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前幕后
10230100000023

第23章 争权夺利 (2)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向西出逃,在马嵬驿发生了兵变,随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玄宗被尊为太上皇。失去了兵权的玄宗别无选择,只有承认既成事实,听凭儿子派人迎接他回宫了。

唐肃宗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一个仁孝的表率,一开始对退位的父亲十分尊重。在权力斗争中过了大半辈子的玄宗,也深知如今形势比人强,对儿子表现的孝顺,也十分合作。

肃宗一行,在咸阳迎接太上皇的到来。他一见到父亲,便痛哭流涕地拜倒在地。玄宗见此情形,忙扶他起来,想起战争中的离乱,两人都是饮泣不已。走出驿馆门外,肃宗亲自为父亲牵来了一匹高头大马。玄宗欣慰地说:“过去我统治天下这么多年,从未觉得自己身份尊贵,今天看到我的儿子当上了天子,才真正觉得自己身份其贵无比。我今后就打算不问世事,安享晚年了。”肃宗听到父亲这样说,一颗顾虑重重的心稍微放了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唐玄宗被安排住在兴庆宫。他虽然退位,但创出盛世的天子在百姓心目中仍有崇高的地位。有一天阳光明媚,天高气爽,闲居的玄宗兴之所至,来到勤政楼登高远眺。没想到百姓一看到他的身影,都大呼:“没想到今生还能看到当日的太平天子。”纷纷敬畏下拜。

这一情况,立即被负责监视玄宗的太监李辅国禀报了肃宗。肃宗对父亲是否真正放下权位一直半信半疑,看到他仍有这样大的号召力,心中未免心生疑虑。李辅国又添油加醋说:“太上皇住在兴庆宫,往日侍奉他的陈玄礼和高力士等人如今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都心怀不满。他们频频与太上皇接触,都有自己的私心,如果不早加管束提防,说不定迟早他们会拥立太上皇复辟。为保万全,请陛下下旨让太上皇迁居到西内去,避免和这些人接触。”

肃宗正在病中,听了他的话,良久沉默不语,半响才开口说道:“太上皇毕竟是朕的父亲啊,人以孝为先,实在不忍做出逼迫他的事情。”说罢便让李辅国下去了。

表面上看,肃宗对太上皇十分孝顺,不忍做出忤逆之事,但李辅国注意到,肃宗并没有对自己严加斥责,也就是说他从根本上还是认同自己所说的。李辅国为了邀功,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并且马上付诸实施。

他趁肃宗生病暂不理政务,悄悄找机会来到玄宗居住的地方,派人假传肃宗的旨意说:“陛下请太上皇移驾西内颐养天年。”传旨的来人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玄宗身边的人都暗暗不平,却又敢怒不敢言。玄宗感到来者不善,但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手里没有一兵一将,如果轻举妄动,恐怕会惹来杀身之祸。他只好吩咐左右收拾了一下准备前往西内。

以往玄宗在位的时候,无论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但他这次迁居西内,身边却只有十来个老弱病残的旧日奴仆。夕阳西下,一行人显得尤为凄凉。玄宗心里就别提是什么滋味了。繁华散尽,威名已是昨日黄花,现在就连亲生儿子都这样对待自己,真是世态炎凉。不过,至少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高力士仍然一如既往地忠心于他,想到这里,玄宗心里才有几分安慰。

当他们走到路口处,突然旁边闪出两列卫兵,每个人都全副武装,凶神恶煞的样子,手中的兵刃在夕阳下闪着寒光。为首骑马者正是肃宗的心腹,如今手握大权的宦官李辅国。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地挡在路口。玄宗看到这幅阵仗,不由想起了当年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情形,心中一寒,马镫都登不住,竟从马上掉落下来。左右连忙上前搀扶。玄宗的腿哆嗦得厉害,竟然两次三番都没有重新坐回到马上。

随同前往的高力士见此情形,也知来者不善,敌众我寡,硬拼决无生路可言。如今之计只有沉着冷静,让对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牌,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只见高力士毫无惧色,策马慢步往前,径直来到李辅国面前。他用宏亮的声音对李辅国大喝道:“李辅国!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天下人见了都要臣服,你也算是老臣,见到太上皇竟敢不下马,如此无礼,不怕陛下治你的罪吗!”

当年李辅国还是小小的一个宦官时,高力士已经是三品将军,李辅国对他的威严心有余悸,现在被他这样一喝,心里也顿时没有了底。他知道肃宗对父亲是否还会重新掌权心怀防备,所以他可以肯定,自己矫诏将玄宗迁到西内,这件事不仅不会被追究,还可能正中肃宗的下怀。但肃宗一向事父至孝,不会同意自己对太上皇狠下毒手,并且,天下人对享国五十年的太上皇充满崇敬之心,如果将其杀害,恐怕就连肃宗也保不住自己。

思前想后,李辅国刚才的气焰全都烟消云散了,他只得翻身下马行礼。这时候,高力士又大声命令道:“李辅国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不敢有违命令,连忙恭谦地走上前来,为玄宗牵马。跟随他而来的兵士看到如此情形,纷纷跪下行礼,口中高呼:“太上皇万岁!”玄宗这才惊魂初定,稍微安神端坐于马上。

等一行人安全到达西内,李辅国退下之后,玄宗想到刚才情形不禁后怕,他紧紧握着高力士的手说:“今天要不是有你,恐怕我早已经成为刀下之鬼了!”

玄宗的迁宫之行总算平安度过,他为了不多生是非,还主动跟肃宗说:“兴庆宫是王者之地,我一直想要迁出来。这次搬到西内,我觉得正合适。”原本就对此事暗自认可的肃宗也就对李辅国逼宫一事不再追究。吃了一肚子气的李辅国越想越窝囊,对高力士怀恨在心。回去之后,他便编造了些谗言,将高力士流放到了疫瘴流行的穷乡僻壤去了。

建宁之祸

与很多皇帝一样,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惟一不同的是有些是自己的血,有些则是失败者的。唐代宗李豫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最终令与自己关系亲好的兄弟建宁王李倓成为牺牲品。尽管李豫后来成了皇帝,但他心里从此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阴影。

唐代宗名李豫是大唐王朝的第八位天子,其祖父就是史称“唐明皇”的唐玄宗,父亲则是唐肃宗李亨。

公元725年,唐玄宗驾临当时被封为“陕王”的李亨王府,他见到庭院内破烂不堪,无人打扫,屋内的器具也积满了灰尘,呈现出一副破败之相,儿子李亨则满脸落寞,身边不见嫔侍,玄宗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当即命高力士选出三名掖庭宫女,赐给李亨作侍妾。代宗的生母吴氏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她容貌艳丽,举止端庄,性格又非常谦虚低调,因此颇受宠幸。

公元726年的12月23日,唐代宗李豫生于东都洛阳上阳宫之别殿,成为唐玄宗的第一个孙子。当时,唐玄宗正外出游玩,听闻喜讯后,当即返回东都皇宫。代宗出生后的第三天,玄宗便迫不及待地去看望自己的长孙。不过,由于李豫生下来非常瘦弱,小脸蛋皱巴巴的,看上去十分没有精神,保姆担心会让皇帝扫兴,于是将他与宫中另一个出生不久的、看上去健康活泼的男孩偷偷调换了。没想到,玄宗看到后非常恼火,责问保姆为何胆敢犯欺君之罪?保姆闻言大惊失色,当即叩头谢罪,然后战战兢兢地将原委解释了一遍。玄宗说:“你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今日朕心情大好,就饶你死罪,再有下次,定不轻饶。速把朕的孙子抱过来,让朕看看。”

玄宗见到长孙后,连忙一把手抱过来,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够,从此,他几乎天天前去探望。一天,唐玄宗又抱着李豫逗耍,他左看看右看看,忽然欣喜地脱口而出:“此子的福分远远超过其父。”并为其取名为“俶”,表示美善之意。

而李豫的父亲肃宗也因为在兄弟中先得贵子,而受到了父皇玄宗的宠爱,一扫从前被冷遇的境地,玄宗常常将所带的内乐宴具赐给他,并与其饮酒畅谈。为了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孙子们,玄宗先后设置了十六王宅和百孙院,专供皇子皇孙们起居生活之用。李俶入百孙院后,在亲兄弟十四人中虽为庶出,但由于他是长孙,所以玄宗特别钟爱,并将其立为嫡皇孙。李俶的少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他在百孙院中享受着非常优越丰裕的贵族子弟生活。而他的父亲李亨则“父以子贵”,倍受玄宗看重,虽然宰相李林甫勾结得宠的武惠妃,数次劝玄宗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但玄宗最后仍然立了李亨为太子。从种种迹象来看,父亲李亨被立为太子,自己也成了嫡皇孙,只要父亲当了皇帝,那太子之位是稳稳当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公元746年开始,权相李林甫就对李亨被立为太子很不满意,他担心李亨登基做了皇帝之后会对自己不利,因此处心积虑地想将李亨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李林甫想出一些招数,将与李亨关系密切的数十位大臣——处死或贬官,其中还包括太子妃韦氏的兄长韦坚。李亨对此十分害怕,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不得不上表请求与韦妃绝婚,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下旨废去韦妃的名号,并让其削发出家。不过,李亨的恶梦并未因此停止。李林甫之后,因为堂妹杨贵妃受宠而得以专权的杨国忠怕李亨日后妨碍手脚,于是继续图谋加害,幸好大臣张均和宦官高力士等人多方维护,才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在李豫三十岁那年的11月,安史之乱爆发了,从此他结束了安逸的生活,开始了颠沛流离。在父亲李亨被立为皇太子之后,李豫一直就是广平郡王,他和弟弟建宁王李倓一起,跟随父亲、祖父逃离京师,后来还参与了“马嵬之变”,一起北上灵武,是肃宗重新组织平叛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人物。

李豫从小就和兄弟们感情很好,尤其是与异母弟弟建宁王李倓,更是亲密无间。李亨登基后,便决定在两人之间选一个任天下兵马元帅,起初他打算任命颇怀才略、威信较高的建宁王,但他当年的布衣之交——自称“山人”的奇士李泌上了一封密折,说:“建宁王虽然贤能英勇,是元帅之才,但广平王是长兄,而且有君人之量。如今天下大乱,众人所瞩目者当是统兵征伐的元帅,若建宁王大功已成,就算陛下不想立他为储君,追随他立功的人也不肯答应。陛下难道忘了太宗皇帝和太上皇的事吗?”就这样,肃宗最终选择了广平王为兵马元帅,被推到平叛的中心,而李泌也成为他平定叛乱的有力帮手,肃宗甚至将禁中宫门的钥匙及符契都交给了广平王与李泌掌管。

这么一来,就引起了皇后张良娣和李辅国的忌恨。张良娣和李辅国由于在肃宗政变夺权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权倾一时,气焰熏天。当时的广平王李豫和建宁王李倓早已对此警觉起来,李倓还常向肃宗陈诉张、李二人的专权骄横。而李泌为了大唐中兴,对张良娣、李辅国的专权行为也十分不满,他曾劝阻肃宗立其为皇后。张良娣察觉到情势不妙,也经常在肃宗耳边吹风,搬弄是非,几个回合下来,双方的关系变得相当紧张了。

张良娣颇懂得玩弄权术,她建议肃宗将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立为太子,并改任建宁王为兵马元帅,企图在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制造嫌隙,加以分化,如果此事付诸实施,肃宗一定会同李泌商议,这样就能将事端牵扯到李泌身上。

一天,肃宗对李泌说:“广平王担任元帅负责平叛已有些日子了,现在朕打算让建宁王全面负责征伐,但担心引起不良后果。若立广平王为太子,确定其储君地位,又能让建宁王发挥作用,先生以为如何?”结果,李泌没有上钩,他直言不讳地劝阻了肃宗,暂时压制了这一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