥土。造砖瓦得先造窑。经过选址,窑就定在最适合造砖瓦的山边。山林一片片地砍下来,泥土渐渐暴露出来。砍下的树枝正好烧砖瓦,它们被工人们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

建造砖瓦房需要粘合物,土专家们就用黄泥石灰和纸巾。黄泥好找,石灰就得烧制,纸巾也需要自制。不过这些,他们都有办法。

数月之后,一座颇具规模的酒厂在沱巴新村拔地而起。刘太能还为工人们砌了宿舍,建了饭堂。砖瓦厂日夜不停地冒烟,沱巴需要更多的砖瓦,因为,刘太能要像玫瑰镇一样建造家园。造家园,还需要大量木料,伐木工人就到近山远山把大根大根的木头砍来。千百年来,这些山都是公山,现在刘家占了,就成了刘家的山林。

酒厂正式运转后,沱巴的年轻人已经不够用,那些从家丁升为管理者的人员行走数十里到别的村庄招人。招人不是难事,如果有选择,没人愿意当农民。沱巴的中年人除了种地,农闲时也去沱巴新村去做工。老人们则去采野果。

曾经105岁的孟天忠这年109岁,他也时常去山里采野果卖给刘太能,换回些日常用品。但是他行不得太远,只能在附近的山林采。一般而言,附近山林的野果都让青壮年人采得差不多了。他只能采到别人没发现的野果。那天,他提着小半篮野果去到沱巴新村,在村口,他碰上了刘老先生。刘老先生说,你就不要去采了,在家享享清福吧。孟天忠说,闲着难受,采得了多少算多少。在刘老先生的授意下,负责收购的家丁给了孟天忠一整篮的钱。孟天忠犹豫一下接过钱后,心里过意不去,也感到自己真的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从此再也不去采野果。他时常和村里的其他百岁老人登上高处眺望沱巴新村,看到那十几个冒烟的窑口和烟囱,心里五味杂陈。

那年不应该只把刘添财赶到村口。孟天忠说。

应该把他彻底地赶出沱巴。老人们都说。

当天晚上,孟天忠召集大家开会,商量怎么办。年轻人回来的比较少,他们大都待在新村。中老年人都到齐了,驱赶是他们商量的最终结果。沱巴有100余口人,新村刘家才二三十个,力量对比是显而易见的。要被驱赶的消息当天深夜刘太能就得到了,第二天一早他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给每个人发了一笔钱。

为什么要给我们钱?

和我们一样,你们是沱巴新村的主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沱巴美好的未来。

刘太能说了宏伟计划,说将来要办这个厂那个厂,沱巴村的年轻人都将成为管理人员,薪水将翻两三番。

就这样,孟天忠一帮老年人的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流产。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大哭。孟天忠口吐一小碗鲜血。两个月后,孟天忠以110岁的高龄谢世。像传染病似的,第二年开春,又有几位百岁老人相继离开人间。刘老先生一一为故去的老人送行,每次去的礼最大,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他带着儿子重孙为那些故去的老人披麻戴孝。从此,刘老先生有了更多的威望。不过,就在刘老先生的威望如日中天之际,他在初夏的夜晚无疾而终,享年101岁。

刘老先生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但是按照他的逻辑他是要安葬在沱巴的。刘太能请来风水先生,为刘老先生选了一块好地,墓地足足占了半座山。在刘老先生安葬之后的三年,墓地建设仍在进行。刘太能不仅为父亲修了豪华的大墓,也花钱为所有百岁老人修了规模不等的墓地。这一座座墓地挺立在沱巴的青山绿水间,总是给人以自豪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