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娣与李辅国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由于建宁王年轻气盛,对二人互相勾结的行为极其反感,三番五次地向肃宗陈诉张良娣自恣专权,企图谋害广平王。一天,张良娣对肃宗说:“建宁王为了当元帅,曾谋害广平王。”李辅国则在一旁随声附和、添油加醋。矛盾顿时激化了,肃宗见双方都涉及到了广平王李豫,眼睛盯着皇嗣,于是大怒,下令将建宁王赐死。这就是有名的“建宁之祸”。
这件事在李豫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他登临大宝之后,仍深思建宁之冤,先是追赠建宁王为一等亲王爵——齐王,又于公元768年追谥为“承天皇帝”,改葬顺陵,对建宁王尽极哀荣。由此可见,虽然李豫最终得到了皇位,但兄弟的惨死仍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件事也因此成为他最难以启齿的隐痛。
仆固怀恩反叛之谜
仆固怀恩是代宗朝的著名将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历史上,史学家将其列为《叛臣传》的首位,显而易见,仆固怀恩最终背叛了朝廷,那么,他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叛变呢?此举是其自愿还是被人逼迫的呢?
仆固怀恩是唐朝当时有名的虎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其家族中战死沙场的高达46人,仆固怀恩自己每次也是奋力拼杀,甚至大义灭亲,为了给将士们树立严明的军纪,他杀掉了战败投降后又逃回来的儿子仆固玢,从此将士们个个敬畏,作战时奋勇拼搏,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大破叛军。应该说,仆固怀恩勇冠三军、战功卓著,在当时仅次于郭子仪和李光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然被列在《叛臣传》的首位,致使自己一生的忠义事业化为乌有,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拥有赫赫战功的仆固怀恩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仆固怀恩家族原本是铁勒九大姓之一的仆骨部,后来音讹为仆固,以部落为姓。其祖先最早为匈奴别部,后又成为突厥的臣属,到了唐太宗时,铁勒九大姓归顺。父亲死后,仆固怀恩便承袭了他的武职,仆固怀恩自幼骁勇果敢,而且由于环境的关系,他对汉文化相当了解,同时又通晓各边陲少数民族的内情。
安禄山造反时,仆固怀恩在郭子仪的指挥下率军迎击。由于先战不利,他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不过小伙子很机灵,后来又乘人不备只身逃回唐营。仆固怀恩得知儿子安全回来后不仅不喜,反而将其痛骂了一顿后斩首示众,将士们见将军连亲生儿子都不饶恕,无不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也担上“逃兵”的罪名被砍头,于是以一当百、殊死拼斗,最后大获全胜。
获胜后,仆固怀恩对代宗说:“叛军一定会弃城逃走,请给我精骑二百人乘胜追击,必能把叛贼绑来见您。”代宗说:“将军已经很疲劳了,不如暂且休息,明天再战。”仆固怀恩不听,固执地说:“安守忠、李归仁都是贼中的勇将,现在一战将他们击败,正是天赐良机,不可放虎归山,否则等他们筹集了兵马回来再战,后悔就来不及了!”然而,代宗对此毫不在意,固执的仆固怀恩当晚竟然去劝说了四五次。第二天早上,果然收到叛军逃走的消息,代宗这才率军进城。
后来,回纥毘伽阙可汗娶了宁国公主之后仍不满足,又为小儿子求婚,为了国家的利益考虑,代宗于是将仆固怀恩的女儿送出了京师。
不过,仆固怀恩虽然为人稳重寡言,在军事上应对舒缓,然而他非常刚强,如果意见不合,哪怕对方是主将,他也敢出言顶撞,这种性格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不少人,他自己却浑然不知。他还常常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任何人见了都应该毕恭毕敬,否则就是怠慢自己。
代宗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副元帅后,仆固怀恩便成了他的副将。李光弼治军严正,与郭子仪的宽厚做法大相径庭,仆固怀恩及其属下感到非常不习惯。一次,李光弼传召将领张用济,张用济觉得应该给李光弼一个下马威,于是故意迟到,没想到李光弼为了整肃军纪,当即下令将其斩首。接着,他又传召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听说张用济被杀,心中十分害怕,便提前到达。
过了一会儿,守卫的士兵前来报告说:“有五百蕃兵来到营前。”李光弼闻言非常吃惊。这时,仆固怀恩起身来到营门,责备地对部下说:“告诉你们别来,为什么要违抗命令?”
李光弼这才明白仆固怀恩已经对自己非常不满了,是有备而来,于是随机应变道:“士卒跟随主将是没错的。”接着,他下令拿出酒肉,分赏给仆固怀恩的士卒。但即便如此,仆固怀恩仍对李光弼十分防范,无论对方做什么事,他都觉得是在针对自己。
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也继承了家族的勇猛善战,经常深入敌阵,叛军对他非常忌惮。但是,仆固瑒有点好色,他见到叛军将领安太清的妻子很有姿色,便将她抢回家。李光弼得知消息后大怒,令仆固瑒交出安妻,仆固瑒不仅不肯,反而加派了人手看管。最后,李光弼下令士兵将安妻夺回,在抢夺的过程中,射杀了仆固瑒安排的七名看守士兵。
仆固怀恩听说后怒火中烧,他冲到营帐大声质问李光弼:“真没想到,您居然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叛贼之妻而杀害自己属下的士兵,这种做法如何能让我等信服?”说完拂袖而去。
收复洛阳时,李光弼令仆固怀恩依托邙山,据险布阵,仆固怀恩不听,反而让士兵们布阵于平原。李光弼劝说道:“据险列阵,可进可退;若在平原列阵,一战不利就会全军覆没。”接着,他令仆固怀恩移阵于另一个险要之地,但仍然遭到了拒绝。结果史思明乘唐军列阵未定,突然发起攻击,唐军大败,死伤数千人,河阳和怀州也相继失陷。代宗虽然非常生气,但念在仆固怀恩以往的功绩,将其召回京师,担任工部尚书。
安史之乱平定后,其手下的叛将薛嵩、张忠志、李怀仙和田承嗣都归顺了朝廷。仆固怀恩认为自己立下了不少功劳,如今叛乱已经平定,自己会不会从此失势呢?一旦失势,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到这里,仆固怀恩便请求朝廷分封此四人,自己则暗中联络他们作为外援,从此给唐朝造成了多年不能平定的四镇之乱。
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登里可汗——也就是仆固怀恩的女婿从中出了不少力,叛乱结束后,代宗也担心夜长梦多,于是下诏让仆固怀恩带着登里可汗一行人马回到其属地。仆固怀恩到达太原时,金城郡王辛云京怀疑登里可汗是仆固怀恩这个丈人故意招来的,担心回纥军会趁机攻打太原,于是干脆紧闭城门,没有出来犒军。仆固怀恩返回时又路经太原,辛云京仍然闭门不开,也不出城款待。这一下,仆固怀恩非常生气,他当即上表弹劾辛云京,并将随行人员驻扎在汾州,希望朝廷为自己出了这口恶气之后再回去。
说来也是合该有事。京师的大太监骆奉先正好到太原办事,他与辛云京本来就交情颇深,如今听说仆固怀恩在汾州屯兵,他当即表示:“你放心,我回去后马上就将你发现的情况密奏陛下,倘若陛下知道仆固怀恩与回纥登里可汗想要暗中造反,他休想摆脱干系。”
骆奉先从太原出来之后,路过仆固怀恩的大营,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拜访一番,于是仆固怀恩热情款待了他。不过,在家宴之上,仆固怀恩的母亲对骆奉先两面三刀的做法很不高兴,她责备道说:“你既然与我儿结为兄弟,又和辛云京这么热乎,做人怎么能这样呢?不过,以前的事就算了,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酒酣耳热之际,仆固怀恩起舞娱客,骆奉先也大赠金帛以作回礼,俗话说礼尚往来,加上骆奉先又是皇宫红人,于是仆固怀恩说:“改天我再回赠大公公一份厚礼。”
可是骆奉先听了这话,心里就不免打起了小鼓,他暗想:“连仆固怀恩的老妈都已经对我不满了,仆固怀恩必定已起了杀心,倘若不早点脱身,恐怕小命不保。”想到这里,他当即声称有急事,需连夜返回京师。
对仆固怀恩来说,骆奉先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自己拉拢拉拢他总是没错的,再说自己早已备好了一份大礼,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哪能让他就这么走了呢?于是苦苦挽留:“明天就是端午节,今晚在此休息,过了节再走不迟。”
但骆奉先已下定决心非走不可,仆固怀恩无奈之下,就派人将他的马藏了起来。这原本是一片好心,就像为了挽留朋友多住几天而藏起对方的钥匙一样,不过在骆奉先眼里,却成了对方要杀自己的证据。夜深之后,他便带着手下匆匆忙忙地爬墙逃走了。
第二天早上,仆固怀恩见大太监已经跑得无影无踪,连忙派人带着马匹和一大包金银财宝追赶骆奉先。尽管骆奉先最终明白自己误解了仆固怀恩,但他仍然惊魂未定,一回朝就上奏仆固怀恩要造反。
代宗听说后其实并不相信,于是当起了和事佬,下诏令三人和解。仆固怀恩觉得自己的一片好心却换来了如此结果,又气又怒,愤愤不平,觉得皇帝素来猜忌之心颇重,如今听了骆奉先的谗言,一定会想法子对付自己,自己只有小心行事才能避免杀身之祸。
公元763年,黄门侍郎裴遵庆带着代宗的手谕来到汾州,仆固怀恩心中的冤屈越攒越深,见了他不禁哭诉一番,裴遵庆说:“既然将军对陛下如此至诚,不如入朝面君,尽释前嫌。”仆固怀恩闻言马上答应了。
正当他打点行装准备上路时,一个部将说道:“您现在谗言交构,有功高不赏之惧,为何要主动前往不测之地呢?李光弼以忧死,来以功诛,虽然有功劳最后却没有好下场,难道这两人还不足以让将军明白吗?”
仆固怀恩越想越觉得有理,于是找了个借口不去长安。没过多久,仆固瑒攻打太原的辛云京,辛云京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再加上早有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仆固瑒大败。
代宗忧心仲仲,任颜真卿为刑部尚书,想派他去仆固怀恩处进行宣慰。颜真卿说:“如今仆固怀恩已骑虎难下,进不是赴国难,没有理由,退又不愿放弃兵权,肯定不会进京来朝。而且说仆固怀恩造反的不过辛云京、李抱玉、骆奉先、鱼朝恩四人,其他人都说他冤枉。怀恩手下的将士都是郭子仪的旧部,陛下不妨下诏派郭子仪替代他的军职,对他晓以顺逆之理,或许他会前来。”
没想到的是,郭子仪刚到河中,仆固瑒就因为鞭打汉族将士引起众怒,被部下砍了脑袋,接着纷纷投靠了郭子仪,仆固怀恩得知消息后则度河而逃。
群臣闻讯向代宗道贺,谁知代宗并不高兴,他说:“朕的诚意不能使人相信,致使功臣生变,深感惭愧,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接着下令用辇车将怀恩之母接到长安,优礼相待,后来其母寿终正寝。代宗为了安抚仆固怀恩,招其入朝,只是下诏罢免其军职,仍拜太保兼中书令、大宁郡王。但仆固怀恩认为事情已经这样了,自己倘若返回,免不了被抄家问斩,于是破罐子破摔,索性诱结吐蕃与回纥,率领二十多万蕃兵马入塞。然而,或许是忧愤成疾,在兵至鸣沙时,仆固怀恩突然暴病身亡。他死后,由于没了首领,属下汉军相互攻杀,回纥和吐蕃也各怀鬼胎,郭子仪单骑说降回纥,使唐朝又逃过一次大劫难。
仆固怀恩就这样结束了可嗟可叹的一生。自安禄山之乱起,仆固家族为国捐躯的人数高达四十多人,然而,仆固怀恩反叛后,也给百姓带来了三年的惊扰,致使自己一生的忠义事业化为乌有,还成了有名的判臣,这实在是令人惋惜。虽然仆固怀恩的反叛在一定程度上是遭人陷害,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使得事情往不可扭转的方向愈演愈烈,最终成为一个不可收拾的悲剧。得知他的死讯后,代宗恻然道:“怀恩没有谋反,只不过被左右之人所误罢了。”由此可见,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用来形容仆固怀恩真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