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追随内心
10217800000026

第26章 卷土重来 (2)

约翰和史蒂夫都口才极佳,活力四射,是天生的领导者。但是这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观,也选择了两种完全相反的领导方式。史蒂夫一直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人到中年还一直保持着瘦削的身材。在穿衣方面,他几乎每天都一身黑色行头。约翰是个胖乎乎的家伙,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油腻的汉堡包,最标准的打扮就是五颜六色的夏威夷衬衫。史蒂夫会花一万美元购置黑色硬皮沙发当办公室的摆设,而约翰却从二手商店里买来一大堆各式各样、破旧不堪的旧沙发,把皮克斯的放映厅塞得满满当当。约翰提倡舒适、轻松的风格,史蒂夫曾经也不拘小节,但现在,他转而欣赏严肃简单却高贵典雅的极简主义。约翰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尊重,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史蒂夫曾经深受员工爱戴,现在却不得不依靠威严和胁迫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他东山再起,就又成了原来那个令人畏惧的史蒂夫·乔布斯,仿佛那么长时间的挫败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烙印,仿佛他从未谦卑,也从未服软过。

他又变回了坏人史蒂夫,而约翰呢,必然要站到这个“坏人”的对立面。

史蒂夫突然出现,引起了皮克斯内部的警觉和恐慌。每当史蒂夫试图插手公司的创意工作,他总是会和约翰起冲突,而其他高层比如埃德温、帕姆·克尔温、拉尔夫·古根海姆又总是不约而同地站在约翰那边。

很快,史蒂夫就酝酿着打破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他要在皮克斯安插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劳伦斯·莱维(Lawrence Levy),史蒂夫为皮克斯新招的首席财务官。劳伦斯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他才36岁)就已成就不凡,而且他从不喜欢暗箭伤人那一套。在此之前,劳伦斯在硅谷的美国电子影像公司担任二把手。这段经历足以说明,即使身边的伙伴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创业家,劳伦斯也能扛得住压力,处理好事务。劳伦斯成功地带领美国电子影像公司上市,在他的运作下,公司的股票一路上扬,他的精明能干赢得了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们的信任。史蒂夫亲自面试了劳伦斯,史蒂夫的计划非常清楚,聘用劳伦斯就是要扶植他做皮克斯的首席执行官,最好下一年就让公司上市。

史蒂夫要安插“自己人”做他的眼线,皮克斯一众元老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其实他们搞不懂的是,为什么他不早一点这样做,为什么花了这么多年才有今天的顿悟。然而看到史蒂夫不仅是想找个人监视他们,而是想“统治”他们,皮克斯的人觉得深受侮辱。这些老将愤怒了,史蒂夫竟然让一个外人来坐埃德温的位子,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埃德温一直被视为皮克斯的“家长”,他们的技术先驱。25年来,正是因为他执著追寻自己的梦想,才有了《玩具总动员》的成功。整个皮克斯都是埃德温理想和信念的产物。

“大家纷纷为埃德温鸣不平,”帕姆·克尔温回忆道,“甚至开会的时候都有人满含哀怨地说:‘埃德温,为什么老板不是你?’”

但是埃德温还是一如往常地处变不惊,继续牺牲自己。他和阿尔维一样,从来不在乎头衔、权威和任何形式上的东西。当他们二人于1986年创办皮克斯的时候,竟然互相谦让,都不愿意当总裁。

面对这样一群真心拥戴他的支持者,埃德温说起了公司早年的一件轶事。“我们打算抽签决定谁来当总裁,阿尔维和我都输了,”他回忆道,“我问帕姆愿不愿意,她说不。我又问莫莉(皮克斯公司备受宠爱的牧羊犬),它竟然也拒绝了。”

最后他加了一句:“我们已经试过吓走劳伦斯,但他终究还是要来的。”

当史蒂夫努力想在皮克斯树立威信、扶植势力,皮克斯的老将们却选择了一种消极的抵抗方式。公司的经理办公室只有3个,都在一个走廊里,离大楼的正门不远。埃德温、帕姆和劳伦斯分别占据这3个办公室。他们不让史蒂夫占用这些办公室,理由是空间有限。史蒂夫来的时候,他们就把劳伦斯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随意规整一下,当做史蒂夫的领地。

皮克斯离史蒂夫在帕洛阿尔托的家很远,这个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让公司能免受干扰。20世纪90年代初,皮克斯原办公大楼的房东乔治·卢卡斯决定收回建筑,留作他用,公司便搬到了旧金山湾东岸的里士满角,就在圣拉斐尔-里士满桥的另一侧。新地址就在伯克利以北几英里的地方,但史蒂夫要开车过来还得花上一个半小时,而且这条新路线的路况变数更大,让史蒂夫非常恼火。于是他又指示皮克斯人,让他们搬到旧金山来。皮克斯人都对史蒂夫自私自大的轻率举动非常震惊和愤慨。为了赶制《玩具总动员》,他们一周7天连轴转,忙得晕头转向,史蒂夫竟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提出要他们搬家,而且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此外,把皮克斯再往南移未免太愚蠢了,因为约翰·拉塞特住在遥远的北面,在美酒之乡索诺马的古老村镇里,皮克斯搬家会再给他增加45分钟的车程。

史蒂夫以皮克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新身份闪亮登场,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包括没完没了的报告,持续数小时之久。一开始,史蒂夫想把会议安排在中午,但是拉尔夫和约翰强烈反对。他们要在白天制作电影!史蒂夫这么做会耽误创作进程!

史蒂夫妥协了,决定在下午4点到晚上7点之间召开会议。然后他会主持一场工作晚餐,接着就陪约翰和其他主管进入放映厅,观看并点评每天的工作成果。史蒂夫总是在谈话中处于主导地位,似乎没有意识到约翰根本不需要他的意见。为了迁就史蒂夫,约翰忍受了他马拉松式的会议。对于约翰来说,史蒂夫的意见真是既没必要也没意义。约翰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7点之前出门,8点准时到达办公室处理工作事务。他会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观看电影剪辑,约翰需要他们的意见和批评,不是史蒂夫的。但是史蒂夫总会自作主张地把约翰留下来,直到晚上10点或者10点半才放他走。这一举动非常残忍,强行把约翰的工作时间延长到难以承受的14个小时。晚上在放映厅看片子时,约翰常常累得睡着了。最后史蒂夫放约翰走时,约翰早已筋疲力尽,双眼呆滞。帕姆·克尔温很担心约翰驾车驶在黑暗的乡村小道上会出事故。最后,约翰的妻子南希坚持不让他再晚回家了。

史蒂夫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刻。1995年2月,史蒂夫就要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劳伦妮秘密策划为他举办派对,到时候给他一个惊喜。地点就设在拉里·埃利森位于旧金山的第二处住宅。拉里仍然住在郊区幕府风格的宅邸内,但最近在城里买了一处住所,与盖蒂宅邸在同一个街区。拉里与其他新兴富人不同,他喜欢和城里的老牌富豪打成一片。其他新富人不喜欢上流社会的势利作风和排外意识。不过,这些新富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拥有地位和实力,所以一个个也都是势利眼。

拉里的住处宏伟壮观:房子在街区最好的地段,位于太平洋高地山丘的顶端,能够望见风景旖旎的城市和海湾风光,每个角度都像明信片一样。拉里购买的原是一处19世纪时制糖业大老板建造的宅邸,现在他拆掉了这座破旧的老房子,在原地修建了一栋气势恢弘的现代建筑。《旧金山纪事报》社会专栏作家诙谐地把这栋街边建筑比做闪闪发亮的咖啡机。城里的精英都想进去一探究竟。

史蒂夫交情最久的朋友比尔·费尔南德斯找到了地址,走过那一队代客泊车的服务员。比尔走进大楼后震惊不已,迎面是巨大的落地窗,就坐落在悬崖边缘。房子已经被拆掉了一半,里面落满灰尘,一片废墟,但是劳伦妮挂起了窗帘,把建造中的工程挡在了后面。窗帘巧妙地为这次摩洛哥主题派对带来一丝变化。数十个宾客有的盘腿坐在地上,有的像从前的土耳其皇帝一样四肢摊开躺在鼓鼓的抱枕上,小口小口地吃着餐前开胃素菜。比尔·费尔南德斯和一个头发乱糟糟的谢顶中年电脑爱好者聊了起来,结果发现他是史蒂夫的朋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三世,威廉的祖父正是那位狂妄的新闻界巨人——电影《公民凯恩》主人公的原型。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迎接史蒂夫这一辉煌的时刻。皮克斯的一个高管送给史蒂夫一副巨大的带框海报,上面画着巴斯光年和伍迪。这幅海报把《玩具总动员》中的一个静态画面放大了,许多动画师和技术人员都在上面签了名。

史蒂夫说他深受感动。

这个场面让大家好奇不已,但是又觉得神秘莫测。人群开始小声议论:

史蒂夫在忙什么呢?什么时候从事电影行业了?怎么会转行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新闻周刊》的一组记者和编辑在纽约麦迪逊大道的杂志总部召开会议,考虑谁能进入科技界50个明星人物的候选名单。

史蒂文·莱维和凯蒂·哈夫纳这两个记者推荐了史蒂夫·乔布斯。

在场的其他人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凯蒂回忆起那一幕,“太悲哀了”。

大家曾经把史蒂夫视为计算机革命唯一的伟大人物。现在,纽约这帮媒体竟然都不考虑把史蒂夫列入前50大人物。而比尔·盖茨已经牢牢地坐稳了头把交椅,他正准备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史蒂夫的信徒在T恤上印着“Windows 95=NeXT 88”。其实这句话夸大了Windows系统的优点,因为Windows系统用起来还不如NeXT的旧软件。但自夸、炫耀对于激烈竞争中的弱势公司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慰藉。如今Windows系统拥有了几千万用户,而NeXT只有几万用户。Windows系统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霸主。

整个市场唯一算得上微软对手的就是苹果公司,1995年年初,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销量约占全球市场的8.3%。整个20世纪90年代,苹果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也一直处于赢利的状态。然而在微软和英特尔的连续出击下,它的处境也不再安稳。个人电脑配上新版Windows 95系统,操作变得与麦金塔电脑一样简便。此外,英特尔的奔腾芯片也即将面世,这款芯片在速度和能力上都可以与麦金塔电脑的Power PC芯片相媲美,而且造价更低。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联手统治了计算机产业,如同昔日的史蒂夫,他们受到无限的关注和崇拜。

媒体早已下定论,认为史蒂夫的事业气数已尽。尽管他们紧密追踪行业动向,也没料到史蒂夫还留有一手,他正在秘密为自己的高调复出作准备。

史蒂夫的计划有些冒险,同时也很巧妙。他想等12月底《玩具总动员》一上映,就让皮克斯上市。那时好莱坞一定会为这部电影首映作足宣传,他打算趁热打铁,利用这个时机炒高公司股价。你喜欢这部电影?那就买它的股票吧!

问题是皮克斯还没准备好,至少根据那些专业投资银行的标准,它还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如果想让华尔街的金融魔术师同意公开出售一家新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在此之前至少应当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赢利期。没有利润就不能公开上市,这是几家顶尖交易所不成文的规定。

然而,皮克斯一直都在亏钱,就算迪士尼包揽了它的大部分开支,皮克斯还是入不敷出,一年就亏掉了200万美元。成立9年来,它几乎年年亏损,已经累积了4700万美元的亏空。就算《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皮克斯拿到的票房分红也不多,而且这也是八字还没一撇的事。现在真不是一个好时机。

史蒂夫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旧金山的投资人和硅谷的律师。他们都觉得史蒂夫是在痴人说梦,认为这个计划不可能成功。

可是就在1995年夏天,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家软件公司——网景通信,成立不到1年而且还没有赚到1分钱,不知何故竟然上市了。网景通信公司的产品Mosaic网页浏览器在坊间引起极大轰动,媒体也纷纷追捧,因此它一发行股票,小投资者趋之若鹜,挂牌第一天就从每股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网景通信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皮克斯的很多人都是他原来的同事)一夜之间账面赢利就达到5.65亿美元。

网景通信上市绝对是在华尔街近几十年来的一次转折性事件,它开启了投资和股票募资的全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