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8482200000005

第5章 铭心教诲

一辆卧车疾驶而至,从什刹海西岸的前井胡同接走了翘首以望的溥仪,这是他抵京后的第五天。

走进中南海西花厅,那里已是济济一堂。与他同一天却是从北京功德林特赦的国民党人士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邱行湘、卢浚泉、郑庭芨、杨伯涛、周振强、曾扩情、陈长捷已率先到达了。

一位高耸剑眉的首长热情地迎过来。“周总理……”他紧张而激动地叫了一声,就再也讲不出话。周总理倒风趣地说:‘皇上’可迟到喽……接着,晚到五分钟的他,被介绍给了陈毅和习仲勋副总理、张治中、邵力子、傅作义、章士钊、屈武等人。

认识吧?这是清朝未代皇帝溥仪,他是从抚顺特赦的。中央统战部长徐冰诙谐地说。

看到周总理与溥仪握手,特赦人员纷纷站了起来。“坐下嘛。”周总理冲大家摆了一下手,又拽溥仪坐在自己身边。

“你们出来几天了,有些问题谈谈好。”说起来,十一人中,除溥仪以及讲武堂毕业的卢浚泉、保定军校毕业的陈长捷外,全部毕业于黄埔军校。周总理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自然与他们有师生之谊。黄埔一期毕业的曾扩情被特赦后,以学生的身份致信周总理,诚恳地请求赐教,成了这次接见的由来。

开始,周总理逐个了解每人的近况。杜聿明的忏悔,表达了众人的内疚:“我们这些人没听老师的话,走到反革命路上去了……”周总理却豁然大度地说:“唉,这不能怪你们,我这个当老师的没带好你们。”

当溥仪听到问起自己时,连忙拱手而立。瞧他异常紧张的样子,周总理开玩笑地说:“坐下嘛,你们满族人的繁缛礼节要取消。”然后又和他聊起旗人的习俗和礼节,“我要是在大街上,一看到这些特征,就能认出他是满族人……”

“溥仪先生,当初我在北京读书,也是你皇帝管辖之下的臣民啊。”紧挨周总理另一侧坐着的陈毅,笑眯着眼插言了,你特赦出来,我们都想见见喏……风趣的话,在他听来尤感亲切。

“你们是标兵,要经得起考验。”周总理饱含褒赞和期望的开场白,又使他心里热呼呼的。我们政府说话算数,是根据人民的利益赦放你们的。尔后,周总理就立场、观点、实践、前途等四个问题娓娓而谈。

民族立场、人民立场、也就是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从鸦片战争到今天,将近一百二十年,中国人民翻身的事实,连帝国主义也不得不承认。

周总理深沉的目光注视着他:

溥仪先生,你可以证明这一点嘛。比你们过去搞得好吧?

他赞同地点着头,默默地倾听周总理气势恢宏的谈话。

旧中国腐败不堪啊。今天,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的国家不爱,还爱什么?生于斯,长于斯,不爱这个国家爱谁呢?

声调激昂而又寓意深刻的话,在他的心中卷起了万顷波涛……是啊,不爱这个国家爱谁呢?然而,“夜见土肥原”、白河偷渡那迈向罪恶深薮的一步步,以及充当日本汉奸的卖国行径,又怎能不使他如芒刺股,冷汗浃背?正义凛然的发问,使他感到了愧疚,这可以从他那噙满泪水的眼中看出。周总理的话字字如珠玑,对于他来说并非稍纵即逝,而成了后半生的座右铭。即使当他病重卧床时,还工工整整地将这次谈话抄录在笔记本上,不时扪心自问。

“溥仪先生,”周总理的再次呼唤,打断了他的沉思。你在清末当时皇帝时才两三岁,那时你不能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要负责。他根本没料到周总理会当众对他做出如此中肯的评价,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落了下来。

“清朝不仅亡了国,而且亡了族。”周总理援例分析说,满族人纷纷改名换姓,北洋军阀时代就变了。宣统年间,我蓄了辫子到沈阳,那时满族人心气很高。后来多不敢称满族了,舒舍予、程砚秋就是例子嘛。如今,大多数人承认自己是满族了,也恢复了姓。如今的中国,是各族人民的大家庭。

最初,溥仪等人心情紧张,但此刻,已被周总理的风采和生动的谈话深深地吸引住了。

认识了立场是一个问题,站得稳站不稳又是一个问题。民族立场、劳动人民立场的建立,是长期的,要从改造入手……

周总理勉励溥仪、杜聿明等人说:“你们的新生开始了,今天是以新人的资格相见的。你们是新人了,不是皇帝、总司令了。我们是以朋友相待!现在社会上还有死角,希望大家努力把它消除。我们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精神建设、政治建设。我们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

似浩瀚沙漠中的清泉,涓涓流入溥仪的心田。

“不劳动不得食,有机会锻炼对你们说来还有必要,可以帮助你们树立劳动观点。你们出来后,集体观点要巩固。不然,个人主义的思想就会抬头。”周总理的批评和告诫十分明确尖锐,你们个人主义的东西还不少……十年所得不要抛于一旦,你们有了一定的劳动观点、集体观点,今后不要丢啊!

洪亮的声音,犹如黄钟大吕萦绕耳畔。如果说,十年的改造生活使他迷途知返,那么,周总理的教诲像温暖的春风,使他扬起了驶向新的人生彼岸的风帆。前途,牵拽着溥仪的心。周总理似乎洞悉他的一切,专意对他说:不要着急,工作问题嘛,过春节再谈。铿锵有力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渴望。

走自食其力的道路,做新人才有奔头!你们也不要把现在想得那么好。北京巷子里还有许多矮小的房屋,全中国变成现代化还要很多年。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致,有的还不如你们。想得那么好,又把自己搞糊涂了。

一句特意的叮咛,又使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溥仪先生,你也不要过分自卑。我想,你们第一、要相信国家信任你们。第二、还不会样样满意,倘有不满意的事,可以写信给徐冰部长。你们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旧东西多,但可以改造社会不易改造的死角。

“溥仪先生,”周总理再度扬起剑眉,“你可以起我们起不到的作用。”他的目光扫向大家,“你们在旧社会生活了四五十年,与旧社会的关系不可能没有联系,拒绝他们不行,让社会改造他们更好。”说到此,他以自已为例说,“一九四五年,我去南京谈判时,哥哥、嫂子来找我,儿女一大堆,有的被改造,有的当了特务。今年嫂子又来了,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她的变化正是逼出来的。”要相信社会的力量!周总理的结论落在了这句话上。

犹如屋外晶莹的白雪悄然融入即将萌发的小草根茎,周总理的谆谆嘱咐清晰地传入耳鼓。

你们的亲友,你能影响他,他也能影响你,新的一代也可能批评你们。

他看到,周总理指着不远处的傅作义(字宜生——作者注),说:“宜生主持水利工作,一个方案争论不止,正是高尚的生活。”当陈毅提出,特赦人员要防止庸俗的你捧我、我捧你时,周总理赞成地说:陈老总提出来,有好处。新的环境,是对你们进一步的考验。

周总理接见后第五天,在中央统战部的会议室内,他的面前又出现了一张张陌生的微笑面孔。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副部长张执一、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平杰三、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与他们围坐在三张铺着雪白桌布的酒席旁,溥仪坐在李维汉和徐冰之间。

我祝贺诸位的新生。徐冰与他碰杯,他兴奋地一饮而尽。他原以为领导讲话后才能喝酒,许久没敢动筷子,直到李维汉给他夹上菜,才知徐冰的一句开场白已囊括了所有的内容。而他的感触,却远远超出了酒宴。在旧日,他主持过数不清的宴会,但无不是他先动筷子,别人才敢伸箸。他也从未先敬过别人酒,当然也不晓得如今是从主人敬酒开始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早就该荡涤一尽,连酒宴也要从头学起。这或许是他举杯的一刹那才意识到的。

“回来后,习惯不习惯?有什么困难,我们尽力帮助解决……”在愉快的气氛里,徐冰与他又一次举杯,“过了春节,我们打算组织你们参观北京,可能要住在崇内旅馆,学习和生活都方便些。”

“太好了。”溥仪喜形于色。他满脸通红,不仅由于喝酒的缘故,握别徐冰时的“谢谢”二字,分明包含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几天后的座谈会上,他说出的心里话,也是对周总理的回答:

“是祖国改造了我,它是我的重生父母。我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