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陷害朋友。
最后,让我们来查证一下信息来源。这个说法据《游石湖纪事》作者秦酉岩所说是根据唐伯虎的女婿王子阳(王宠的儿子)那里听来的,王子阳又是从脾气古怪的陆蕙田那里听来的,而据陆蕙田说他是从文徵明那里听来的。
如果真是被都穆陷害,唐伯虎也自然会和众好友提及,众好友自然也都会记录在案。断不会照后人说,我是从谁那听来的,谁又是从谁谁哪里知道的,谁谁又是从谁谁谁说的,谁谁谁听文徵明说的。
综上所述,一方面在与唐伯虎同时代的诸多记录中,都是将唐伯虎、都穆做朋友而评价;另一方面对都穆的为人评价也很高,而且消息来源并不可信。所以说,都穆并非是陷害唐伯虎的人。
3.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当唐伯虎出了监狱,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天恩”之后,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回到家中,先受尽世人的白眼,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去过平常人的生活。这一条路需要你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要知道,那个时候作弊可不像现在被人容忍,而是会受到人们的强烈鄙夷。另一条路是自此天涯海角、游走四方,从此天当被地当床,朝露而起日落而息。这一条路则需要忍受爱人、亲人两地居住的难熬。最终,唐伯虎来了个折中,先回家之后游走四方。由此,我们得到了一条关于唐伯虎的信息。
唐伯虎尽管欲逃离儒家的羁绊,但始终没有逃脱儒家给他画的圈圈。它不喜欢像唐伯虎这样不符礼教的天才少年。其实,不仅仅是唐伯虎这样的人,就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同样也逃不脱那个圈圈。
中国极少有人能逃脱那个圈圈,因为它实在太强大了。唐伯虎并没有像沈周那样抱定终身不仕的思想,更没有像好朋友张灵那样乡试失败后便断了功名念头。他是明知面前有圈圈也跳了进去。他是自己在给自己画圈圈,而被圈定的就是自己。
由此,我们不禁感叹圈圈的强大!强大的原因就在于里面有普遍的人性,例如,对故乡的思恋、对爱人的迷恋、对亲朋的依恋。大凡是人,无论是喜是悲,总会想先向故土亲人倾诉,唐伯虎也是如此。他想被爱人的臂膀搂住,他想被亲朋的话语支撑,他想被乡亲的目光化解怨气。
伯虎在外头爹妈在里头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会考,三月唐伯虎被下狱,四月程敏政被下狱,六月结案,七月唐伯虎放出,九月唐伯虎伤好后便回转了苏州。而在动身前的那一夜,他终身难忘,因为,那一夜他与给他带来无尽怨恨的朋友徐经告别了。
漆黑的夜,秋风那个冷。晚秋的北风袭动,让南方的士子瑟瑟发抖。两个落魄的人都默不作声,良久之后,其中一人抱拳拱手:“子畏,我对你不起!”另外一人则故作轻松,爽朗地一笑:“无碍,你我兄弟不说它。一个浙江布政使小吏不做也罢。徐兄归家之后,望多多保重!”“保重!”那人拱手离去,跳上了小舟。
留在徐经身后的唯有月光照射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几声哀叹。
送走了徐经,带着满身伤痛的唐伯虎也离开了。只不过,他选择离开的时间是白天,站立船头望着滔滔河水,想必他想到的是妻子的拥抱、弟弟的嘘寒问暖、朋友们的鼓励、乡亲们的热情。然而,这一切都是空虚的想象。
留在唐伯虎身后的唯有哀叹声。
这一年的中秋,很肯定地说唐伯虎没有在家里度过,而是在京城养伤,抑或是在京杭大运河的航船上。入夜后,他望着头顶上的明月,肯定更加地想念生活了近30年的苏州。此时,他的乡愁更浓,更烈了。也许,在那个时刻,他会发出如下慨叹:
小时候
乡愁是走出苏州一起去聊票(北京京郊密云、平谷、顺义在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种土语,即聊天的意思,但具有贬义词性)伯虎逍遥在城外
爹妈劳碌在城内
长大后
乡愁是一条小小的扁舟
伯虎在快乐的船上
爹妈在焦急的岸头
后来啊
乡愁是五方矮矮的坟头
伯虎在外头,夜风中孤独的发抖
凄苦
父母妻儿与妹妹,还有我的儿子,团聚在里头快乐
而现在
乡愁是长条条的运河
我在这头
苏州啊,你竟然在那头
才子们的穷仗义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刚一回到苏州,唐伯虎便接到了一个坏消息,他的伯乐,自父亲亡故后被唐伯虎视为父亲的文林病逝了。当唐伯虎扑向棺木的时候,他痛哭流涕、句句带血、声声悲鸣。好友文徵明赶忙放下抬棺椁的大杠子,搀扶起了他。
文徵明去年乡试大败,虽然丢脸却并未丢失德行;唐伯虎今朝会试惨败,既丢了脸又丢失了德行,不久后他还要丢失爱情和亲情,以及与文徵明的友情。
谁能料到会历此大难!
显然那一时刻的乡亲、朋友们,并没有考虑到唐伯虎给家乡带去的耻辱。名节在那个年代被人看得很重,人们因为长者的故去,暂时没有顾得上责备可怜的唐伯虎。然而,亲人就未必了。当唐伯虎拖着衰弱的身躯去敲家门的时候,却是久久的等待,原来仆人正在睡觉,他不想被人吵醒,即使敲门人是他的主人。等他终于敲开家门,家中的恶狗见到他,汪汪地狂叫着丝毫不认眼前这个落魄而非倜傥的人。妻子端坐在屋内,背对着他,望着它处。
那一时刻,唐伯虎可能想到了吴起,想到了苏秦,想到了一切倒霉的人面对冰冷亲人的场景。亲人有时候绝起情来,比陌生人更断然、更令人心碎。
“我回来了!”我们只能以这种猜测来模拟唐伯虎呼唤妻子时的语言和表情,按照常情推理,他当时的语调定然是悲切的、充满着哀怜与希望,希望妻子能够双肩震颤,猛然回头,然后高叫一声:“相公,你回来了!”之后,将他紧紧拥抱。
然而,唐伯虎迎来的却是类似于这样的话,“天下皆说你冤枉,现在朝廷也放了你,该给你何种补偿?”
眼见妻子面不改色身不动,想必唐伯虎会用这种语言答复:“夫蒙大冤,我意恢复功名,恢复名誉,却不想朝廷竟然让我做个小吏!此等做法太是羞杀士子。我辞职不去赴任!”
“什么!”想必他的妻子必会跃然而起,怒目相视、横眉冷对,高声斥责一番。
尽管,妻子、奴仆,甚至狗都欺负他,唐伯虎还是要面对生活。在此,各种记载出现了不同,有的人说他生了病,有的人说他身体很好,面对各种鄙夷的目光他坦然接受,但素爱折中的我却认为两者都不太可靠。
有的人说唐伯虎人生有过两大转折,一是科场舞弊,二是宁王礼聘。这如果从猎取功名上说是对的。然而,从人性人格塑造上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在这方面唐伯虎遇到的两大转折其实一是五亲殒命,二是科场舞弊。宁王礼聘对他的思想其实没有太多的影响,无非是曾经的星星之火,彻底被浇灭了而已。
自从五亲殒命之后,唐伯虎的感情世界乃至情感世界已经坍塌了大半,科场舞弊对于他的情感世界影响并不大,所以他能够坚持下来。科场弊案绝了功名之路,对他的打击怎么也比不了五亲殒命。所以说,他不会病倒,但也不会坦然面对。
此时的唐伯虎,因为家境问题还并没有过多考虑到生存问题,其最有代表意义的是朱存理买驴事件。这件事情发生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