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7740300000011

第11章 “理是主宰”的本体论

(一)“理是主宰”的本体论

顾宪成尊奉程、朱“性即理”、“理为主”的本体论。他说:

伊川曰:“性即理也”。此一语极说得直截分明,亘古亘今、颠扑不破,却亦有个来历。《书》云:“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曰衷曰则,非“理”而何?但不如拈出“理”字,尤觉易晓耳。朱子尝言:

“自程、张气质之说出,而后诸子纷纷之论息。”予以为未也。别气质于性则性明,溷气质于性则性晦,犹在人善看。

惟“性即理也”之说出,而后诸子更无所置其喙耳。(同上卷十一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和法则,“曰衷曰则,非理而何?”

在理与气的关系上,他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主宰,气是从属于理的。他尊奉程、朱的“性即理”、“理为主”的本体论,阐述理与气的关系。他虽然认为理不离气,理气相依,但强调理是始终处于主宰的地位。因此,他反对分理气为二的理气二元论,也反对混理气为一的混一论。

(二)对周颐的《太极图易说》的解说

顾宪成同朱熹一样,把“理”也称作“太极”。如说“性,太极也”

(同上卷四)、“太极,理也”(《证性编·质疑》下);并且按照朱熹“理生气”的观点来解释周颐的《太极图易说》,同时还借《周易》的传统观点予以论证。他说:

《易》曰:“天地賥蕴,万物化醇。”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愚谓知天地之所以生万物,则知太极之所以生天地。

周子此数语模写賥蕴情状,宛然如画,真造物传神乎也。

(同上卷一乾之《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坤之《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又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是太极两个大总管,千变万化,皆由此出。人心之有知能,亦犹是也。(同上卷二认为太极(理)是产生天地万物以至人的精神知能的根源,是“超形气之上”的“形而上者”之“道”的精神本体。最后他把自己的以“理为主宰”的本体观归结为“太极生天生地之本,阴阳生天生地之具。”(同上卷十六)这个归结也是从朱熹的所谓“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者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集·答黄道夫书》)的概述中脱胎而来的。

顾宪成之所以把精神本体的“理”(“太极”)赋予主宰的地位,是针对佛教经典称“佛为生天生地之圣人”而言的。他说:

《内典》推佛为生天生地之圣人。按《汤诰》有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予以为非特降衷于下民,实乃降衷于天地,此之所谓生天地之圣人也。(同上卷十六当时,在学术思想界,有象管志道、陶望龄、钱渐庵等人为代表的王学末流,他们弃儒入禅,大倡所谓儒、佛、道“三教合一”。于是,一时谈玄说空之论,甚嚣尘上。顾宪成以天帝为“生天生地之圣人”这一儒家传统观点反对“佛为生天生地之圣人”的说法,显然具有防止儒学禅化的意义。

顾宪成之所以要同朱熹一样,把“理”称为“太极”,并且按照程、朱“理生气”的观点来解释周筇颐的《太极图易说》,意在消除佛、道的影响,以破除管志道、钱渐庵、陶望龄等人想从周筇颐的“无极”观点中,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寻找本体论依据的企图。

顾宪成在解释周筇颐的《太极图易说》时,与朱熹不同的,是他明确宣称周筇颐之所以作《太极图易说》,正以“匡(佛、道)二氏”,曰“无极”,“正为辟老氏而发”。他说:

盖周子标○为太极矣,而其两之为阴阳也,即系○于阴阳。五行之为水、火、木、金、土也,系○于水、火、木、金、土。

是混者不嫌于析也。何也?混之以本体,析之以为用,体用本一原也。老氏却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智。”将无于体用之间,自生拣择。即所云“有物混成”,亦归之笼统而已耳。

周子标○居上矣,而其次之以水、火、木、金、土也,即系水、火、木、金、土于○,是上者不离于下也。何也?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本一贯也。佛氏却曰:“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将无于道器之间,自生取舍?即所云:惟吾独尊。亦归之孤亢而已耳。由此观之,周子之为是图,正以匡二氏也。

其指微矣。(同上又说:

或曰“无极”二字,原出于老氏,分明与“无善”义同。

周子《太极图说》奈何宗之?曰:周子此语正为辟老氏而发,(《还经录》

从顾宪成对周筇颐《太极图易说》的解说,可以看出他是把“太极”(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所谓“无极而太极”,只是“明其非真无也”,赋予了“太极”(理)以实在性。这当然并非周筇颐《太极图易说》的本意,而是顾宪成借周筇颐的思想资料,经过自己一番的加工改造而得出的观点。他还以此破除王学末流利用周筇颐的“无极”观点为他们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观点寻求依据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