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10312700000003

第3章

他长大了,他的心灵,也因为知识的丰富而丰满起来。他向往那种在旋律与和声中进行的精神交流,那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那琴弦和心弦一起歌唱的愉快,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着生命的快乐!

1.诺亚方舟

钱学森12岁那年,考取了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当时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

钱学森是以全市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走进这所学校的。

由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当时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恶化了,到处是打仗的士兵,坦克和大炮随处可见,大街上成了肉搏的战场,许多人横尸街头,几乎没有人敢在街道上行走,随时飞来的炮弹让家家关门闭户。

在这种环境下,怎么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呢?

幸运的是,钱学森遇到了一批好教师,这些人不忍心看到中国的孩子在最需要知识和教育的时候被战争毁掉,纷纷用自己的爱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真正的生命之洲!

在这里,听不到嘈杂的叫喊声,看不到血腥的暴力冲突,更听不到吓人的枪炮声,只有美妙的读书声和老师亲切的讲解,校长和蔼的笑容……

钱学森似一个渴了的小鱼游进了清澈的池塘……

他太爱这里的一切了,老师、同学、操场、球场,即使是大道两旁的红花绿草,在钱学森眼里,也是那么的可爱。在这所学校里,他如醉如痴地吸吮着知识的琼浆。

小学时学的知识此时显得那么浅显,面对那些趣味横生、奥妙至极的几何题目,钱学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有趣的课目,那一道道习题和一个个为习题而准备的定理和定律,简直把钱学森迷住了。

他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做着那些可爱的习题,一遍遍体验着论证出定理的快乐,桌上堆放着他用过的一沓沓的草稿纸和已经不能握住的一截截的铅笔头,他的额上浸出了兴奋的汗珠,眼睛里闪烁着惊喜之光。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是多么让人惊奇的事情啊!他崇拜这个定理的创造者。他总是双手支着脑袋,皱起眉头,两眼紧盯着一个个奇异的定理,在他的小脑壳里飞旋着一道道七彩之光,那来自科学的自然之光一次次照亮这个小男孩的心灵,他被科学征服了。那一个个定理的证明,严密得滴水不漏,使人不能有半点怀疑。人的思维是那样的明晰,那样的可靠,这太神奇了!

自然和自然规律使这个仅有十几岁的孩子的智慧之门缓缓开启了。虽然只是一枝嫩芽,但终有一天,他会长成参天大树!

钱学森的勤勉刻苦及聪慧过人使他很快被他的几何老师傅仲孙发现了。这位卓有成就的数学家极其钟爱这个有着明亮眼睛、大大额头的学生,他教他在课堂上别人听不到的知识,那都是些比较深奥的东西。因为,课本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钱学森的需要了。

钱学森直到老年,还非常怀念他的这位恩师,他甚至还能记得傅仲孙教授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讲的道理是纯推理的,得出的道理,不但在教室里如此,在全中国也是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就是到了火星上,也还是如此!”

2.心灵的触摸

钱学森专注于他的学业的同时,另一只神奇的手也紧紧地抓住了他,那就是音乐和绘画!

钱学森从小就喜欢唱歌,上海大教堂上悠扬的晨钟和神秘的赞美诗,早已在他心里种下了美的种子。妈妈嘴里流出的溪水一样清脆的歌声以及父亲低声吟唱的磁性的声音,都让钱学森难忘。

现在,他长大了,他的心灵,也因为知识的丰富而丰满起来。他向往那种在旋律和和声中进行的精神的交流,那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那琴弦和心弦一起歌唱的愉快,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着生命的快乐!

他爱上了交响乐!

那时候,学校里有一个交响乐团,那都是些大学生组成的,他们经常在早晨或者傍晚站在空荡荡的草场上练习,那悦耳的声音和庞大的气魄,总让远远观望的钱学森心驰神往。

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练习莫扎特的曲子。没有乐器,聪明的钱学森就用嘴来当各种乐器,声音从他忙碌的小嘴巴里出来,还真有点交响乐的味道。

他是那么的痴迷音乐,学校里每有交响乐演奏会,钱学森都会早早到场,选一个最合适的地方,静静地欣赏。他歪着大大的脑袋,两眼痴迷地盯着指挥手中的那根神奇的指挥棒,思想也会跟着那上下飞舞的小棍子而飞速旋转。

在音乐里,他找到了心灵的又一个神秘空间,那是独立的、轻松的、浪漫的所在,那是心灵的天堂,是忘却一切的灵丹妙药,他在音乐里找到了安慰。

与音乐同步的是绘画。

钱学森认为:图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这两者是相统一的。

所以,在痴迷音乐的同时,他也痴迷于水墨画。谈起钱学森学画,还有一段故事呢。那是钱学森刚入校不久,在一次经过图书馆的时候,偷眼看见里面有一老者正在作画。出于好奇,钱学森偷偷溜了进去,看到那老者娴熟的技艺,精美的图画,钱学森兴奋极了,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偷偷溜进来的,竟脱口而出:“哇,多美的画呀!”他这一声赞叹,可把老先生吓坏了,这位老先生本来正全力作画,他刚想在最后落款处写上名字,却一个激灵错点了一个小黑团,生气之余,转身一看,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

只见小男孩身穿学生制服,手提书包,一脸的稚气和纯真,黑黑的眼睛透着聪慧之气。长者顿生怜爱之心,低声探问:“你是哪个班的?”

“一年级一班。”钱学森知道闯了祸,毕恭毕敬地回答说,生怕先生骂他。

“喜欢画画?”

“嗯,先生画得真好,可惜……”钱学森看着那一小团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先生微微一笑,把画小心地折起:“不要紧,看你聪明诚实,先生就把这幅错画送给你,希望你从中能学得精华。”

钱学森没想到先生如此慷慨,竟有些不知所措,忙给先生作揖致谢,乐得先生连连称好。

钱学森手捧先生的习作,恭恭敬敬地回到了家里,真是如获至宝,心里乐开了花。

从此,功课之余,钱学森就临摹先生的水墨画。不想,天长日久,钱学森的水墨画还真有些进步,他画的两幅史前动物生态挂图,还被老师视为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被保存起来了呢。

3.诱惑

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学森幼小的心灵开始了萌动,他对科学的热爱已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喜欢任何只要是科学的东西。那些变幻莫测但又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让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向往至极,他渴望掌握它们,成为知识的主宰,又想寻找道路,创造新的奇迹。

那时候,中国还非常贫穷,再加上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学校里根本没钱给同学们买学习必需品。怎么办呢?为了能学到知识,钱学森就和同伴们一起想办法。

他们爱极了化学课上的那些精巧细致的烧瓶、量杯、小天平,这些东西真漂亮啊!那线条,那颜色,真让这些尚是孩子的学生爱不释手。可是,做化学实验时,那些漂亮的烧瓶、量杯就不能拿来用了,因为只有有限的几个,是拿来让同学们认识的,做实验可就不行了。如果打碎了,同学们连烧瓶是什么样的也看不到了。

怎么办呢?同学们开始开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