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被殉葬的公主
唐朝和亲的公主中名留青史的不在少数,而在和亲之地被人逼迫,险些丢了性命的,也许只有这么一位宁国公主。为什么她甘愿自毁容颜,也不愿屈服异族对她命运的安排?或许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冷静,她才最终度过了危险,平安回归了故乡。
唐乾元二年,初夏四月,回纥部落的领地内仍有一丝寒意。在一座大帐内突然传出震天的哭声,毗伽阙可汗去世了。在一群妻妾当中,一位身穿汉装的秀美年轻的女子尤为显眼,她就是唐肃宗的次女,刚刚下嫁可汗才几个月的宁国公主。她神情悲戚而迷茫,与其说是因为丈夫去世而悲伤,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命运感到痛心。
在来回纥部落和亲之前,宁国公主先后曾嫁过两个丈夫,都不幸亡故了。她本可以过着清静安宁的寡居生活,却没想到这一切都被乾元元年的一道圣旨改变了。回纥部落的使节前来求亲,而唐肃宗竟然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下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可汗。宁国公主曾经听人说,回纥人风俗野蛮,在收复西京的时候曾经大肆烧杀抢掠,此番自己要嫁到蛮荒的苦寒之地,心中不禁悲苦。
肃宗心中也着实不落忍,亲自护送女儿到了咸阳,父女相看落泪。肃宗无奈地对女儿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国家百废待兴。回纥部讨伐燕军立下了大功,将你嫁给可汗,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忠勇护国。”宁国公主知道如今大唐王朝不比全盛时候的光景,即使是父皇,也得仰仗骁勇善战的回纥部落保驾护航。自己作为一介女流,在其他方面对父皇没有帮助,如今又有什么选择呢?她像是看透了父亲矛盾的内心,为了减轻父亲的内疚。她故作坚定地说:“国家的事情最为重大,我即使去死也不会怨恨您的!”肃宗听到女儿这一番话,既是惭愧又是伤心,在父女依依惜别之后,他一路哭泣着回了长安。
然而宁国公主来到回纥部落之后,事情也并不顺利。仗着自己军力雄厚,毗伽阙可汗并不将天朝上国的威严看在眼里。他穿着赭黄的袍子,带着胡帽,大大咧咧地坐在营帐里,四周是全副武装的兵士。连前来送亲的汉中王李瑀进来,他也一动不动,还傲慢地问:“阁下是天可汗的什么亲戚?”
李瑀说:“我是天子堂弟。”
可汗又说:“君臣有别,为何你不对我行礼?”
李瑀不卑不亢地回答:“天子因为回纥部落对国家有功,故下嫁公主结为姻亲。以往历朝下嫁和亲的公主都只是宗室之女,而宁国公主是天子的亲生女儿,才貌俱佳,不远万里下嫁。可汗作为天子的女婿,岂能坐在榻上受诏命?”可汗为李瑀的威严而折服,这才以礼奉诏,册封公主为可敦。
然而宁国公主波折的命运并没有从此平静下来。成亲不到一年,六十多岁的可汗便撒手人寰,公主第三次成为了寡妇。人生地不熟的她只得披上丧服,做哀戚之状,但令她心惊胆战的事情还在后面。可汗死了没几天之后,几位可汗生前身边的高官,未经通禀便擅自闯入她的帐内。正在居丧的公主不明所以,但看到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便知来者不善。原来,他们竟是来要求公主为死去的可汗殉葬。一听这要求,公主心里一紧。她知道回纥人仗着自己的军力,对大唐王朝的威严视若无物,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如此放肆地公然逼迫自己去死。
但她毕竟是天朝的堂堂公主,有着自己的威严和气度。她不慌不忙地请来人坐下,义正词严地说:“按照中土的礼法,丈夫去世,妻子必须服丧,早晚痛哭,并且居丧三年。你们回纥人向我父亲求亲,是因为你们仰慕中原文明和风俗,如果你们只想依照自己的风俗,何必让我万里来下嫁呢?”
回纥高官本来想,宁国公主只不过是一个弱质女子,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只要严厉吓唬一番,一定会就范,却没想到公主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将他们反驳了回去。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此时,宁国公主心里也是波澜起伏。她心想:“这番话虽然道理上滴水不漏,但是毕竟朝廷不比原来盛时,回纥人未必畏惧天朝威严。此番他们前来,一定是代表整个部落。我单身在此,无依无靠,如果不让他们出去对众人有个交代,恐怕无法脱身。”忽然她想起了自己曾听说过的另一个回纥部落的安葬风俗,竟被迫萌生了一个不得已的主意。
在众目睽睽之下,公主取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回纥高官见她如此,面面相觑,不知道她有何目的,心想:“公主是要自裁,还是想刺杀他们已逃走?看公主刚才的一番话,恐怕她并不是容易就范之流,而如果她反抗,我们这么多人在此,她也只能是以卵击石。”
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宁国公主毫不犹豫地挥刀刺向自己的脸。就一转眼之间,公主的花容月貌便被鲜血覆盖,十分可怖。血流满面的公主并不去擦,而是坐了下来,大起悲声。原来,这也是回纥部落安葬风俗中的一种,丈夫死去,妻子必须剺面大哭,以示悲戚和不再嫁之意。
回纥贵族们看着文弱的宁国公主竟然如此决绝,也深深被震撼了。他们知道自己此行不可能达到目的,然而公主的举动,也让他们对外面有了交代,于是便悻悻然退出了大帐。
过了不久,回纥部落里发生了内乱,本应继位的叶护太子被杀死,可汗的次子登里坐上了可汗的位子。又过了两个月,从长安派来了吊祭使左金吾卫将军李通,来为故去的可汗致祭。宁国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激动,她知道,这是她回到故土的惟一机会了,于是向新可汗提出想要回归唐地的要求。
新可汗知道公主自剺其面的事迹,对她已心怀感服,再加上宁国公主在回纥并无生育子女,所以便准许了她的请求。
该年的八月,金风送爽的初秋时节,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长安。肃宗听闻女儿在回纥竟受了如此大苦,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在他的诏令下,文武百官齐齐聚集在明凤门外,迎接这位为国家大义做出了重大牺牲的坚强公主回归。
不让须眉的完美公主
在唐朝历史上,她并没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么有名,但她的碑文却是由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亲自撰写,而且在文中,颜真卿极尽赞美之词,那么,她究竟做出了什么举动能令一代书法家为之心折呢?
和政公主是唐肃宗的爱女,她和唐代宗李豫是同母所生,地位极其尊贵。在后人眼里,她或许不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样声名赫赫,但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和政公主堪称唐朝历史上最完美的公主,她逝世后,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即《和政公主神道碑》。不过,和政公主留下的这些美名,却并非是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尊贵地位,那么,她是依靠什么才得到人们敬重的呢?
和政公主三岁时,母亲吴氏——直到她的哥哥唐代宗当政,才将其追封为章敬皇太后——就死了,于是她被交给韦妃抚养。和政公主聪明孝顺,尽管韦妃不是她的生母,但她将其视为亲生母亲,不仅是在礼节上,还是在衣食住行上,都对韦妃照顾得面面俱到,令众人赞叹不已。
和政公主尽管自幼丧母,但她从不自艾自怜,整日闷闷不乐,反而落落大方,养成了爽直的性格。别人不敢说的话,只要她觉得有理,就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
当时,宫廷里经常看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小品,主要内容以讽刺腐败分子为主。比如,有个官员周延贪污受贿,于是他被扒掉官服,穿上倡优的绿衣。演出时,群众演员唱道:“咦?你不是叫周延吗叫周延,你本来是个官呀是个官,为什么来唱戏呀来唱戏,混到我们中间当了演员?”接着周延便苦着脸,手指着皇帝接道:“唉,实不相瞒呀实不相瞒,就是坐在正中的那个人让我当演员!”
由于官员变成小丑的角色转换本来就具有喜剧性,唱的内容又附和当时的情境,跟观众的互动性很强,而这些非专业的演员往往五音不全、姿态笨拙,总是将宫人们逗得乐不可支。
这一天又到了表演的日子,节目是参军戏,和政公主也是观众之一。演员上台后,和政公主定睛一看:“咦,今天的演员里多了一个人,还挺面熟的。”原来是阿布思的妻子。
阿布思本是回纥人,最后因谋逆罪被杀,他的妻子也被抓到掖廷当奴隶。现在,她则被贬为喜剧演员,出演自己的丈夫阿布思。只见她穿着笨重的男装,戴着假胡须,在台上窘迫不安,不知手脚该往哪里放。阿布思的妻子曾是一位贵族女性,根本不会演戏和搞怪,台下的皇子公主们见到她那幅困窘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可是,和政公主却气坏了。她当即站起来大声叫道:“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众人都被她的声音慑住了,一时间鸦雀无声。
肃宗闻讯过来问道:“出了什么事?”
和政公主严肃地说:“阿布思既然有罪,他的妻子就不该接近陛下。再说她没有犯罪,是无辜之人,按规矩不该当倡优。如今她已死了丈夫,还要被迫扔掉所有的尊严,将丈夫的死当做笑料来表演,任人戏弄,简直是太过分了。”
肃宗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阿布思的妻子,将她送出宫去。
和政公主长大后,嫁给了朝中颇有声望的柳家后人柳潭。颜真卿在墓碑文中用了“天作之合”这个词来描述这桩婚姻。可以说,在唐朝所有的公主中,和政公主的婚姻是最幸福的,她和丈夫相亲相爱,共同养育了五男三女。
柳潭的哥哥柳澄曾娶了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为妻,不过柳澄死得早,杨家后来又逐渐落败。安史之乱时,柳澄留下了一个孩子。柳潭把这个孩子接过来抚养,和政公主也将其视为己出,对他就跟亲生儿子一样,丝毫没有分别。事实上,杨贵妃正受宠的时候,秦国夫人也显贵得不可一世,而和政公主反而跟她们疏远了很多,并没有什么交往。如今杨家败落,多少人都急于跟他们划清界限,以免惹祸上身,和政公主却雪中送炭,主动伸出援手,抚养他们的孤儿。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攻陷了京城,所有的人都慌忙出城逃难,只有曾经被送往回纥和亲的宁国公主守寡在家。宁国公主发着高烧,无人照料,又遇上叛贼入城,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正收拾行李的和政公主却惦记着她,她担心宁国公主落入贼手,便赶紧把她接出来一起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