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06

第6章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1)

降低姿态,听听孩子的真心话

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的管道,水才有可能在中间来回顺畅地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也就不可能平衡了。这个道理用在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上也一样适用。

有一天,儿子成成回家晚了,成成进门之后,妈妈帮他拿下肩上的书包,告诉孩子自己特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妈妈微笑着告诉成成,自己刚才在窗口望了很多次,一直盼着成成回来,很担心他。听到妈妈这么说,成成很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去同学家玩了,一高兴忘了时间。妈妈说:“好儿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但妈妈很担心你,路上车多人多,万一遇到什么问题你一个人怎么办?以后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成成高兴地亲了一下妈妈,说:“妈妈,你真好,以后我再也不犯错误了!”

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的管道,水才有可能在中间来回顺畅地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也就不可能平衡了。这个道理用在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上也一样适用。

在教育孩子时,大人们总是习惯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发生碰撞时,家长总会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家长以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希望家长能够给他们尊重和平等。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自己交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坦诚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家长降低姿态蹲下来,在平等的高度上和孩子说话,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能感受到平等和亲切,从而实现家庭中的有效沟通。

案例中的成成妈妈就是一个很懂得和孩子交流的家长,她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说话,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坦诚和尊重,从而顺利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专家支招

圣诞节的晚上,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去参加圣诞派对。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不断地领儿子到各个地方。但儿子不一会就哭了起来,后来干脆坐到地上哭闹,把鞋子都踢掉了。母亲气愤地把儿子从地上拖起来,蹲下来给他穿鞋子。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因为站的高度不一样,感受到的东西自然也就差距很大。

一般情况下,家长都比孩子要高,跟孩子讲话时,孩子需要抬着头,因此家长站着和孩子说话,很容易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对此,家长要改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可以直视他们的眼睛,大人和孩子的心会更贴近。蹲下来之后,祖辈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孩子能看清家长的面部表情,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喜怒哀乐,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

蹲下来跟孩子讲话,也是在传达一个信息:爷爷奶奶尊重你的人格,愿意跟你协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独立感,对事情本身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这个行为不仅是缩短了几十厘米的距离,更是两代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融。

“蹲下来”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蹲下来,还指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是从他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作恰当的引导和处理。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姿态,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呢?

首先,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用语。很多家长与孩子说话的时候都爱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赶快给我……”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应该说话委婉一些,用“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鼓励和启示性的词语,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感情。

爷爷奶奶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孩子交流,也不要以责备、教训的口吻同孩子说话;更不要总是以为自己是长辈,就“死要面子活受罪”。爷爷奶奶更应该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敞开心扉进行沟通交流。

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听起来多么没有道理,爷爷奶奶也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倾诉。爷爷奶奶还应该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等等。这样爷爷奶奶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会越来越通畅。

很多爷爷奶奶都习惯用教条式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这些话往往很快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在说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缄默不语,无法接受。类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这样口头禅也不会有太大效果。爷爷奶奶应该用现实的语言举出具体的理由,说明你的主张。如:不赞成孩子去出席某次舞会,不必提到许多未来的事情,只需具体说明,如:“你年龄太小,没人照看你,怕你出事。”

爷爷奶奶还要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给孩子真正平等的地位。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爷爷奶奶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要说的真心话。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看法、见解和心事越来越多,倾诉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倾诉,给孩子认可和接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小伟在学校手工课上做了一个漂亮的小手工玩具,老师同学都夸他是个肯动脑筋的能手。放学回来之后,小伟兴冲冲地从书包里掏出手工玩具,想要给奶奶看。可奶奶正在客厅看电视,小伟喊了几遍才听见,知道小伟是想给自己看玩具,奶奶头都没回,漫不经心地说“挺好的挺好的。”接着看电视。小伟一下子不高兴了,“啪”地一下把玩具扔在地上,跑到屋子哭了起来。奶奶见小伟哭了,感到莫名其妙。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自己说话的时候别人能够认真听,自己做的事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认可。四五岁的孩子就知道强调:“妈妈,你听我说……”这时候孩子其实是在向你倾诉,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和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看法、见解和心事越来越多,倾诉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倾诉,给孩子认可和接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表达能力比较差,在说自己的想法、需求和见解时,经常会语无伦次。孩子的思维也不具备条理性,因此家长不太容易了解孩子的意图,甚至会不耐烦。如果经常以这种态度对待孩子的倾诉,就会产生反作用,让孩子产生自卑甚至自闭的心理。

案例中的奶奶只顾着看电视剧,忽视了小伟所说的话。而小伟自己呢,只不过是想通过和奶奶说话,让奶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几句夸赞罢了。

☆专家支招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必不可缺的条件,爷爷奶奶要通过听孩子讲话,鼓励孩子开口说话,从而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也让爷孙两代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聪明的爷爷奶奶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爷爷奶奶要表现出你在全神贯注地耐心地听,不管孩子讲的是什么,爷爷奶奶都要表示出喜欢,并从语气、眼神和心态上给予孩子暗示,让孩子知道你是感兴趣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其实是对孩子巨大的鼓励。

孩子在发表观点时,如果说的是正确的,爷爷奶奶一定要给予赞扬和肯定,如果有不对的观点和见解,要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孩子,切忌粗暴地斥责和不耐烦地敷衍。

爷爷奶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讲出他不愿意讲的事,鼓励孩子用心去和自己交流,这样爷爷奶奶能够给孩子建起一个心理疏导和发泄的通道,让孩子把心理的不快和抑郁都发泄出来,帮助孩子的内心世界达到平衡与和谐。

每次孩子讲话的时候,很多家长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东西,要不就是不停地忙这忙那。这种“忙碌”常常会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障碍,也容易让孩子因被忽视而产生自卑心理。

倾听会使孩子从小学会用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让孩子觉得自己如此重要。孩子从家长全神贯注的倾听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自信,体味到人的尊严,感受到被倾听的幸福。当爷爷奶奶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听者时,他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倾听孩子说话,做出倾听的姿势很重要。首先一定要与孩子平视,身体可稍稍向前倾,表示对孩子的谈话有兴趣。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等。另外还要用眼睛“听”,即睁大眼睛看着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神来表示自己倾听时的愉悦心情。

讲话中最让孩子扫兴的就是“我早就知道了”。很多时候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这样孩子肯定会不开心。因此这样的话一定要避免。

告诉孩子你在全神贯注地听,最有效地方法就是给孩子赞美,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在认真听。很多家长听孩子说话时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样肯定会令孩子十分失望。爷爷奶奶可以保持微笑,时不时做出吃惊的样子。很多孩子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样证明他的话很有“威力”。

另外,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真好!”“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爷爷奶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

孩子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尊重,但这种心理渴望往往难以明白无误地向大人们表示,于是他们采用那些较为“隐讳”的手段。对爷爷奶奶来说,悟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识别出其“真情实意”,是非常重要的。

早上青青起床之后就自己笨手笨脚地去洗脸,爷爷站在一边拿着毛巾等着给青青擦脸,青青回头一看,马上着急地地喊:“不要爷爷,不要爷爷!”爷爷有些莫名其妙,垂头丧气地说好吧好吧,让奶奶帮你擦吧。奶奶一边给青青擦脸一边小声地唱“这是小眼睛、这是小鼻子、小嘴巴、小耳朵”,青青俏皮地伸着脖子让奶奶擦,脸上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