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06

第6章 文臣武将 (3)

对武则天来说,她好不容易才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如今又要拱手让给李家,这在心理上让她很难接受。建立周王朝之后,武则天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对那些有功之臣也是赐给武姓,而非李姓。此外,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种种迹象都表明,武则天很想让自己家族的人来继承这个皇位。

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一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将正式的皇储李旦冷落在一边,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这个非常明显的举动让大臣们马上明白,女皇帝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从此,武承嗣等人便开始公然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太子之争也愈演愈烈。

不过,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反对,狄仁杰是武则天非常器重的大臣,如果他不赞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一旦自己去世,朝廷势必又会掀起大波,造成时局不稳定。思来想去,武则天觉得矛盾极了。

经过多年的相处,宰相狄仁杰非常清楚武则天的想法,当然,他也更了解武则天的脾气,如果跟她对着干,采取强硬的态度,最后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他仔细琢磨了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

这天,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她心事重重地问道:“卿认为立何人为太子比较妥当?”

狄仁杰当即说道:“自然是陛下的儿子。”

武则天闻言眯着眼,不置可否。狄仁杰接着说:“自古以来,臣从来都只听说父母的牌位可以放进太庙中,享受后代儿孙们的供奉,从来都没有听说哪个侄子会将自己姑姑的牌位奉在太庙中的。”

对武则天来说,如果立侄儿们为太子,固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他们以后绝不会将自己的牌位供奉在祖庙中,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出了嫁的女人就算是外人了。相反,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将来他继承皇位后,可以顺理成章地保住自己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供奉。封建法制中有一套“十恶”罪,其中有一条“不孝”罪,就是说对父亲和母亲必须孝顺,否则就犯了法。即使儿子对自己再有怨恨,也不敢把她这个母亲怎么样。更何况是一国之君,自然要为天下人做好表率。

这番话入情入理,而且完全是站在武则天的角度考虑的,她不禁有些开始衡量二者的利弊关系。立武承嗣,自己将来没有落脚之处,就算死了,也死得不甘心;立李旦,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又要归还给李家,回到已经打破的旧传统中去,也不太甘心。

想来想去,武则天仍然拿不定主意,反而有些心烦了。她哼了一声说道:“这乃朕的家事,朕会处理好的,卿就不要再操心了。”

狄仁杰当即郑重地反驳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哪个不是陛下的臣民?哪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是发出指令的大脑,那么微臣就是执行的四肢,二者同为一体,又何来的彼此呢?更何况,微臣身为宰相,自然要了解关乎国家的大事小事,又怎么能占据高位而不操心呢?”

狄仁杰的这番话说得义正严词,丝毫没有反驳之处,武则天怔怔地愣了一下,最后挥挥手说:“你退下吧!朕会慎重考虑的。”

或许是武则天经过再三考虑,觉得狄仁杰说得不无道理,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加靠得住,再加上当时的斗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了,因此她于公元698年的三月,派人将中宗李显偷偷接回了洛阳。但她并没有马上就立其为太子,也许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定。

这一年,武则天已经七十四岁了,往昔乌黑浓密的黑发已变得雪白,每当她早上对着铜镜梳妆打扮时,总不免感叹时光飞逝,而自己的继承人还未选定,再这么继续悬而不绝下去,恐怕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心中都会不安吧!

可是,选谁呢?武则天躺在床上仍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朦朦胧胧地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鹦鹉挥舞着有力的翅膀,在天空翱翔。只见它一会儿飞到东边,一会儿又飞到西边,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天上飘来一朵白云,遮住了这只大鹦鹉,武则天想看看它跑到哪儿去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云朵散开后,鹦鹉又出现了,武则天高兴极了,可是她发现眼前的鹦鹉很不对劲,原来,它的两只翅膀不见了,再也没法飞翔,而是像一块石头一样,直直地坠落在地上,“嘭”地发出一声巨响。

第二天,武则天醒来时发现自己的眼角湿湿的,好像在梦中哭过一般。她想起这个奇怪的梦,鹦鹉不就是同“武”吗?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暗示和玄机?她反复琢磨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上朝时,狄仁杰敏锐地发现今天皇帝有些心不在焉,是否她有了新的想法呢?于是他决定下朝后再单独觐见。这时,他听见武则天说:“退朝!狄爱卿留下,朕有事询问。”接着,武则天将昨晚做的梦详细说了一遍,然后问他:“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

狄仁杰听完,简直想在心里鼓掌欢笑了:太好了!这真是上天送来的机会呀!说不定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陛下姓武,所以那鹦鹉定然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能再次起用两位爱子,两个翅膀自然会重新好起来。”

武则天听了沉默了半天,最后说道:“好,你退下吧!”

听到这话,相当了解武则天的狄仁杰知道女皇帝心中已拿定了主意,于是他也不再说什么,静静地退下了。没多久,武则天便诏令天下:立李显为太子。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武则天还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祭告天地,并立下铁券,将铁券收藏在史馆,作为凭证。从此,太子之争落下了帷幕,直到武则天去世,日子都过得非常平静。

裴炎之死

在武则天执掌朝政时,他屡次提出让太子早日登基,但当李显真的坐上皇位时,他却又联合武则天将其轰下台,没多久又提出归政于太子。他几次三番的变脸,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裴炎是从唐朝初期就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著名大臣,而且他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屡屡担任要职,从伏州司仓参军一直做到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可以说,如果不出大的变故,他会一直升迁下去,直到终老。不过,人生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高宗李治在当了十一年皇帝之后,身体越来越差,相继得了风眩病、疟疾等病症,只好将大部分政务交给皇后处理。而武则天却精力充沛,而且逐渐开始展现自己的政治天才,经过垂帘听政,与李治并称“二圣”,并随同前往泰山封禅,首开皇后参与封禅大典的先例,发布改革政治的十二条施政纲领等一系列的事件,武则天实际上已成为大唐王朝的核心人物和政治领袖。李治病逝时,她轻而易举地就接管了政权,距离帝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事实上,尽管预先做了这么多准备,武则天要当皇帝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很简单,皇帝驾崩后,理应由太子继位。

武则天共有四个儿子:第一个是李弘,很多人认为他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但一来没有证据,二来他的身体确实很差,在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年就得了一场大病,以至于御医们都毫无办法。李弘监国时也因为体弱多病,时常让戴至德等人为其处理政务。所以,他应该是病死的。第二个太子是李贤。据说李贤跟武则天的感情并不好,母子之间猜忌很重,李贤一直怀疑自己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其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李弘死后,朝臣们转而拥戴李贤,而李贤似乎也不负众望,他举止端庄、过目不忘,一时间名声大振,十分被看好。

不过,已经独揽大权这么多年的武则天很不喜欢有人来抢风头,这时正好发生了明崇俨被杀一案。明崇俨是个喜欢装神弄鬼的家伙,后来神秘地被人谋杀,通过审讯李贤的同性恋对象赵道生,他招供说是李贤买通盗贼所杀。接着,在李贤的住处搜出了数百件兵卒甲服,因此被指为谋反,后被流放巴州。整个案件扑朔迷离,或许是武则天一手制造了这一冤案,又可能是她利用了这一案件,但无论怎样,她达到了目的。

这时,第三个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唐中宗。和他的两个哥哥比起来,李显简直就不像是武则天的儿子,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窝囊和没主见。但李治好歹有些自知之明,为人处事都比较谨慎得体,因此还有一定威望,李显则更好色,更怕老婆,更没头脑,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高宗李治临终时,曾下诏令裴炎辅佐太子李显,对于先帝的遗诏,裴炎自然是完全照办,但他没料到,李显根本就是个扶不上道的家伙。对宰相裴炎的进谏,他完全不当回事,上台没两天,就马不停蹄地拍老婆的马屁,准备让老丈人韦玄贞当侍中,还为乳母的儿子封了个五品官。

这个决定可非同小可。要知道,侍中事实上就是宰相了,乃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对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大的影响。李显未经过仔细考虑,仅仅只为了讨老婆的欢心,就将如此重要的职位给了老丈人,现任宰相裴炎自然强烈反对。

可是,李显却说:“国家是朕的,朕就是把天下都让给他,又有什么了不起?更何况只是让他当个宰相?”

很显然,如此不负责任、拿着天下当儿戏的回答是无法令裴炎满意的,别说是武则天,就算是其他朝臣也不能接受。裴炎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将此事报给太后武则天。很快,他们就做出了废掉中宗的决定。

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带着武则天的诏令来到宫中,向中宗李显宣布了这个决定。李显惊呆了,他僵坐在龙椅上,仿佛全身的血液已停止流动了一般,众人见了,只得一边一个将其架下来。这时,中宗突然回过神来,他不服气地大声叫道:“我有何罪?”

武则天神情凝重地说:“若不是有人拦着,恐怕你已经将天下送给韦玄贞了,还敢说无罪?”

于是,李显被废为庐陵王,立22岁的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