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07

第7章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2)

一会爷爷奶奶带青青下楼去幼儿园,刚走进电梯,青青就凑到电梯门的一侧,对着按钮,踮起小脚,大声地对爷爷说:“爷爷看我长高了!”爷爷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没搭理她,想伸手去按按钮。青青一见这情景,急得一边跺脚,一边拉开嗓门哭出声来,奶奶赶紧跟老伴说:“让青青按吧!”奶奶把青青抱起来,让青青正好够到1层的按钮,只见青青摇晃着身子,右手高高抬起来吃力地按了下去,还迅速地接着按了关门的按钮,青青转过头来,对着爷爷奶奶开心地笑了。

爷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太粗心,没有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很多孩子在几岁的时候都是有要求不知道怎么说,有想法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这就要求爷爷奶奶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脑子想,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言、动作,揣摩孩子的心理,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

优秀的家长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首先是做有效的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听懂孩子的真实意思。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最后会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建议。

很多孩子平时乖巧又懂事,但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随大人出外聚餐的时候却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吵闹,一反常态。仔细分析一下,这种行为有别于一些孩子每每见到人多时的瞎胡闹、乱起哄,常常是某些孩子对自己不受关注的反抗。潜台词可能是:你们大家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很多孩子都会采用自我表现等积极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关注,他们希望大人们对自己的作为做出认可和称赞,从中获取宝贵的自尊和自信。他们之所以做出一些在大人们看来异常怪异的举动,其实只是想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是告诉大人们自己不想受到冷落。

孩子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尊重,但这种心理渴望往往难以明白无误地向大人们表示,于是他们采用那些较为“隐讳”的手段。对爷爷奶奶来说,悟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识别出其“真情实意”,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爷爷奶奶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这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

只有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赢得与孩子的真诚交流。读懂了“弦外之音”,爷爷奶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专家支招

怎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以为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做参考。

●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向爷爷奶奶诉说时,父母要安静、专心地倾听,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的话进行评判,更不能打瞌睡。爷爷奶奶没必要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只接受他的感受就可以了。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的行为有多生气多愤怒,爷爷奶奶倾听并适当给予引导就可以了,不能允许孩子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个人感情。

●向孩子显示你正在认真地听他讲话

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用目光接触来和孩子交流,并仔细地听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自己对他的关注和重视。

●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爷爷奶奶可以提炼要点,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的讲话内容,包括他的感受和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孩子讲话仅仅得到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爷爷奶奶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全面具体的反应。

●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

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并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后,爷爷奶奶要试着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和确认,多测几次也无妨。讲话时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不能颐指气使,要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猜测不正确时,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纠正。

总之,只有当爷爷奶奶真正听懂了孩子的弦外之音,理解孩子的表达时,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细心地观察孩子

要想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然后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古代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观察了解到环境对孟柯的成长有不利影响后才三次择居的。

一位年轻妈妈的自述:

我的孩子只有两个月的时候就对滴滴答答的钟表声感到好奇了,每当钟表声响起的时候,他就显得非常兴奋,于是,我和爱人每天训练他哪是钟表,哪是电灯。三天以后,再问钟表在哪,他马上就往钟表那里看,我们非常高兴。以后,我们又训练他识别其他的物体,很快他都知道了,还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出来。孩子9个月的时候,每天晚上我们都把奶瓶放在窗台上。一天半夜,我睁开眼睛,偷偷地瞅着孩子和奶瓶,不一会小家伙哼哼叽叽地爬起来,拿起奶瓶来自己躺在床上,嘴里一边哼着谁也听不懂的“话”喝起水来,我看后真是高兴,连忙推醒爱人观察孩子的动作,喝完之后,还自己把瓶子放回原处。我们都高兴坏了,孩子之所以进步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开始观察到了他对钟表的好奇吧。

孩子从出生就已经每天都在改变和塑造自己了,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都能给家长一个惊喜的发现。能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对孩子的不失时机的教育至关重要,教育要有效,那就得了解孩子,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孩子。细心的观察是良好教育方法的开始,观察能发现问题,能使你每天看到孩子的进步,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作为家长,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于是不少家长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培养孩子,甚至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孩子。如爱好足球的父亲强迫孩子去练足球,爱好音乐的母亲便硬要孩子去练钢琴。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要想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然后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古代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观察了解到环境对孟柯的成长有不利影响后才三次择居的。

爷爷奶奶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孩子,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

爷爷奶奶阅历很丰富,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易于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观察孩子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爷爷奶奶需要观察的领域就越来越多。要想更好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从基础做起,细心地观察孩子。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语言、情趣、行动等进行观察,可分析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偏差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的知识面和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成长不断提升。比如,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动作。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多半是吃饱了。宝宝玩着玩着,眼光变得发散,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地打哈欠,这就表示他困了。如果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去厕所了。宝宝大了后,爷爷奶奶就要开始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爱好情趣等等,到了青春期,更是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异常举止。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爷爷奶奶观察到之后,还要善于控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掌握,不要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做到控制而不放纵。再次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不要居高临下,要平等交流。最后还需要耐心,切忌急躁。

爷爷奶奶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及时加以纠正。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发出声音、站立的姿势不正确等等,看到这些行为,爷爷奶奶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并且及时给予纠正。这些点点滴滴的悉心观察和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督教,都是孩子成材的基础。

中医看诊有四法,即“望”、“闻”、“问”、“切”。观察孩子也要如此,做到全面、深入、细微。

爷爷奶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提问,听孩子谈论;可听孩子与别人对话活着在闲聊中通过孩子的零言碎语来观察孩子。

可看孩子平时都是和哪些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看孩子喜欢看什么书和电视剧;看孩子平时都玩什么;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看孩子的情绪是否异样,注意力有多强;还可看孩子在不同场合的仪态和表现等。

爷爷奶奶可以对孩子一系列自然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也可以设计具体的情景去观察孩子。总之,爷爷奶奶通过观察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才能正确分析研究孩子的状态,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

多给孩子说说父母的故事

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这段时间父母的爱缺席了,即使后来弥补,双方的关系就算再融洽也都会有点陌生感,甚至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在父母家里也会觉得孩子和爷爷奶奶亲近,自己是个外人。

晨晨不到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出国深造了,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在国外,一年最多回来两个星期,即使回来也是匆匆忙忙就走了。晨晨平时能说会道的,什么神舟七号、奥运会、F1,和爷爷奶奶说起来的时候眉飞色舞的。可每周末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的时候,晨晨却完全成了“小哑巴”,或者就只会说“喂,你好,再见”就再也不吭声了。每次奶奶都在一旁焦急地提示晨晨:“告诉爸爸妈妈昨天在儿童乐园看到了什么,老师为什么发给你大奖状呀,你这几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可再怎么提示,晨晨还是半天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常常是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问他一句,他就含含糊糊地答一句,不到一分钟就没词了。

“我和爱人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想把孩子送到她奶奶家,可又担心和孩子分开太久孩子和我们不亲了。”6岁女孩彤彤的妈妈刘女士说,这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她,她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很多年轻的家长都有这个担忧,害怕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间长了,对自己生疏了,到时候想弥补都弥补不了。

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这段时间父母的爱缺席了,即使后来弥补,双方的关系就算再融洽也都会有点陌生感,甚至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在父母家里也会觉得孩子和爷爷奶奶亲近,自己是个外人。

☆专家支招

隔代教育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早期的亲子关系很重要。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在完全的隔代教育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防患于未然呢?

爷爷奶奶平时要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让孩子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以便以后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与亲近。

年轻父母也不能松懈,要争取多找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听了爷爷奶奶的话可能会去询问父母,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多多配合爷爷奶奶原来讲的话,给孩子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