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抚慰太子说:“这很简单,我去抓几服药,一半是安胎药,一半是堕胎药,殿下随意取一包煮来给杨良媛服下,让天意来决定这个孩子的去留。”李隆基听张说这样说,原本也有点不舍得自己孩子的他,马上便同意了这个提议。张说便如言抓了几服药,偷偷地带到了东宫,李隆基恐怕别人知道,于是决定亲自来熬煮汤药。
第一天夜里熬了药,李隆基亲手端给杨良媛服用。杨良媛听说这很可能是堕胎药,心中十分悲痛,不肯服下。李隆基晓之以理地劝她:“这样是为了大家好,你应该服从大局。”杨良媛哭哭啼啼的,但最终拗不过李隆基,只好服下了药,然后躺在床上,在忐忑中等待自己的命运到来。谁知道一夜到天亮,平安无事。李隆基明白,杨良媛幸运地喝下了安胎药。
第二天,杨良媛仍然是在李隆基的苦苦劝说下才喝下了第二碗热乎乎的汤药,命运再一次眷顾了忐忑不安的她,安然度过了这一夜。
第三天夜里,李隆基仍旧亲自熬药,正熬着的时候,他睡着了。在睡梦中,他看到一个赤面长须的神仙围绕着灶台走了一圈。等他猛然从梦中惊醒来一看,药锅已经倒覆在地,灶台里面的火也不知道为什么熄灭了。
他忙去找张说商议,张说听了他所说的,大为惊叹说:“这说明杨良媛怀的是天命所系的龙种啊,所以才有神人庇佑。殿下还是顺应天意,留下这个孩子吧。”李隆基听他这样说,也就安下心来,不再强求,还嘱咐杨良媛好好保胎。杨良媛大为欣喜,当然精心安胎,快乐地期待着腹中的小生命顺利诞生,特别期望为丈夫诞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此事之后,没过几个月,与李隆基作对多年的太平公主果然伏诛,而杨良媛也顺利生下了一个男胎,就是后来的肃宗。玄宗在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当年的旧事,认为肃宗李亨的确是从娘胎里就受到上天庇佑,应该是真龙天子。
玄宗忆起这段往事,想起了自己和张说旧年的情谊,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他十分感慨,见儿子如此知恩图报,他自己也已经身为太上皇了,不方便与儿子起太大的争执,便点点头,算是同意顺从了肃宗的意思,赦免了张钧的死罪。
如果没有张说的劝说,可能肃宗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人世上,更不要说当皇帝了。而当年张说所抓的汤药里究竟有没有堕胎药呢?恐怕也只有张说自己心里清楚,但无论如何,张说也都称得上是肃宗的救命恩人。肃宗也是怀着一颗感恩图报的心为张说的后代子孙留得一条性命,以此来报答张说当年为自己争取的生存机会。
心理学专家郭子仪
他是历经四朝的大臣,又是手握重兵的将领,这样一个人,通常会是皇帝最忌惮的对象,只要一个不小心,就很可能被杀头或流放,甚至连家人也会跟着一起遭殃。但郭子仪不仅没有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反而活到了八十多岁,那他究竟有什么秘诀和法宝呢?
郭子仪是唐朝的四代重臣,为保卫李氏江山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自古以来的皇帝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往往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需要他们出力保家卫国,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屡次建立功勋,在一次次地封赏之后功高震主,倘若他们稍有野心,自己的帝位也必将不保。由于有了这种心思,所以皇帝们对大将是又爱又恨,一旦发现一丝苗头,有时甚至是一句谣言,他们也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将这些为自己保江山的将军们毫不留情地杀掉。那么,郭子仪作为代宗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他是如何令疑心颇重的代宗对自己放松警惕的呢?他为何能得以善终,并活到八十二岁的高寿呢?
事实上,代宗刚刚登基时,对郭子仪颇为猜忌。他担心郭子仪功高难制,遂罢了他的官,封为“肃宗山陵使”,命其回京替肃宗守陵。这是一个闲职,很明显,代宗想向郭子仪传达一个信号:“朕不愿再让你掌握兵权了。”郭子仪察觉到之后诚惶诚恐,当即上了一道表,表示自己决无二心。
不过,尽管代宗很不愿意重用郭子仪,但此时的唐王朝是一个多事之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中又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他不得不再次召回郭子仪,官复原职。
然而,郭子仪却非常明白,皇帝重用自己是逼不得已的,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因此他非常小心谨慎。
郭子仪赶走进攻长安的吐蕃之后,代宗封其为尚书令,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封赏。尚书令就是首席宰相,在唐朝,按照惯例,这个官职是空缺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所以大臣们都不敢再担任这一官职,以示对唐太宗的尊重。
于是郭子仪两次上书推辞,他说:“臣不过是个小小的武将,怎么敢乱大伦呢?”最后坚决辞掉了这个职位。
郭子仪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无时无刻不是处于如履薄冰的状况,因此他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尽管代宗表面上对他恩宠有加,不仅屡次加官晋爵,还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以此进行笼络示好,但郭子仪知道,皇帝对自己一直没有放下猜忌之心,未能完全信任。
或许是代宗对郭子仪的忌讳之心表现得过于明显,很快,他身边伺候的宦官鱼朝恩就发现了代宗的心思。他暗想:“倘若能抓到郭子仪的把柄,将其贬官,去掉陛下的心腹之患,陛下必定会对我另眼相看,更加重用。”于是,在他的指使下,一帮人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突然给挖了,整个长安城顿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都说:“这一定是鱼朝恩暗中指使人干的。”
朝中的公卿大臣们也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生怕郭子仪盛怒之下闹出事端,被正得宠的鱼朝恩抓到把柄。事情越传越厉害,最后连代宗也知道了此事。
这天,郭子仪入朝时,代宗主动问起此事,郭子仪当即跪下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常有的。如今出了这事,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了上天的谴责,并非人患所造成。”
鱼朝恩本想接着盗墓之事扳倒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居然不上当,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后来,鱼朝恩觉得郭子仪这个人很有见识,值得笼络一番,于是便趁着郭子仪立功回朝的时候,邀请他同游章敬寺。
当朝宰相元载跟鱼朝恩素有嫌隙,他认为这是个挑拨的好时机,于是派人暗中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没安好心,他打算这次在寺里暗算你,你可一定要多加小心!”
郭子仪的属下也忧心忡忡地说:“这个鱼朝恩平日作威作福、仗势欺人,这次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将军您可千万别上当!就算要去,也一定要多带些随身护卫。”
郭子仪笑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只要陛下没有下令,鱼朝恩不敢杀我的,你们就放心吧!”说完,他便只带着家童去赴约了。
鱼朝恩见到郭子仪只身前来非常吃惊,郭子仪却像个没事人一样,笑呵呵地将属下的话告诉了鱼朝恩。他说:“如今外面谣言纷纷,都说你要对我不利。我想,哪会有这种事呢?所以我只带了几个家人。如果确有其事,也免得你动手时还要煞费苦心地布置一番。”
鱼朝恩听了之后又羞又气,他抓住郭子仪的手说:“哎呀,倘若我遇到不是郭令公你这样厚道的好人,这种谣言实在让人不能不疑心哪!”
就这样,鱼朝恩打消了对郭子仪的敌意,也不再处处与其为难了。
公元775年,郭子仪入朝后返回镇守的汾州。在入朝时,他曾向朝廷推荐一个县官的人选,但没有被批准。他的一些幕僚对此极为不满,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对郭子仪说:“您功勋卓著、德高望重,如今推荐人做个小小的县令都不准,宰相也太不像话了!”
郭子仪笑了笑说:“自兴兵以来,凡是藩镇武臣所推荐的人,朝廷无不听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一个幕僚说:“明摆着的,藩镇武将保护着驻地,朝廷为了嘉奖他们,才对其推荐的官员委以重任。”
郭子仪摇摇头:“大错特错!恰恰相反,这是因为陛下不信任他们。”
众人闻言都愣住了。郭子仪接着说:“陛下担心这些武臣会闹事,所以不敢得罪他们,对其提出的要求一定会尽量满足。如今我向朝廷推荐一个县官人选,陛下以其不可用,而未批准,这说明陛下不以一般的武臣来待我,他很信任我呀,诸位应该向我表示祝贺才对。”
听了他的一番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心服口服,他们觉得郭子仪看问题深刻全面,果然非比寻常。
郭子仪晚年赋闲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妻妾们从来不用回避。一天,卢杞突然来拜访他。卢杞是德宗朝有名的奸相,曾出现在唐史《奸臣传》中,但当时他尚未出人头地。
不过,当郭子仪听到仆人通报说卢杞来访时,他当即命令所有女眷一律退到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并再三告诫谁也不准出来。
等到卢杞走后,妻子出来不解地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从不避讳我们在场谈笑,为何今日却如此慎重,难道这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郭子仪回答:“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同时又是个小心眼,眦睚必报。卢杞长得很奇怪,半边脸是蓝色的,就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爱笑,如果看见他的长相,必定会忍不住偷笑一番,这么一来,卢杞势必怀恨在心。日后倘若他一旦得志,我和你们还有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