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是明末东林学派的主要创始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赞扬他们所创建的东林学派是“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卷五十八《东林学案·序》)
顾宪成的理学倾向,基本是宗程、朱而诋陆、王。他们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反对王学末流弃儒入禅、空谈心性而不务实学的风气。
顾宪成(公元1550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无锡人,世称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授户部广东司主事。与魏懋权(允中)、刘国徵(廷兰)合称“三元”,“言时政得失,无所隐蔽”(《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东林学案·顾宪成传》)。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他上疏“分别小人,刺及时政”(同上),被贬为湖广桂阳州判官。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擢吏部考功司主事。
后因他在立皇太子和会推阁臣问题上,与神宗及权臣窰牾,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被革职回家。顾宪成罢归后,即从事着述,相继写了《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编》、《证性编》、《桑梓录》等。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他又与高攀龙、顾允成、钱一本等重建东林书院,从事讲学活动。他的着作被编为《顾端文公遗书》。
顾宪成青年时,初学于张淇门下,后又师薛应旗(方山)。据史料记载,张淇年幼曾“师事阳湖邵公,闻阳明致良知之说”,后又拜薛应旗为师,“学益进,已乃亟称考亭曰:‘毕竟盘不过此老’!”(《泾皋藏稿》卷十六《明故学谕损斋张先生墓志铭》)称道朱学。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他声斥王学末流为“异说横流”,“其害真酷似夷狄禽兽!”(同上)褒朱学而贬王学的态度十分明显。薛应旗从师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但他却反对那些把王学引向异端的人,批评这些人是“世之堕于腐俗过于玄虚者”(《方山纪述》卷五《与孔文谷提学》)。其晚年倾向朱学,重订宋端仪所撰《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并将此书授予顾宪成、允成兄弟,称赞朱熹之学,谓“洙泗以下,姚江以上,萃于是矣。”(《顾端文公年谱》上)由此可见,从师承上来说,顾宪成是王门的三传弟子。其师张淇和薛应旗虽出入王门,但思想却已由王学转向朱学,因此,顾宪成的宗程、朱而斥王学末流的理学倾向,多少与其师承有关。
顾宪成还自称曾“私淑本庵方先生有年”(《东林书院记》卷十六)。方学渐是方以智之祖父,虽受学于泰州学派的张甑山、耿楚侗,但已背离王学,“别出一机轴矣”(《明儒学案》卷三十五《泰州学案·方学渐传》)。
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此外,从顾宪成、高攀龙重建东林书院的意图来看,是想继承杨时东林书院的传统,以恢复和发扬程朱理学正宗。顾宪成在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请复东林书院公启》中说:
有宋龟山杨先生受业两程夫子,载道而南,一时学者翕然从之,尊为正宗。考锡乘先生(即杨龟山)常讲学是邑,十有八年,建有东林书院。岁久旁落为东林庵,而书院废矣。
距今五百年,俯仰顾盼,莫不喟然叹息。某等僭不自量,欲相与共图兴复,然念祠堂以崇先哲之懿范,则道脉系焉,书院以广友朋之丽泽,则学脉系焉,所关重大。会庠友马希尹等会呈上请,乃敢拜首言曰:先生(指杨龟山)之道其源远矣,其流长矣,及门之乐育既多,过化之余风未泯,而今而往有能绍述遗训,如当年之在东林,一传而为喻工部,再传而为尤文简,三传而为李简肃、蒋忠文,无坠道南之一线者乎,是惟先生之赐。而今而往,有能冥契心宗如当年之在剑南,一传而为罗豫章,再传而为李延平,三传而为朱考亭,直接周、程之正统者乎,亦惟先生之赐。其大造于吾锡何如也!台台为斯文主盟,幸亟允希尹等之请,上之表章正学,焕发幽光,九峰二泉之间,行将坐收濂洛关闽之胜,其大有造于吾锡,又当何如也!(《东林书院志》卷十七后来,高攀龙在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写的《东林原志序》中,也同样强调:
龟山杨先生上承洛统,下开闽传,其栖止于晋陵梁溪间,浮云流水之迹耳。而吾郡至今言学不畔洛闽,不忍曲学阿世,于是见先生之精神大而远也。先生于梁溪东林,东林之废久矣,屡有复者而未竟。顾泾阳先生始率同志告于当道而一新之,使吾锡之士,进则行其道于天下,退则明其道于此,如行者之有家,耕者之有土也。(同上卷十六可见,顾、高重建东林书院的意图是十分明确的,即发扬杨时的“上承洛统、下开闽传”之传统,“无坠道南之一线”、“直接周程之正统”,使“道脉”,“学脉”有所系。
顾宪成、高攀龙之所以提出要维系“道脉”、“学脉”,正反映了明朝自正德、嘉靖以来,王守仁心学兴起,天下风靡,朱学衰微,程朱理学的传统发生了危机,所以他们急于要复兴朱学,以矫王学之弊。
顾、高重建东林书院以兴朱学而斥王学的行动,开启了由王返朱的思想趋势。清朝胡慎《东林书院志序》中论述了这一思想历程。他说:
至明弘、正之世,则姚江之学大行,而伊洛之传几晦,东林亦废为丘墟。至万历之季,始有端文顾公、忠宪高子振兴东林,修复道南之祀,仿白鹿洞规为讲学会,力阐性善之旨,以辟无善无恶之说,海内翕然宗之,伊洛之统复昌明于世。
这一叙述指出了顾宪成的思想渊源于程朱理学。
顾宪成的理学派别
至于顾宪成的理学派别,从他对周筇颐、二程、朱熹的赞扬备至的态度,即可明显看出其理学派别倾向。他在《小心斋札记》中说:
孔子表章六经,以推明羲、尧诸大圣之道,而万世莫能易也。朱子表章《太极图》等书,以推明周、程诸大儒之道,而万世莫能易也。此之谓命世。(卷三把朱熹看作是继孔子之后集儒学大成之圣人,在《朱子节要序》
中,甚至得出“论造诣,颜、孟犹有歉焉;论血脉,朱子依然孔子也”
(《泾皋藏稿》卷六)的结论,足见他对朱子的尊崇。不仅如此,他对理学的开创者周筇颐很推崇。他说:
孔孟既没,吾道不绝如线,至宋而始一光,发脉得一周元公,结局得一朱晦翁。(《小心斋札记》卷一《太极图说》,元公之《中庸》也;《通书》,元公之《论语》也。上下两千年间,一人而已矣。(同上卓哉其元公乎!吾始以为元公也,而今乃知其宛然一孔子也。(同上卷三可见,顾宪成是把周筇颐的创建理学,看成为孔、孟之真传、儒学之复兴,其功绩不在孔孟之下。而程、朱,尤其是朱熹,则被视为周筇颐理学的发扬光大者,其功不在周之下。因此,高攀龙在顾宪成病逝后,对顾的学术思想所作的结论是:“远宗孔圣,不参二氏(指佛、道);近契元公,恪遵洛、闽。”(《东林书院志》卷七《顾泾阳行状》
方学渐在他亲赴东林书院参观归来所写的《东游记小引》一文中也说:“东林之学,以朱子为宗”(同上卷十六)。而并非象有人所说的是“王学的修正派,”朱、王之学的调和折衷者。
顾宪成的思想学说,虽然“恪遵洛、闽”、“以朱学为宗”,但不抱门户之见。对陆王心学之短长,以至朱熹之不足,他大都能持公允的批评态度。他虽然推崇朱熹,但并不遮掩朱熹之短。在他评论朱(熹)、王(阳明)异同时,其态度更是谦逊而平实。他说:不肖,下里之鄙人耳,无所闻知。少尝受阳明先生《传习录》而悦之。(《泾皋藏稿》卷四《复方本庵》)
又说:
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辞章间,骤而闻良知之说,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岂不大快。(《小心斋札记》卷三学宗程、朱的顾宪成,在这里非但毫不讳言自幼学自王门,而且也很称道王守仁,并无门户之见。更可贵的还在于他从总结理学思想发展的途径,肯定了理学各派不同意见的短长和应有的地位。他反对互相排斥,提倡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的见解是可取的。他反对门户之见,而从总结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给予不同理学派别应有的历史地位,这一作法开启了后来以黄宗羲、全祖望为代表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对宋明理学总结的端绪。