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术史求索录
10773900000012

第12章 学术研究(11)

根据中日两国的文献材料及书画作品实物,考察中日文化交流是颇为频繁的,特别是南宋时期。日本著名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说,在入宋僧中以习禅者为绝大部分。入宋僧在中国拜师习禅后,回国时还带走了宋版大藏经,当然还带回一些佛教的经论章疏,以及禅籍、儒书、诗文集和医书等。此外书画作品特别是罗汉像、大师的顶相赞之类,更受到入宋僧的青睐。俊乘坊重源入宋达三次之多,因而除经卷典籍以外,似乎还带回很多其他物品,他曾把观音和势至的中国制佛像供奉在高野山新别所中,还进献十六幅唐版十六罗汉像。此外,还根据法然上人源空的委托,带回了净土五祖(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的画像。其中净土五祖像现仍保存在洛西嵯峨的二尊院内,从他们的写生风格和朱衣金纹等特征来看,可以确信是南宋的画像。泉涌寺开山祖俊芿带回的物品,据《泉涌寺不可弃法师传》载,有佛舍利三粒,普贤舍利一粒,如庵舍利三粒,释迦三尊三幅碑文,十六罗汉二套三十二幅,水墨罗汉十八幅,南山灵芝真影各一幅等。其中的水墨罗汉十八幅,据说是禅月大师(五代人,名贯休,曾在石霜和尚会下任知客职)梦游西竺,亲自叩拜生身罗汉,醒来描绘的作品,久为宋朝朝廷所珍藏。临安府开化寺的比丘尼正大姊,原是宋朝王族,看到俊芿的容貌很像第十七罗汉庆友尊者,便赠给了他,现藏在京都高台寺的罗汉像据说就是该作品。这些罗汉容貌,颚长垂,耳长过肩,头颅凹凸,奇形怪状,充分发挥了所谓禅月样式。这批禅月大师的罗汉像对于日本后来的罗汉画产生了很大影响。【145】“顶相赞大都是请宋朝画家画自己师家的顶相(即禅师的肖像),再请本人题上自赞,或请其他高僧题上赞语后带回国的。这种顶相赞来历清楚的最好例子是藏在东福寺的无准师范的画像。这是该寺的开山圆尔辩圆入宋师事杭州径山的师范时,请当地画工画的肖像,并请师范自己题了赞。这像身倚禅椅,手持警策,可称是这类肖像画的典型,面容中施以淡薄的阴影,显示出写实的手法,这是南宋画的一大特色。入宋僧回国时,很多人带回了这种顶相画。山叟惠云带回了净慈断桥妙伦的顶相赞,桂堂琼林带回了径山虚舟普度的顶相赞,所以对于随着禅宗的兴盛而盛行起来的日本顶相画,在形式手法方面,都给予了写实风格的影响。”【146】

按,今有两件无准师范的墨宝藏在日本东福寺,一件写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即公元1237年,其文为:“道无南北,弘之在人,果能弘道,则一切处总是受用处,不动本际而历遍南方,不涉外求而普参知识。如是则特此国彼国不隔丝毫。至于及尽无边,香水海那边更那边,犹指诸掌耳。此吾心之常分,非假于它术。如是信得及见得彻则逾海越漠,陟夜登山,初不恶矣。圆尔上人傚善财,游历百城,参寻知识,决明己躬大事,其志不浅,炷香求语。故书此以示之。丁酉岁(1237年)十月,住大宋国径山无准老僧上。”【147】第二年,圆尔将回国时,手捧老师画像,再请题赞,无准欣然命笔:“大宋国,日本国,天无垠,地无极,一句定千若(差?),有谁分曲直,惊起南山白额虫,浩浩清风生羽翼。日本久能尔长老写予幻质,请赞。嘉熙戊戌(1238年)中夏,住大宋径山无准老僧(最后一字漫漶不清)。”钤无准和圆尔两方朱文印,由此可证为原件无疑。这不仅为我们研究南宋的肖像画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也为研究宋代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佛门的交流,提供了宝贵材料。

原载《艺术百家》2009年第6期

没骨画源流概述——看《中国现代没骨画展》有感

1992年金秋时节,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青年画家李魁正、李爱国、韦红燕、彭培泉、裘缉木、贾冕、潘缨、庞媛八人没骨画联展。作品面貌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作品各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明显,可以说,都是在继承传统没骨精神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油画、水彩画以及现代绘画的某些手法,打破人们习惯了勾勒设色的表现手法。以前历届美术作品展览中,偶尔有一两件没骨画,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次集中展示八位画家不同风格的没骨画,使观众感到振奋。展出效果良好,引起了美术界的好评。有的专家指出,这是一次有较强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成功展出。这种意见代表了很多同行的共同看法。观众对展出的看法可能不一致,但它必将引起更多人对没骨画的关心,从而有利于没骨画的复兴与发展。

没骨,通常指只用色彩或水墨塑造形象,不加勾勒的一种表现手法。按照最早提出“没骨”概念的北宋郭若虚解释,“画无笔墨骨气,惟用色彩画成”,谓之没骨,其概念比我们今天理解的范围要窄一些。画史记载,北宋初年徐崇嗣最早画了“没骨花”,但彼时的没骨与此时的没骨完全是两个概念,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草芍药异名没骨花,徐崇嗣画了草芍药,所以题名“没骨花”,本来是题画名,因为他画这幅草芍药时只用色彩布成,不加勾勒,无笔墨骨气,恰是没骨手法,使画题有了双重含义:没骨花既是一幅作品的名称,又是一种新手法的代名词,这是由一场误会引出的一个画种名称,就如同欧洲人由莫奈一幅画《日出印象》引出一个“印象派”那样。

其实认真考察一下画史,可知没骨法并不是徐崇嗣首先创造的。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没骨自古有之,原始彩陶上已可见到没骨图像,如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的《鹤鱼石斧图陶瓮》,那上面的形象就是用色彩画成的,不加勾勒。山东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早期帛画,也是没骨法画成的。你到敦煌莫高窟去看一看,那里面不少壁画是用没骨法画成的。画史著述记载,至迟到东晋已出现没骨画,恺之所画《云台山图》,就是用重彩画成的。此后,南朝梁张僧繇尝画一乘寺寺门凹凸花,用天竺遗法,朱及绿色染成,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则平,富有明暗立体效果,引起世人惊异,故人称此寺为凹凸寺。现在分析,所谓凹凸花就是用没骨法画成的【148】。唐代王洽(又名王默,外号王泼墨)、殷仲容、滕昌祐,宋代徐崇嗣、王诜、王希孟、米芾、米友仁父子,南宋梁楷等,都是没骨画能手。米氏父子创没骨山水(或称米点山水),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为表现江南烟雨空朦之景提供了典范。梁楷的泼墨人物画,把人物画表现技巧推向一个新的时代。元代文人强调以书入画,强调绘画的书法趣味,称画为写,没骨画有被冷落之势,但元代仍有钱选的没骨花鸟和方从义的没骨山水。明代是没骨花卉大发展的时期,成绩最突出的有孙隆、郭诩、陈淳、徐渭等。尤其是孙隆,如他画的《花鸟草虫图卷》,用没骨法画鼠瓜、紫茄、莱菔、鹡鸰、秋荷、青蛙、睡莲等五组形象,其间杂以各种野花野草、螽斯、豆娘、飞蝶等小昆虫这些自然物,经过艺术家巧妙设计安排,使自然界那种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的美丽景象跃然纸上。是名副其实的“形神逼真”、“得心应手”的佳作。郭诩用破笔调色画的蛙、蝶、花草等形象也非常生动。

清代没骨画成就最高的当首推恽格(1633—1690年),号南田。他早年从堂伯父恽向学画山水,后来改攻花鸟,而且以继承发扬没骨画传统为己任。他说,描写自然物有两条途径:勾花范叶细开,黄筌是最能为之传神的;徐崇嗣没骨一宗,全不用勾勒,则染色无所依傍,学这种方法的难以掌握它的技巧,所以研习它的人很少。恽南田知难而进,经过多方探索、试验,终于自创一派,使没骨花卉重放异彩,得到当时画坛普遍称赞。他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认真总结传统,掌握前人技巧,以作为创新的基础。二是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对象,了然于心与手。三是根据画面需要,反复试验,寻找合适的艺术形式。恽南田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如“点染法”,先用粉笔带脂点花,再以脂色染足之。此法是前人未曾用过的。出于自己的审关理想,他的画追求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求新、尚趣、形神兼备,而摒弃浓丽的俗习和客观描述。他说,为花鸟传神的画家,当以追求神韵为上,形似是次要的;然而失去形似就无神韵可言了。“惟能极似,仍能为花传神。”极似并不是指对物象有纹必录的自然主义的描绘,而是舍弃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抓住本质的似,这有点像后来齐白石提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恽南田的花卉一推向社会,立即引起画坛关注,大家看惯了勾勒设色的画法,猛然见到他那清新雅致的没骨佳作,不觉爽心悦目。他的作品为清初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对恽南田的没骨花卉,夸赞者有之,继踵接武者有之,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当然也有持批评态度者。

统观清代以前历代花卉画法,大体不外四种。一是勾勒着色法,其法工于五代南唐徐熙之手。徐熙画花先以墨写其枝蕊萼,然后赋色,效果清新雅致,骨格风神并胜。二是不勾外框,只用颜色点染法,即古人所说的没骨法。其法始于唐末滕昌祐。《图画见闻志》称他工花鸟、蝉蝶、折枝、生菜,笔迹劲利,傅色鲜泽,颇有生意。此后则有徐崇嗣不用描法,只以丹粉点染而成。他所以这样画,据说是因为北宋初皇家画院被黄筌之子黄居寀把持,排斥徐熙一派落墨为格而后傅色的画法,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徐熙之孙徐崇嗣干脆舍弃勾勒,直以彩色点染,以摆脱困境。徐崇嗣之后,又有刘常,他作画染色不以丹粉衬傅,调匀颜色,深浅一染而就,近似今天的水彩画法。三是不用颜色,只以墨笔点染法,即水墨画法。此法始于唐殷仲容,他所画的花卉颇得其真,或用墨点,如兼五彩。五代钟隐独以墨分向背,邱庆余写草虫又以墨之深浅映发,亦取得栩栩如生的效果。宋尹白以水墨画花,手法新颖,苏轼称其为水墨画花的创始人。四是采用白描法,其法始于宋陈常。以飞白笔作花木。僧布坚、赵孟坚始用双勾白描法画花卉,虚实疏密,开合偃仰,错落有致,亦形成一绝。

以上四种方法,清以后只有勾勒着色和水墨点染法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没骨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恽南田几乎是孤军深入。近百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画坛上也很少有人关心没骨画的复兴与发展。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画要走向世界,取得各国的认可共鸣,从而达到交流感情,加深相互理解的目的,寻求共鸣点是非常重要的。既保留民族传统,又吸收西画的长处,没骨画法或许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善于从宏观思考中国画发展的李魁正,几年前就在筹划举办这样一次画展了。他曾多方求教于长辈名家,也曾广泛征求同学和画友们的意见,以求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经过紧张的准备,几位志同道合的中青年画家集体推出了“现代没骨画展”。不仅得到美术界好评,也得到美协主要领导的肯定。无论社会如何评价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没骨画大有前途,值得发扬光大。

原载《美术》199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