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30

第30章 乱世奇人 (1)

誓死殉国的乐人

国难当前,皇帝出逃,百官降贼,而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乐人而已,为何他宁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屈从叛军让他表演的要求?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风云突变,祸起范阳。深受唐玄宗宠信的蕃将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清君侧”为名发起叛乱。叛军的发展让人始料未及,他们在攻陷东都洛阳之后,竟然在第二年又攻下了长安的门户潼关,以唐玄宗为首的皇室成员只有仓促出逃,被他们扔下的,不仅有长安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有许多品级不高的普通官员,以及往日风光一时,备受恩宠的梨园子弟。

当安禄山进入长安——这个他曾多次以臣子的身份朝拜的地方,他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他曾经在这里感受过唐玄宗统治下国泰民安,万民来朝的壮观气势,如今他要以征服者的姿态来俯瞰这个都城,展示自己的胜利和威严。

得意洋洋的安禄山特地在凝碧池举办了一个酒宴。他要像唐玄宗那样饮酒作乐,做出一副太平风雅天子的样子。为此,他强迫了一大批现在已沦为阶下囚的文武百官作陪。酒过三巡,微醺的安禄山想起昔日唐玄宗饮宴,总是少不了一帮梨园子弟在旁歌舞助兴。他马上对手下的人说:“把梨园的倡伶都叫过来,给我们演奏曲子!”

左右不敢怠慢,连忙去办。梨园子弟就是皇家供奉的乐人,深通音律的唐玄宗当日对他们十分礼遇,而长安沦陷时,除了少数人以外,他们大多数都没来得及逃走,统统被安禄山的军队所关押着。如今听说要召他们前去,大家未知凶吉,心里面十分忐忑。等他们到了凝碧池,安禄山扫了一眼这些人,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畏惧,心里十分得意。他高声说:“给他们乐器,现在你们该侍奉新主人了!”

梨园子弟大多受玄宗深恩,听到这样的话,大多敢怒不敢言。这时候,安禄山的手下拿了各色乐器,摆在梨园子弟们的面前,考虑到此刻性命攸关,他们一个个犹豫地拿起了自己擅长的乐器。这时只见人群中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仍在原地不动,神情平静。安禄山认出来,那是雷海清,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乐师。

安禄山见他不动,以为他是被自己的威风吓到了,便对旁边的人说:“给他琴。”有人马上将琴塞到雷海清的怀里,雷海清看了一眼,仍然纹丝不动。安禄山十分不悦,但他不想破坏气氛,压着脾气对雷海清说:“给我演奏一曲你擅长的曲子。”

雷海清拿起手中的琴,细细端详,抚摸着,回忆着。他想起了西逃的玄宗一行,对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感到十分愤怒。他本是一个私生子,出生之后就被生母抛弃,从小到大常常受人鄙视和欺侮,胆小自卑的他从来未出过声,被人视为哑巴,因为善于弹琴而被选入梨园。他永远记得那一天,他看见万人景仰的圣明天子来到他的面前,旁人介绍说:“陛下,这孩子是个哑巴。”玄宗微笑着拍拍他的脑袋,他忽然感到一阵暖意从内心深处唤起。他激动得说话了。那天,当了十八年哑巴的他忽然能够发声,并且为玄宗高歌一曲。玄宗十分喜悦,从此将他带在身边,视如弟子一般教导他音乐。

而如今,这个同样也是玄宗臣子的安禄山竟然敢如此放肆和僭越,践踏玄宗的宫廷,雷海清的内心被悲愤充斥着,情绪起伏澎湃,他忽然又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他激动得双手发抖,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他高高地双手举起琴,将自己心爱的乐器砸烂在地上。

所有的人都被他吓了一跳,包括其他的梨园子弟,以及被迫在旁边观看的玄宗旧臣。筵席突然鸦雀无声,雷海清的行为无疑是十分大胆的,也是他们心中所想而不敢做的。每个人的心情都为雷海清的壮举而激动。

安禄山在片刻吃惊之后,旋即转为震怒。他想不到,在武力之下竟然也有人敢公然反抗,挑战他的权威,否认他作为新主人的身份。他愤怒地大声喊道:“来人!给我抓住他,即刻拖出去斩了!”

雷海清的脸变得煞白,但他咬紧牙关。安禄山想:“没有人会不怕死,这次雷海清该向我求饶了吧!”雷海清跪下了,但不是向着安禄山,而是面向西方,那也是玄宗一行离开长安的方向,他以头叩地,大声痛哭。

这时候,其余的梨园子弟想到昔日的皇恩,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纷纷哭了起来,文武百官被这样的情景所触动,不少人也纷纷饮泣。安禄山大怒,他一把将面前的酒席推翻,歇斯底里地大喊:“好!很好!你有骨气!我告诉你,你不但要死,而且要死得痛不欲生。来人!把他绑到试马殿去,给我把他五马分尸!”

安禄山的下属不敢怠慢,连忙冲上前抓住雷海清。他痛哭完毕,直起了身,平静而冷漠直视前方,就像自己不是面临着残酷的死刑,而是去赴一场约会一样。

在试马殿,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少年被惨绝人寰地肢解了。当长安城陷落,文武百官为了保全性命而向安禄山苟且称臣的时候,这个身在贱籍的乐人,却为大唐王朝奉上了以生命为代价的忠诚。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触动,雷海清的事迹很快流传开来。当时被关押起来的王维从好友裴迪口中听说了这件催人泪下的事情,他惭愧地对比偷生的自己,写下了一首七绝: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上奏管弦。

敢爱敢恨的宰相之妻

她是一介将门虎女,却偏偏选择了一个贫穷书生做丈夫;当丈夫升官发达之后,她却对当年的亲戚不闻不问,反而出言讥讽;当丈夫被朝廷赐死时,她却抛弃了惟一的求生机会,宁愿与其一同赴死。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她有着怎样复杂的性格呢?

说到王韫秀,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她的丈夫元载,恐怕就无人不知了。元载曾做过代宗时期的宰相,权势一度十分显赫。不过,在登上高位之前,元载仅仅是个不入流的寒门,那么,作为大家闺秀的王韫秀,是如何与其走到一起的呢?

王韫秀是大诗人王维的侄女,她的父亲是大将王忠嗣。在开元年间,王忠嗣一人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手中掌握着大约二十六万的精兵猛将,这些人都是百战之师,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王忠嗣幼年时,由于其父在对外战争中壮烈牺牲,朝廷怜恤烈属,于是王忠嗣是在皇宫中长大的。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读书习武,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王忠嗣入伍后,也在边关屡建奇功。天宝元年,王忠嗣大败奚人和契丹人组成的联军,打得契丹可汗只身逃跑,不久被手下杀死,而契丹也从此几十年不敢叛唐。另外,王忠嗣和吐蕃的作战也胜多败少,所以他连连升迁,很快就掌握了重权。

不过,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王忠嗣的赫赫权势也引起了玄宗的猜忌,没多久,他便借故削了王忠嗣的兵权,并将其贬官,王忠嗣因此郁郁而死。尽管如此,王韫秀也称得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将门虎女。

而当时的元载不过是个穷书生,他以诗文结识了王维,进而与王韫秀相互爱慕。王韫秀自小也颇有文采,遇到元载之后不免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她觉得这个人眼下虽然没有功名,十分落魄,但只要有机会,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于是在暗地里早已将一颗芳心交付。

在她的暗示和鼓励下,元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门提亲了。不出所料,王忠嗣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但王韫秀是个颇有主意的女子,既然求亲不成,那就私奔,总之,自己一定要跟元载在一起。

她偷偷跑出家门,和元载结下了秦晋之好,眼看着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王忠嗣也只得认下了这门亲事。婚后,夫妻俩一直寄住在娘家,由于元载又穷又无功名,所以常常被王家子弟和亲戚们看不起,王韫秀的娘家人也酸言冷语地挖苦他们。

日子一长,元载也受不了了,他满腹牢骚地对妻子说:“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

王韫秀见了心里也不好受,她安慰丈夫说:“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你继续苦读诗书,总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倘若你日日为这些闲言冷语烦恼,岂不是耽误了正事?你不如这么想,我母亲和姐姐们是用另一种方式在激励你,她们也不忍心看我跟着你受苦啊!另外,如果她们仍然很过分的话,我就跟你搬出去住,省得再受这些闲气。你不要想这么多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来年的考试,你赶紧去准备吧!”

就这样,元载在妻子的鼓励下继续苦读诗书。转眼间又到了进京赶考的时间,临行前,王韫秀写下一首诗为丈夫壮行。这便是备受毛泽东赏识的《同夫游秦》:

路扫饥寒迹,天衰志气人。

休零别离泪,携手入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