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18

第18章 中原历险:花车没了火车头

杨永泰“削藩”妙计引发的烈火继续燃烧。做小生意出身的阎锡山眼看蒋介石“削藩”“削”得南京与各地方派矛盾激化,枪炮声没有一天停息过,异常精明地从中纵横捭阖,尽力把自己的势力做强做大。他的行动终于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暗中收买冯玉祥的手下大将韩复榘对阎锡山出手。

韩复榘人品历来很差,认钱不认人。他收了蒋介石的钱,假惺惺请求阎锡山前去他的属地——洛阳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而暗藏杀机,准备扣押阎老西。百密一疏的是,阎锡山一下火车就接到韩复榘手下某幕僚的“危险警示”,连夜化装成副官,乘坐运货的罐子车逃走。虎穴脱险后,阎锡山立即掉转头,联合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反蒋势力,打出“救党护国”的旗号,准备讨伐蒋介石。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分别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就任副总司令,三人发出通电,列数蒋介石的种种罪恶,对“独夫民贼”蒋介石宣战。

5月11日,蒋介石在南京下达对阎、冯、李三军的总攻击令,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阀混战正式揭开战幕,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绵延数千里,百万大军开始展开厮杀。

战争之初,兵强马壮武器又好的蒋介石的中央军处于主动,何成浚指挥的第3军团在平汉线上夹攻许昌,用飞机炸死冯玉祥手下大将樊钟秀。冯玉祥于是亲赴许昌,调派孙连仲、高树勋、张自忠等部增援,大力反击。蒋军招架不住,潮水般地退至漯河以南,危机初现。

刘峙率第2军团在陇海路占领归德、宁陵等地后,遭到阎锡山集中九个炮兵团,以340门大炮实行墙壁射击,损失惨重。冯玉祥又命孙良诚、吉鸿昌部增援晋军,经过十余日激战,陈诚部阵脚大乱,几度被包围,形势岌岌可危。于是,各路蒋军战局急转直下。蒋介石坐镇南京,心急如焚,决定亲赴陇海路指挥作战。

连年征战,蒋介石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赴前线时间长一点,就开着专列去,作为移动行营。专列是特制的,卧室、办公室、餐厅均在一节车厢里,车内设备齐全,电话也接到了车上,可以直接与前线将领进行联络。这种座车又称花车,前后另挂铁甲车进行保卫。

蒋介石坐花车外出,侍卫班必定随行。除了王世和外,他还得一定带上两人,一是私人医生曹晨涛,一是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值得一提的黄仁霖。他是当初蒋宋联姻时临时请来的证婚人余日章的女婿。他为人机敏,善体人意,能说能唱,与王世和不同的是,留学过美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宋美龄赏识,且他出身“侍候世家”,祖父因侍候盛宣怀讨得欢心而发家。励志社是1929年在蒋介石夫妇的关怀下,转为解决黄仁霖的“就业”而正式创立的,他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充当蒋介石、宋美龄的“内廷供奉”;二是以高标准、高规格招待国内外军政要员。这黄仁霖十分高大、魁梧,一米九多的高个,出门就带着一只摄影机,专门拍摄蒋介石行军作战途中的“勃发英姿”。“土包子”出身的王世和对黄仁霖的洋派从来就没什么好感,相反因他时常在蒋介石出没的地方奔奔跑跑拍摄,妨碍保卫工作,对他没什么好态度,见着就进行呵斥。黄仁霖得蒋介石夫妇的意,对王世和的作难却无可奈何。

这次王世和、黄仁霖等人照例随蒋介石做着花车出行。

这一日,蒋介石的花车在陇海线上飞速急驶,约11点钟光景,侍卫人员突然报告王世和说:“发现一架轰炸机在高空出现。”

王世和伸出头往上一看,敌机似有跟踪花车的迹象,马上报告蒋介石。蒋介石说:“紧急停靠下来。”

结果,花车飞驰一阵,紧急停靠在某一个小镇的月台边。

谁知这一停车,倒引起了轰炸机的怀疑。因为这一天适逢当地赶集的日子,几千人聚集在一起做着买卖、交易,人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蒋介石停靠的火车站离市集很近。突然,花车上的警报响了,敌机绕了一个大弯子后追过来了。

“快!快!进装甲车。”王世和高声喊起来了。

在王世和等侍卫们的保护之下,蒋介石急忙躲进了随行的铁甲车厢。集市上的老百姓却无动于衷,并未意识到灾难将要来临,丝毫没有躲避的行动,依然在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甚至有些好奇心较强的人,站在那里,朝天仰望。敌机飞行员见许多人集合在一起,以为是某位要人举行一次集会,一个俯冲,把几枚小型炸弹投向人群密集之处,随即拉起飞离远去了。

炸弹在人群中立即爆炸,“轰——轰——轰!”发出巨大的爆炸声,顿时血肉横飞。

蒋介石听见“轰轰”的爆炸声,躲在装甲车里也觉得大事不好,只好坐以待毙。这时王世和冒险探头往外看却惊讶地发现敌机未向专车袭击,就已经飞走了,正在心中庆幸时,伸头往下看去,大吃一惊:车外的集市场面惨不忍睹。部分被炸毁的残脚断腿还挂在身体上。

原来当炸弹抛向密匝匝的人群时,那些赶集人才恍然大悟,危险来临了!可已来不及躲避了,纷纷被炸中。

黄仁霖也伸出头来,只见人群中哭爹喊娘,一位老年人把一个已死去的小孩抱得紧紧的,而孩子的后脑已被弹片削去了一半。他目睹这一切,赶紧回到卧房,抓起自己的摄影机,跳下花车进行“抢拍”。

王世和喊道:“快上来,火车要开了!”

可黄仁霖还是一个劲儿地抢拍,不听他的话。王世和正要派手下去把他“抓”上来,蒋介石拦住说:“他爱拍,就让他拍点吧。”

事后,黄仁霖把这些抢拍来的片子卖给上海卡尔登大戏院,作为新闻影片上映,赚了不少的外快。

一场虚惊之后,花车继续前进,驶至河南归德的朱集车站方才停顿。

这时,在前方的刘峙、陈诚已溃不成军,任凭蒋介石如何督战,也无法挽回败局。蒋介石气得大骂刘峙、陈诚“无能无德”,急调十几架飞机到归德机场,准备进行陆空联合作战,将西北军攻势压下去。谁知这个阴谋被冯玉祥的“金星火星”发现了,暗中下令手下大将郑大章率骑兵摧毁归德机场。

一个黑夜,郑大章的骑兵急驰80余里,奇袭归德飞机场,枪声、爆炸声连成一片十多架飞机燃起了熊熊大火……

孰不知蒋介石的花车就停留在机场附近的朱集车站。蒋介石等人下榻在车站的贵宾房内。机场急促的枪声和爆炸声惊醒了蒋介石和王世和等人。蒋介石听到枪声,以为是来偷袭自己的,一骨碌从卧床上爬起,连皮鞋也来不及穿,只穿了袜子就爬到花车上。王世和率领200名卫兵急急地爬上花车。在一派慌乱之中,蒋介石下令:“把所有的机枪、迫击炮指向枪声方向,火速开车。”

王世和在一旁突然急得大喊:“火车头呢?!”

原来,他未预料到晚上会遭不测,没有预备开车,火车头已经离开花车了,一时哪里能调过来。蒋介石用手指着王世和的头,绝望地说:“你这个败家子,等着束手就擒吧。”

谁知就在他们当着“滚刀肉”等着“下油锅”时,奇怪的是,枪声和爆炸声并没有朝花车逼近,响了半小时后渐渐停息了。

原来郑大章俘虏了一批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就大摇大摆地撤走。

枪声没了,王世和感觉化险为夷了,紧绷的一颗心才平静下来。

后来,随同蒋介石一同督战的总司令部训练主任周佛海在《往矣集》中如是回忆说:“后悉是冯玉祥的骑兵郑大章部来袭击飞机场,他们的任务是烧了飞机就回去。谁知我们车上只有两百多卫兵,车站上又没有其他军队,如果骑兵到达车站,主帅以下都要被俘,那么,那个时刻以后的历史又是一个写法。”

蒋介石在归德督战,谁知不但没有稳住陇海线战况,反而险些成为冯玉祥的阶下囚。归德机场被炸,蒋军失去空中支援,很快又乱作一团。王世和因为自己的“失职”后悔不已,当即下令参战的教导第1师派主力来护驾。

此时教导第1师战车队随主力正在考城黄河故道附近。指挥部急调战车队随教导第1师第1团赶到柳河车站“护驾”。黄昏时分,战车队队长张杰英开着战车在前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官兵急行军120余里行程,一夜之间赶到了车站。刘峙的第2军团参谋长刘耀扬见着他们说:“你们若再不来到,蒋老总就要开车东进了。”随即,战车队配属第1团对敌进行警戒,为蒋介石保镖。

在这战火纷飞的紧张时刻,一日,王世和又发现有人在门口进行“义务站岗”,定睛一看,又是戴笠!

原来,为了配合蒋介石的作战,戴笠又孤身窜到前线来了。为了搜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他深入前线、后方了解情况。可司令部发给他的经费为数甚少,根本不够来往的车费和食宿费。戴笠为了取得蒋介石的赏识,不得不向江山老家的老母要钱,来支付所需费用。老母为了儿子的前途也在所不惜,常常出卖家当寄钱给儿子。这样,戴笠深入各地,四处探听军情,甚至常常可以得到一些确实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这时胡靖安回江西老家了。为了能及时把这些情报送到蒋介石手中,戴笠只好采取老办法,前去总司令部门口义务站岗,打算通过王世和代为转呈。

可王世和脾气很大,见他就烦,连连挥手喝道:“去,去!你又来捣什么乱?!”不由分说地指挥卫士把他赶开。

众目睽睽之下,受到如此凌辱,戴笠羞愤得无地自容。若是别人如此待他,他早就拿出无赖本性和他拼了,王世和却非等闲之辈,岂能得罪?只好忍气吞声。

然而,气能忍,情报还不能不送。于是,戴笠决心“冒险拦车”去递送情报。

第二日,他躲在总司令部的附近,等王世和开路先过,蒋介石的汽车刚在门口一停,他便立即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喊着:“校长!校长!”想把情报直接送到蒋介石手中。不知内情的随身侍卫们见他直奔蒋介石的汽车而来,以为要来行刺,有人立即拔出手枪,有人立即扑上去,将他拦腰抱住,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戴笠倒在地上,急得举着手中写好的情报,大喊:“我是校长的学生,是给校长来送情报的!”

王世和闻声赶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当着众人的面只好接过情报,转呈给蒋介石。等蒋介石的汽车进了司令部后,王世和交代手下说:“这个小瘪三如果再来捣乱,就把他押送军法处严惩!”

但戴笠并不因为卫士们的驱赶而停止“拦车投书”,为此,他也不知挨了多少拳脚。一次,他被侍从们打得口鼻出血,被蒋介石看见,终于把戴笠叫过来询问。这时蒋介石才想起那一份份送到他面前、署名“学生戴笠”的情报。这些情报有的确实有一定价值,却不知他得来如此不易。戴笠之忠诚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于是,蒋介石吩咐把他带进了办公室,随后仔细地询问了戴笠的情报工作情况。为了鼓励戴笠,他走到案前,在宣纸上书写了四个字:“艰苦卓绝”。把字赠给戴笠,并且说道:“这是我给你的赠言。”

戴笠接过宣纸,眼睛潮湿了。为了这一日,他忍受了多少“不公正的待遇”啊!临别时,蒋介石对侍从毛庆祥交代说:“你向侍卫人员打个招呼,以后戴笠回南京见我,必须快通报,不得拖延,更不许阻拦!”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指定机要秘书毛庆祥负责自己与戴笠之间的联络,传递情报,并特意关照毛庆祥说:“倘若戴笠确有紧急情报,可带他随时晋见。”戴笠凭着自己的勤奋执著和甘愿受辱的“精神”,终于敲开了直通老蒋的大门。

就在此期间,蒋介石在北方与冯、阎打得不可开交,在南方开战的蒋军却大败李宗仁。随后,阎锡山与冯玉祥之间发生内讧。蒋介石终于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随后,蒋介石带着王世和等坐镇开封指挥。

一天傍晚,蒋介石突然想出去走走,于是穿长衫,戴礼帽,和侍卫坐着铁路上的手摇车出巡了。王世和率领部分随从另坐一部手摇车随后。离站不远,××师的上士班长(排附)与几个士兵也坐手摇车迎面而来,侍卫们立即高喊:“你们抬出车轨让路!”

这位上士班长不但不让,反而手舞足蹈地高喊:“你们让。”

结果,谁也不让。当两车相近时,蒋介石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

他高声回答:“是××师×团的排附。”

蒋介石含笑说:“我指挥百万军队,倒还没有像你这样神气。”

这位班长听了,已看出是蒋总司令了,吓得慌忙跳下车来,与士兵把自己坐的手摇车抬出轨道。

蒋介石一笑而过。

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继续激战。但经过几个月的观望,9月18日,拥兵关外的张学良忽然发出拥蒋通电,“吁请各方即日罢兵”,“静候中央措置”。旋即,东北军分兵三路,涌进关内。这使得整个战局急转直下,反蒋军眼看大势已去,立即四散溃退。

10月5日,阎、冯、李致电张学良,表示愿和平解决。15日,阎、冯下野。中原大战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