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交困。荷兰侵略者趁机侵占了台湾,四处勒索台湾民众,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
满怀报国热忱的郑成功自少年时期随父到过台湾后,就目睹了台湾人民的苦难;此时,他看到荷兰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心头立即燃起了报国复仇的火焰,他发誓一定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并为实现自己抱负不断努力。
在郑成功修造船只、筹集粮草,准备渡海作战时,曾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找到郑成功,送给他一张台湾地图,并详细讲述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同时告知郑成功:“你们的部队一到台湾,我们全台湾人民一定全力支持。”郑成功获得这些可靠情报,更加坚定了收复台湾的信心与决心。
公元1661年4月的一天,郑成功亲自率领25万将士,分乘300多艘兵船,由金门越过台湾海峡,经澎湖岛,直捣台湾。
船队到达台湾鹿耳门港口,郑成功命令熟悉海势地形的何廷斌领航,趁涨潮的机会驶入港内,登上台湾岛。台湾数千百姓成群结队前来迎接,这极大地鼓舞了郑军士气。
随后,郑成功又一鼓作气地攻下赤嵌城。荷兰军官看正面攻击占不了上风,就想施计拖延。他们一面派人向郑成功求和,并以10万两白银利诱,另一面却悄悄地去爪哇搬救兵。
郑成功识破了敌人的伎俩,义正词严地说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如果你们不撤退,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如同一座堡垒,建筑十分坚固,防守十分严密,各处均设有瞭望台,安着千斤大炮,易守难攻。但是只要攻克了台湾城就意味着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因此,郑成功下令强攻。郑军四面出击,可无论哪个角度都无法躲开敌人猛烈的火力,几次进攻均告失败,而且将士伤亡惨重,这令郑成功心急如焚。
郑军中有个叫萧拱辰的参军,他建议采用长期围困的战略,逼迫荷兰军队投降,郑成功欣然采纳,决定长期围困台湾城,直至城中几乎弹尽粮绝。在围困8个多月后,郑成功见时机成熟,决定转入全面进攻。郑军摆开28门巨炮,猛轰台湾城,顷刻间瓦石乱飞,一片火海,荷兰军死亡极为惨重。荷兰总督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向郑成功脱帽行礼、递上降书,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至此,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积极发展各项生产,投资兴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使之日渐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宝岛。但他自己却因积劳成疾,患病去世,终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