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10708300000028

第28章 授权时限,适时要收权(1)

开章明义:在时间上把握授权

在管理工作中授权是管理的必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你会越来越觉得授权非常重要。因为授权可以让管理者从本不属于自己的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力于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领导决策、沟通协调和检查督导企业重大的、方向性的工作。

通过授权来激励、培养下属,使之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同时可以通过授权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授权可以激发下属的创造性,是创新的源泉。因授权而带来的信息的交流、组织结构的更新、权限体系的变更更是在制度上保障了持续创新。

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授权,什么时候收权。这是一个细节的问题,但是授权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授权时机不对,弄巧成拙,造成更多的损失。授权没有收权,致使权力滥用。

专家点拨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引进人才,并且赋予他们权利和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非常认同的,同时也是非常希望通过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使企业的管理、业绩更上一层楼。企业必须要明确,管理授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要继续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只有通过管理授权,才可能加大企业家的管理广度和深度,只有通过管理授权才能实现权责匹配,以实现更大的业绩,只有通过授权,才能使人才充分有一种“尽其能”的感觉。

实践当中,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寻找一位“全才”来接受权力,但“十全十美”的人才少之又少。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全才”几乎是不存在的。完美主义思想不仅会贻误授权时机,而且在授权工作运行中,会增加管理者的怀疑心里,从而影响授权工作的开展。当然也不能委曲求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仓促授权,其结果是乱上加乱,还不如不授权。

成功授权要有人才观,还必须掌握合适的授权时机。

恰当的时机:当下属中有人比你更加了解某项业务时;当下属中有人处理某项业务比你更加老到、更加到位时;当下属中有人比你更加适合处理某项业务时;当下属中有人处理某项业务,比你亲自处理成本更低时。

不恰当的时机:公司刚刚进行了大裁员,发生恐慌时;或者刚刚进行了变革,还未稳定的时候。

授权还要收权,授予权力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工作进程监督中和完成工作后就是收权的时候。比如,在工作进程中,发生了重大事故或方向性错误,是要停止工作调整。工作完成后,权力要及时收回,以免有不必要的麻烦。

技巧1:授权给新员工能行吗

[经典回顾]

一个公司的老板说,他的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他原来是超级大SELES,自己的时间排的非常满,成立公司后,很多员工遇到问题就问他,本来自己的时间就不够用,这下更忙的不得了。他经常和员工说,我充分授权,你们自己决定就行了,可是员工还是一遇到问题就给他打电话,这些问题又不能不解决,于是他又成了超级救火队员。他特别想改善这种状况,但事与愿违。

也经常听到一些公司的中层经理说,“我对下属已经充分授权了,可是为什么他们不能给我想要的结果呢?”气愤之余显然带着一丝无奈;问问他的下属,则会委屈的说:“我按照他说的做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理却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非常不满意,这工作怎么干呀?”,无奈之余显然带着一丝气愤。

[案例分析]

不授权有问题,授权也有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问题出现在哪里?很多员工都希望自己的主动权更大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授权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吗?

那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授权!这里不去翻词典找它的标准定义,也不去上BAIDU找它的内涵外延,只想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授权,其实就是让下属在某件事情上有做决定的权利,即有一定的决策权。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果有了决策权,会增加下属的自主性,于是会增加积极性,对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好处,自然也对工作的绩效有促进。

果真如此吗?未必。因为这只是良好的愿望和一厢情愿的假设。既然授权是授予决策的权利,那么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判断下属是否具备做决策的能力。如果下属是新员工,或者是下属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自然就会缺乏做决策的能力。授权的结果很可能是下属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是下属做了但和上级要的结果不一致。所以说,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不能把新任务授权给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在授权之前,必须了解授权的内容和对象是否具备授权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则需要教他如何做,需要什么资源,然后提供支持,并让其他相关人也提供帮助。对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授权了呢?是的,对于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手把手地教他对于你来说也许是谨慎,对于他来说要么是不信任,要么是一种侮辱。

[巧手点金]

如果授权的话,一定要明白一件事,一般情况下经理授权是不能授责的,如果下属做错了事,责任还是要上级来承担的,因为上级需要对结果负责。假如你把事情的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你的上级会怎么看你,你的下属还会支持你吗,你的威信和领导力如何还能建立起来,还有人愿意和你共事吗?……错误是下属犯的,责任却要上级来承担,这件事情乍看起来好像不公平,实则不然,要知道,授权不是放任不管,授权是要和控制紧密结合的。既然经理要对结果负责,而又不能全程跟踪所有的过程,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必须设立一个个关键的里程碑点,在这些点上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以免最后结果与当初的目标相差太远。而在所有事情的授权中,有两点需要格外注意,就是关于“人”和“财”的授权,控制的力度一定要更谨慎一些,人主要体现在任用上,财主要体现在预算上。

所以说,授权是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要取决于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人,授权得当事半功倍,授权不当功亏一篑。

技巧2:授权需要很好地把握分寸

[经典回顾]

一家经营时尚小家电的公司,为了在销售方面有所突破,老板制定了一个授权计划:给下面的销售分区经理和员工充分授权,使一线人员不需经过上级的层层批准,就有权独立处理顾客的特殊要求,其中包括修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调货甚至降低价格。而且为了配合授权政策的有利发展,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创新。

事情并没像预想的那样发展。一线人员无原则地取悦客户:大幅压低价格、增加附加服务。而且由于授权太过充分,有一个副经理竟然在没收到客户定金的情况下赊销了价值30万元的原材料。另一个销售人员则以产品降价10%为条件从客户手里收取回扣。

与此同时,新产品虽然热销,顾客的满意度也从76%上升到87%,却出现了销量大、利润低的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是否应收回“授权”,回到以前20元钱就要审批的时候?如果新产品没有利润我们还有没有必要生产并继续研制下去吗?

既要正确授权,又要合理遥控。先来看一下这个决策者思考问题的逻辑:为实现销售业绩的突破——采取加大对一线销售人员的授权力度——出现营销管理的失控——准备收回授权……

[案例分析]

这是在很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中存在“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这种逻辑也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下经常采取的处理方式。实际上,这种处理方式的结果,经常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总是处于混沌的状态。

既然目的是为了解决销售突破问题,那么就应该弄明白:影响销售增长乏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是营销人员的授权不够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吗?还是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款式、价格、品牌等方面的问题?或是销售渠道模式、销售政策、终端管理问题呢?

既然这些问题都没弄明白,就直接采取了加大对营销人员的授权力度,自然显得十分盲目。姑且不论这个措施是否能够直接带来销售的突破,就授权本身而言也存在太多的随意性,基本属于游击队的作风。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并没有系统的认识。比如:为什么要授权?授予哪些权?不同的区域经理由于能力和忠诚度的不同应该有何差异?总部的营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在授权和控制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建立一套授权控制的体系?

一些管理者盲目地把权力授给无法胜任工作的人,这是失败的管理工作,真正的授权是要找具有能力、而又能行事负责的人,否则便是极差的管理了。所谓发现不到问题是素质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是水平的问题。企业不看“对象”的授权,势必会出现权力滥用的腐败现象。

[巧手点金]

授权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很好地把握分寸,来保证正确授权和合理遥控。否则,很容易走入授权的误区。在这里,就是把授权作为激励的一种主要手段,并没有看到对于营销人员或者区域营销经理的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

当这种简单的授权脱离了企业的现状而出现失控的现象时,是不是又要急刹车呢?可以设想,当一匹撒起性子的野马突然被勒住缰绳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又回到20元钱就需要审批的时候,问题恐怕比授权以前还要严重。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不能正确把握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首先要搞清楚,影响销售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手段实现销售的突破;其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营销管理控制体系,既要保证营销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又要有效控制营销风险,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对于案中出现的销量大、利润低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区分现象和原因的问题。只有分析出新产品“有量无利”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时尚小家电行业来说,不断开发新产品一定是必要的战略举措。问题是开发什么样的产品?规划什么样的产品线?在新产品开发之初,有没有仔细从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规划?产品的成本结构有无合理设计?新产品上市有无系统的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采取不同的营销举措?是不是因为授权过多造成新产品价格在销售终端出现混乱?是不是因为我们的采购成本过高造成的呢?

所以在没有分析清楚原因之前,贸然决定停止新产品的研发无疑是头脑发热的决策。

技巧3:该撤权时要及时收回权力

[经典回顾]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