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8482200000020

第20章 真正获得人格

毋庸讳言,新生的溥仪,面临前清遗老旧意识的包围,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挑战。

他意外地辗转接到许多来信,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有祝他新生而成为公民的贺信,也有仍尊他为“圣上”的致函。

来访者中,既有欲探究他如何接受改造,走上光明大道的中外著名人士,也有个别心怀叵测、来意不善的外国记者。

最初的五个月内,他便接待了英、美、日以及墨西哥、匈牙利、智利、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几十个国家的各界来宾。各种肤色的人们,向中国末代皇帝发出探询的目光,饶有兴味地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试图在这位有着曲折经历的新生者身上,找到关于“神秘中国”的一些答案。

正如溥仪所言,心怀善意者,当然是大多数。然而,访问者中,也不乏个别人根本不相信溥仪从内心拥护新的社会制度,甚至认为他历次接受访问所作的回答,纯系被迫——溥仪的所谓新生,不过是对外宣传而已。

因而,一个外国记者提出,要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不要政府官员参加,让溥仪单独接受访问。为了回击种种谬论和谣传,上级毅然同意溥仪独自会见来访者。

访问时,那个外国记者耍弄种种手法,企图从他口里得到一些对我国不利的东西。别有用心地煽动他,要他讲真话。还挑畔地问道:“溥仪先生,你对中国现行的所谓社会主义制度满意吗?中国政府对你这个末代皇帝的改造是否有非人的待遇?”……

对于这位所谓记者的发问,溥仪理直气壮地逐条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正像在崇内旅馆内接待一位墨西哥记者访问时那样,他回答了关于有的国家说溥仪已经“冷酷地死去了”的谣言。

“谁说我已经死去了?请你看清楚,我不是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吗?如果说到我死去了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我过去那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皇帝、伪满汉奸的前半生已然死去了。但是,祖国给予的新生——我的后半生正在开始……”

那位外国记者并没有理解溥仪的话,仍不断提出一些带有挑衅性的问题。这时,溥仪顿生愠色:

“再次告诉你,你要访问的溥仪已经不在了,我是新生的溥仪!我对你的这种挑衅性的做法表示抗议!”

说完,他未等那位外国记者有何表示,便拂袖而去。据了解,这是溥仪在接受外宾访问中极为罕见的一次。

当天回到植物园,溥仪仍忿懑不已,没头没脑地对诸葛正义说:“这是挑衅!”到了宿舍,他又对同屋的小刘慷慨激昂地说道:“我接受了他们的挑战……”

但这却不是惟一的一次。在另一次与外宾的会见中,他又突然大为光火,以为人家是对自己挑衅。其实,这只是一次误会而已。但是,从另一方面人们却不会再误解,他不是过去的“木偶”了,敢怒、敢言,勇陈己见,有了可贵的人格!

一九六〇年十月下旬的一天,溥仪由植物园的田老和李科长陪同,在北京饭店接受外宾访问。这意味着,溥仪第三次会见来自拉丁美洲的客人。

“十一”前,巴西、智利、阿根廷等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外宾应邀前来我国参加国庆活动期间,参观、访问了许多地方。离京前夕,他们在毛泽东主席接见时提出,希望见见被特赦的中国末代皇帝。毛主席说:可以见溥仪去。不出所料,来访者接踵而至。溥仪会见的第三批拉丁美洲客人绝大部分是法律工作者和法官、律师,也有天主教、民主党、激进党、社会党等各方面人士。

当溥仪走进北京饭店二楼南面的一间会客厅时,坐在那里等候的十几位外宾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这是溥仪先生。”

“见到你们很高兴……”

在中国政法协会负责人的介绍下,外宾纷纷和溥仪握手。刚落座,门外又拥进十几位外国客人,抢着和他寒暄、交谈。会客厅周围是一圈沙发,三十九位外宾将客厅围坐得满满的。溥仪坐在客厅西面的中间沙发里,田老和老李陪坐于西南边。与溥仪并肩相坐的中国政法协会副会长主持了这次会见。

会见以座谈的形式开始,在听取溥仪介绍生平经历和改造体会时,外宾也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请他作答。当时,溥仪正在修改自传,做过大量的回忆和查阅资料工作,条理清楚。所以,他离开了稿子,滔滔不绝地即席讲述……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谈话,溥仪除喝点服务人员端来的咖啡,吃了块点心外,一直未间断。外间风闻他是个既不谙世事,也不善辞令的“皇帝”。即使是谈话前几分钟,人们也难以想象他竟是如此口若悬河,毫无倦意!

当他介绍自己特赦后的情况时,坐在斜对面——靠北边沙发里的一位颇有风度的男性外宾,忽然不理解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难以相信,你过去是皇帝,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进步呢?”

正在讲话的溥仪听后有些恼火,立即大声地反问道:“你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又略略欠身向前,“告诉你,我是通过改造认识的……”

坐在溥仪身旁的田老,忙暗示他不要发火,劝他慢慢讲,这才使他的语调逐渐平缓下来。临别,他不愿与那位外宾握手,在田老和老李一再使眼色下,他才与之握手并道了声:“再见。”

外宾走后,溥仪与政法协会负责人共进晚餐,又不禁提起刚才的事情:“听了那种问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实在压不住火了。”

“不管遇到何种情况,在外事活动中都要注意礼貌。”老李提醒他。

“外宾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只要是我们邀请来的,都是客人。”田老强调说,“首先要友好相待。对于人家提出的问题或不同意见,要冷静分析,区别是善意还是恶意,即使是恶意也要注意以理服人。”

“可有的问题提得很奇怪……”溥仪说,“听上去,就像挑衅似的。”

“这是不奇怪的。国外不是有谣言说溥仪死了,已把他杀掉了吗?还有的对中国把皇帝改造过来不相信,需要你摆事实,耐心地讲道理……”田老一席话,说得他点头称是。

从他的变化上,外国友人也看到了新中国的魅力。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问过他之后,离别中国之际,感慨而言:“新中国真了不起,竟然能够改造好皇帝!”

一位法国记者与溥仪长谈之后,钦佩地竖起了大拇指:

“你现在真正获得了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