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31

第31章 乱世奇人 (2)

王韫秀用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向丈夫表示了自己的心志。她说:“虽然咱们身处饥寒之中,但仍要执著前行,只要走过这条长路,就能一扫饥寒潦倒的窘境。要知道,上天也会可怜有志的贫士。不用伤心,我会陪着你一直前行。”

听到妻子这番暖烘烘的话,元载感动极了,平添出无穷的勇气,就这样,王韫秀陪着元载进京赶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元载凭借着超群的学问,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不久又升为宰相。

得知元载做了大官,那些曾经刻薄他们的亲戚们,又不远千里地赶来京城道贺,并希望得到一些好处,似乎完全忘了往日的势利嘴脸。但是,王韫秀并没有忘记这些。

众人上门的那天,正赶上相府里的仆人趁着天气晴好,取出家里的锦袍绣服晾晒,于是王韫秀看也不看他们,对仆人说:“想当年我们夫妻俩跟个叫化子似的,谁能想到今天还能有几件遮蔽身体的粗衣服?”

亲戚们并不蠢,他们自然听出了王韫秀话中有刺,于是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灰溜溜地走了。

王韫秀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其实,她并不小气,经常会拿出衣服、首饰等钱财送给别人,但如果对方曾经因为自己贫穷而出言不逊过,她就一个钱也没给过。

然而,男人有钱就变坏。元载做了宰相之后,渐渐开始收受贿赂,享受奢侈的生活。他在府第中建了一个“芸辉堂”,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阗国出产一种沁人心脾、洁白如玉的香草——芸辉,他命人将这种草捣成碎屑,当涂料刷墙壁,故而得名。他还用沉香木作梁栋,金银打造门窗,珍珠穿成缨络,总之华贵得无法言说。

元载还四处搜罗了不少宝贝,比如紫绡帐。相传这是用绞绡制作的,又轻又薄,但即便是寒风凛洌的冬日,冷风也吹不进帐子,而盛夏酷暑时,帐内却自然清凉。元载不仅将家中装饰得豪华无比,还渐渐沉溺于女色。

他有一个叫薛瑶英的宠妾,美艳非凡,就连西施、绿珠、赵飞燕等古时著名美女都比不上她,而且她的身体会自然透出芳香,就像后来的香妃一样。

面对丈夫的这些做法,王韫秀极不满意,她曾多次规劝,并在诗中《喻夫阻客》中写道:

楚竹燕歌动画梁,春兰重换舞衣裳。

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

可见她早已预见到丈夫如此胡来的下场,但早已被声色冲昏了头脑的元载哪里听得进去。最后,代宗以“夜醮图为不规”——即夜里请道士作法——为罪名,赐元载自尽,并满门抄斩,元载的几个儿子全部被杀。

按照唐律,家中的妻女不会被砍头,只是要贬进宫中做奴婢。但六十多岁的王韫秀却不愿苟且偷生,她说:“我乃王家的十二娘子,太原节度使的女儿,又做了十六年的宰相夫人,如今死便死了,怎能如鼠辈一般!”

虽然王韫秀是一介女流,但她的气度及视死如归的精神却丝毫不逊于男儿,由于她坚持不屈,最后被活活打死,追随丈夫而去。她做到了当年的承诺:陪着丈夫一直携手前行。而元载的宠姬薛瑶英却马上转身,做了别人的小老婆。王韫秀一生留下的诗作不多,仅有三首,但就从这三首诗中,一个才高志大、敢爱敢恨、明达世事的刚烈女子的形象跃然而出,令人印象深刻。

来去无踪的红线女

薛嵩和田承嗣原本是两个争权夺利、令朝廷十分头疼的一方军阀,他们是安禄山的部下,两人在当时并不特别出名,但后人对他们并不陌生,原因就在于一个奇女子留下了一段佳话,这两个大男人不仅沦为她的配角,还在其声名的带动下,为世人所熟知。

田承嗣和薛嵩原本都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二人降唐,田承嗣做了魏博节度使,成为手握军权的一方军阀。两人在当时并不特别出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反而名气越来越大,原因在于他们与一名非常神秘的女子扯上了关系。那么,这个女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在代宗时期,割据势力最大的是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当时称“河朔三镇”,其中魏博就是由田承嗣割据的。此外,实力雄厚的还有六州节度使——唐高宗朝名将薛仁贵之孙薛嵩。他们各自拥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各有自己的法令和官爵,所收的赋税不上交朝廷,而且拥兵自大,令皇帝们头疼不已。

在众多藩镇中,尤以田承嗣最为跋扈难制。田承嗣一直是安禄山的心腹死党,虽然后来归顺了,但他居然公开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祠堂,称之为“四圣堂”,朝廷对此也无可奈何,代宗甚至将女儿永乐公主嫁给田承嗣的儿子田华,着意笼络他。不过,田承嗣本人性情凶顽、反复无常,皇帝的恩宠不仅没有让他略加收敛,反而更加骄横傲慢、肆意妄为了。

对于其他节度使的地盘,田承嗣也一直虎视眈眈,有心争夺攻伐,不过他对薛嵩却颇为忌惮,原因就在于薛嵩身边有一位红线女。

一些传奇小说中记载:“薛嵩有侍女红线,善弹琵琶,又通经史。于是薛嵩让她管理各种文书,称‘内记室’。此外,红线还身怀绝技。

“当薛嵩得知田承嗣想夺取自己领地的企图后,不禁非常烦忧。跟随在他身边的红线聪明伶俐,很快就窥知了薛嵩的担忧,于是她笑着请命说:‘奴婢愿为大人分忧。’薛嵩不信,反问道:‘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如何能对付驰骋疆场的武将?’红线神秘地一笑,说:‘奴婢自有办法,请大人安心在家中等待。’

“当天晚上,红线身着夜行衣飘然出门了。她潜入有重兵把守的田府,从田承嗣的枕头边盗走了装有官印的金盒,没有惊动任何人。薛嵩见状大为惊奇,急忙询问:‘田府距离此地往返近千里,你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回来?’红线取出金盒说道:‘奴婢施展轻功,可一日数千里。奴婢本可轻易取下田承嗣的项上人头,不过考虑道他罪不当死,而且会给大人引来祸患,所以奴婢只取了其床头上的金盒,以示警戒。’

“而田承嗣因为丢失了官印,不由得惊恐万分,急令田府上下四处寻找。这时,薛嵩派去的使者上门求见,将金盒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田承嗣,还送上一封信。信上说:‘昨晚有人从魏城来,从您床头上拿了一个金盒,我不敢留下,特派专使连夜送还。’田承嗣看了之后大惊失色,知道对方身边有能人,不仅隆重招待了使者,还写了一封言辞恭敬的书信给薛嵩,再也不敢打其封地的主意。”

代宗见田承嗣忌惮薛嵩,便提拔了薛嵩,用他来制衡田承嗣。代宗不知道,田承嗣实际上忌惮的并非薛嵩,而是薛嵩身边的红线。

不过,虽然《太平广记》中详细记录了红线的来历和事件的具体经过,但由于后代出现了诸多文学作品,对红线的这个事迹大加描述,甚至还说红线并非本名,其真名叫绿云等等,由于说法不一,以至于有人觉得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哪有姓红的人,并以此推断这件事也是杜撰的。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姓红的人呢?

根据考证,红姓的源头有三:

1.出自芈姓,为熊氏所改,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姓熊,而楚国子孙中有一位公子叫熊挚,字红,故又叫熊红,受封于鄂,称鄂王。熊红的后代则以祖上的名字为姓,形成一支红姓,世代相传。

2.汉代时期有个地方叫“红”,在今江苏省肖县西南一带,当地有人以红为姓。

3.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子刘富曾受封于红地,刘富原本就已封为侯爵,所以人们称其为“红侯”或“红侯富”。红侯富的支系儿孙很多,这些后代便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红。

不过,可能是因为红氏家族历代人丁不旺,所以为人们所知的名人也不太多。明英宗正统年间,曾出现过一位红尚朱,他是山西阳曲人,曾官至郧西县丞。此外,红姓名人还有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红军友、红娘子,以及世人熟知的红娘。

所以,尽管姓红的人并不算多,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红线的存在,也不能因此而质疑其名字的由来。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质疑红线的真实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的来历和最终归宿都毫无记载。对于红线是如何来到薛嵩身边,又是如何成为其内记室的,史书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或许是因为红线不过是个侍女,倘若没有这件异举,她恐怕早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红线为薛嵩消弭了一场兵祸之后,薛嵩意识到她是个高人,不禁喜不自胜,觉得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异人,日后必定会如虎添翼,但没想到的是,红线却主动提出辞行。薛嵩再三挽留,红线却铁了心地要走,无奈之下,薛嵩只得设宴为红线饯行。

当时,宴席中还有一个清客冷朝阳,他当场献上一首歌词: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一曲唱罢,薛嵩黯然神伤,红线也借口酒醉,悄然离席了,从此不知所终。不过,无论世间是否真有此人,这段轶事也表明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天马行空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