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诗意地哲思
10768000000100

第100章 结伴效应

所谓的结伴效应,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结伴效应的存在给了教师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结伴效应来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结伴效应越来越引起诸多教师的重视。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来提高教育效率。也有的教师更是通过课余学习小组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能否正确地发挥结伴效应,成为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指标性举措,成为教师能否真正理解课改理念的形象工程。

为什么在教育中会存在结伴效应?原来,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思想与思想的交融,因此,两个同伴、甚至多个同伴的有效合作,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而是成几何数级增加的聚集效应。多个同学在学习中的有效合作,能大大减轻彼此面临的困难,大大推进教学效率,从而更快地实现教学效果。

结伴效应的存在,给了教师一条切实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即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合作,形成事实上的结伴效应,最终促进教育的发展。结伴效应的存在,使得教师跨越式提升教学效率成为可能。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结伴效应,大大地增加教育效率。结个伴不仅仅是简单地人数相加,而是人的激情、效率的有效优化组合,从而形成结伴效应。

那么,在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结伴效应呢?首先,在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注意学习小组的合作效率,将直接决定一节课的得失。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在于合作团体学习效率的增加,更是作用于整堂课的教育风采乃至教育效果。其次,在教育中讲究团体协作效率。学生团体协作效率,不只着眼于几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是将眼光放在全班学生这一视野下,通过鲶鱼效应的发挥,引起全班的团结协作,实现共同发展。最后在实践中实施结伴学习制度。学习不排斥学习小组的建立,即通过让近距离的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合作,产生结伴效应,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工作。

当然,要想实现结伴效应,还要讲究同质异质二者的辩证关系。结伴时,要将不同质的学生结成伴,从而有效地实现结伴效应的发挥。同时,要注意组间异质,实现各个小组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全班集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已经注意到结伴效应这一教育理念,其对学生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也提倡教师在教育中采用合作学习。但是许多教师对于结伴效应的发挥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层面上,仅仅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就以为大功告成。事实上,结伴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十分复杂,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单单就人数的组成而言,可以是两个、三个,而不是常见的四个。因此,对结伴效应的理解要透彻,而不是停留在外表。

结伴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如此才会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率。结伴效应看起来是一件小之又小的事情,但是它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大的。结伴效应更是告诉大家,教育无小事,它需要教师用心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