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长寿之城
10911900000006

第6章

时光向前推进,玫瑰镇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进而繁荣发展,相反因为接连不断的战火而破败。玫瑰镇的居民为逃离战火和动乱,一批批地离开,他们道听途说地向认为安全的地方逃难。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大山。

刘家在玫瑰镇房产几乎全遭到炮火毁灭,曾经繁华热闹的沱巴街乱石遍地,一派凄凉的景象。刘老先生的孙子们终于在码头和百货商店被部队强占之后,彻底离开,投靠了沱巴。

刘家后代们的行动似乎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他们的目的地也被居民们猜了个正着。此之前,刘家后代有的搬到白宝镇、锦荣镇或者栗树脚镇,一边还强撑着生意,可是,在这些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一处是安宁的。他们过不下去了,集体向沱巴进发。随着刘家后代迁移的还有大批居民。哪里才是乐土?当然是相对封闭的沱巴山区。看着身后的迁移大军,刘家后代们背皮都麻了。他们更料想不到的是,这支大军一直跟到了沱巴。有人统计过,这批进入沱巴的大军至少有一万人。经过十余年的风雨,沱巴新村已成为一座小镇,刘家拥有了大量的田地山林和一家白酒厂、一家印染厂、一家煤矿、一家火力发电厂一家水电厂。刘太能发现,沱巴这方圆数十公里的青山绿水间有着丰富的资源。

刘太能没能见到这蚂蚁一般的逃难队伍,他在五年前离开人世。他活了92岁。他的儿子们把他安葬在父亲的左边山上,墓地规模也占去了半座山。现在执掌刘家大业的是刘添财的二孙子刘德彪,大孙子刘顺彪是二把手。刘顺彪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刘德彪,甘愿把大权交到刘德彪手中。大部队的到来是非常突然的,大部队的拥来像潮水,像猛兽,谁也别想拦住。逃来的一万人中,什么样的人都有,穷的富的文盲的知识分子的都有。是灾难也是机遇,刘德彪兄弟后来想通了。逃难的要吃要喝要住,而他们所有消费,刘家都能提供。这一万人中穷人露宿街头,富人租住在刘家房产里。为了生存各人都在努力找工作,而且他们工作十分努力。医生开诊所,文人办报纸写文章,做皮肉生意的开妓院,木匠开木器厂,手艺人做手艺。会种田的租种刘家田地或者沱巴老村人的田地,或者到无人的公山去垦荒。人员的猛增,使沱巴新村成了周边数十公里村寨的中心。新老沱巴村基本相连,现在人们不再叫什么沱巴老村新村,而把两地都称作沱巴。

这一天,上边正式把沱巴升级为镇,设立了政府机构,驻扎了警察和军队。但是不久,政府被炸,警察局被袭。都说是刘家人干的,可是上面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后来,刘德彪的三儿子当了镇长,刘顺彪的二儿子当了警察局长,局势才平静下来。

弹指一挥间。100多年过去。作为刘添财和孟天忠的后人,我和孟寒苏坐在床上讨论长寿的秘诀。孟寒苏是我太太,一个漂亮而妖冶的女人。孟天忠、刘添财以及另外6位百岁老人的墓地成为古墓,是文物。这些古墓像八颗明珠扣在我们这座拥有200万人口的城市中央,八座古墓又是八座公园,它们一年四季游客不断,香火不绝。我们的城市叫沱巴,一个古老的名字。你们应该知道,沱巴是长寿之城。有关部门花钱请人撰写并出版了一本介绍刘添财、孟天忠等8位老人的书,拍了电视片。书上说,刘添财活了121岁,孟天忠活了126岁,其余的6个老人都活在118至120岁之间。看到这本书,我和孟寒苏笑个不停。

我们很愿意他们把我们的祖先说得更长寿。其实墓碑上刻着祖先们的生卒年月,可是前来参观的游客极少有人去计算,那种用旧历计年历的方法与我们现在格格不入,我们基本上都没有兴趣去研究和学习。不过有学者提出质疑,说是资料有误,学者闹得很凶,可是后来不久,生卒年月就被铲除了,并且以科学方法作了旧。专家采访我们这些后人,我们都异口同声地维护了资料的权威性。专家拿不出反驳的证据,便生着气离开。当看到社会上都在流传着孟天忠126岁、刘添财121岁时,专家也默认了。他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那么认真干什么?126岁与110岁有什么区别?能活过100岁的廖若晨星,本身就是奇迹了嘛。专家的觉悟非常正确,这年头亿万富翁易找,100岁老人难寻。

围绕长寿之城,我们这座城市的智者开发出了许多产品,比如长寿糕,长寿米,长寿面,长寿枕头长寿垫。沱巴大学体育系和市体育局还整理出了长寿操,出了一本健身养生书。这本书畅销海内外,加印了一次又一次。里面配有我们祖先的养生故事,故事都是我的爷爷口述的。我漂亮的老婆孟寒苏有一天问我,你爷爷真的讲故事了吗?我说,是编著者在胡说八道,那时,我爷爷早就入土了。她就笑了,说,她祖宗孟天忠养生的故事也是他们瞎编的。我俩就一起笑,我们笑得从床上滚到地下。你如果问孟、刘后代有多少人长寿、长寿到多少岁,我们是不会正面回答你的。你的这个问题太敏感太没文化。如果你要问沱巴城有多少长寿老人,聪明的市民们同样也不会随随便便回答你。你想得到答案请你到那些古墓公园去。

古墓公园附近时常有老人在活动,当游客问及他们多少岁时,他们通常会回答说,还年轻着呢,才89,或者93。我认得那个回答93的居大伯,他是我邻居的亲戚,实际年龄63岁。退休前是文化局局长。因为回答93,每月可以获得有关方面500元的补助。居大伯身后就是长寿系列产品,游客们会争先恐后地购买。买得多的会通过快递公司递寄回去。

我和孟寒苏多次站在祖先的墓地高处四面眺望沱巴,说真的,我们无法从一辈辈人传下来的“民间文学”里准确地找到祖先生活的方位,更捕捉不到祖先生活的气息。可是,我们一直在找。

孟天忠和刘添财有不少后代,少部份生活在别处,但大部份生活在沱巴。我们都是长寿的“继承”人,我们都在积极地围绕“长寿后代”大做文章。为了争取“版权”我们这些后代们往往大打出手互不相让,吃官司进局子是常有的事。我们几乎成为仇人,恨不得半夜把对方掐死。我们还找出证据证明对方不是我们祖先的后代,说对方是野种,根本没有一点刘家或者孟家的血脉。后来我们意识到,争吵结仇是没有用的,我们何不联合起来,或者小联合起来开发产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

然而,我不屑跟他们合作,我和孟天忠的后人成为夫妻是我们最有利的条件。当初我们结合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做什么产品。我们也根本不认识。那天我们都到祖先墓上去了,我们说了几句话,都以事实证明了自己都是长寿人的后人。因为孟寒苏长得太漂亮了,我就从那天起追求她。约她吃饭,约她看电影,送她珍贵的礼物。不到半年,她就和我上床了。上了床,就意味着她是我的人了。

后来在好心的出版商建议下,我和孟寒苏合著了一本书,叫《我们的长寿祖先――孟和刘生活秘史》。书名是出版商给起的,孟和刘分别代表孟天忠刘添财,读者对这两位长寿熟如指掌,但突然出了一个“孟和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当他们看到仍然讲的是孟天忠刘添财的故事时,肯定会觉得上当,但当读者知道书的作者是长寿人的后代时,阅读欲望就会大增。读者不相信长寿后人写的书,难道相信别人的胡编乱造?书首印了5万册,两个月零十天,销售一空。然后又加印了10万册,不到仨月又销售一空。再加印5万册,又卖得差不多了。我和老婆是拿版税的,版税挺高,20%,这让我们沱巴的作家们羡慕死了。他们的书要么自费出版,要么只能印个五六千册。不过说到挣钱,写书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写书不如写电视剧。

但是我和老婆不会写电视剧,写本书还掉了几把头发,错别字满篇。再说了,写电视剧挺麻烦的。电视剧是综合艺术,剧本你得让制片人投资人导演演员都满意,否则你就得不断地改。如果遇上演员中的大腕(这么有名的长寿人,大腕一定会争破头来演),你可能会被折腾死――他要完全按他的意思修改剧本――他动口,你就得动脑和手。电视剧的钱真不是那么好挣的,而且电视剧界也特别不好混,现在能有多少影视剧能卖得出去的?能有多少影视剧又是挣钱的?那些个编剧说一集能拿多少多少钱,一共挣了多少多少钱,都是瞎话!不信你让他拿出合同让大伙瞧瞧!那牛皮吹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替他脸红。有时候我们不点破,是给他们面子。我老婆说了,如果他们再一意孤行地吹下去,就要组织人揭穿他!不过,我不同意老婆的观点,我们没必要花精力去整治那些牛皮大王,他们正在玩火,不久就会自取灭亡的。对不起,扯远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那本畅销书《我们的长寿祖先――孟和刘生活秘史》,税后款一共获得90万。但90万根本算不了什么钱,你看人家生产长寿米长寿枕头的,谁不挣了个钵满盆满。就连局长退休的居大伯,每月还要去争那个500元呢!钱,永远也不会让我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