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长寿之城
10911900000004

第4章

冰雪融化,赶早的植物发芽开花,不落叶植物也在悄然地换叶。是一个阳光不错的日子,孟长贵去寻找两天未归的水牛。村里“半仙”经过掐算指出,水牛应该在西边。沱巴村人多少代以来都有一个不成规矩的规矩,他们极少往西边去,迫不得已去了也不深入西边。他们活动的范围在南边北边和东边。在这个天宽地宽的沱巴山区,这三面够他们活动的了。去的人多了,就会有路,有了什么意外就能相互照应。要去西边寻牛,孟长贵有些紧张。今天他边走边推测,西边一定有许多鬼怪或者不吉利,前辈们虽然未传下话来,可以想见,不往西边去就是一种暗示。

往西边只有一条小路,因为极少人走,现在长满了杂草。孟长贵边走边呼唤水牛的名字,沱巴村的黄牛水牛都有名字,有了名字,他们就把它们当人看待。孟长贵喊着,让声音给自己壮胆。在没有名字呼唤的日子里,当一个人行走或者劳作于密林之中时,沱巴人就唱山歌,如果不远处也有人,那人就会与他对唱。唱着山歌,各自忙各自的事,待声音越唱越近,终于碰上时,他们就大声说话,或者唱着山歌,两人渐行渐远。孟长贵知道,越往西行,他就越孤独。可是他不得不西行。这样,他就在一路唤着水牛名字之际,步行了二十几里密林翻越了一座大山,与沱巴新村不期而遇。

猛然见到一个小平原和突起的新村庄,孟长贵吓了一跳,以为误入妖地,身子急忙蹲下来,压住粗气,仔细观察。过了一二十分钟,他没发现什么异样,就大胆地往前移动,一直步入新村。

刘老先生从大门里走出来,他见到了孟长贵。瞬间,孟长贵明白了一切。心中暗叹刘老先生他们建村速度之快,选址之好。说实话,孟长贵活到60多岁还是第一次进入此地,也可能他是多少年来第一个涉足此地的沱巴人。

你好啊,邻居。刘老先生发现了孟长贵。

孟长贵被请进家去。刘老先生说,今天我要好好招待你这个贵客。刘老先生拿出了来自玫瑰镇的糖果点心瓜子花生,还泡了一杯绿茶。刘老先生说锅里有野味,要不喝一杯?酒是产自玫瑰镇的玫瑰白酒,很香的。孟长贵仔细打量屋子,暗叹屋子的漂亮。他一时看得入神,没听进去刘老先生的话。

喝一杯?刘老先生又说。

我不喝酒,我们沱巴人都不喝烈酒。再说,我还要寻水牛呢。你们看到我的水牛了吗?

孟长贵走出屋子,自行参观沱巴新村。刘老先生友好地在身边陪着,还不时介绍这些建筑,总体设想都是刘老先生的,所以他一直比较得意。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孟长贵看到了一块木头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大字:沱巴新村。孟长贵读过私塾,沱巴村历来有男人必上私塾的好传统。

孟长贵顾不得寻牛,急忙往家赶。他要把这个特大发现告诉村里人。刚入村,儿子抢先告诉他,水牛自己回来了,但不知道是从东边还是西边回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孟长贵很高兴。但他迫不及待地把特大发现告诉了105岁的父亲孟天忠,接着又传播给全村人。

无端地冒出一个邻居,村里人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们知道往西是无人的密林,再往西行走数十里才是大桂村。往西行走20来里的地方,不是沱巴的。现在刘老先生占了,就是他的了。虽然20里也不远,可是因为它在西边,就显得偏远了。沱巴人对沱巴新村充满了好奇和不安,在孟长贵的带领下,一二十人去往沱巴新村。山里人有他们自己的聪明之处,他们每去一个新的山地都要作标记,便于自己返回、别人行走。多少条山路都是这么开出来的。有了一条正确之路,他们行走得很快,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新村。

刘老先生和一个家丁在下着象棋,另外的家丁刚开垦田地回来。见到孟天忠一行人,刘老先生和家丁急忙站起来迎接。

来来来,快坐,亲戚们!刘老先生叫家丁弄来板凳。

你们怎么就偷偷地留下来了呢?孟长口说。

留下了,不是偷偷地,是光明正大地。刘老先生呵呵笑着。

春节那些天,我们是听到了外来的鞭炮声,都以为是外面打仗的枪炮声呢。都说,都过年了,怎么还打啊?都说打得太凶了,连大山里都能听见。孟长口说。

他们一定是打了的,没完没了的打。刘老先生说。看看我们沱巴,多自在。

先前用来招待孟长贵的糖果瓜子再次被家丁弄了出来,孟长贵他们就坐下来,喝茶吃糖果。

是午饭时间了,刘老先生强留他们吃饭。肉有的是,野菜有的是,就是饭来不及煮,不过在他们喝着茶吃着野味野菜间,饭煮好了。

接下来,沱巴人分批来到新村,他们都是赶在午饭之前离开。来,只是为了看上一看,并不想来蹭饭。

春天里,玫瑰镇上又来了一大批人,他们弄来许多米面衣物。这些人是刘太能请来做工的,有的负责开采田地,有的负责建设新房。刘老先生的意思是不建太多的房屋,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留在这里居住。人少,才能唤来清静。人少,关系才能简单。

从沱巴到新村,走的人多了,路就成了好路,一些容易滑倒的地方,有人铺了石块,一些陡坡也被好心人用锄头降坡。路好走了,两边来往就更加密切起来。刘老先生时不时去沱巴住一两天,105岁他们十几个百岁老人也时不时地来新村走走。他们谈天说地,谈山里的事。刘老先生身体越来越好,在一些日子里,他居然有了想女人的冲动。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那些长年来往于玫瑰镇和沱巴新村的家丁们,一边行走,就一边修路。渐渐地路宽了直了坡小了,他们还找到了最佳行走路线,这条山区“大路”连接起大山里稀少的村庄。现在,高头大马能够行走在这条路上,家丁们在运输物资进沱巴新村时,就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他们甚至还骑着马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