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10708300000027

第27章 消除员工对授权的疑问(2)

在本案例中,王总将对某些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工作交给王丰,请王丰协助李强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一个授权过程。然而,由于对授权管理的经验不足,王总在授权过程中存在以下错误,从而将自己陷入了困境。

对所授职权的类型没有清晰明确:

李强所管理的部门,如所有的组织一样,也同样存在三种职权: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让我们来看一下,授权前后这三种职权的分布:

对于授权前,李强拥有直线职权、王丰拥有职能职权,相信大家都没有意见。

由王总的授权过程不够明确,王丰认为王总是将对部门的直线职权授予了自己(如情况一)。稍有点管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在组织设计中必须坚持一人只对一人负责、一人向一人汇报工作的原则,不能多头领导,以免使下级无所适从,造成指挥的混乱。在此情景下,王丰认为同李强一样拥有直线管理的权利,同时也不归属李强领导;在没有同李强商议的情况下,自行对郭凡进行处罚,从而造成了管理的混乱。

事实上,王总授予王丰的是参谋职权,是让他协助李强进行管理(如情况二)。王丰实际上相当于李强的助理,听从李强的指挥。而不应该单独做出决策并向下一级发布命令。在这种情况下,王丰是无权处罚郭凡。

或许也有人争议:王总是否有权对王丰进行参谋职权的授予;应该是李强才有这种权利。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人事权“逐级汇报,隔级任免”的原则,王总可以任免王丰为李强的助理,而王丰则必须向李强汇报。

二、授权的程序不够规范:

在整个授权过程中,王总表现的过于随意,仅根据个人的判断就决定了进行授权。虽然在授权之前,也同李强和王丰进行了谈话,但是由于王总已比下了决定,此次谈话也就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了。

[巧手点金]

所谓授权,就是对职权的再分配,即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赋予下属相应的权利,准许下属在一定范围内调度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在工作中,允许下属自行做出决定,以达成任务。

组织设计强调任务的分派和责任的明确,也会产生任务和责任的分派,必然地要进行权力的配置;权力的分布或委派是最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每一个人得以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

职权是指由组织制度正式确定的,与一定管理职位相联的决策、指挥、分配资源和进行奖惩的权力。每个管理职位所具有的特定权力与担任该职务的个人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离开了管理职位就不再享有该职位的任何权力,职权将由新的任职者行使。在一个组织内部,根据各个职位之间职权关系的指向、作用和范围不同,可划分为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三种基本类型。

一个有效的授权过程,必须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周密安排;根据事情发生的前后将授权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并完成如下工作:

在组织活动中,经常发生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发生矛盾从而影响到组织效率的情况;无论是直线专权、还是参谋越权都有可能造成指挥不灵或多头命令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在授予职能职权就必须对过程和内容做清晰规定,审慎地处理各类职权相互协调配合的问题,预防可能带来的混乱。

技巧3: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经典回顾]

某户人家养了一只小狗。有一天,小狗突然丢了,这户人家马上报了誓。几天后,小狗被人送到警察局,警察立刻通知了这家人。在等待主人到来时,警察突然发现这只小狗不但没有欢喜的神情,反而悲伤地流泪。

警察相当好奇:“你应该高高兴兴的。怎么在流泪呢?”

小狗回答:“警察先生啊,你有所不知,我是离家出走的!”

警察吃惊地问道:“你寒主人虐待你吗?为什么要离寒呢?”

小狗悲伤地说:“我在主人家已经待了好多年,从一开始就负责家人的安全,一直很尽忠职守地完成我的工作。当然主人也感觉到了,平时见到我会摸摸我、拍拍我,常会带我出去散散步。那种保卫一家人的成就感,那种受重视、受疼爱的感觉,让我更加提醒自己,好好照顾这一家人,直到有一天—……”

“怎么样?”警察关心地问道。“有一天家里装上了防盗门,从此我失业了,看门不再是我的职责,家人也不需要我保护了。整天无所事事,对家庭一点儿用都没有,虽然主人还是一样地饲养我,但是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受冷落的感觉,所以才会离家出走,宁愿过流浪的日子。”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当领导者能在工作中充分满足员工的成就感时,也才能够真正激发并延续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将个人生命力与公司竞争力紧密结合,增进工作效能。

[案例分析]

特定工作任务一结束,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安排,很多员工完成任务后是不是都像“宁愿过流浪的日子”的小狗呢?有的员工在授权任务中发挥的好,工作完成出色,上司感到很没面子,下属的能力超过了自己。任务一结束就给打入冷宫,做些没有难度的工作。有的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请教,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怕出错误,根本就放不开工作,更不用说展示能力了,上司会感觉看错了人,下属无能上司脸上无光。任务结束就给调岗了。还有一些表现较好的员工,完成工作是在领导指导下完成的,领导有成就感,也使下属展示了才能,任务完成后,却不知道怎么安排了,造成了很多员工无所事事。

领导忙碌忘记再安排工作,还是最近没有特别的工作。案例中的小狗因为主人安装了防盗门,使自己下岗了。那么,如果甲员工是一个技术部的焊接工,焊接任务结束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将其调到其他部门。

[巧手点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很多有过“发光”的员工,因为工作的结束面临不同的命运。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对于授权、评估、知人善用等都有深刻体会,管理的成功与否,对于工作来说是按照标准完成,对于员工来说就是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评估工作成就和不足。授权工作是一块“试金石”,可以发现人才,推动事业的进展,也可以发现能力不足的员工。所以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总结评估,与员工沟通,对于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等。本次任务结束后对人员的安排调整是不是心中有数。

员工的工作调动。通过工作的实践,评价与自我评价,发掘员工的特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人员结构优化。对于公司能的不同岗位和岗位上的人员做进一步的优化,同质化员工数量,员工的工作配合紧密度,是不是缺少具有某一方面能力的员工,是要另外配置,还是要内部培养等等。

技巧4:选取什么样的授权任务,必须慎重考虑

[经典回顾]

古代有一个国王,对宫中生活感到厌倦,为了解闷,他叫人从附近的一个集市上买了一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国王给它很多好吃的东西,渐渐地猴子长得又肥又壮了,国王周围的人也都很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宠爱和相信,甚至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

在国王房子的附近,有一片人工树林。有一年春天,国王去那里游玩。所有的随从都被国王留在树林的入口处,只留下猴子做伴。进入树林后,国王好奇地游览了一遍,感到有点儿困倦了,想休息一会儿。于是,他就对猴子说:“我想在这座花房里躺下睡一会儿。你要全神贯注、全力地来保护我,以防有人伤害我。”说完这几句话,国王就睡着了。

有一只蜜蜂,闻到花的和麝香等的香气,就飞了过来,落在国王头上。猴子一看就火了,它想道:“真是个倒霉的家伙,竟敢在我的眼前来打扰国王!”于是,它就开始驱赶。但是那只蜜蜂虽然被赶走了,又有一只飞到国王身上来。猴子大怒,抽出宝剑来,照着蜜蜂就砍下去。这一砍把国王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国王赋予了猴子超过它能力的重任,最后导致自己命赴黄泉,以悲剧收场。授权是必需的,但是选取什么样的授权任务,却又是授权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赋予被授权人过多的权力,有时候是一种冒险,就等于把自身性命交给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宝剑的猴子一样危险。

授权给员工,对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不清楚,或者过于信任和依赖,都会有问题。猴子自然不会说话,那么员工也会去承担超出能力的任务吗?会的,那是因为接受这个任务很光荣,是上司对自己的信任,也许自己真的有这个能力。能力的增长不是主观的,员工的疑问是:我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能不能有其他的协助,是不是有执行任务的范围,比如猴子保护国王是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的工具是员工可以操作的。

[巧手点金]

选择被授权者要有一定的目标:获得直接的成效、培养员工和评价员工,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选择标准。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识别被授权者!

在用人问题上,我们常常会求全责备和走极端。在授权过程中,有的是一概不相信别人,事事亲自决策;有的是过于相信下属,授权后不要监督。导致的结果不是自己累死就是被下属害死。解决的思路就是我们要改变“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观念。因为疑人不用,就没有人可用,没有一个人一开始我们就能完全了解;用人不疑,就会诱惑人犯罪,因为人是会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授权不等于授权,无论给他多大的空间,也要“抓牢放飞风筝的那根线”,监控权一定要掌握在手中。刚开始不了解时可随时检查,监控要到位。授权是一个过程。在没有监控体系之前,工作再累、效率再低也得自己管。一般认为:“控制过头总比失控好。”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达到用人不疑,放心让下屑去做,因为我们有一个监督体系,他干不了坏事;疑人不用,若很长时间还是无法了解此人,则坚决不用。

企业领导者在向下属授权时,授权者应该根据实际工作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人选;要以被授权者的才能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为依据,切不可因人设事,或以自己的亲疏好恶授权,那样一定会贻误大事,不但不能帮助职业经理成事,反而会把事情弄坏,职业经理必须切记“爵以功授,职以能授”的古训,引以为戒,尽量避免授权不当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