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14

第14章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一种环境的动物,你整天成功的人呆在一起,毫无疑问,你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你整天和三个打麻将的呆在一起,你想想,当三缺一的时候,那第四个人会是谁?所以有句老人言说得好: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要超越他的出身是一件伟大的工程。你每天接受什么样的刺激,就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孟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他妈妈当年的“孟母三迁”居功至伟。甚至你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都会慢慢被感染。所以,我们要远离价值观不好的人,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句老人言: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给君子提鞋,我们会慢慢变成君子,而和小人同财,我们最终会变成穷光蛋。更进一步说,给君子提鞋,虽然是提鞋,但君子不会看不起我们,而和小人同财,尽管是同财,但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

生活指导:远离价值观不良的人

前些年,传销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人人都知道传销是非法的,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陷入进去?是因为传销团伙营造出了一个强大的“洗脑”磁场,一旦进去的人,肯定要受到那个环境的感染,意志力不坚定、洞察力弱的人几乎很难有招架之力。即使是很多所谓精英人士,如博士、高官等等都招架不住。

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这句老人言它说的意思就是,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舍弃一些既得利益,去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看是吃亏了,但从长远看,从全局看,还是利大于弊的。给人提鞋,当然是一件不好的事,但你获得的结果是你会成为一个君子;和小人同财,“同财”这件事当时看起来很滋润,但你最终会变得一无所有,甚至一身伤痛。选择大于努力,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年轻人择业,看重待遇当然没有错,但更应该看重的是成长的空间和人生境界的提高,如果一个单位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师长,就算当时待遇差一些,建议你也义无反顾的“跳进去”,这样当你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时,你会觉得你当年的一跳是一道美丽的弧线。而对于那些不正当的行业和工作环境,你是万万碰不得的,即使你当时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最后你将赔进去你的一生。

唐代有个书童,名叫李敬,他侍奉的书生是夏侯孜。当初的时候,夏侯孜时运不济,多遭坎坷,每每考试,总不能金榜题名。不仅如此,他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总会遇到麻烦,比如拜师会吃闭门羹、出远门会丢盘缠等。人们私下里将他称为一个“不出息的秀才”。李敬勤勤恳恳给他当书童,千里奔走,侍奉左右,时常会遭受饥寒之苦。

李敬的几个同伴都说:“你看你现在都过着什么日子,当今的文臣贵士,出入于朝廷,锦衣华服,出则为官为使,高车大马,跟着他们,我们也可以打秋风吃贿赂,你这样寒碜,不如另投明主。你成天跟着一个不出息的秀才,有什么用呢?即使不去侍奉那些达官贵人,跟上一个稍次一点的人物,也比现在强很多啊!”

李敬笑着说:“我家公子勤敏好学,温良敦厚,以后发达了还要做大官呢!”

朋友们听了,说:“那你跟着一个破落公子吧。”说完一阵大笑。

当时,夏侯孜在隔壁屋子听到了这番谈话,大受感动,他想:即使为了我这个小跟随的信任,我也要奋发用功,登榜及第,以后干出一番事业。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用功,夏侯孜终于金榜题名,高中后成为了朝廷要员,出入朝堂,显赫威仪。他出任成都节度使时,很多人想追随他去做下属职员,他一概没有答应。到了成都入府上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李敬为都知禀报,将很多事情交由李敬主管,李敬成了他得力的左膀右臂。这个时候,嘲笑李敬的那些同伴们表示对他敬服了。好事还在后头,唐宣宗时,夏侯孜又一次获得高升,从兵部侍郎高升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敬也跟着成了重要人才,显赫一时。

李敬给君子提鞋的事迹成为了一个佳话。十几年跟着一个落魄书生,确实苦不堪言,但李敬认定夏侯孜是一个君子,所以他宁愿苦些累些也不放弃,最终修成正果。给君子提鞋的人,也是一个想成为君子的人,李敬就是如此。也许他不跟着夏侯孜,即使后来仍然获得了一定的机会地位,也不会表现出那样的才学和能力。跟着一个君子,你也就会成为一个君子,这是李敬用“提鞋”换来的甜果。从另外一方面说,给君子“提鞋”,君子是不会忘了你的,夏侯孜就是如此,可以说他为了李敬的信任更用功了,后来飞黄腾达后给予了李敬充分的信任和感恩。一个人心甘情愿为君子提鞋,你们会形成一个人性美好的良性循环,从而成就一段佳话。

朋友之间其实也是相互激发的,当我们心甘情愿、忠心耿耿给君子提鞋的时候,会激发君子的潜能,他会表现出更大的能力,而君子也会真心实意对待我们,我们的境界也会跟着提高,这样就会共同走向人生的美好。如夏侯孜和李敬就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共事,开办公司、联合科研什么的,都会快快乐乐的,很少为了一点利益而争论不休。他们互相激发着对方身上的优点,不断改进着自身的缺点,两个人都向君子的更高境界走去。这是一幅美好的风景。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出现一点小分歧,但不影响他们相互的尊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得就是如此。和小人共事,我们很少有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踏踏实实做事情方面,心里多的是勾心斗角、盘算算计,我们哪有什么时间和机会去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只有能力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和小人合作共事,其实利益是非常一致的,有时就是做事方法都会完全合拍,但就是完美完善不起来,为什么?大家都太过贪婪,最终两败俱伤。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但后来为什么没留名呢?大概与他的人品有关。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遇到石崇后,他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和贪婪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当时的权臣贾谧。

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的孙子,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不过他的昏还和隋炀帝、殷纣王这些人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的时候,他竟然问:“百姓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朝政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和石崇与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出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

潘岳的母亲对他跟着石崇献媚的做法很有看法,便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跟着石崇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你跟着这帮子人,一旦他们的事情败露,失去势力,到时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规劝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满贾家一直把持朝政,恃强凌弱,就想办法培植新生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且迅速演变成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动乱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也因为跟着为非作歹,被处以极刑。这时想起母亲的话,已经来不及了。

潘岳本身才高八斗,走正路成为一代文豪没有任何问题,况且就算他后面犯了点错误,及时听取母亲的规劝也有改过自新的可能,但他始终跟着石崇这个国家的蛀虫,有名的贪婪富豪,最终被敌对势力消灭殆尽。

潘岳是可惜的,一代英才,却因为跟小人厮混在一起,最终为人们所不齿,可惜可悲。潘岳最大的失误就是选择朋友不当,他选择了一个价值观不良的环境,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跟着一起为非作歹,失去人格。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去选择那个环境,但终究没能战胜自己心中的邪念,最后毁了自己。否则如果洁身自好的话,文名留后世,颐养天年是没有问题的。想陶渊明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洁身自好,而潘岳却在优越的环境下还要去选择跟随小人,两者差距是多么大啊!

在生活中,我们做人要有精品意识。人生事业,好比一道四则运算题,有人是你的“加数”、“乘数”,可以增强你的实力;有人是你的“减数”、“除数”,必然削弱你的竞争力。君子无疑是加数、乘数,而小人无疑是减数、除数,所以我们要有勇气,有智慧。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君子团队”,而当不小心进入价值观不良的环境时,我们也要有勇气离开,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想着已经付出的那些。勇敢离开,毫不犹豫。

“老人家”教导我们:

三国时的张飞,本是一个屠夫,无甚智谋,相貌丑陋,但因为跟着刘备一生征战天下,最后封官封侯,成为了一个将军,后来跟着诸葛亮后还学会了用计,带了一点点文将的色彩。纵观张飞的一生,如果他没和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充其量一生只能当个乡里有名的屠夫,而将军和屠夫是天壤之别。赵子龙也一样,勇猛过人,武艺超群,但因为此前跟着庸主袁术,只是靠勇猛武力获得了一点名气,而和刘备相遇后,惺惺相惜,一生跟定了刘备,最后成为了一代名将。赵子龙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将,是因为他本身加入了一个深得民心的英雄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