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29

第29章 后宫佳丽 (2)

可事情发展到此还远未完结,到了七月,韦氏的两个弟弟韦兰和韦芝一直对兄长的遭遇愤愤不平,看到姐夫无动于衷,他们决定靠自己为兄长申冤。两人于是一起上书玄宗,要求为兄长洗雪冤情,还称太子李亨可为此作证。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太子被牵涉进去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那一天的情形,韦氏永远都牢牢记得。李亨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不停地唉声叹气。她不知何故,忙上前温言安慰。李亨却气急败坏地推开了她:“还不是你的好兄弟们!唯恐我过得太平是不是?本来事情已经平静下来了,他们却非要去触怒父皇,现在事态已然失控,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了!”

韦氏又惊又怕,失去了主意:“那怎么办?求殿下救救我弟弟他们啊!”

李亨冷冷地说:“我自身尚且难保,谁来救我?迟早也要步大哥(指前太子李瑛)的后尘了。”韦氏这时候才知道,事情竟如此凶险。她只有泪流满面:“那该怎么办?”过了一会,李亨平静了下来,一字一句地说:“我们和离吧!”这句话对于韦氏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根据《唐律疏议?户婚》,和离就是夫妇协商离婚。韦氏嫁给李亨以来,两人举案齐眉,夫妇一直非常和谐,可现在李亨却说出如此绝情的话。

李亨看她这样也非常不忍,但他狠下心来劝说道:“如今你家兄弟惹得父皇震怒,这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如果我也被牵涉进去,我和你夫妇一体,哪个也活不了,你忘了大哥他们的前车之鉴了吗?我向父皇要求和你离异,虽然我们以后不能在一起,但至少不至于满门覆没,你就成全我吧!”

韦氏绝望地流着泪水:“为什么你是太子,如果我们像过去那样,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多好!”尽管韦氏伤心异常,但她已别无选择,只能听凭李亨的安排。

于是李亨上书玄宗,称自己与韦氏“夫妻感情不睦”,请求离婚,并得到了准许。一对曾经恩爱的夫妻从此陌路。

曾进入皇家的女子,没有再嫁的自由。正当青春年华的韦氏只有披上缁衣,出家为尼,然而她并没有因为出家就得以独善其身。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匆忙带着一小部分皇亲国戚出逃,将整个长安城都留给了贼寇,被所有人遗忘的韦氏也落到了贼寇的手中。

后来,那个曾经是她丈夫的人登上了皇位,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权力,回到了长安,但他的身边已经没有韦氏的位置,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的是继她之后的另一位女性张良娣。饱经命运折磨的韦氏,在尼庵中默默而无奈地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纵然肃宗在最后一刻赶来陪伴,可当年为了自保而做出的无情决绝的分手决定,恐怕令韦氏至死都难以原谅吧。

不知下落的皇后

生前,她并未显山露水,谁也没看出她曾是代宗最心爱的女人,但在她死后,这种说法却纷至沓来,原因在于代宗不仅将她的儿子立为太子,还终生没有立过皇后。有人说,那正是因为代宗怀念她,所以才将其虚设,永远为她保留着。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代宗在世时,并没有正式立过皇后,他的两个皇后——睿真皇后沈氏和贞懿皇后独孤氏,都是在她们死后追封的。而沈氏在生前与代宗之间的纠葛更是扑朔迷离。有人说:“她是代宗一生最挚爱的女人,否则皇后之位不会一直虚设,如果代宗不是因为怀念她,也不会立她的儿子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太子。”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说:“如果代宗真的对沈氏感情很深,就不会在逃难的时候将其扔下。当时,代宗带走了李适,再多带一个人并不困难,更何况这个人是李适的生母。而且,当他再次遇到沈氏时,也没有将其带走,而是任由她继续陷入战火之中,落入贼人之手。”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代宗对沈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一切都得从头说起。

多年以前,台湾拍过一部很火的影视剧叫《珍珠传奇》,其中的女主角沈珍珠就是睿真皇后沈氏。不过,至于沈氏是否真叫沈珍珠,史上并未记载,惟一知道的就是沈氏为吴兴人,出身江南太湖流域的名门大族,祖祖辈辈世代为官。在湖州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从汉末、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沈氏家族文臣武将辈出,陈朝的两个皇后、大诗人沈约、大学问家沈麟士均出身于这个家族,可以说沈氏家族是江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当年,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的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东宫,后来被当时的太子李亨赐给了广平王李豫——即后来的代宗。沈氏是与其他“良家子”一起被选入宫中做太子李亨的侍女或侍妾的,太子为何单单将她送给了未婚的长子李豫呢?原因在于沈氏不仅年纪与李豫相仿,人品、才貌都是入选宫女中的翘楚,而且她的家族也为李亨所看重。

就这样,这种由父亲作主的结合将沈氏和代宗联系在了一起。颇有才情、美貌贤淑的沈氏很快就给代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德宗李适。沈氏是代宗的第一个妻子,应该说代宗对她是有感情的,但如果说代宗十分宠爱她,那也并不符合事实。

代宗在做广平王时,沈氏并非广平王妃,王妃是杨贵妃的姨侄女崔氏。崔氏嫁给代宗时,李隆基不仅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而且颁发诏书封其为广平王妃,而这时候,沈氏的儿子李适都已经五岁了,简而言之,沈氏不过是代宗的一个普通侍妾。另外,从二人结合到后来安史之乱时分开,时间长达十五年,但沈氏仅生下了李适一人,而在这十多年间,代宗先后生下多名子女。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皇子皇孙公主及部分妃嫔匆匆逃走了,在这其中,有代宗,有代宗的儿子李适,却独独落下了李适的生母沈氏,倘若代宗与沈氏二人感情非常深厚,那么根本没有理由在长安沦陷前将其留在长安,既然他能带上沈氏的儿子李适,也能同样带上沈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沈氏偏偏属于被抛弃的行列。

洛阳被收复后,代宗意外地在牢中见到失散的沈氏,夫妻二人短暂相聚之后,代宗再次征战沙场,后世的说法是他没有来得及将沈氏迎归长安。但仔细深究一下,如果他对沈氏真的有感情,应该会立即将其送回长安和儿子团聚,而且沈氏很有可能提出这个要求,令人不解的是,代宗仍然将沈氏留在洛阳。事实上,在洛阳第二次沦陷前,代宗已经回到长安,完全有时间接沈氏回宫。

等到动乱完全结束,代宗才突然想起要找回自己的妻子。事实上,在动荡不堪、朝不保夕的乱世,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想要活命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攻下城池的史思明叛军无不烧杀掳掠,大肆奸污良家妇女。后宫的嫔妃们貌美如花,又被夫君抛弃,如何能逃脱这种悲惨的命运呢?

如果说沈氏在遇见代宗之前还抱着一丝希望,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重返宫中,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那么当她再次遇到代宗,而代宗却一走了之之后,她就清楚地意识到:夫妻的情分原本就浅,如今自己又被贼人所污,丈夫身为一国之君,如何能接受这种奇耻大辱?自古以来“水不厌清,女不厌洁”,失去了贞节的女子,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像打碎的花瓶,失去了为妻为妾的价值。在这种窘境下,自己重返宫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恐怕只能是镜中水月了。

至于沈氏后来是再次落入贼人之手,还是选择自尽或者削发为尼,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惟一能知晓的就是,在留存世间的最后岁月里,沈氏一定对自己的夫君、自己的悲惨命运充满了深深的失望和叹息。

而代宗在遇到妻子时不将她带回,后来却一次次地下诏寻找呢?其实很简单,一个女子能从贼寇手中逃脱一次已经是幸运,这种好运难道还能出现第二次吗?可想而知是不能的。或许代宗正是知道沈氏已不可能活在世上,所以才大张旗鼓地反复寻找,甚至虚悬后位,以显示自己不忘夫妻旧情,在世人面前打造出一个痴情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许是对于自己的自私行为有所愧疚,想要以此来作为补偿。

李适当上皇帝之后,也曾继续派人寻访母亲的下落,作为儿子来说,或许更能接受母亲受辱的事实,正所谓“子不嫌母丑”。有一次,宦官高力士收了个养女,便对德宗说是沈氏。德宗非常高兴,马上派曾经伺候过沈氏的女官李真去辨认。李真发现高氏的年纪和容貌跟沈氏很像,而且非常熟悉皇宫的旧事,因而怀疑她就是沈氏。徳宗以为找到了母亲,欣喜若狂,当即派人将高氏隆重地接回宫中。直到后来高力士的养子担心惹祸上身,才对德宗说明了真相。德宗大失所望,但仍然好好对待高氏,赐了银两让她回家。

大臣们很奇怪德宗为何不追究高氏的罪,德宗说:“朕被欺骗一百次也无所谓,只要其中能有一个真的。倘若将这些假的治了罪,天下人还有谁敢为朕求访太后?”

尽管德宗多次受骗,却一直没有放弃追查沈氏的下落,直到他的孙子宪宗李纯即位,他才彻底放弃希望,正式为沈氏举哀。

另外,沈氏家族也是在德宗即位后才继续发达的,在代宗执政期间,沈氏家族中很少有人高升,倘若沈氏非常受宠,那么给家族中人捞个一官半职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结合这种种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夫妻情深”、“痴情皇帝”不过是后人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