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27

第27章 文臣武将 (3)

后来,卢杞果然作了宰相,凡是过去看不起他的人,一律被抄家砍头,哪怕当年只是说过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也会被其置于死地,否则决不善罢甘休。只有对郭子仪一家,卢杞似乎大有知遇感恩之意,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自己,对其子孙也网开一面,没有加以陷害。

正是因为郭子仪的先见之明,一场大祸才被消弥得不着痕迹。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他下葬时,唐德宗曾亲往安福门哭送,并赐谥号 “忠武”。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但朝廷特意将墓葬增高了十尺,以此彰显郭子仪的盖世功勋。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七朝,身系天下安危近三十年,却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对于其他人来说,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而他的部下也有数十人因功位至将相,可以说郭子仪不仅名满天下,而且福寿双全,是历史上罕见的、得以寿终的功臣。

郭子仪之所以能与众不同,没有落到被抄家斩首、株连九族的凄凉下场,完全取决于他能通过别人的性格准确地判断、把握其心理,从而让自己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最后不仅得以善终,也保全了家人的性命。

杀人不眨眼的严武

他是杜甫的生前好友之一,在他的帮助下,杜甫做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高的官位。由于杜甫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潦倒,因此他多次伸出援手,为其提供资助。然而,就是这样一对曾情投意合的好友,最后却慢慢疏远,甚至在他死后,杜甫的悼念之作也屡次被人认为是礼节性的作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严武这个人在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不过,他却是大诗人杜甫除了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杜甫的生活一向穷困潦倒,多亏了严武的救济,他才能聊以度日。在杜甫的许多诗作中,都是送给知己好友严武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严武死后,杜甫仅仅写了一篇礼节性的《哭严仆射归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两位知己好友渐渐疏远呢?

在唐代,严武算得上是一位颇有特色、毁誉参半的人物。他颇有军事才能,曾带兵击败吐蕃军七万多人,收复了不少失地,对朋友也称得上是大方豪爽。不过,严武的性情相当狂暴,一言不合,甚至一个眼神不对,就会置对方于死地,对那些有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的人,通常会毫不留情地杀死。

严武八岁时,他的父亲严挺之因为妻子年老色衰而心生厌烦,宠爱一个叫“英”的小妾。严武的母亲虽然心里非常难过,但那时候的男人们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所以尽管心里埋怨,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一天,严武看到母亲坐在角落不停地淌眼泪,于是上前询问。他母亲正受了委屈,好容易有个人来关心,不禁将那个狐狸精“英二奶”痛骂了一番。哪知道严武当即记在心里,他悄悄抄起一把大铁锤,趁着英姨太正在睡觉时,二话不说就猛地一锤,将这个原本如花似玉的美女打得脑浆迸裂、一命呜呼,下手又快又狠、毫不留情,丝毫没有一个八岁小孩子的胆怯心虚。

这下子,他母亲简直大惊失色,家里的仆人见老爷的宠妾一命呜呼,也是害怕万分,但又不能将责任完全推到一个小孩身上,只能打马虎眼。等严挺之上朝回来后,他们禀报说:“小公子玩闹时不小心失手杀了英姨太。”

谁知小严武根本不吃这套,他扬着头倔强地说:“父亲身为朝廷重臣,哪能厚待小老婆而亏待正妻的?儿子我就是存心要杀她,不是闹着玩。”

严挺之一看,不仅没动怒,反而高兴地说:“有胆略,这才像我严挺之的儿子!”

按照当时的法律,八岁的小孩子杀人够不上犯罪,更何况杀的不过是个可以随便送人的姬妾,因而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不过我们也从此知道,严武生来就是个凶悍异常的人。

严武稍微大一些之后,便开始胡天胡地,诱奸了一个邻家的女孩。在他的诱惑下,女孩答应跟他私定终身,并随其远走高飞。严武将女孩带上船,打算一走了之。但女孩的父亲是个军官,他发现女儿失踪后马上报告了官府,一时官兵捕盗,四处寻查。没两下就查到了严武头上。当严武的船被官兵团团围住、眼见就要露馅时,严武冲进船舱。看到情人走过来,一心梦想着跟他过二人世界的女孩甜笑着,以为他肯定会保护自己,于是说道:“不怕的,见了父亲,我就说是自愿跟你走的。”没想到,她话还没说完,就被严武用琵琶弦勒住了脖子,女孩不知道怎么回事,尽力挣扎了几下,但她哪里是严武的对手,没过一会儿就香消玉殒。接着,心黑手辣的严武将尸体丢在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官兵们搜遍了严武的船,却始终没有发现证据,虽然他们都怀疑是严武干的,但最后也只能作罢。

严武的寿命不长,只活了四十多岁就暴毙,人们都说是因果报应,是这个错付良人的痴情女子的冤魂前来索命。不过,冤魂索命的事未必是真的,但严武生来就暴戾的脾气却是人尽皆知。

严武镇守四川时,梓州刺史章彝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惹怒了他,严武竟然下令用大棍将其活活打死。严武的母亲屡次规劝,也毫无效果。

严武死后,他的母亲好像了却了一件大事,长叹一口气说:“我现在才不担心会沦为官婢了。”按照大唐法律,一旦获罪,家中的男性统统被处死或流放,女性则沦为婢女。正所谓“知子莫若母”,可见严母对儿子容易惹发祸端的暴虐性格了如指掌,倘若严武不是因为早死,她肯定会被牵连而沦为干粗活的婢女。

严武与杜甫结为好友之后,二人也并非如想像中的那么好,而是虚虚实实、复杂得很。杜甫曾有诗云:“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意思是说曾经接济过自己的故人没有来信,自己和儿子都饿得面有菜色,日子过得十分凄凉,可见严武的接济也是有一茬没一茬的。有一段时间,杜甫曾在严武府中做幕僚,由于他的住处离办公场所很远,也不敢迟到早退,于是只能在办公场所凑合歇息。杜甫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办公机关,不免凄凄惶惶,于是写下了《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诗中的徬徨不安之意跃然而出。在杜甫的早期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严武是非常尊敬的,言必称“严公”、“严郑公”、“严中丞”等等。而严武仅有一篇称杜甫为“杜拾遗”,其余的都是毫不客气地称之为“杜二”,虽然唐代人称排行并非蔑视,但绝不像称“公”和官衔那样有敬重之意。事实上,杜甫比严武的年纪大了整整十四岁,但杜甫一直混得不太好,而严武少年得志、屡立战功,官位连连升迁,为人倨傲,而且长期以来处于施舍者的位置,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所以杜甫对他总有一些敬畏。

不过,杜甫与另一位知己高适交往时,完全没有礼数相隔一说,常常是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高适不但官场地位比杜甫高,而且年龄也长十一岁。然而,在杜甫和严武的交往过程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屡次言及礼数,说明杜甫在严武面前的拘谨是不正常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轻松。由于严武脾气暴躁,杜甫在他手下讨生活也是过得战战兢兢,并不如意。杜甫虽然寄人篱下,但始终有几分自尊心,如果说他对严武的这种态度毫不介意,那也说不过去的。

有一次,杜甫喝醉了酒,大喇喇地登上严武的床,瞪着他说:“严挺之乃有此儿!”

严武听了之后当即怒火中烧,脸色也随之变得难看起来,眼看就要发作。这时又听到杜甫嘟嘟囔囔地说:“仆乃杜审言儿。”严武这才消了气,不再追究。

不过,对于此事还有两种说法:一是严武虽然脾气暴躁,但对杜甫的不敬言辞毫不在意;二是严武当时没有表露出不满,但内心已经起了杀心。一天他找了个借口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左右赶紧通知了严母,杜甫这才捡回一命,但章彝却死在了严武手上。

但无论事情的结果怎样,杜甫与严武之间发生了不算小的睚眦是可以确定的。想当初,严武八岁就敢杀自己的小妈,如今在气头上杀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也没有什么不敢的,事后,杜甫回想起这件事,仍然不由得冒出阵阵冷汗。和一个动不动就要提刀砍人脑袋的人做朋友,无异于将脑袋悬在裤腰带上,如果继续长久地呆在一起,肯定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到时候一个不对,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经过一番思索,杜甫终于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幕僚的职务,也正因为如此,他与严武的私交也慢慢淡下来。

严武死后,杜甫非常伤心,写下了《哭严仆射归榇》。不过有人认为,这篇《哭严仆射归榇》是一个礼节性的作品,完全不像悼念高适、郑虔、苏源明那样充满感情。事实上,对于严武,杜甫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他的举荐,杜甫才当上了自己一生中的最高官衔——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部,但同时,严武的个性又让杜甫感到拘束,他们之间的友情始终未能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在相处的过程中,杜甫战战兢兢,觉得伴君如伴虎,非常不自在,于是一对好友就这样逐渐疏远,而这不能不说是严武强悍到可怕的个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