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人”的“利己与利人”性
任何一个“经济人”都有“利己与利人”的共同点,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利己的最佳平衡点。也就是说,在利己的过程中,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利己目的,其结果是利人多一些还是利己多一些。
一、剖析“经济人”的利己性
“利己”是“经济人”的基本属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表现形式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无条件‘利己’”,另一种是“有条件‘利己’”。
1.“无条件利己”表现出一种自然生存态势
“无条件利己”是“经济人”在某种本能与社会客观环境有机结合下,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生存态势,并由此而形成的“利己”行为。如对于常人来讲,饿了就想吃饭、困了就想睡觉、成年就想结婚、结婚就想生子、病了就想医治、有钱就想买房、赚钱就想投资、投资就想买股票或基金等。这些自然的生存行为,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利益前提下,发自人的本能并自觉自愿而无条件的利己行为,其目的为了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收获。
2.“有条件利己”的分类与表现形式
“有条件利己”指“经济人”的“利己”行为是因某种原因引起,或者从某种目的出发所产生行为。这种因有原因和目的的“利己”主要有“‘利己不损人’、‘损人利己’”两种形式表现。
第一种类型:利己不损人。
“利己不损人”也可归属于“无条件利己”类,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获取相对满意的收益。“利己不损人”的行为,体现在“经济人”日常的社会活动中,贯穿于“经济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全过程,表现在“经济人”吃、住、行、娱乐、运动等生活的琐事之中。如有的人努力奋斗为的是实现理想,有的人刻苦学习为的是考上大学,有的人起早锻炼为的是健康身体,有的人节食减肥为的是保持身材,有的人克己奉公为的是坚守信念,有的人勤奋工作为的是重用提拔,有的人请客送礼为的是孩子就业,有的人刻苦好学为的是出人头地,有的人吃苦耐劳为的是发家致富,有的人任劳任怨为的是家庭和睦,有的人不计得失为的是和睦相处,有的人宽容大度为的是和谐自我等。一言统之,“经济人”利己不损人的行为,不仅应该接受和提倡的,也是我们开展“个人品质”修炼、和谐自我的主攻方向。
第二种类型: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指在伤害他人或损害他人的利益前提下,为自己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如操纵某只股票的庄家,反复拉升或打压这只股票,目的是为了获取较多的投资差价及利润;有的人在上司面前说同事坏话目的是打击他人抬高自己;有的人无中生有目的是报复他人满足自我;有的人压制下级目的是防止超越保住位子;有的人拉帮结伙目的是孤立对手获取私利;有的人破口大骂目的是压制对方占取上风;有的人大打出手目的是制服对手取得胜利;有的人溜须拍马目的是压制同事谋取私利;有的人请客送礼目的是替代他人获取高位;有的人挑拨离间目的是打击他人抬高自己等。总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不时的会出现“损人利己”的人做“损人利己”的事。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二、剖析“经济人”的“利人”性
从现实角度看,“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还持有“利人”的一面。“经济人”的“利人”通过“‘无条件利人’和‘有条件利人’”两种形式表现:
1.“无条件利人”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超自然行为
“无条件利人”的“经济人”是由于坚定地持有某种理念或信仰之后,而产生的一种超越自我的超自然行为。这类“经济人”是极少数的,是人类中的“精品”。同时,也可以称之为“社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崇高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此看来,白求恩大夫就是一个无条件“利人”的典范。同时,也有少数者,所持有的“损己利人”人生价值观,如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雷锋等也是人类中的“极品”。
2.“有条件利人”的分类与形式
“有条件利人”是指“经济人”在使他人获得利益即“利人”的过程中,为了追求自我利益,而设定的获取利益的条件或目标,并为达到这些目标而行使“利人”之行为。更深入地说,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通过投入与产出比较、利益得失的平衡后所产生的一种“利人”行为。因此,虽然从现象上看是“利人”,但从本质上分析还是为了“利己”。与“利人利己”性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有条件利人”也存在褒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种类型:褒义有条件利人。
“褒义有条件利人”是指“经济人”在确定某种条件的前提下,所实施让别人得利或帮助他人的行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类“褒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一般是通过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表现,如有的人借钱给他人必须有抵押担保,有的人借钱给他人必须有借款承诺,有的人助人必须他是朋友,有的人对他人友善必须是他对你好,有的人与他人深交必须有共同语言,有的人与他人合作必须是他有实力,有的人与他人交友必须是志同道合,有的人对他人义长必须是他也情深,有的人欣赏他人必须是他有才气等。由此分析,“褒义有条件利人”贯通于“经济人”自我人生的全过程,交叉于“经济人”之间的精神和物质交往中,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沉淀在意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如此看来,“褒义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习惯反映,因为无伤大雅,故可以给予理解的。
第二种类型:贬义有条件利人。
“贬义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从自己利益出发,以有利于自我的物质和精神绝对收益为标准,在“等价交换”过程中,所收取的利益绝对值大于支付财物费用或加精神费用后的总支出。“贬义有条件利人”与“贬义利人利己”相同,其最显著的表现特点是:“经济人”以个人物质和精神收益为行为标准,并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而实施,其最大的社会危害性也是滋生社会“腐败”的源头。所以,对于“贬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同样应该群起而攻之,并加强自身的“个人品质”修炼,坚决抵制干扰。
三、剖析“经济人”的“利人利己”性
“利人利己”是指“经济人”在行为过程中,从综合平衡的角度出发,其言行在既有利于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一定的收益。“利人利己”属“有条件利人”范畴之内。结合社会现状分析,“经济人”的“利人利己”行为可分“褒义利人利己”和“贬义利人利己”两种。
1.“褒义利人利己”表现形式
“褒义利人利己”是指从褒义的角度理解“经济人”通过“等价交换”形式,首先支付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成本,所产生“利人”过程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多于物质方面“利己”的收益。“褒义利人利己”,是“经济人”在社会活动中与人相处和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采取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从和谐社会、和谐环境及和谐自我的角度考虑后所采取的最佳选择。“褒义利人利己”的表现行为,与物质比较而言,精神方面的收益相对占的比重多一些,如有的人帮助他人后享受了助人后的快乐,有的人做了义工后增添了人生的阅历,有的人赞助他人后得到了好评的口碑,有的人扶贫帮困后得到了事业的发展等。
“褒义利人利己”最大的特点是,当你帮助他人(无论是精神帮助还是物质帮助)之后,同时,在某种程度又满足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一种精神价值。因此,“褒义利人利己”行为,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值得我们提倡和追求。
2.“贬义利人利己”表现形式
从贬义的角度理解,“贬义利人利己”是指“经济人”以物质收益为其行为标准,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经过绝对“利己”收益的测算,通过所支付财物费用加精神费用后的总成本,与所获得的高于成本后的收益(至少等值收益)比较后,而采取的较理想化的收益选择行为。“贬义利人利己”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人”待人处事过程中的所作所为纯粹以物质利益(绝对收益)为行为标准,并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实施。“贬义利人利己”对社会最大的危害是“滋生社会腐败的源头”,如有的人行贿送礼目的是为了工程获利,有的人“献金送银”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私利,有的人受贿收礼目的是为了发财发家,有的人买官卖官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人私开“鼠仓”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等。“贬义利人利己”是阻碍社会发展、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妨碍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病毒。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公平和公正,为了维护普通“经济人”自身利益,我们必须对“贬义利人利己”行为群起而攻之,必须齐声呼吁健全法律和监督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公正性,也必须加强“经济人”自身的“个人品质”修炼,强身健体抵制干扰。
四、“损人损己”概念与表现形式
“损人损己”指在既指“经济人”在伤害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伤害或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损人损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极端形式,如人与人在争斗中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等现象;二是一般形式,如有的人因某种意愿未达到而辞职、有的人因心理不平衡而伤人等。“经济人”“损人损己”的行为,是由于自身一时冲动或对法律意识淡漠而造成的“临时”和“盲目”冲动,这种非理智的冲动行为,完全违背了“经济人”的本质和其自然属性,所以不应该接受和提倡的,而在“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应该杜绝、抵制和避免的。
综上所述,我们崇尚的是“无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赞同的是“利己不损人”、“无条件利己”的行为;我们提倡的是“褒义利人利己”的行为;我们理解的是“褒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反对的是“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贬义有条件利人”和“损人损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